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我國有多少個節日,我國一共多少個傳統節日

  • 學科分類
  • 2023-05-12
目錄
  • 全國有幾個節日
  • 中國16個傳統節日簡介
  • 中國16個傳統節日表格
  • 我國一共多少個傳統節日
  • 我國一共有多少個節日啊

  • 全國有幾個節日

    [1月1日]元旦節

    [1月5日]小寒

    [1月敏橘猜20日]大寒

    [1月22日]臘八節

    [2月4日]立春

    [2月13日]除夕

    [2月14日]春節

    [2月19日]雨水

    [2月28日]元宵節

    [3月3日]全國愛耳日

    [3月5日]驚蟄

    [3月7日]女生節

    [3月8日]婦女節

    [3月12日]植樹節

    [3月15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

    [3月17日]中國國醫節

    [3月20日]春分

    [4月5日]寒食節

    [4月5日]清明節

    [4月20日]谷雨

    [4月28日]姊妹節

    [5月1日]勞動節

    [5月5日]立夏

    [5月9日]母親節

    [5月12日]護士節

    [5月12日]防災減災日

    [5月20日]全國學生營養日

    [5月21日]小滿

    [6月1日]兒童節

    [6月6日]全國愛眼日

    [6月6日]芒種

    [6月16日]端午節

    [6月20日]父親節

    [6月21日]夏至

    [6月23日]青年節

    [6月25日]全國土橋型地日

    [7月5日]龍船節

    [7月7日]小暑

    [7月23日]大暑

    [8月1日]建軍節

    [8月8日]中國男子節

    [8月8日]立秋

    [8月16日]七夕節

    [8月23日]處暑

    [8月24日]中元節

    [9月8日]白露

    [9月10日]教師節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

    [9月23日]秋分

    [9月23日伍虧]藏族窮人節

    [10月1日]國慶節

    [10月8日]寒露

    [10月16日]重陽節

    [10月23日]霜降

    [11月7日]立冬

    [11月8日]中國記者節

    [11月20日]彝族年

    [11月22日]小雪

    [12月1日]下元節

    [12月7日]大雪

    [12月22日]冬至

    中國16個傳統節日簡介

    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游數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龍抬頭、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上雀團巳節頃磨橘(農歷三月初三) ;寒食節(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歷4月5日后);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1]

    另外,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們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中國16個傳統節日表格

    節日有:新年(1月1日),全國放假一天;春節(農歷新年),全國放假三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記者節(11月8日)。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一直沿用的農歷,這天是正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國采用公歷紀年,農歷新年便改稱“春節”(大約在公歷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問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高蹺最為普遍。>>

    春節習俗>> 春節食俗>> 少數民族的春節>> 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古爾邦節>>

    各民族春節風俗>> 少數民族春節食俗>> 少數民族春節體育活動>>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這是春節后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碰答,每逢此夜,必出宮游玩,與民同樂,并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過元宵節,有吃元宵和觀燈的習俗。元宵以糯米粉為皮,內裹果料糖餡,圓形,是“團圓”的象征。元宵扒吵明節觀燈始于公元一世紀,沿至當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節之夜,許多城市舉辦燈會,展出各種彩燈,造型新奇,千姿百態;在農村,則舉行文娛活動,如放焰火、踩高蹺、耍龍燈、扭秧歌、蕩秋千等。>>>

    中和節在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此時正值驚蟄前后,春歸大地,萬物復蘇,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故名龍抬頭。古時龍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龍來驅逐害蟲。明代曾流行熏蟲兒,二月二這天人們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餅,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蟲兒。在農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圍宅一圈,再入院內繞水缸一圈,中引龍回。有趣的是,這天的飲食也多以龍為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中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現在的“龍須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這天剃頭理發,叫“剃龍頭”。婦女在這天還不動針線,據說是為了避免傷龍眼。也還有以蠟燭照房子墻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之語。不過這個節日現已被人們遺忘了,但吃春餅等習俗至今還有。>>>

    清明掃墓祭祖 4月5日前后為清明節。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公歷四月五日前后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告。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清明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萌,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所以清明節有時也被稱做"踏青節"。>>>

    端午悼念愛國先人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本名“端午”。《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認為,它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又無力挽救楚國的滅亡,當秦國滅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羅江自沉;江邊群眾得知,便紛紛駕舟打撈屈原尸體。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人把這天定為端午節。每逢此節,民間有帶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習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節操如馨謚藝,萬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魚把屈原的尸體吃了,后成為節日食品,劃龍船則表示去營救屈原。>>>

    農歷七月初七夜,稱“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相會的日子。是夕,陳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結彩縷,穿七孔針。據說先穿完者為巧。“乞巧節”,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參加,故稱“少女節”。>>>

    中元節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是傳說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稱“鬼節”。佛教徒這天要設“盂蘭盆”,施齋供僧,舉行誦經法會以及水陸道場、放河燈等宗教活動。中國大約是在梁武帝時(六世紀上半葉)始設“盂蘭盆齋”的。現在,設“盂蘭盆”的在民間少見,但放河燈的習俗卻仍在一些地區流傳下來。

    中秋闔家團員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節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據傳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節日的形成與“唐明皇夢游月宮”的故事有關。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就用精制的糕餅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團圓歡聚。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重陽登高敬老 重陽節為農歷九月初九,是魏晉以后興起的節日。“重陽”、“重九”之名,肇于三國時代。主要有五種傳統習俗。一是登高,此時秋高氣爽、景色宜人,正是游歷的好季節,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驅秋蚊滅蟲害。三是飲酒賞菊。農歷九月正是菊花盛開之時,觀賞千姿萬態的秋菊,喝幾盅菊花酒,也重陽節的樂事。四是食重陽糕。人們把糧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謂之重陽糕,而“糕”又與“高”諧音,食之謂可步步高升。五是開展敬老活動,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綿延不絕。

    農歷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早先傳說這天是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來成為民間習俗,以示五谷豐登。

    民間有這樣一首俗曲;“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當中擺上一桌供,兩邊配上兩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爐內焚上一股香。當家的過來忙祝贊,祝贊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過去民間祭灶的情景。這天由于特別熱鬧,有人甚至認為這是農歷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稱過小年。現在盡管設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臘月二十三前后賣的關東糖、至今仍是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

    我國一共多少個傳統節日

    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上巳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棗閉中秋節、重陽世碼節凳返裂、臘八節、以及年尾最后一天的除夕。

    我國一共有多少個節日啊

    中國法定節日有以下16個,分別是:新年(1月1日);春節(農歷新年);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兆氏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中國節一般指指中國民間相傳的紀念日、歡慶日和被中國承認的國際通用節日等。中國傳統節日大抵起源于先秦時代,而定型于兩漢時期,如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到了兩漢大都基本定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經隋唐到宋,中國傳統節日經歷了它的變異和調整,宗教的滲透、民族的融合、社會心理的失常,為中國節日風俗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元素。擴展資料:中國節日中包含“法定節假日”,是指根據我國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族爛散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法定節假日制度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中規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歷鍵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四)勞動節,放假1天;(五)端午節,放假1天;(六)中秋節,放假1天;(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參考資料來源: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在线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av|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A区精油按摩|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 好硬~好爽~别进去~动态图, 69式真人无码视频免 | 日本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白峰美|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一区二区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