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下冊?1、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2、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4、公式:P=F/S 5、單位:帕斯卡(pa)1pa = 1N/m 意義:表示物體(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頓。 7、那么,八年級物理下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八個字概括“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4、 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5、應用: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題要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畫圖時注意:①先畫重力然后看物體與那些物體接觸,就可能受到這些物體的作用力 ②畫圖時還要考慮物體運動狀態。
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兩個力平衡。力和運動的關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物體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2)受非平衡力 運動狀態改變
6. 運動狀態改變,一定有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7. 有力作用在物體上,運動狀態不一定改變。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一)
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復這個顧問的次數。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1
浮力知識點總結
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
2.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ρ物 < ρ液, 下沉;(2) ρ物 > ρ液, , 上浮 (3) ρ物 = ρ液,懸浮。(不會漂浮)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浸沒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 G — 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7.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學習 方法 其實都是一樣的,不斷的記憶與練習,使知識刻在腦海里。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級 物理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1.什么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力的單位是:N(簡稱:牛),符合是N。1N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⑸觀察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學習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只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編的八年級物理下知識點,大家快來看看吧。
八年級物理下知識點:第八章《運動和力》
一、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距離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指一個物體只能處于一種狀態,到底處于哪種狀態,由原來的狀態決定,原來靜止就保持靜止,原來運動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一個力的產生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且同時存在。
(2)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發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發生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
2、判斷力的存在可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判斷。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物體的快慢和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舉例:用力推小車,小車由靜止變為運動;守門員接住飛來的足球。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舉例:用力壓彈簧,彈簧變形;用力拉弓弓變形。
3、力的單位:牛頓(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畫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表示力的大小,這種圖示法叫力的示意圖。
6、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2)彈力的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E⑹原理:當固體的形狀是柱體時,壓強也可以用此公式進行推算。
以上就是八年級物理下冊的全部內容,物理量(單位) 公式 速度V(m/S) v= S:路程/t:時間 重力G (N) G=mg m:質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質量 V:體積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