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十課?歸 園 田 居(其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愿”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那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十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種豆南山下,草盛(shèng)豆苗稀。
[譯句]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
[字詞] ①盛(shèng):茂盛;②稀:稀疏;
[句式] “種豆南山下”省略句,即“種豆于南山下”。
[賞析] 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里說話,讓人倍感親切。此句說明了種豆的地點,同時也描述了豆苗的生長情況。
2.晨興理荒穢(huì),帶月荷(hè)鋤歸。
[譯句] 早晨起來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
[字詞] ①晨興理荒穢(huì):早晨起來到田里清除野草。興,起來。荒穢,野草。理,清除,清理;②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賞析]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清除雜草。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朝出晚歸,當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中就可以使讀者感悟到。
3.道狹草木長(zhǎng),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譯句] 狹窄的歸路上草木叢生,晚露沾濕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濕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字詞] ①草木長(zhǎng):草木叢生;②沾:沾濕;③但使愿無違: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要。無違,不違背。愿,意愿。
21課:桃花源記陶淵明
22課: 短文兩篇1.陋室銘劉禹錫 2. 愛蓮說 周敦頤
23課:核舟記魏學洢(只背二至四自然段)
24課:大道之行也 《禮記》
25課:杜甫詩三首1.望岳2.春望3.石壕吏
26課:三峽酈道元
27課:短文兩篇 1.答謝中書書陶弘景2.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29課:湖心亭看雪張岱
30課:詩四首 1.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2.使至塞上 王維 3.渡荊門送別 李白
4.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
課外古詩詞背誦
1.長歌行漢樂府
2.野望王績
3.草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4.望洞庭虎贈張丞相 孟浩然
5.黃鶴樓崔顥
6.送友人李白
7.秋詞劉禹錫
8.魯山山行 梅堯臣
9.浣溪沙 蘇軾
10.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絕對原創,根據書手打
個別篇目有出入
2017人教版最新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目錄
第一單元
1.新聞兩則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毛澤東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毛澤東
2.外國消息二則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別了,鈔票上的民族文化
3. “飛天”凌空/夏浩然、樊云芳
4.今天我們豪邁受閱/李選清、武天敏、胡君華 新聞采訪
新聞寫作
口語交際:講述
第二單元
5.藤野先生/魯迅
6.我的母親/胡適
7.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
8.美麗的顏色/艾芙·居里
寫作:學寫人物小傳
綜合性學習:人無信不立
第三單元
9.三峽/酈道元
10.短文兩篇
與謝中書書/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11.與朱元思書/吳均
12.觀月記/張孝祥
13.唐詩五首
野望/王績
黃鶴樓/崔顥
使至塞上/王維
渡荊門送別/李白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寫作:學習描寫景物
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 課外古詩詞誦讀
龜雖壽/曹操
贈從弟(其二)/劉楨
梁甫行/曹植
移居(其二)/陶淵明
第四單元
14.背影/朱自清
15.昆明的雨/汪曾祺
16.那樹/王鼎鈞
17.外國散文兩篇
要生活得寫意/蒙田
我為什么而活著/羅素
寫作:語言要連貫
綜合性學習:我們的網絡時代
第五單元
18.中國石拱橋/茅以升
19.蘇州園林/葉圣陶
20.夢回繁華/毛寧
21.蟬/法布爾
寫作:抓住特征說明事物
口語交際:復述與轉述
第六單元
22.《孟子》二章
富貴不能淫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23.愚公移山/《列子》
24.周亞夫軍細柳/司馬遷
25.強項令/范曄
26.詩詞五首
飲酒(其五)/陶淵明
春望/杜甫
雁門太守行/李賀
赤壁/杜牧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李清照 寫作:表達得體
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
名著導讀:《昆蟲記》:科普作品的閱讀 課外古詩詞誦讀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歐陽修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朱敦儒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
21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竟然)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兩岸幾百步之內,其間沒有別的樹,花和草鮮艷美麗,墮落的花瓣繁多交雜(的散落在地上)。漁人為此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發源的地方,就看見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好像有點亮光。(漁人)便下了小船,從洞口進入。起初,山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又往前走了幾十步,眼前一下子開闊明亮起來了。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吠的聲音可以互相聽見。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的穿戴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村中人)看到漁人十分驚訝,問(漁人)從哪兒來。(漁人)詳細的回答。(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去。準備酒、殺了雞做飯菜(招待他)。村里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詢問消息。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縣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村中人)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了,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
在網上找吧。 八月深秋,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止不住,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如同墨色,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漸漸黑下來。棉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整個屋子都沒有干地方了,但雨還是像下垂的垂線一樣密集并下個不停。自從安史之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以上就是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十課的全部內容,[賞析] 詩的頸聯描寫近景。采用比喻修辭手法。明月倒映入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江上的云彩,層層疊疊,構成海市蜃樓。先以水中明月如天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