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音樂

奧爾夫音樂教案,yeshliyadayim音樂游戲教案

  • 音樂
  • 2023-05-26
目錄
  • yeshliyadayim音樂游戲教案
  • 奧爾夫身體拍拍拍教案小班
  • 中班音樂活動《數鴨子》教案
  • 中班打擊樂《布谷鳥》教案

  • yeshliyadayim音樂游戲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手神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奧爾夫音樂教案(精選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應× × × O 的節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

    2、皮質樂器音效探索與聽辯;

    3、感受利用肢體表現休止符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鼓、小鼓各五個,鈴鼓人手一個,軟墊人手一份,配套圖片、CD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寶寶很乖的睡著了,小精靈想試試寶寶是不是真的睡著了,他演奏起了動動鼓……

    二、音色聽辯,暖身

    1、完整欣賞兒謠一遍后提問

    有哪些樂器?

    2、介紹大鼓、小鼓、鈴鼓及感知三種樂器的音色,并且為每種樂器制定一個動作。

    3、第二遍欣賞兒謠,拍膝念語詞一遍,“敲三下”時根據音色做指定動作。

    4、音色聽辯游戲

    幼兒做睡著狀,老師邊問“小××小××睡著了沒?”邊用不同的鼓敲節奏。學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

    定動作做回應“小××小××沒睡著!”

    三、感應× × × O 的節奏

    1、肢體律動,感應節奏

    (1)來了哪些虛搏動物呢?誰會學他們的叫聲和動作?

    (2) 配合語詞,作出動物的動作,并將語詞替換成動物的叫聲,空拍處做不發聲,躲起來狀。

    2、道具操作,感應節奏

    (1)配合語詞念兒謠,于“敲三下”時用正確的演奏方式,按節奏敲奏軟墊,空拍時捂住軟墊,做不出

    聲狀。

    大鼓:軟墊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軟墊平放,雙手輪奏

    鈴鼓:一手拿軟墊一手拍奏

    3、樂器演奏,感應節奏

    分三種角色按語詞節奏演奏三種鼓,空拍處抱住樂器。

    四、皮質樂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擬與創編

    人手一只鈴鼓,師幼共同討論如何模擬演奏出三種動物的叫聲,幼兒創編出后教師進行總結。

    2、根據上一環節中創編的音色為兒謠伴奏

    老鼠:點點點——吱吱吱

    花貓: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應和聽辨“短短長”的律動節奏;

    2、樂意用肢體表示短短長的節奏;

    活動準備: 飄帶若干、圖片、鈴鼓一個、白板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三位小精靈送給國王的禮物國王可喜歡了,她吹起了大大小小的泡泡

    二、感知“短短長”的律動節奏

    1、徒手感知

    師:我們一起來吹一個小小的泡泡,再來一個小小的,最后來個大大的。

    (教師用泡泡的大小來表示“短短長”的節奏,反復進行幾次)

    2、配合音樂,肢體感知

    (1)配合音樂再吹“小小大”的泡泡

    (2)視覺感知“短短長”的節奏(教師隨音樂在白板上畫出“短長”線條,幼兒用手指指)

    (3)肢體創編

    教師激發幼兒利用肢體各部位表示短短長,叫根據具體情況重復數變

    (4)全體幼兒在活差薯祥動區域內隨意根據音樂表現“短短長”的節奏。

    (5)合作表示肢體的“短短長”

    幼兒兩兩合作,互相在肢體上畫出“短短長”

    三、道具感知“短短長”的律動節奏

    師:漂亮的彩帶也一起來慶祝國王的生日

    每位幼兒持一根飄帶,隨音樂在空中畫出“短長長”的節奏,其余音樂處隨意旋轉飄帶。

    (1)教師與一位幼兒示范一次

    (2)全體幼兒一起操作

    四、聽辨樂器演奏的“短長長”節奏

    1、教師出示樂器,利用兩種演奏方式(敲奏、搖奏)表示短音和長音

    2、請幼兒聽辨短音和長音,并且用肢體表示

    3、教師利用樂器演奏各種長短節奏組合,幼兒用手指在空中描畫音值,并念出其長短節奏組合。

    五、導出活動

    播放音樂做肢體律動,走出教室。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聽辨一種聲音的音源;

    2、增強幼兒聽辨音色的能力

    活動準備:碟片

    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

    帶領幼兒一起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讓幼兒對以前所學的知識加深印象;

    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以前都玩過哪些游戲?帶領幼兒一起回憶,讓幼兒對自己所玩的游戲能夠有更深層的認識;

    (2)、我們所玩的游戲都分別叫什么名字呢?(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來)如:捉迷藏、搶椅子……

    同時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想到的這些游戲的玩法也告訴我們,對于能夠大膽說出來的小朋友,教師應表示認可,給予鼓勵。

    2、對我們剛才回憶到了我們以前所玩的游戲中,捉迷藏,通常我們所玩的過程中,都是一個人藏起來,而另一個人去找,今天我們換一種方式,我們把一個小朋友的眼睛蒙起來,讓他去抓他身邊的伙伴。

    3、規則:

    (1)、教師播放出音樂《聽》,先讓幼兒聽音樂,感受其中的節奏;

    (2)、教師出示鈴鼓,將一名幼兒的眼睛蒙上,其余的幼兒都圍在他的周圍,教師在不同的位置拍打鈴鼓,讓蒙眼的幼兒聽隨聲音的方向去抓身邊的小朋友,鼓勵每位幼兒都參與游戲中去,反復練習,互換游戲角色,感覺其中的樂趣。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4

    活動過程:

    一、 進入活動室。音樂《呼嚕呼嚕清潔歌》

    師:跟著老師來跳個舞吧!

    二、 故事引入,出示小花貓圖片

    師:咦!這是誰呀?(出示小花貓)河馬醫生送給小花貓一瓶神奇的沐浴乳,小花貓每天都用它來洗澡,現在愛洗澡的小花貓變得越來越漂亮了,而且也變愛清潔講衛生啦!

    三、欣賞樂曲,了解曲式、

    1、欣賞樂曲,教師手指圖譜,引導幼兒了解曲式。

    2、引導幼兒知道本首曲子的曲式是ABABA的形式。

    3、欣賞A段,感受A段有什么感覺?

    4、欣賞B段,感受B段又有什么感覺?

    5、感受顫音以及用肢體表現顫音。

    四、觀察圖片,模仿、創編洗澡動作

    1、欣賞音樂,教師依據樂句出示圖片

    2、 模仿并創編動作

    A段里小花貓做了什么動作

    B 段里小花貓做了什么動作

    3、暖身操

    A 段:拍的感應(肢體各部位做各種洗澡的動作)

    B段:顫音感應(肢體不同部位抖動)

    五、洗澡時間

    1、請幼兒拿洗澡,圍成大浴缸

    2、商量道具樂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

    3、鈴鼓

    A段舀水:拍的感應(鈴鼓當臉盆舀水,不同方位)

    B段灑水:顫音感應(鈴鼓舉高搖晃灑水)

    4、刺刺球、水袖

    A段:拍的感應(刺刺球在身上擦)

    B段:顫音感應(大面積用力擦)

    5、 創意想象

    還有什么樂器或道具可以拿來當作洗澡

    請學生發明,并配合音樂設計動作

    六、 四拍頑固伴奏

    老師翻拍《創意游戲節奏卡》,學生手持不同樂器作敲奏

    *A段:頑固伴奏(敲奏四拍頑固伴奏型)

    *B段:交換樂器(樂器互相交換)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通過圖譜、肢體動作、道具來感應樂曲曲式,理解顫音的特點。

    2、鼓勵幼兒創編各種洗澡動作,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樂曲圖譜,A、B段字卡,小花貓洗澡圖片5張,CD碟

    2、 道具:鈴鼓、木魚(各分成幼兒人數的一半),小軟球、水袖、沙球、小方巾(用籃子裝著、人手一份)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這首樂曲改編自《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喲”樂句反復出現,此活動重在讓幼兒學會辨別該句的節奏,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樂曲,演奏中注重培養大班幼兒的分工、合作意識。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欣賞、熟悉樂曲,然后師幼共同觀察圖譜,讓孩子比較自主的學習表現曲目的'節奏,進行小小的律動,最后通過奧爾夫樂器演奏曲目,達到全班幼兒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教師力求讓幼兒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并借助模仿動物,身體小律動等方法幫助幼兒反復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特點,創編歌詞。

    2、辨別反復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并運用肢體動作和樂器表現節奏“XX XX |X—|”。

    3、提高觀察圖譜,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咿呀咿呀喲》音樂。

    2、節奏圖,完整圖譜、水彩筆一支。

    3、手搖鈴、打棒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律動

    隨音樂《咿呀咿呀喲》進場

    師:春天來了,天氣越來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發芽了,讓我們去森林里快樂的玩耍吧!

    二、傾聽音樂

    師:今天我們來到了大森林里,可是這兒怎么一個小動物都沒有啊?哦!原來它們在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藏在了這首好聽的音樂中,我們再來聽一聽都有誰?

    師:音樂里都有誰?

    這段音樂里藏了這么多動物,你們的耳朵真靈!

    三、感受音樂

    (一)節奏練習

    1、師:除了動物的叫聲以外,老師還發現這段音樂里有一句話特別有趣,誰剛才聽出來了?

    師:原來是“咿呀咿呀喲”,你們聽得這么認真,小動物們覺得你們很聰明,要考一考你們,(出示節奏卡),看誰能用小手拍出這個節奏?”(師幼一起拍一拍,學一學)。

    2、師:老師還把音樂里的小羊請了過來,它要和你們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請你也做一種小動物,像小羊這樣用叫聲給大家打招呼。(鼓勵幼兒創編歌詞)

    (二)根據圖譜尋找固定的樂句出現的規律。

    1、師:你們唱的這么好,小動物就帶來了一份神秘的禮物,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幅圖譜,我們跟著音樂找找“咿呀咿呀喲”,找到了要像剛才一樣拍拍小手喲。(教師隨音樂用筆沿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喲”出現時,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

    2、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原來“咿呀咿呀呦”會和我們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個樂句都出來的,圖譜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喲”呢。(師幼共同認識圖譜,比如鋸齒線是為了突出節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讓我們再來跟著音樂聽一聽,找一找吧,師幼共同跟著音樂律動。

    師:聽到“咿呀咿呀呦”時除了剛才的動作,你還想用什么動作表示呢?

    你們想到了這么多動作,那我們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表演這段音樂。(再次欣賞音樂,幼兒離開位置,自由起舞,師幼一同自由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作,也可以是各種不同小動物的形象動作)。

    四、樂器演奏。

    師:大家表現的都很棒,現在森林里決定舉辦一次演奏會,請你們做小小演奏家,我們先來把我們的樂器寶貝請出來。

    (出示打棒,手搖鈴,教師簡單介紹,請幼兒學習演奏“咿呀咿呀喲”的節奏)

    師:第一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來演奏“咿呀咿呀喲”前面的節奏,“咿呀咿呀喲”的時候請你們來演奏。(提醒幼兒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時鼓勵幼兒)

    師:互換樂器,請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著圖譜來演奏這段音樂,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節奏,手搖鈴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喲”,如果沒有輪到你,那么你的小樂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細聽,我們來試一次。(教師根據圖譜,引導幼兒演奏)

    五、結束環節

    師:你們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這么好!演奏會結束了,現在我們要做動物園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體起立,小兔子們豎起自己的耳朵,讓我們跟著音樂節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師收樂器,活動自然結束。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聽辨聲音的長、短。

    2、讓幼兒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時值的不同。

    3、會用肢體語言或樂器,表現聲音的長短變化,體驗聲音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有趣的聲音》、《火車開啦》。

    2、圖譜。

    3、樂器。

    活動過程:

    一、聲音游戲。

    1、在音樂《火車開啦》中,和幼兒玩"開火車"游戲,讓幼兒:到站時,聽到了什么聲音?火車開動時是什么聲音?說出哪個聲音長(短)?

    有哪些小動物來了?讓幼兒說出動物的名稱,然后模仿叫聲及動作。如:。

    (小小貓;喵 - 小狗:汪汪 汪汪)讓幼兒說出誰的聲音長(短)?

    小羊:咩 -咩- 小雞:嘰嘰 嘰嘰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己在生活中都聽到過哪些聲音?并模仿,知道誰的聲音長(短)?

    (啟發:動物園里、大街上、廚房里、天空中------4---5人)

    二、肢體游戲。

    1、聽音樂《有趣的聲音》,鼓勵幼兒模仿音效,讓幼兒說出聽到了哪些聲音,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2、小結:我們生活中的聲音,有長也有短,老師用一根長紙條表示長音,如:喵-;把這根長紙條剪成兩段,就變成兩個短音,如:汪汪;出示紙條,讓幼兒形象理解。

    3、啟發幼兒用肢體表現長短不同的聲音,如:長音,伸長手臂;短音時,握拳手臂收回。

    4、啟發幼兒用身體動作演奏聲音的長短節奏。如:拍手、踏腳、搖頭-----

    三、節奏游戲。

    1、認識樂器:三角鐵、木魚,知道名稱和用法。

    2、讓幼兒用自己手里的樂器敲出聲音,說出是長音還是短音。

    3、出示節奏譜《不一樣的聲音》,a組幼兒用三角鐵演奏長音,b組幼兒用身體動作(拍手、踏腳----)演奏短音。然后b組幼兒用木魚演奏短音,a組幼兒用身體動作(踏腳、開槍、敲鼓---)演奏短音。

    4、a、b組看圖譜分段演奏。

    四、活動小結。

    我們周圍有許多長短不同的聲音,音樂就是由很多長短不同聲音組成的。

    開火車出教室,去尋找外面不一樣的聲音。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游戲,感應AB曲式和高低問答句。

    2、初步學習頑固伴奏xxxx

    3、體驗營地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以及集體搭帳篷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一張、桌布、CD、呼啦圈

    三、活動過程:

    1、以《小松鼠進行曲》進場。

    2、節奏問好。

    3、故事導入:

    寶寶跟著爸爸媽媽到郊外野營,第一次野營,寶寶覺得好新鮮… … (音樂)

    4、律動游戲——營地活動

    1)寶寶的小手(小腳)會唱歌:(xxx*)我們去野營,一起搭帳篷… …

    2)音樂律動——搭帳篷

    A段:邊念語詞,邊做釘釘子狀。

    B段:用肢體感應高低問答句。(嚕嚕嚕嚕放低低,啦啦啦啦舉高高)

    3)聽音樂進行搭帳篷游戲

    教師先配班教師給幼兒做示范

    A段:用腳踏出頑固伴奏(可以根據情況走動)

    B段:1 3 2 1放低低,6 6 5 3舉高高

    幼兒分組進行游戲

    4)最后請全體幼兒一起圍著桌布進行搭帳篷游戲。(游戲中注意幼兒安全)

    5、結束游戲《小松鼠進行曲》

    寶寶們可真是能干,搭了這么漂亮的帳篷,星星來的小天使知道寶寶很辛苦給寶寶們準備了好喝的白開水,我們踏著整齊的隊伍一起去喝水了。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和即興舞蹈,體驗樂曲《葡萄牙舞》歡快跳躍的情緒。

    2、通過故事和圖形譜,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3、讓幼兒感受樂于助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圖片、黑板、圖形譜

    活動過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聲勢律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感受音樂。(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1、欣賞音樂。

    提問:你聽了這首音樂有什么感覺?聽音樂時你想到了什么?

    2、即興舞蹈。(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師;請你邊聽音樂邊把你想到的東西跳出來。

    三、聽故事。

    有個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圖片)她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這兩個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飯,還一起睡覺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著急的時候,來了一個老婆婆,她告訴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來丫丫到一個國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來的路,回不來啦!丫丫跟老婆婆說:“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個國家去。”婆婆說:“這個國家很遠,只能走路去,還要鉆山洞。還有那個國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說:“再遠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訴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發了。

    四、分段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1、 出示兩段紙做的道路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出發了,丫丫走了多遠,請小朋友把手指伸出來一起幫她數數?

    教師拿著丫丫的圖片在圖形譜上走八下,教師告訴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還要繼續走,又接著走了800里。

    2、 拉拉是怎樣走路的?請小朋友創編丫丫走路的動作。

    聽音樂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

    3、出示兩座山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前面有幾座山?(兩座山,過一座山還要走一 段

    路。) 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鉆山洞了。

    3、啟發小朋友創編丫丫鉆山洞的動作和走路的動作。

    請小朋友到前面來表演動作(鉆山洞——走路——鉆山洞——走路),教師示范動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4、聽音樂小朋友和教師一起做丫丫鉆山洞和從山洞出來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二部分音樂)

    5、丫丫終于到了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歡迎丫丫到他們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說了句話歡迎丫丫,你們猜說的什么呢?

    這句話就是: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節奏為(歡迎 你—︳歡迎 你——︳歡迎 你—︳歡迎 你——)這個國家的人很熱情,還做了動作表示歡迎,按節奏拍手。

    教師帶小朋友根據節奏拍手并說歡迎詞。

    6、丫丫進了這個國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發現這個國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門很矮,要鉆進去,鉆進去之后又發現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圖片)

    7、請小朋友創編丫丫鉆進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動作。

    教師示范動作(鉆門——走路——鉆門——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五、聽音樂完整地走圖形譜、做律動和舞蹈。

    1、 請小朋友聽音樂看老師走圖形譜,老師拿著丫丫的圖片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2、 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3、 老師帶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動。(加上丫丫走路的動作和鉆山洞、鉆 門的動作)(放第主旋律音樂兩次)

    4、課室內放有用積木搭成的山洞和門,孩子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動感。(放完整音樂)

    5、滲透德育教育。

    最后在一個門里終于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師提問:丫丫很艱難才找到哈哈,哈哈應該說什么?我們應該向丫丫學習什么?教育小朋友們要團結友愛,樂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個旋律回旋重復了8次組成。旋律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兩句相同的樂句組成,沉穩而又歡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個樂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線形,兩句旋律線象兩條寬寬的道路。第二部分也是由兩句基本相同的樂句組成,急促而歡快,每個樂句感覺前兩拍象人蹲著在鉆山洞,后兩拍象人站起來昂首挺胸走路。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開車歌》

    2、分辨行進與停止的交通信號并做相應的動作。

    重點難點:

    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CD《開車歌》,紅色、綠色交通燈紙模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和幼兒討論有關交通信號燈的作用,請幼兒自由表達想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汽車遇到紅燈時,該怎么做?(紅燈停,綠燈行)

    2、小朋友在過人行道時,該怎么做?(紅燈停,綠燈行)

    二、播放CD,請幼兒傾聽并學唱歌曲。

    1、你聽到了什么?(叭叭叭,汽車開來了)

    2、看見紅燈怎么樣?看見綠燈怎么樣?

    三、反復學習歌曲。

    四、游戲:請幼兒扮演汽車司機,教師扮演交通警察,幼兒伴隨音樂開車子,并根據教師出示的交通燈顏色決定行進還是停止。

    1、請幼兒扮演小司機,并自己開的是什么車?

    2、你開的什么車?(鼓勵幼兒想象并說出自己喜歡開的車)

    3、請幼兒從教室的某一處出發,沿著一條路線前進,教師同時播放音樂。

    4、教師說“紅燈”,并出示紅色紙模,幼兒原地踏步,停止前進;直到教師說“綠燈”并出示綠色紙模,幼兒再開始繼續前進。

    五、活動延伸

    幼兒到戶外,自由組合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1、由于在活動前做了較好的準備,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學習和練習歌曲,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歌曲,還能根據歌曲與游戲的指示做出停止、前進的動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2、由于幼兒較多,在游戲室內奔跑不開,臨時做了游戲的調整,將孩子們以組別編號,模仿車輛限號進行分組游戲,但是由于孩子們沒有這樣的經驗積累,同時,小班孩子對數字的理解有差別,所以大部分孩子不能理解限號行駛的游戲規定,可以加強這方面的鞏固與練習,這也是大班額下幼兒分組游戲的一種方法。

    奧爾夫身體拍拍拍教案小班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我整理的奧爾夫音樂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教案《草原上的舞會》

    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教案:《草原上的舞會》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主要使幼兒可以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通過各種模仿表演,讓幼兒從單一感官或賀到多個感官體驗到音樂中的快樂,自然進入全身心的音樂體驗,并感受到原野風生活的熱情奔放。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手團攔中感應音樂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風樂曲的節奏明快和熱情奔放。

    2、嘗試發明不同的歡呼聲,體驗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 口哨、道具火堆、手偶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聽辯音樂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熱情奔放的樂曲。

    難點:能聽辨特定音效變換動作。

    四、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走進活動室“草原上的小騎手” 師:—— 剛才小朋友們聽到這首歌感覺像到了哪里?

    (二) 以小客人進行導入 ——(出示手偶娃娃)今天有位從草原上來的小客人我們一起來歡迎她。 老師模仿手偶娃娃說話:“小朋友們好,我叫點點,我有一件高興的事情告訴你們,我家今天來了許多客人,媽媽說要舉行一場篝火晚會,可是媽媽問了我一個問題:什么是篝火晚會,可是我就就是不知道,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幫我們嗎?你們知道什么是篝火晚會嗎?篝火晚會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受音樂 1、第一遍音樂:幼兒安靜欣賞,教師動作提示。 導語:聽!點點家的篝火晚會開始咯!篝火晚會開始的時候會有一個特別的聲音,一起來聽聽是什么聲音。 提問:在音樂里你們都聽到了什么聲音?(哨聲、呼應聲) 音樂讓我們感覺怎么樣呢?(請幼兒自己的感受) 2、第二、三遍音樂:手足律動 導語:你們想參加篝火晚會嗎?音樂里有一個哨子聲,當你聽到哨子聲時把你的手舉起來打招呼(喲呵~)。 a. 音樂:(坐)拍身體各部位 哨聲:做舉手狀(歡呼) 導語:你們的歡呼聲真好聽,我再站起來表演一次。 b. 音樂:(站)拍身體各部位 哨聲:做舉手狀(歡呼) 3、第四遍音樂:動物律動 導語:你們的歡呼聲把小動物都叫來了,我們來看是誰來了?(老師逐一出示動物手偶像幼兒打招呼) (學動物律動)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當聽到哨聲的時候就變成一種小動物,再聽到哨聲就再變成另外一只動物。(老師先示范一畢胡遍) 音樂:模仿動物特征 哨聲:舉手 呼喚聲:動物的叫聲。

    (四)口技表演 師:小朋友你們玩得開心嗎?音樂中點點開心的時候是怎么喊的?我們也來學學吧(喲呵 ~)。除了可以這樣叫,還可以怎樣叫呢?配上相應的動作(發出各種聲音練習)。 音樂:做舞蹈動作 哨聲:舉手 呼喚聲:小朋友自己開心的叫聲 。

    (五)篝火游戲 導語:我發現你們參加篝火晚會的時候會唱會跳了,我呀給你們準備了篝火晚會里必須有的東西,你們猜猜是什么?(火堆) 注意:交代游戲規則,練習一遍 音樂:手拉手跳舞。 哨聲:舉手歡呼聲

    (六)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大家玩的開心嗎?我們該回去休息了,下次再玩。(聽音樂出場)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我通過參加奧爾夫音樂培訓活動,從中學到到了很多前言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奧爾夫先生曾說過:“我們進行奧爾夫教學注重的蚌埠市結果,而是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針對我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我們大家動起來》。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音樂中比較明顯的音節變化。

    2、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音樂《握手舞》《庫企企》

    活動過程:

    一、問好環節,音樂熱身律動

    1、《握手舞》

    2、師:寶寶、寶寶、早上好。寶寶好。

    幼兒:老師、老師、早上好。老師好。

    3、小音符游戲。

    二、感知音樂《庫企企》

    在一座大城堡里藏著許多金銀財寶,要想得到這些財寶必須說出一句咒語才能打開城門,而這句咒語就藏在音樂里,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1、初步欣賞音樂。

    師:在音樂里你聽到了什么咒語。

    2、引導幼兒逐漸展開活動。

    3、創編聲勢動作.

    在這首音樂里,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做什么動作。

    三、創編活動

    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帶幼兒一起動起來。

    四、結束活動

    請幼兒邀請客人老師與幼兒一起動起來。表揚每位幼兒的表現。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3

    目標

    1、初步學習默唱,運用多種方式感應樂曲的節拍。2、通過律動游戲,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準備

    鈴鼓、圖譜

    過程

    一、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以給國王送禮物的形式,聽音樂做“扛、背、抱”等動作。

    二、肢體動作

    幼兒假裝睡覺,按教師指定的地方動動肢體并作相應的回答。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沒?”(小眼睛、小手、小腦袋、小肩膀??)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

    三、音樂律動

    1、全曲欣賞一次。只聽音樂,教師唱歌詞,不做動作。

    2、你都聽到小精靈哪里動起來了?幼兒回答后出示圖譜。并引導幼兒唱一唱。

    4、跟著音樂試一試。

    四、歌唱及默唱

    在下面的音樂中,誰不見了,你們仔細聽一聽。

    1、借助圖譜分段欣賞并學習默唱(注:老師清唱)

    幼兒回答后用休止符遮住。試著唱一唱,看到無旋律部分捂住嘴巴。同樣的方法分析三、四、五段。

    2、全曲歌唱及默唱兩遍。

    五、創編動作并唱一唱

    “除了這些,還有那些地方也可以動一動?”

    幼兒說(教師試著畫圖譜)后試著唱一唱并和音樂來一遍

    六、樂器演奏

    1、讓你的鈴鼓動起來:

    a、搖----放頭上、放肩上、屁股上??

    b、看教師走步,幼兒敲出相應的節奏。

    2、為音樂伴奏

    語詞的地方輕撥鈴片,休止符的地方拍鼓面

    七、聽音樂出活動室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強弱,以絲巾為媒介進行表現。

    2.在熟悉音樂結構和樂曲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掌握音樂的強與弱,并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音樂、絲巾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1.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絲巾)別小看它,我的絲巾在音樂里會跳舞哦!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聽音樂。

    二、音樂分析

    --提問:誰來看,音樂中的絲巾從頭到尾跳的舞一樣嗎?

    哪里不一樣?

    幼兒根據講述進行動作創編--提問:聽上去感覺很有力的這部分音樂你的絲巾怎么來跳舞?出示圖譜

    除了做這樣的動作,同樣有力的音樂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跳?(播放音樂大家一起來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動作)

    --提問:播放輕柔的音樂(方法同上)出示圖譜

    總結:聽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樂的強,聽上去很輕柔的部分是音樂的弱。

    三、一起來條絲巾舞

    1、絲巾準備好,請幼兒跟著音樂一起來跳絲巾舞,注意強弱的區分。(幼兒分別根據圖譜展示)

    2.分角色游戲引導幼兒自定游戲規則:有力的部分由誰來演合適(男孩子),輕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反復游戲數次結束。

    中班奧爾夫音樂《快樂的絲巾舞》活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由于在上一天進行了試教,部分環節在黃老師和學科組長的指導下有了調整和改動,所以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教師的引導語恰當,對幼兒的情緒調動很到位。但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太注重個別兒童的發言,忽視了對其他幼兒的關注和表現,這也是作為一個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和臨場應變的能力,擔心沒有舉手的孩子會回答錯問題,導致教師無法順利的展開下面的教學環節,影響教學展示的效果。其次,這節課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圖譜,對于幼兒的記憶和表現會更有幫助的。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5

    活動過程:

    一、 進入活動室。音樂《呼嚕呼嚕清潔歌》

    師:跟著老師來跳個舞吧!

    二、 故事引入,出示小花貓圖片

    師:咦!這是誰呀?(出示小花貓)河馬醫生送給小花貓一瓶神奇的沐浴乳,小花貓每天都用它來洗澡,現在愛洗澡的小花貓變得越來越漂亮了,而且也變愛清潔講衛生啦!

    三、欣賞樂曲,了解曲式.

    1、欣賞樂曲,教師手指圖譜,引導幼兒了解曲式。

    2、引導幼兒知道本首曲子的曲式是ABABA的形式。

    3、欣賞A段,感受A段有什么感覺?

    4、欣賞B段,感受B段又有什么感覺?

    5、感受顫音以及用肢體表現顫音。

    四、觀察圖片,模仿、創編洗澡動作

    1、欣賞音樂,教師依據樂句出示圖片

    2、 模仿并創編動作

    A段里小花貓做了什么動作

    B 段里小花貓做了什么動作

    3、暖身操

    A 段:拍的感應(肢體各部位做各種洗澡的動作)

    B段:顫音感應(肢體不同部位抖動)

    五、洗澡時間

    1、請幼兒拿洗澡,圍成大浴缸

    2、商量道具樂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

    3、鈴鼓

    A段舀水:拍的感應(鈴鼓當臉盆舀水,不同方位)

    B段灑水:顫音感應(鈴鼓舉高搖晃灑水)

    4、刺刺球、水袖

    A段:拍的感應(刺刺球在身上擦)

    B段:顫音感應(大面積用力擦)

    5、 創意想象

    還有什么樂器或道具可以拿來當作洗澡

    請學生發明,并配合音樂設計動作

    六、 四拍頑固伴奏

    老師翻拍《創意游戲節奏卡》,學生手持不同樂器作敲奏

    *A段:頑固伴奏(敲奏四拍頑固伴奏型)

    *B段:交換樂器(樂器互相交換)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通過圖譜、肢體動作、道具來感應樂曲曲式,理解顫音的特點。

    2、鼓勵幼兒創編各種洗澡動作,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樂曲圖譜,A、B段字卡,小花貓洗澡圖片5張,CD碟

    2、 道具:鈴鼓、木魚(各分成幼兒人數的一半),小軟球、水袖、沙球、小方巾(用籃子裝著、人手一份)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這首樂曲改編自《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喲”樂句反復出現,此活動重在讓幼兒學會辨別該句的節奏,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樂曲,演奏中注重培養大班幼兒的分工、合作意識。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欣賞、熟悉樂曲,然后師幼共同觀察圖譜,讓孩子比較自主的學習表現曲目的節奏,進行小小的律動,最后通過奧爾夫樂器演奏曲目,達到全班幼兒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教師力求讓幼兒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并借助模仿動物,身體小律動等方法幫助幼兒反復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特點,創編歌詞。

    2、辨別反復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并運用肢體動作和樂器表現節奏“XX XX |X—|”。

    3、提高觀察圖譜,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咿呀咿呀喲》音樂。

    2、節奏圖,完整圖譜、水彩筆一支。

    3、手搖鈴、打棒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律動

    隨音樂《咿呀咿呀喲》進場

    師:春天來了,天氣越來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發芽了,讓我們去森林里快樂的玩耍吧!

    二、傾聽音樂

    師:今天我們來到了大森林里,可是這兒怎么一個小動物都沒有啊?哦!原來它們在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藏在了這首好聽的音樂中,我們再來聽一聽都有誰?

    師:音樂里都有誰?

    這段音樂里藏了這么多動物,你們的耳朵真靈!

    三、感受音樂

    (一)節奏練習

    1、師:除了動物的叫聲以外,老師還發現這段音樂里有一句話特別有趣,誰剛才聽出來了?

    師:原來是“咿呀咿呀喲”,你們聽得這么認真,小動物們覺得你們很聰明,要考一考你們,(出示節奏卡),看誰能用小手拍出這個節奏?”(師幼一起拍一拍,學一學)。

    2、師:老師還把音樂里的小羊請了過來,它要和你們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請你也做一種小動物,像小羊這樣用叫聲給大家打招呼。(鼓勵幼兒創編歌詞)

    (二)根據圖譜尋找固定的樂句出現的規律。

    1、師:你們唱的這么好,小動物就帶來了一份神秘的禮物,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幅圖譜,我們跟著音樂找找“咿呀咿呀喲”,找到了要像剛才一樣拍拍小手喲。(教師隨音樂用筆沿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喲”出現時,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

    2、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原來“咿呀咿呀呦”會和我們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個樂句都出來的,圖譜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喲”呢。(師幼共同認識圖譜,比如鋸齒線是為了突出節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讓我們再來跟著音樂聽一聽,找一找吧,師幼共同跟著音樂律動。

    師:聽到“咿呀咿呀呦”時除了剛才的動作,你還想用什么動作表示呢?

    你們想到了這么多動作,那我們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表演這段音樂。(再次欣賞音樂,幼兒離開位置,自由起舞,師幼一同自由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作,也可以是各種不同小動物的形象動作)。

    四、樂器演奏。

    師:大家表現的都很棒,現在森林里決定舉辦一次演奏會,請你們做小小演奏家,我們先來把我們的樂器寶貝請出來。

    (出示打棒,手搖鈴,教師簡單介紹,請幼兒學習演奏“咿呀咿呀喲”的節奏)

    師:第一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來演奏“咿呀咿呀喲”前面的節奏,“咿呀咿呀喲”的時候請你們來演奏。(提醒幼兒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時鼓勵幼兒)

    師:互換樂器,請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著圖譜來演奏這段音樂,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節奏,手搖鈴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喲”,如果沒有輪到你,那么你的小樂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細聽,我們來試一次。(教師根據圖譜,引導幼兒演奏)

    五、結束環節

    師:你們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這么好!演奏會結束了,現在我們要做動物園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體起立,小兔子們豎起自己的耳朵,讓我們跟著音樂節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師收樂器,活動自然結束。

    中班音樂活動《數鴨子》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奧爾夫音樂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不同動物的動作和聲音,并模仿各種動物。

    2、引導幼兒通過打招呼游戲,創編各種不同的肢體動作。

    3、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動物一起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掛圖P.1、動物圖卡:貓、馬、鳥、鴨、狗、豬、鈴鼓

    各式道具:紗巾、水袖、各類樂器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引導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老師今天把音樂書里的寶寶請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還帶來了那些朋友呢?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畫。

    師:嗯,寶寶在草坪上正在和小動物們玩游戲呢,寶寶說啊,叫到誰的名字,誰就要大聲的說“到”,可是,小動物們都不會說“到”,該怎么辦呢?于是,小動物們都想了個辦法,寶寶叫到它們的名字,他們就用美妙的聲音來回答。

    二、 肢體游戲

    1、點名游戲

    師:我們也一起來玩點名的游戲吧!老師點到誰的名字,誰就大聲的說“到”,老師要是說“小朋友”,小朋友就一起說“到”,明白了嗎?

    教師引導幼兒以肢體不同部位回答“到”。

    師:我們可以用小嘴巴來回答,還可以用什么地方回答呢?還可以怎么說?(肩、手、臀、頭、舌頭)

    2、肢體意識游戲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握敬者多可以回答的部位,那他們都會怎樣動,來回答老師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的肩膀可以怎樣動。

    肩:聳肩、揉肩、擺肩······

    手:揮手、波浪手、推手······

    腳:跳、跺腳、點地······

    3、打招呼游戲

    師:小動物們和寶寶玩的非常的開心,大家都覺得打招呼游戲真好玩,于是,他們把鈴鼓寶寶也請來了,小動物們聽到拍鈴鼓的聲音就會到處走一走,聽到搖鈴鼓的聲音就會和好朋友打招呼,說“你好、哈羅、嗨·····”還會扭動他們的身體哦!我們也一起來玩吧!

    教師拍奏鈴鼓,幼兒到處走,教師搖奏鈴鼓,幼兒和同伴打招呼。

    三、 動物扮演

    1、介紹動物

    逐段播放CD,教師出示圖卡,幼兒模仿叫聲。

    師:我們來聽聽小動物是怎么和寶寶打招呼點的吧!仔細聽,看看誰

    會先出來呢?

    2、角色扮演

    依次出示段薯各種動物圖片,幫助幼兒回憶不同動物的動作及聲音。

    發放道具,請幼兒自己裝扮成自己喜歡的動物,聽音樂做律動。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聽辨一種聲音的音源;

    2、增強幼兒聽辨音色的能力

    活動準備:碟片

    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

    帶領幼兒一起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讓幼兒對以前所學的知識加深印象;

    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以前都玩過哪些游戲?帶領幼兒一起回憶,讓幼兒對自己所玩的游戲能夠有更深層的認識;

    (2)、我們所玩的游戲都分別叫什么名字呢?(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來)如:稿頌捉迷藏、搶椅子……

    同時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想到的這些游戲的玩法也告訴我們,對于能夠大膽說出來的小朋友,教師應表示認可,給予鼓勵。

    2、對我們剛才回憶到了我們以前所玩的游戲中,捉迷藏,通常我們所玩的過程中,都是一個人藏起來,而另一個人去找,今天我們換一種方式,我們把一個小朋友的眼睛蒙起來,讓他去抓他身邊的伙伴。

    3、規則:

    (1)、教師播放出音樂《聽》,先讓幼兒聽音樂,感受其中的節奏;

    (2)、教師出示鈴鼓,將一名幼兒的眼睛蒙上,其余的幼兒都圍在他的周圍,教師在不同的位置拍打鈴鼓,讓蒙眼的幼兒聽隨聲音的方向去抓身邊的小朋友,鼓勵每位幼兒都參與游戲中去,反復練習,互換游戲角色,感覺其中的樂趣。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3

    好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用肢體動作表示音樂節奏,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做動作和同伴打招呼。

    2、感受和好朋友一起參與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CD音樂。

    【活動過程】

    一、肢體點名游戲“寶貝在哪里”。

    師:小朋友們都喜歡和好聽的音樂做游戲,我們的身體也做好準備了嗎?手到了嗎?肩膀到了嗎?讓我們的身體先來唱唱歌。

    二、肢體意識游戲,故事引出課題,熟悉感受“好朋友”音樂旋律及節奏。

    1、師:有一個小朋友菲菲,第一次來幼兒園,很害怕,因為一個人都不認識,沒關系,我們小朋友和他一起做朋友,好嗎?

    (第一次聽音樂)教師邊引導幼兒聽音樂,邊輕輕敘述音樂中的節奏變化。

    2、剛才小寶找到了很多朋友嗎?讓我們再來找一遍朋友,看看找到了幾個好朋友?(聽音樂第二遍)讓幼兒傾聽并分辨音樂中的節奏變化。聽聽音樂里每次長音部分找朋友找了幾個呢?鼓勵幼兒邊聽音樂邊在長音部分做和好朋友打招呼的動作。

    3、剛才小朋友見到好朋友了,怎樣和好朋友打招呼啊?

    還有哪里會打招呼?肩膀會嗎?手會嗎?

    鼓勵幼兒大膽隨音樂表現并在長音部分做各種打招呼的動作。

    (第三次聽音樂)原來可以找那么多的好朋友啊,做那么多的動作和朋友打招呼呢,一次比一次多呢。

    三、集體互動游戲“我的好朋友”。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拉手跳舞隨音樂游戲兩遍,在音樂中長音部分引導幼兒互相用各種身體動作問好打招呼。(聽音樂游戲兩遍)

    四、結束:聽音樂開著火車和好朋友去外面玩游戲。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借用圖畫書,聽聽、動動來感受音樂的旋律。

    2、能熟唱歌曲,并能與同伴共同進行律動,感受歌曲的歡快意境。

    3、學習看圖譜用樂器進行初步的演奏。

    活動準備:

    音樂圖畫書、十六宮格圖、串鈴和沙球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活動

    小朋友,我們秋游時吃野餐是不是很開心呀?(開心)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關于野餐的

    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學學。

    2、出示音樂圖畫書,引導幼兒觀察。

    1)看,這是誰呀?圖畫書上的小朋友咧開嘴在干什么呀?他們很開心,圖中有幾位小朋友呢?

    2)圖畫書上還有什么呢?有幾只小鳥?幾朵花?它們在干什么?

    3、學習歌曲

    1)播放cd,讓幼兒感受音樂的旋律。

    2)提問:歌曲中一直在唱“啦啦啦,啦啦啦”小朋友猜猜是誰在唱呢?(小朋友)是小朋友再開心的唱,那旁邊還有誰也是笑瞇瞇很開心呢?(引導幼兒回答:小鳥、小花、太陽。)小鳥、小花、太陽也在啦啦啦,你們猜猜他們有是怎么唱歌的?讓我們一起邊看圖邊聽音樂去野餐吧。

    3)播放歌曲,邊聽邊讓幼兒觀察圖畫書。

    4)提問: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小花、小鳥、太陽又在做什么呢?(引導幼兒用歌曲里的內容來回答)

    5)學唱歌曲,讓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4、學習律動

    師:書中的小朋友這么開心,那我們也去野餐吧!

    1)帶幼兒學習律動。

    2)讓幼兒自找同伴一起做動作。

    5、嘗試看圖譜用樂器進行初步的演奏

    1)認識樂器:串鈴、小鈴,

    2)出示十六宮格圖,讓幼兒觀察,了解樂器的演奏方法。

    3)進行演奏:徒手練習;用樂器演奏。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樂器——碰鐘

    2、能用不同的方式演奏樂器

    活動準備: 小碰鐘、碟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課題

    教師出示小碰鐘,先敲擊幾下,讓幼兒聽,讓幼兒感受音樂的樂趣;

    2、教師拿出光碟,播放光碟

    請幼兒觀看圖片,看一看圖中都有些什么?他們都在干些什么?他們都用了些什么東西?

    3、請小朋友們模仿一下這里面的動作,所做的動作

    4、請小朋友用拍打來敲擊,并有節奏的讀兒歌

    讓小朋友們多動手鍛煉幾次,讓幼兒體會音樂中的節奏感。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玩游戲,并能夠通過游戲,感受其中的樂趣。

    游戲規則:(1)、小朋友們自由結伴,分別都找到一個好朋友,互相拍手;

    (2)、教師播放音樂,讓幼兒仔細的聽,同時能夠有節奏的和好朋友對手拍掌,在拍掌的過程中,教師先示范,幼兒在第一次游戲的過程中,只需拍手,教師念兒歌,慢慢的等熟練了以后,就請幼兒領讀兒歌,反復的鍛煉,以便加深幼兒的印象。

    6、教師小節:針對幼兒所學的加以鞏固。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6

    《開車歌》

    設計意圖:

    汽車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交通,作品《開汽車》,兒歌語言精練,是一篇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規則意識滲透的好作品,幼兒對此十分熟悉,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適合小班孩子學習。同時,音樂游戲:開汽車。貼近幼兒生活,吸引孩子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中的行進與停止。

    2、會聽辨音樂中的“叭叭”聲,增強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3、能夠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樂意參與游戲。

    活動準備:

    錄音機、音樂磁帶;呼啦圈;汽車圖片;紅綠燈模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汽車喇叭聲音“是什么聲音?”

    引出“有哪些小朋友是乘汽車來幼兒園的?”

    “是這種車呢?還是這種啊?”(出示汽車圖片)

    “通常是誰在開車呢?”

    “他是怎么開車的?”

    “什么時候車子會停下來呢?”

    車子遇到紅綠交通燈時,該怎么做?(紅燈停、綠燈行)

    請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請幼兒扮演汽車司機。

    幼兒跟隨教師的鼓聲假裝開車行進的動作,車速與鼓聲的節奏要保持一致。

    三、欣賞《開車歌》

    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開汽車》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1、你們聽到什么?

    2、小朋友再仔細聽聽,音樂中那個地方像是車子遇見紅燈了。

    3、請小朋友坐下來,隨著歌曲用雙手做開車和等待的動作。

    1、集體學念兒歌。

    2、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兒歌,加上動作。

    四、開車游戲

    觀看圖片,講解規則

    (1)當看到摩托車圖片時,請幼兒2人一組,1人當司機,1人當乘客。

    (2)當看到汽車圖片時,請幼兒4人一組,1人當司機,3人當乘客。

    到老師所指定的路上開車。

    (讓幼兒在玩的同時能夠相互交換角色,輪流扮演司機與乘客。)

    五、師小結:

    小朋友上街的時候要走人行橫道,過馬路的時候要要看紅綠燈,我們爸爸媽媽開車的時候,也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活動延伸:

    1.活動前教師應注意收集,整理交通規則。

    2.日常生活滲透:向幼兒介紹有關車輛,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請幼兒討論應該怎樣遵守交通規則,創設相關的活動區角;

    3.家園同步:如有條件,可以帶幼兒坐不同類型的車,感受不一樣的車,并豐富有關車輛,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7

    一.音樂活動名稱:《粉刷匠》

    二.音樂教學目標:

    1、熱身音樂律動讓小朋友愉快高興的進入音樂氛圍

    2、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奏

    3、培養幼兒親自參與音樂表演,感受音樂的愉悅情緒

    三.音樂教學重點:

    1.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奏

    四.音樂教具準備:

    1.CD:《蛙蛙快樂頌》、《粉刷匠》、《再見歌》

    2.樂器:節奏棒

    3.舊報紙做的刷子、畫好的粉刷圖片、彩色貼紙

    五.音樂教學內容:

    A.音樂熱身律動:《蛙蛙快樂頌》(5分)

    1.主班老師請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貼好的標記)

    2.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帶領小朋友隨音樂一起做音樂律動

    3.做完音樂律動后,主班老師請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樂提示:剛開始,小朋友只要跟著音樂動起來就可以

    B.音樂聆聽游戲(10分)

    1.唱名字

    老師依次用強弱不同的聲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請小朋友用動作或聲音作出回應 例如:(老師)×× ××│×× ×(幼兒)做動作:站起來、舉手;

    貝貝 貝貝 在哪里?

    或者說“哎”“到”“這兒”等話回應

    2.音樂問候

    老師和小朋友拍手互相進行音樂問候

    例如:(老師)唱:1 23 4︱5-︱5 43 2︱1-‖

    小朋友們 好小朋友們 好

    (小朋友)唱:1 23 4︱5-︱5 43 2︱1-‖

    老 師好老 師好

    3.聽《粉刷匠》伴奏音樂

    ①師:老師的手真靈巧,喜歡跟著音樂跳。小朋友認真聽,認真看,老師的手跟著音樂怎么跳舞的?一會兒老師請你們的小手跟著音樂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手有節奏的做動作

    ③老師請小朋友一起跟音樂模仿做手的動作

    ④老師鼓勵、表揚小朋友們的表現

    附手的律動:

    第一個樂句:胸前拍手

    第二個樂句:前平舉左右晃手

    第三個樂句:前平舉雙手交替上下做刷墻動作

    第四個樂句:伸出食指,雙手分別交替點自己的鼻子

    C.音樂語言游戲(10分)

    1.猜謎語:

    ①師:喜歡猜謎嗎?我說你們猜一猜,仔細聽好了“兩棵樹,十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手)

    ②師:你們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師:下面看看老師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掃地、洗衣服、刷牙、洗臉、粉刷)

    ②師:小朋友真聰明,一看就知道老師的手在做什么?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看誰的小手最能干?

    3.音樂語詞節奏

    ①師:小朋友,老師把剛才粉刷墻壁的.動作編成了一首動聽的兒歌,你們仔細聽(邊念邊拍語詞節奏)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飛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語詞節奏型)×× ××│×× ×│×× ××│×-‖

    ②老師說一句,小朋友模仿說一句(邊念邊拍語詞節奏)

    ③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樂語詞

    D.音樂節奏快車(20分)

    1.動作節奏配音

    (教師用舊報紙折成刷子在墻壁上做粉刷的動作)

    ①師:小朋友,看看老師粉刷房子時的動作請你們給我的刷子配上聲音,先瞧瞧Ⅹ老師(配班)是怎么給我的刷子配聲音的?(刷的長,配上唰-的節奏;刷的短,配上唰的;總的節奏型: ×× ××│×× ×│×× ××│×-‖)

    唰唰 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②請小朋友一起給我的刷子配上更好聽的聲音(還可以用嚓、沙沙替換)

    ③老師給粉刷時配上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和老師邊手做粉刷地面動作邊跟唱歌詞(雙跪坐,雙手隨音樂節拍前后刷動)

    2.老師介紹樂器節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項

    3.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用節奏棒為音樂配上好聽的伴奏(重復2遍) E.音樂小舞曲(10分)

    1.音樂律動表演(重復4遍)

    第一個樂句:雙手伸直于胸前做上下交替粉刷動作

    第二個樂句:雙手叉腰,雙肩做上下聳動動作

    第三個樂句:雙手叉腰,屁股左右扭動動作

    第四個樂句:雙手并攏,手心朝向臉部,做畫圓式動作;最后雙手于胸前攤開(變呀變了樣時)

    2.身體不同部位創編粉刷律動

    ①師:“小朋友,你們用什么粉刷啊?”(手)

    “大家想想我們還可以用什么部位粉刷呢?(胳膊、肩膀、后背、腿等)我們跟著粉刷音樂都試一試吧!“

    ②小朋友模仿老師分別隨音樂做不同部位粉刷的動作

    F.愛的叮嚀(4分):老師表揚每位小朋友的表現,并親手為小朋友貼上代表榮譽的

    彩色貼紙

    G.再見歌(1分):

    1.音樂中老師和大家一起唱再見歌.

    2..送園環節:兩位老師面帶微笑向每位家長和小朋友說再見

    六.幫幫寶提示:

    1.音樂語言游戲環節老師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節奏棒敲奏時注意節奏棒的演奏方法,避免傷害幼兒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我通過參加奧爾夫音樂培訓活動,從中學到到了很多前言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奧爾夫先生曾說過:“我們進行奧爾夫教學注重的蚌埠市結果,而是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針對我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我們大家動起來》。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音樂中比較明顯的音節變化。

    2、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音樂《握手舞》《庫企企》

    活動過程:

    一、問好環節,音樂熱身律動

    1、《握手舞》

    2、師:寶寶、寶寶、早上好。寶寶好。

    幼兒:老師、老師、早上好。老師好。

    3、小音符游戲。

    二、感知音樂《庫企企》

    在一座大城堡里藏著許多金銀財寶,要想得到這些財寶必須說出一句咒語才能打開城門,而這句咒語就藏在音樂里,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1、初步欣賞音樂。

    師:在音樂里你聽到了什么咒語。

    2、引導幼兒逐漸展開活動。

    3、創編聲勢動作.

    在這首音樂里,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做什么動作。

    三、創編活動

    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帶幼兒一起動起來。

    四、結束活動

    請幼兒邀請客人老師與幼兒一起動起來。表揚每位幼兒的表現。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9

    《夢幻溪》

    【活動目標】

    1、感應AB曲式和樂句。

    2、用不同的形式表現音樂。

    【活動準備】

    掛圖、彩帶、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P2,以故事的情境引入。

    二、聆聽音樂。

    1、老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靜靜聆聽。

    2、手之舞

    A段:手臂飄點出旋律的高低。

    B段:在空中畫出4個樂句。

    3、飄帶之舞

    A段:聆聽老師哼唱唱名旋律。

    B段:在四周的空中劃出4個樂句的線條。

    三、律動感應AB曲式。

    1、全體圍圈

    A段:模唱唱名旋律。

    B段:彩段劃船。

    2、兩人一組

    A段:面對面模唱。

    B段:兩人一根彩段劃船。

    四、出示圖片P3,講故事。

    感應兩個小節的樂句:二個6拍

    每2小節換拍肢體部位,走2小節換方向。

    五、音樂與舞蹈。

    1、分組進行表演。

    A段:打擊樂器伴奏。

    B段:彩段劃船。

    2、兩人一組,拿一根彩帶。

    A段:左右搖晃。

    B段:兩人一前一后隨樂句劃船。

    六、游戲書。

    A段:依樹葉高低,唱出旋律的唱名。

    B段:畫出青蛙的船漿及水的漣漪。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歌曲《騎轉馬》,使幼兒在問答句游戲中感受固定拍。

    2、在游戲中能用肢體動作表現上行、下行和重復音。

    3、在游戲活動中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公文包、假發、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律動入場

    師:你們在公園里玩過轉馬嗎?轉馬是怎么玩的?

    二、 基本部分

    1、肢體問答,感受固定拍。

    師:小木馬游樂場到了,小朋友趕快坐下來,咱們一起做個游戲。師問:貝貝貝貝在哪里?

    幼答:貝貝貝貝在這里。(變換肢體部位多次練習)

    2、聽辨上行、下行、重復音

    師:誰來學一學,你騎上小木馬是怎么玩的?咱們一起學學。

    3、設置情景學習音樂律動。

    師:今天媽媽、爸爸和奶奶要和我們一起玩游戲,他們都藏起來了,仔細聽一聽,他們是怎么找的?

    師:我們一起也來找一找。騎上小木馬,準備。

    師:誰想當媽媽、爸爸、奶奶?

    師:看,呼啦圈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騎轉馬的游戲,怎么玩呢?

    三、結束部分

    律動表演

    教師:小朋友還想去找誰呀?

    在教學中,首先從肢體問答,進行語詞替換,再到騎轉馬找人物的角色游戲。在肢體問答的活動環節中,鼓勵孩子在教師的問句及肢體動作引導下,能拍出與老師問句相應節奏的答句。進行語詞替換,對孩子們來說,比較簡單,因為很多奧爾夫音樂活動中都有練習語詞替換,特別是騎馬游戲幼兒比較感興趣,在活動中孩子應該可以根據老師的指令尋找人物并念出兒歌。聽辨上行、下行稍微有點難度,我采取了談話的方法,鼓勵孩子用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出來。

    在活動中我采用了游戲教學法,以游戲的形式入手,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教學模式。針對小班幼兒年齡較小、較好動、坐不住的特點,我先設計了好玩的角色游戲“找媽媽、爸爸、奶奶”并給幼兒提供了假發,有利于幼兒分清自己或他人所扮演的角色,激發他們進行問答游戲;為了進一步調動孩子參與音樂游戲的興趣,我又給孩子提供呼啦圈鼓勵其兩兩和做參與游戲,提高游戲的趣味性。最后在結束部分,通過全體合作套好呼啦圈以開火車的形式再次感受音樂的旋律,增強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共同解決問題。

    中班打擊樂《布谷鳥》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奧爾夫音樂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

    一、聽音樂進活動室。

    二、欣賞樂曲,了解音樂結構。

    1、欣賞全曲,初步了解音樂特點,熟悉樂曲旋律。知道樂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樣的。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A(A+B),BA(A+B)的結構特點,感受兩斷音樂特征的明顯不同,并用動作表示。

    2、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動作,調整好與同伴之間的距離。

    活動準備:

    1、手偶動物。

    2、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活動室。

    二、欣賞樂曲,了解音樂結構。

    1、欣賞全曲,初步了解音樂特點,熟悉樂曲旋律。知道樂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樣的。

    2、教師運用手偶講述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樂曲A(A+B),BA(A+B)的結構特點。

    三、逐步欣賞音樂,創編動作。

    1、欣賞A(A)段音樂了解音樂堅定行進感。并創編小丑出場的動作。

    2、欣賞A(B)段音樂的跳躍遞進感,并啟發幼兒創編四個小動物的造型,在每一樂句的第一拍做出造型并保持不動。

    3、欣賞B段音樂并用身體動作表現笑彎了腰的動態以表示B段樂句連續下行。

    4、再現A段音樂,動作同上。

    四、蠢坦完整的聽音樂做游戲。

    1、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游戲。

    2、在老師提出控制要求后,完整游戲若干次。

    活動反思:

    音樂主要是感情藝術,音樂總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韻美、曲調美等來表達人們的心聲:或者隱含著一個美好的寓意,或者師法一種溫馨的心曲,或寄托一個美麗的夢幻,或展現一片熾熱的情懷。進行曲是用行進步伐的節奏寫成的樂曲,一種進行曲是供隊伍行進時奏唱的,以統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游戲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奏。

    2、模唱唱名問答句,并體驗游戲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掛圖P1、P2、呼啦圈、彩色飄帶、唱名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出示掛圖P2、P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圖畫。

    師:瞧,小動物們都在等著寶寶叫他們的名字呢,小貓、小馬、小鳥、小鴨、小狗、小豬,寶寶點完了名一看,哈哈,大家都到齊了,于是寶寶帶著所有的小動物一起去農場,在農場他們都非常的開心,高興地唱起了好聽的歌。

    二、感應特定節奏

    1、肢體律動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動物們唱歌的聲音吧!

    播放CD,教師帶領幼兒做肢體律動。

    動物叫聲部分感應拍子,咿呀咿呀唷部分感應“短神瞎短短短長”的節奏。

    第一遍幼兒聽音樂觀察老師的肢體律動,第二遍請幼兒自己創造不同的肢體動作,第三遍站起來圍圓圈活動。

    2、道具游戲

    (1)呼啦圈

    師:帶瞎桐寶寶帶著小動物們唱歌,還帶著他們玩鋸木頭的游戲。看看寶寶給小動物們準備了這么多的呼啦圈房子,該怎么玩呢?原來,寶寶已經告訴了小動物們,他給每只小動物準備一間房子,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要跳到房子里鋸木頭。

    教師嘗試讓幼兒根據“短短短短長”的節奏創編各種鋸木頭的動作。

    播放音樂,分組游戲。

    師:小動物們和呼啦圈一起玩真開心,他們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請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兩個人玩一個呼啦圈,聽到動物叫聲就和好朋友一起抬著呼啦圈散散步,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兩人一起用呼啦圈鋸木頭。

    播放音樂,若干名幼兒示范,再請全體幼兒一起做。

    (2)彩色飄帶

    師:小動物們用呼啦圈鋸了好多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可還是不夠,寶寶給小動物們又送來了另外一種道具,瞧!這是什么?嗯,飄帶也會聽著“咿呀咿呀唷”的音樂鋸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哦!讓我們一起來幫小動物們吧!

    播放CD,幼兒聽音樂鋸木頭。

    三、模唱唱名

    師:太好了,小朋友們真能干!寶寶要開始點名咯!寶寶這次想聽聽大家一起回答的聲音,寶寶問‘dddslls’小朋友一起回答‘mmrrd’.

    1、教師請一名幼兒上來示范后,全班一起模唱答句。

    2、請男孩女孩分組換角色交換問答句。

    3、聽音樂把樂器送回筐里。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3

    《開車歌》

    設計意圖:

    汽車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交通,作品《開汽車》,兒歌語言精練,是一篇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規則意識滲透的好作品,幼兒對此十分熟悉,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適合小班孩子學習。同時,音樂游戲:開汽車。貼近幼兒生活,吸引孩子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中的行進與停止。

    2、會聽辨音樂中的“叭叭”聲,增強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3、能夠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樂意參與游戲。

    活動準備:

    錄音機、音樂磁帶;呼啦圈;汽車圖片;紅綠燈模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汽車喇叭聲音“是什么聲音?”

    引出“有哪些小朋友是乘汽車來幼兒園的?”

    “是這種車呢?還是這種啊?”(出示汽車圖片)

    “通常是誰在開車呢?”

    “他是怎么開車的?”

    “什么時候車子會停下來呢?”

    車子遇到紅綠交通燈時,該怎么做?(紅燈停、綠燈行)

    請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請幼兒扮演汽車司機。

    幼兒跟隨教師的鼓聲假裝開車行進的'動作,車速與鼓聲的節奏要保持一致。

    三、欣賞《開車歌》

    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開汽車》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1、你們聽到什么?

    2、小朋友再仔細聽聽,音樂中那個地方像是車子遇見紅燈了。

    3、請小朋友坐下來,隨著歌曲用雙手做開車和等待的動作。

    1、集體學念兒歌。

    2、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兒歌,加上動作。

    四、開車游戲

    觀看圖片,講解規則

    (1)當看到摩托車圖片時,請幼兒2人一組,1人當司機,1人當乘客。

    (2)當看到汽車圖片時,請幼兒4人一組,1人當司機,3人當乘客。

    到老師所指定的路上開車。

    (讓幼兒在玩的同時能夠相互交換角色,輪流扮演司機與乘客。)

    五、師小結:

    小朋友上街的時候要走人行橫道,過馬路的時候要要看紅綠燈,我們爸爸媽媽開車的時候,也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活動延伸:

    1.活動前教師應注意收集,整理交通規則。

    2.日常生活滲透:向幼兒介紹有關車輛,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請幼兒討論應該怎樣遵守交通規則,創設相關的活動區角;

    3.家園同步:如有條件,可以帶幼兒坐不同類型的車,感受不一樣的車,并豐富有關車輛,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4

    《葡萄牙舞曲》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體驗樂曲《葡萄牙舞曲》歡快跳躍的情緒。

    2、通過節奏、故事和圖形譜簡單了解該曲子的音樂結構。

    3、讓幼兒感受友情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葡萄牙舞曲》、故事圖片、圖形譜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教室圍半圓坐好。

    二、感受音樂。(放主旋律音樂一次)

    三、聽故事導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對好朋友,可是因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個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決定去哈哈的新家給她慶生,于是他便帶著禮物出發了。在出發之前啊,好朋友哈哈還給丫丫畫了一副路線圖,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讓我們一起來幫丫丫看看那個的路線圖,幫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

    四、分段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1、 出示丫丫走過路地全程圖片,并開始放音樂,引導幼兒圖形與音樂形成配合。

    2、 丫丫是怎樣走路的?請小朋友創編丫丫走路的動作。

    聽音樂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 ××××× ︱ ××××× ︱

    3、出示兩座山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前面有幾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鉆山洞了。

    3、啟發小朋友創編丫丫鉆山洞的動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動作。

    請小朋友到前面來表演動作(鉆山洞——望一望——鉆山洞——望一望),教師示范動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4、聽音樂小朋友和教師一起做丫丫鉆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二部分音樂)

    5、丫丫終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見了分外高興,他們高興的轉起圈來,并說 丫

    丫迎 你。教師引導小朋友一起說 丫丫歡迎 你,教小朋友打節奏。

    五、聽音樂完整地走圖形譜、做律動和舞蹈。

    1、 請小朋友聽音樂看老師走圖形譜,老師拿著丫丫的圖片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 ∩ ⊙ ⊙

    2、 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活動延伸

    引導小朋友跟著音樂一起創編丫丫和哈哈見面時的動作。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5

    音樂是人類的靈魂,孩子們就像那一串串跳動的音符。在月光發芽,在池塘里開花,浮出水面成了精靈。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隆昌幼兒師范學校09級5班的張孫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藝術領域音樂欣賞活動《貓和老鼠》。

    下面我將從教材與學情,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我說的是:教材與學情。本堂課選自《奧爾夫音樂》奧爾夫是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音樂教育是指在原本的音樂教育行為上將語言,動作,音樂融為一體,注重人對音樂的最基本的感受。

    在頂崗實習期間,我發現小班幼兒由于年齡比較小,掌握音樂節奏的能力比較弱。所以我選擇一首奧爾夫音樂中節奏簡單,多為重復段式的《鞋匠之舞》作為本堂課的音樂素材。

    根據教材與學情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以下三大目標:一認知目標:能安靜地欣賞樂曲,感受音樂的內容。二技能目標: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三情感目標:樂于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由于小班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較低,所以我將教學重點定位:能安靜地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內容。這也是本堂課的難點。

    本次活動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將幼兒的認知,技能,情感三者融為以體。賦予游戲的精神,讓幼兒快樂地學習,真正做到從“學中玩,玩中學”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故事融入法 2圖譜教學法 3視,聽,動,結合法。這些方法的貫穿并滲透于整個活動當中,滿足了幼兒多方面的心理需求,體現了《綱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為了能夠將抽象的音樂具體化,使幼兒理解記憶。所以在本堂課中具體的學法為:圖譜法。

    為了較好的達成目標,活動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節。談話導入,借助故事和圖譜理解樂曲內容,動作表演。這是一個層層深入的欣賞模式。通過開放式的提問,讓孩子帶著問題第一次完整地欣賞音樂。“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音樂好聽嘛?”讓幼兒展開充分的想象,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接著我設計了一遍配樂講故事,兩遍完整欣賞音樂和一遍分段欣賞音樂。遵循合----分------合的欣賞層次。

    大家都知道生動形象地故事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神和耳朵。首先,引出故事,再加上配有的音樂和畫面講述故事,更能幫助幼兒對每個樂句有形象明確的感知。當幼兒聽完故事以后我會問“小朋友們,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接著引導幼兒結合圖譜完整的欣賞音樂,根據情節匹配圖譜加深對音樂的理解,使幼兒很好的從故事這快跳板轉到對音樂的的理解和欣賞上來。實現視,聽,覺,雙重而完美的體驗。在充分感受音樂的基礎上我總結了音樂的性質,并引出音樂的名字《鞋匠之舞》使幼兒對奧爾夫音樂有所理解。

    最后一個環節,是幼兒自由創造性的動作表演。“小朋友們,我們來學學貓和老鼠”這一環節我體現了《綱要》中的精神“給幼兒提供自由表演的機會。”將幼兒對樂曲的感知和理解推向了高潮。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是非常的開心和快樂,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本堂課.

    本堂課,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將故事教學法滲透在我的音樂中。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沒有長期接觸幼兒,對幼兒的理解不夠深入。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多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水平。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打擊樂活動中感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

    2、結合動作總譜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3、初步嘗試使用不同樂器合作一致地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1、動作圖譜一張;樂器:響板、碰鈴、鈴鼓若干;樂器聲音卡四張;

    2、幼兒分三組,座位為馬蹄形,樂器先放在幼兒椅子底下。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小紅帽》進入活動,初步感知音樂。

    2、結合圖譜,幼兒學習身體動作,進一步感受理解音樂結構。

    (1)教師:剛剛我們聽到的是什么音樂?聽到這首音樂,你心里感覺怎么樣?

    張老師聽到這首音樂也感覺很快樂,我還把我的快樂畫下來了,你們想看嗎?

    (2)教師聽音樂結合圖譜,完整做身體動作。

    教師:用圖畫的方式來表現音樂,這叫圖譜。你在圖譜中發現了什么?

    這些圖畫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怎么做動作?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3)幼兒集體看圖譜做身體動作,教師哼唱。

    (4)幼兒集體隨音樂看圖譜做身體動作一遍。

    (5)幼兒分三組隨音樂做身體動作。第一組跺腳,第二組拍手,第三組搖手、拍手。

    (重點指導第三組幼兒學習最后兩樂句的搖手、拍手。)

    3、出示樂器,學習樂器演奏,進一步感知表現音樂。

    (1)出示樂器:響板、碰鈴、鈴鼓。知道其名稱和演奏方法。

    教師: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小樂器也想出來玩了。看看,這是誰?它可以怎么演奏?

    (2)出示樂器卡,貼到圖譜相應的地方。

    (3)教師哼唱,帶領幼兒分組徒手演奏第一遍,重點指導鈴鼓組的幼兒學習搖奏和拍奏的方法,并弄清楚什么地方搖奏,什么地方拍奏。

    (4)教師哼唱,幼兒分組徒手演奏第二遍,重點指導樂曲最后一句三種樂器的齊奏部分。

    (5)發放樂器,幼兒聽音樂演奏樂器第一遍,提醒幼兒注意樂器的使用規則。

    (6)幼兒聽音樂看指揮演奏樂器第二遍,提醒幼兒注意看教師指揮。

    4、幼兒有序地收拾樂器,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教師引導幼兒換組,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庫乞乞》感受樂曲歡快熱烈的情緒,初步感受樂句,并按樂句做動作。

    2、通過創編動作發展創造力、反應力及專注力。

    3、在自由活動的情況下,通過音樂游戲促進幼兒的空間方位感及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找寶貝》引起幼兒興趣及學習欲望(故事略)。

    二、感受區分樂句,并按樂句做動作。

    1、傾聽音樂感受,多多是騎馬上山還是走路上山的?為什么?

    2、傾聽音樂做騎馬動作一遍。

    3、傾聽音樂,多多共上了幾座山,教師根據音樂畫圖。

    4、傾聽音樂用手指畫圖,并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第一拍重拍。

    5、啟發幼兒找找身上的“高山”并用動作表示。

    6、創編騎馬動作幼兒園音樂教案《庫乞乞》幼兒園音樂教案《庫乞乞》。

    7、根據不同樂句,在每一個樂句第一拍換騎馬動作。

    三、完整欣賞樂曲,區分樂段。

    1、引導幼兒即興用敲打身體發出的聲音代表上樓梯的聲音,要求跟別人不一樣。

    2、山洞念咒語庫乞乞,要求聲音整齊節奏明確。

    3、完整欣賞音樂,多多一共找了幾個山洞?

    四、音樂游戲《找寶貝》。

    1、傾聽音樂,根據樂句變換騎馬動作,教師指不同的地方為山洞,以發展幼兒的方位。

    2、創編庫乞乞動作。

    3、自由結伴,互指新創編的庫乞乞動作,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4、以聽課老師為山洞,參與到游戲中來,促進師幼互動。

    五、結束。

    1、出示盒子,拿出“寶貝”書,并為什么是書?

    2、進行德育教育。

    3、贈送書本,勉勵幼兒好好學習。

    活動反思:

    教師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創設情境進行教學。音樂旋律歡快、節奏鮮明,富有感染力,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整個活動以魔法故事展開,把節奏《庫企企》說成是一句咒語,學會咒語才能打開魔法大門去尋寶。這種形式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欲望,產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還能結合圖譜和音樂,創設一個去尋寶的情景,帶領幼兒完整的欣賞音樂。

    不足之處:老師念節奏《庫企企》念的是對的,但出示的節奏卡是錯誤的。還有圖譜的出示和擺放有點亂,看不明白。圖譜的作用有沒有在這里充分體現?幼兒是否真的在主動學習?在創編動作時,教師能否適當的放手,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創編動作?

    建議:音樂教材還要吃透點,提問還需設想的周全點,如提問:還會用什么動作來表現咒語?可以改問:還能用什么動作來表現這個節奏。也許幼兒能更明確你的提問意圖。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射肉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 亚洲日韩av无码|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不卡 |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熟妇人妻系列aⅴ无码专区友真希 熟妇人妻系列av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福利软件| 在线观看无码AV网址| 69天堂人成无码麻豆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