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章?5、光的反射的應用:學生舉例(注意黑板反光問題) 6、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六、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七、教學后記: 在探究活動中,應給出較具體的指導,避免學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練習要補充。 八、完成時習在線作業,并做好訓練題。那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四章 熱現象
1 溫度和溫度計: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溫度計:用來測量溫度的儀器.
2 攝氏溫度的規定: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
溫度為100℃,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攝氏1℃.
* 攝氏溫度的單位為攝氏度,用℃表示.
3 絕對零度:宇宙中的溫度下限-273℃,叫絕對零度.
4 熱力學溫度:以絕對零度為起點的溫度叫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 K
5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的轉換:T=t+273K t=T-273℃
6 體溫計的溫度范圍:35℃-42℃
結構特點:玻璃泡容積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個非常
細的縮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銀不能自動回落到玻璃泡內)
最小單位:0.1℃
注意事項: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內的水銀回落到玻璃泡
7 溫度使用應注意:
1 選擇合適的溫度計.1選
2 看溫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測量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物充分接觸,且不能離開被測物,
等到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3測(量)
4 測量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接觸到容器壁及容器底.4 壁
5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讀
8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9 物質的三態:氣態、液態和固態.
10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標準是:晶體有固定熔點,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
點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萘、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
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玻璃、蠟、瀝青等
11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要吸熱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要放熱
12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凝固點:液體凝固成晶體時的溫度
同一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是相等的.
13 在晶體熔化曲線中有明顯的三段即:固體升溫段 熔化段 液體升溫段.
在熔化段中的物質可能是固態可能是液態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態
14 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 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汽化有兩種:蒸發和沸騰.汽化過程要吸熱 液化過程要放熱
16 蒸發和沸騰的區別是: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進行,沸騰在一定溫度下進
行(溫度條件不同).2 蒸發在液體表面進行,沸騰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
同時進行(發生部位不同).3 蒸發是緩慢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劇烈的
汽化現象(發生程度不同).4 蒸發使自身及周圍物體溫度降低,有致冷作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等于沸點).
17 影響蒸發的三個因素是:1 液體的溫度 2液體的表面積 3 液體表面上
的空氣流動情況.
18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沸騰條件是:1達到沸點2繼續吸熱
19 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升華要吸熱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凝華要放熱
20 物態變化中物質越軟越吸,越硬越放.
一、基本知識
1、透鏡的作用: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
2、關于透鏡的幾個概念:
(1)焦點:凸透鏡能使平行與主軸的光線會聚于主軸上的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凹透鏡能使平行與主軸的光線向外發散,發散的光線反向延長線交于主軸上的一點,這一點叫凹透鏡的焦點。焦點用字母F表示。
(2)焦距: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用f表示。
(3)眼鏡的度數與鏡片的焦距的關系是焦距倒數的100倍(焦距的單位必須用m)。
3、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自己補充完整)
4、用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器材研究凸透鏡成像,應把凸透鏡放在其他兩種器材之間,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光屏的中央成完整清晰的像。
5、實驗過程:
(1)當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縮小的像時,這時物距u與焦距f及2 f的關系是u>2 f,像距v與焦距f及2f的關系是2f>v>f,像與物位于凸透鏡的兩側
(2)當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時,這時物距u與焦距f及2 f的關系是u=2 f,像距v與焦距f及2f的關系是v=2 f,像與物位于凸透鏡的兩側
(3)當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時,這時物距u與焦距f及2 f的關系是2f>u>f,像距v與焦距f及2f的關系是v>2 f,像與物位于凸透鏡的兩側
(4)當物距u<f時,光屏上沒有像,通過凸透鏡向蠟燭一側看,能觀察到燭焰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位于凸透鏡的同側。
一、溫度:
溫度: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注:熱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高,冷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低,若兩個物體冷熱程度一樣,它們的溫度亦相同;我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一般不可靠;
2、攝氏溫度:
(1)溫度常用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C”表示;
(2)攝氏溫度的規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然后把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攝氏溫度的讀法:如“5℃”讀作“5攝氏度”;“-20℃”讀作“零下20攝氏度”或“負20攝氏度”
二、溫度計
1、常用的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造的;
溫度計的構成:玻璃泡、均勻的玻璃管、玻璃泡總裝適量的液體(如酒精、煤油或水銀)、刻度;
溫度計的使用:
使用前要: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每個小刻度表示多少溫度),并估測液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溫度計)
測量時,要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能緊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要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讀數,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體溫計:
用途:專門用來測量人體溫的;
測量范圍:35℃~42℃;分度值為0.1℃;
體溫計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體溫計的特殊構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間有極細的、彎的細管(縮口);
【 #教案#導語】盡快地掌握科學知識,迅速提高學習能力,為大家準備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章:光現象》教案【五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4—1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和方法
?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光的直線傳播的內容。2、分析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煙霧、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引入課題:①我們為什么可以看見物體?……物體有光線射
入我們的眼睛。例如:陽光、日光燈、電視等。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二、進行新課:
1、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例如:……………………學生舉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幾種類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傳播
演示試驗①:圖片……陽光穿過樹林
演示試驗②:激光在水中穿過
演示試驗③:激光在煙霧中穿過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一這個實驗很容易做,也很有趣。
可以拿一個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在杯底外放一枚1角的硬幣,要一位同學從上沿杯口邊沿看杯里,并慢慢向離開杯子的方向退,從能看到杯底外的硬幣到最后看不到硬幣為止。觀察者保持好狀態不動(這個很關鍵)。由另一名同學往杯里注水(注意:不要擋住觀察者的視線。水慢慢的倒不要倒起很多水泡,影響觀察),觀察者可以看到硬幣慢慢地重新出現在視線中。
這是因為光通過水發生了折射,改變了其傳播方向。
眼睛看到硬幣,是因為太陽光照在硬幣上發生反射,光從硬幣傳入眼里的。在杯子里沒放水時,由于光在同一物質(空氣)中沿直傳播。當觀察者退到一定位置時,由于杯側壁遮擋,硬幣上反射光(圖中黑箭頭線)進入不了眼睛,所以看不到硬幣。當注入水后,硬幣上的反射光改變了方向(此時光從水進入空氣,入射角a小于折射角1)沿圖中紅線傳播。所以硬幣上的反射光又可傳入眼睛,這樣就又可以看到杯底的硬幣,這時看到的是硬幣的虛像。
以上就是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章的全部內容,不同點是:反射面不同(一個光滑,一個粗糙),一個方向的入射光,鏡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個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處,背光走要走亮處,因為積水發生鏡面反射,地面發生漫反射,電影屏幕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