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談談對中國美術史的個人理解和學習它的意義?小論文形式 對中國美術史的看法及感受 美術史是當代藝術的重要資源,請從中國美術史出發,談談你對當代藝術的理解。 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的意義是什么? 學習中國美術史的意義
中華民族美術過去之燦爛
傅抱石
近時外國人對于中華民族性的批評,總是離不了說中國是"自尊"、"自大"的民族。殊不知中國人的"自尊"和"自大",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還必須保守著這種"自尊"、"自大"的好國民性。今日的中國,尤其有急切的需要和重大的意義。
單論美術這一項,其發達之古,創造之精,莫說東方,就是世界上也難尋其匹。日本還在請中國人辦外交主政事的時候,我們已把西域的美術精華吃下肚子。吐出以后的唐宋光輝之花。埃及是最古不過的了,然而把那粗笨的刻畫,和我們三代的玉器銅器比上一比,若根據他的遺物,他就發展到與三代同一時期也辦不到的。"銅器時代",哪一民族拿得出如此雄壯偉大神妙不可言狀的寶貝?雖一二遺留,它的價值,除供考古學者的摩娑研究,物器本身,已沒有什么,然中華民族在世界美術史上有了最偉大最先進的創造是無疑的。雖然有許多學者,硬說我們古代那批寶貝,某種是間接學自波斯的,某種又是直接從印度偷來的,總而言之,說我們中國人是沒有多大用的東西,然而這無非是因為我們的寶貝太高貴,把他們嚇得沒有什么可說。眼見中國如何貧弱,所以他們還要這樣說:"中國何德何能?龜甲銅器,《春秋》三傳,完全是偽造,你漢人尚能做什么呢"
雖然,他們盡管侮辱,若是有人送他們一個同治年的瓷器,或是乾隆年的雕漆,保證他腦筋中起不可思議的作用,佩服得五體投地。難道這又是從英吉利法蘭西偷來的么?
展開東方藝術圖來看一看,所謂"古代系"、"希臘系"、"印度系"、"中國系"的四大系中,實際上只中國與印度的二大系。假使中華民族不負起吸收、融化和創造的責任,到現在朝鮮有美術么?日本有美術么?"印度系"又走得幾步路呢?關于這些理論,姑且不論??傊覀兙褪钦f:中華民族曾經包辦東亞的美術,是東亞美術名正言順的不祧之祖,也不為過。
我中華民族特別的長處,是不但能夠聞一知十,而且是只要和別的民族文化見見面,就會造出比人家更好的文化。一般美術史學者,他們把中國自三國至五代(約西紀二○○--一○○○年)的一個時期,定為"佛教藝術時代"(德人Hirth氏)或是"古典時代"(英人Bushell氏)或是"西域藝術攫取時代"(日人伊東忠太氏),述說當時以后的美術,完全沒有獨自的發展,而決定中國的中世美術史。我可以舉一個極簡單的例,來證明這種述說的不確。誠然,中國的美術,受了不少印度的影響。但是要明白,這些影響,到了六朝初期,早被中華民族聰明的腦袋將它化得干凈。譬如說,張墨顧愷之的《維摩變相圖》,陸探微載安道的《無量壽佛》則學印度的么?印度有沒有?云崗龍門鞏縣等佛窟兩足交叉的彌勒像,又是學印度的么?印度的彌勒像,是否兩雙腳交叉還是并垂呢?像這種例,舉不勝舉,一二學者,覺得中國人太不可方物,于是拼命從佛教經典內,拖出中國佛教藝術的前身來。似乎帶哭帶罵地說:"中國真聰明!印度沒有的東西也會造!你看呵!菩薩頭背后那道圓光,印度又那里有呢?"我們并不否認人家如此地譏評,這正是我們所欣慰的事。美術是什么?佛教美術又是什么?朝鮮日本的古美術,都是中國美術的兒孫,然不能說朝鮮日本便沒有它自己的美術。這一切,都是中華民族在美術上特殊的偉大的表現!是世界美術史上最光榮燦爛的一頁!
只是創造,創造得不高明是不行的;只是吸收,吞進去受不住也是不行的。中華民族,有無量成績做本身渣扒最高度文化的證明。紀元前一千年的工世,能作出就是現在五千年后也還是奉為標準的"形式"和"紋樣"。葡萄花紋,就說是外國貨,然"云紋"、"雷紋"、"蟠紋"、"饕餮紋"總是本號自造!并且形體周備,意匠完美,會在磚瓦頭上刻字描畫!會將一雙雀子,站在烏龜背脊上做燈盞!檐會飛!柱會雕!凡是與生活有關系的器物,哪一樣不施以美的設計?秦始皇為防胡人而筑的萬里長城,其雄偉蓋世的氣慨,又誰不咋舌吃驚?
繪畫較工藝發達稍遲一點。古書上,舜皇帝的妹子,以及"蒼頡作書,史皇作畫"等等傳說,姑不信它。在今日可得見的古代繪畫作品,漢朝的已有很多了。孝堂山武梁祠的石刻畫,固然不是二十世槐卜紀圖案最發達的歐鉛梁穗洲畫家可以"便化"得出來,就是一塊漢畫像磚上的人物,也夠使現代東西方的人物畫家驚異。藏在英國大英博物館櫥內的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那畫上的人物,態度優美而莊重,線條遒勁,布置閑雅,第四世紀的東西,我們不知道那時候歐洲的人物畫如何?再說唐代的閻立本,它的馳名世界的《歷代帝王像》,聽說尚有十三張在福建林氏家中(一說梁鴻志君所)。這稀世的寶物,它的唐代初期繪畫的黃金時代,充分表示無遺。日本帝室御物有一張《圣德太子像》,中間畫圣德太子,左右畫山背大兄王和殖栗王。這張畫,他們的確經過許多人研究,據舊法隆隆寺《寺傳》上說,是百濟國阿佐太子到日本畫的。許多人不以為然,說《圣德太子像》的服制全是"本邦的古儀"!但是除此以外,可沒有第二張和這畫逼肖的作品。是天上掉下來的么?實事求是的先生們,不得不懷疑了,不得不恭維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了。因為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也是中間畫皇帝,兩邊畫侍臣侍女的。于是《圣德太子像》的本源(布置或筆法),便牽在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上。
經晚唐五代而至宋徽宗的花鳥,即今日還原色印在日本尋常小學生的畫帖上。不過不說是中國的,但說"距現在有八百多年一個叫做宗的皇帝"而已。繪畫到了徽宗時期,無論花鳥,山水,一切部門,都有杰出的大家,彪炳史乘!南渡后,剛剛一百二十年,霹靂一聲,蒙古人打定了天下,可憐當時那班畫家們,忍著精神上的痛奪,拼命向筆墨間抒其抑郁之孤憤幽緒!黃公望,他叫出"寄樂于畫"的口號,以刺激那些利欲熏心的分子。倪云林也曾說過"余之畫,不過草草,聊寫胸中之逸氣耳"!這種藝人的本色,也是當代社會的反面。我們看倪云林的山水,存著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元四大家中,王蒙為了母舅的關系,做過一下泰安知州,在畫史上,雖然他的揮灑高妙,有時也逃不了峻刻批評。至明代則文沈唐仇是適合當時代的產物,謹嚴之中,復邃幽趣。至于清初的八大山人與苦瓜和尚,他們的行徑和筆墨,又豈獨在一山一水一花一鳥之間?尤其石濤的詩,"梅花"、"遺民"可說是常常應用。我們在三百年之后,應不應該向這些民族藝人表示誠懇的敬意?
雕刻的遺跡,隨便說吧,如云崗鞏縣天龍山等多數的佛窟,真不知接受了幾何人的瞻仰和崇拜。東方固是第一大藝術,西方也未見得有出其右者。我們要知道,這成千成萬的石佛,都是先民一刀一刀,一尊一尊,累月經年所造成,若說是沒有偉大力量的民族辦得到,那現在也不讓云崗獨霸一部東方雕刻史了。
這無量數的遺寶,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寄托。唯有這些遺寶,中華民族在世界美術上始值得自豪,值得人家不遠萬里費長久時間,來研究我們一張紙或是一塊石頭。
然則中國美術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呢?這可分做兩方面說:一方面,以異民族的關系,突然接觸"形式"、"色彩"與自己絕對不同的美術品,自然產生一種奇異?;蛘弑緛泶嬗心撤N用意(如對于工藝品),因之有些人,拼命地研究。這些人,是把中國美術推崇得真比天還要高不可攀。一方面,就美術品的評價上,中國美術品,大至開山打洞,小至一把扇子、一個酒杯,都具有不可形容的獨特境界。這種境界,是中華民族的境界,是東方的境界,也即是世界兩種境界之一的境界。因此,與歐洲美術,顯然劃清了路線,而此轡齊奔。
他們的繪畫,是"色彩"和"面"的結合;中國的繪畫是"線條"和"點"的交響樂。過慣了都市文明的他們,現在也需要枯淡清沖的刺激,在繪畫上,已有相當的證明。不過以欣賞的趣味或能力如何,所以有的歡喜唐宋的謹嚴,有的歡喜元人的淡逸。
他們的雕刻,是不穿衣服的多;中國的雕刻,則多穿衣服。人體的曲線固屬美妙,而衣服飄舉,隱約如見,又何嘗不美?他們的材料,多用金屬,用石頭;中國的材料,多用木,用泥,用麻,用漆,這是種種環境造成的分歧當不因此顯其軒輊。
中國的美術,無論建筑、雕刻、繪畫、工藝,創作上固各有偉大的貢獻,理論上更是發世界所未發。東晉有顧愷之的《論畫》,南齊的謝赫的《六法論》。當第四五世紀,即有如此完善的繪畫理論,可說是驚人的成功。如顧愷之說的:"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完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王微說:"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畫寸眸之明"是何等的透徹合理呵!本來美術不像科學,不一定讀熟了理論才去制作,也不一定有理論便有作品。但是世界美術史家們,常常貶人而譽已。我以為這些精湛的論著,是值得特筆大書,任他們存著怎樣的偏見,也絕不能稍稍搖動。
在另一種情形之下,"中國美術"這個名詞,稍稍費解。它的含義,似乎加了一層限制。歐美人所謂"中國美術",至多包括到嘉道以前。那時候,足跡到過中國的還不多,僅僅從一些布教師或商人的手中,得受中國美術的洗禮。日本人就根本不說出"中國美術"四個字。雖然是一本一本圖譜或論著,自序文至版權頁都是中國的美術品或研究,但總名之曰"東洋",或名為"支那古代美術",置于印度朝鮮之間。我們自己對于這種現象,應該明白西洋人與日本人的中國美術觀,在可能內,他們是以不提起為妙的。此中道理,非常簡單。
那種中國美術在世界上,不是被人輕視么?當然!在現在民族競爭的時代,誰肯對我們中國人說出半個好字?事實上,我們早知道有若干的"中國通",在販賣中國的美術,在靠談談中國美術吃飯!更說具體一點,中國美術實在好得使一切不愿談的人而又不得不談,更不得不把中國美術似通非通地來利用。美國大來公司郵船上所印的旅客單,也裝飾了中國六朝的佛像,江西不值錢的樟木箱子,到了支加哥會變成無上的美術品。日本不必論,著是不相當研究過中國美術,想做美術家是很困難的事。近年上田恭輔氏的《支那美術工藝骨董圖說》,翻開封面便是"震驚世界的支那工藝美術"十一個大字。這點,也可見中華民族美術在世界的力量和地位了。
中華民族美術的進展,恰像一條彎彎曲曲的線,這條線,隨美術的部門而曲折不同,同時隨民族意識的強弱而曲折不同。我們要推究它曲折的痕跡,推究何以盛何以衰的原因,做今后民族美術建設的參考。
美術是一面社會的鏡子,它的發生,成長,或是滅亡,都有它背后的一切做主人,使它不得不順著而同一步驟,同一進退。前面說過,中國美術發達最早的是工藝,如玉器、銅器等,在三代已有精致的作品。因為朝廷設了玉府,召了許多琢玉的人從事研究制作,銅器也定有制度,形式大小等等,都有一定的標準。在這統一的機構指導之下,所以呈露當時代工藝極盛的時期。以后秦漢承繼三代有組織的宏規,遂蔚成中華民族獨立的偉大的美麗輪廓,造型的樣式上,也愈見復雜,一一合于生活的需要了。繪畫也可以用此種在統一下始得發展的方式來證明它的盛衰。繪畫上黃金時代的唐宋,在唐有玄宗的好藝,育成吳道子李思訓閻氏兄弟(立德立本)許多凌鑠古今的大畫家,山水畫之勃興,佛像畫之轉變,這不都是玄宗的功勞么?宋代更是值得我們崇仰,徽宗皇帝,他不但擴充翰林圖畫院的機構,并且高等官吏都要考一考繪畫,當時的文臣武臣,有幾個不能伸紙揮灑的呢?基于這種原因,一直到南宋中期的繪畫,人材之多,發達之速,元明清固然不能及,即兩晉六朝又哪能相提并論?其次雕刻,隋唐佛教造像之盛,梁武帝的優崇佛寺,是我們不能忘記的。至于最近的清代康雍乾三朝,不是朝廷的獎進,那中國美術史可以劃明代為最后的一個階段。現在我們所資為最豐富最可靠的美術參考資料,大部分是這三朝的成績。
現在我們足以相信,相信中華民族美術的建設,是在先負起時代的使命,而后始有美術的可言;是在造成統一的傾向,而后始有"廣大"、"莊重"、"永遠"的收獲。我們過去的痕跡,很明白地呈在眼前,古人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日的中國美術,時代的使命是什么?統一的傾向是怎樣?前者可以把近幾十年的美術看一看,自然可以發覺我們應該走的大道,后者就是審度目前的緩急,決定這些大道,走哪一條?如何走法
學拍碧源習中美史的時候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深與宏偉。不論是被后人稱道襲態的漢唐鼎盛還是所謂蕭條淫糜的兩晉兩宋,畫壇的慧基人才輩出,讓我們意識到其實中華文明只是比較內斂含蓄,而他的偉大絕不亞于所謂的文藝復興的璀璨光華,他的氣魄絕對是全人類最寶貴的真典。
中國美術史主流思想就歷史的進展可分為三皇五帝時代字文畫、三代器物畫、春漏世秋戰國時代、秦代、漢代、三鎮搜敏國時代、六朝時代、隋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御枝來介紹其特色及影響.
這個網站有詳細內容.
--呈現中國美術各門類的發展演變;
--闡述重要的美術現象、美術流派、美術家和美術作品;
--顯現中國美術的自身發展;
--揭示美術同政治派鎮、經濟、文化、宗教等相關因素的相結合;;
--呈現塵埋粗翔實的文獻液族資料和可靠的美術文物。
從。1)可深入領略傳統文化內涵。2、和更深入認識傳統文化的多旦耐樣性、豐富性。
概況搜集下。美術史學及其性質 課本上應該大略搜集下。
美術史在美術學中的地位
1美術史與美學的關系模洞春
2美術史與美術理論、美術評顫模論的關系
中國美術發展史的基本特點
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給我留下的寶貴遺產
多民族性多區域性
發展的。不平衡
強大的納構力合長久的穩定性
然后再稍微補充下。就好了。收個尾·~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