劉天華對音樂的貢獻?《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劉天華 (1895~1932) 江蘇江陰人。原名壽椿。劉半農之弟。劉天華對中國音樂的貢獻主要在民族器樂創作上。他共創作有7首二胡樂曲,47首二胡練習曲,3首琵琶樂曲,15首琵琶練習曲。那么,劉天華對音樂的貢獻?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劉天華(1895-1932):江蘇江陰人。國樂一代宗師,“中西兼擅,理藝并長、而又會通其間”的中國優秀的民族樂器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劉天華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當劉天華逝世時,在紀念會上有人用這十大二胡名曲標題的首位字聯成過一幅便于記憶又頗有意境的挽聯:“良月苦獨病,燭光悲空閑”)。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一首絲竹合奏曲《變體新水令》、編有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五首琵琶練習曲,還整理了崇明派傳統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編的《飛花點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錄制唱片,現已成為琵琶經典樂曲。
1932年6月5日,作曲家、民族器樂演奏家劉天華逝世。
劉天華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民族音樂的大師。由于他在創作和演奏方面的努力,中國民族音樂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為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劉天華生活在一個內憂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乞丐胡琴乞笛”表達了當時民間音樂的社會地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天華抱著“弘揚民族音樂”的堅定信念,在坎坷的道路上奮斗了20年。他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民族音樂家,創作了數十首二胡、琵琶和練習曲。寫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二胡曲《臥病在床》,《月夜》,《空山鳥語》,《輕走》,《愁》,《毒仙草》等。劉天華還對中國的民間音樂做了大量的整理。他37歲就去世了,當時他正在接觸民間藝人。不幸的是,他染上了猩紅熱,但無法治愈。
劉天華一生貧窮。雖然在大學教書,但當時教育經費緊張,老師們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劉天華不在乎貧窮,全心全意投入音樂事業。他經常對妻子說:“真正的男人在事業上一無所有。他家有賢妻助他,何愁窮?”。
劉天華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很真誠,很負責。不管學生聰明與否,他都認真地教他們。他從來沒有說過任何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比如“沒有天才”、“沒有學習能力”。
劉天華。
劉天華對二胡藝術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二胡曲創作和對二胡的改進和發展上。創作方面,他創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傳最廣的二胡曲。這些樂曲充分體現了其富于個性的創新精神和繼承傳統學習西洋的同時又有新發展的創作特色。
民族器樂改進方面,他對民族器樂教學,尤其是二胡教學,有著重要的貢獻。首先是通過他的二胡教學實踐,為二胡在高等藝術教育中爭得了合法的地位。他以成功的教學實踐培養了蔣風之、儲師竹、陳振鐸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獨具風格、影響深遠的第一個二胡學派。他對二胡音樂的其他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改進。創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號。使二胡音樂的記譜法規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等。這些關系到二胡藝術表現、傳播、教育的基礎建設,有效地促進了近代二胡藝術的發展。
民族音樂史上的豐碑——簡析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的歷史功績
鴉片戰爭以后,西方音樂開始傳入我國,后經“洋務運動”、“變法維新”、“辛亥革命”等運動,以及二十世紀初許多音樂志士(如蕭友梅、青主、李叔同等)留洋回國后的傳播,西方音樂的內容、理論、形式、技法等在我國得以大量地介紹和運用。
西方音樂的傳入,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使我國的民族音樂受到全方位的沖擊,但也促使國人對中國音樂的發展道路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中國音樂如何發展?二十世紀初對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第一是“國粹派”,主張“復興雅樂,不聞西樂”,對西方音樂采取抵制的態度;第二是“崇洋派”,主張“全盤西化”,認為只有西洋音樂才是最先進的音樂,甚至把西洋音樂說成是“藍眼金發的美少女”,而把中國傳統音樂說成是“不堪入目的黃臉婆”;第三是包括劉天華先生在內的“中西融合派”,主張“洋為中用”。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我國出現了大批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他們創辦了許多社團,展開了對新思想、新知識的探求。一部分人主張把我國音樂的發展方向引向西方化的道路。而“國粹派”則死守陣營,拼命維護雅樂,極力主張只有復興雅樂才是我國音樂的出路。兩種勢力在當時都各持己見,各行其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天華先生通過認真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在承認西方音樂的優勢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我國民族音樂具有的優良傳統及其特色。
劉天華 (1895——1932)
作曲家、民族器樂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江陰人。1912年在上海參加新戲劇團體“開明社”樂隊。1922年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平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1927年創辦“國樂改進社”,編輯出版《音樂雜志》,參與發起組織“愛美樂社”。在教學、創作和演奏上均有顯著成就。
劉天華創作的主要作品有:二胡曲《病中吟》、《良霄》、《悲歌》、《空山鳥語》、《光明行》、《閑居吟》、《獨弦操》、《燭影搖紅》;琵琶曲《歌舞引》、《改進操》等。他在發展和提高二胡表演藝術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謝謝支持,還需要什么嗎?
以上就是劉天華對音樂的貢獻的全部內容,劉天華對二胡藝術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二胡曲創作和對二胡的改進和發展上。創作方面,他創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傳最廣的二胡曲。這些樂曲充分體現了其富于個性的創新精神和繼承傳統學習西洋的同時又有新發展的創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