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材料的歷史?漢代 漢代紡織品以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和湖北江陵秦漢墓出土的絲麻紡織品數量最多,花色品種最為齊全,有僅重49克的素紗單衣、耳杯形菱紋花羅、對鳥花卉紋綺、隱花孔雀紋錦、凸花錦和絨圈錦等高級提花絲織品。那么,紡織材料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春秋戰國時期和西漢初年,紡織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主要原料為麻和絲。養蠶取絲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明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傳往東南亞,1800多年前傳到朝鮮和日本,1600多年前傳到中亞,1400多年前傳到希臘,900年前傳到意大利,意大利人正是受到養蠶吐絲的啟發后發明了化學纖維的生產技術!從漢代到唐代,大量的精美絲織品經由和陸路向外輸出,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因此被歐亞諸國譽為“絲綢之國”。
到了兩宋和元代,隨著棉花在中原地區和長江流域的廣泛種植,手工棉紡織業得到迅速發展,棉花逐漸成為主要的紡織原料。
由于棉花適宜于集中種植,單位產量高,服用性能好,再加上棉紡織加工技術的發展,特別是18世紀中葉開始,以蒸汽機為動力,以棉紡織工業為帶頭產業,兩者的結合率先在英國構成推動世界第一次產業革命的原動力,從此棉花生產登上了世界紡織纖維的主導地位,直至20世紀50年代,棉花及棉紡織工業一直處于世界紡織工業的中心地位。蠶絲、羊毛雖然歷史也很悠久,但是由于養殖條件和地域環境上的種種限制,產量一直處于微弱地位,只能當做一種珍貴紡織原料而存在。因此,從世界第一次產業革命到20世紀中葉,以棉花為基礎的紡織工業先后統治世界紡織工業達200年之久。
我國古代用于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麻、毛御爛、棉短纖維,此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蠶絲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漂亮的紡織物。
我國紡織起源于5000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已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襪拆拿唐代以后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是在漫長的告搭歷史過程中發現和培育的,紡織也是在生產實踐中發明創造的。
我國的紡織業歷史悠久。在陜西西安半坡、河南三門峽廟底溝和陜西華縣泉護村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陶器表面上,都發現過布紋的印痕,在每平方厘米的單位面積上,可看到布紋經線、緯線各10根。甘肅臨夏大何莊新石器時代的墓葬中發現布紋銀戚巖痕跡,在一平方厘米的布紋上有經、緯線各11根,線條雖然粗,卻很清晰。以上說明,我國在約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了紡織品。
我國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紡織實物,是在江蘇吳縣草鞋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距今約6000年的3塊葛布殘片。這些葛布雖然粗糙,但卻是緯起花的羅紋織物,花紋為山形和菱形斜紋,還有羅紋邊組織。在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過距今約5000年的幾塊苧麻布殘片,表面呈平紋組合,在每鋒御平方厘米的單位面積上有經線24根至31根,緯線16根至20根。這些發現表明,我國的紡織手工業在五六仔團千年前就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最早原始部落用獸皮、樹葉等材料,這些只能簡單地縫紉,還談不上紡織。
舊石器時代時,可以簡單用螞悔葛、動物的毛來進行編織。隋唐以后葛制衣才退出歷史舞臺。而毛一直沿用到今天,如羊毛衫,毛毯等。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現攔銀了麻可以制衣,一直到現在都還有麻制的簡物宴涼席、衣物、帽子等。
蠶絲在殷商以前就已經出現,絲綢春秋戰國時多在貴族間使用。
棉花是宋朝時才傳入我國的,所以隋唐之前應該沒有棉花。
一、關于紡織的歷史
中國紡織發展史中國古代紡織品,采用麻、絲、毛、棉的纖維為原料,紡績(紡沙、輯績、繅絲)加工成紗笑賣線后經編織(挑織)和機織而成的布帛,通常稱紡織品。
不同時期的紡織品是衡量人類進步和文明發達的尺度之一。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掌握了紡織技術。
中國古代的絲麻紡織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古羅馬帝國最早是通過“絲綢之路”上絲織品的傳播,稱中國為“絲之國”的。
新石器時代 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距今約7000年)發現有苘麻的雙股線,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劃著4條蠶紋,同時出土了紡車和紡機零件。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距今約6000年)出土了編織的雙股經線的羅(兩經絞、圈繞起菱紋)地葛布,經線密度為10根/厘米,緯線密度地部為13~14根/厘米,紋部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纖維紡織品。
河南鄭州青臺遺址(距今約5500年)發現了粘附在紅陶片上的苧麻和大麻布紋、粘在頭蓋骨上的絲帛和殘片,以及10余枚紅陶紡輪,這是最早的絲織品實物。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絲織品殘片,絲帛的經緯密度各為48根/厘米,絲的拈向為Z拈;絲帶寬5毫米,用16根粗細絲線交編而成;絲繩的投影寬度約為3毫米,用3根絲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為S拈,拈度為35個/10厘米。
以上就是紡織材料的歷史的全部內容,春秋戰國時期和西漢初年,紡織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主要原料為麻和絲。養蠶取絲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明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傳往東南亞,1800多年前傳到朝鮮和日本,1600多年前傳到中亞,1400多年前傳到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