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初中含金量高的競賽 大學生數學競賽省一等獎難嗎 高中數學競賽國一有多難 高中數學競賽省一等獎難嗎 物理競賽省三等獎容易嗎
是比較困難的。如果你在的學校不錯孝運,非常重視數學競賽這塊的話,希望還是有的。不過如果學校對這一塊不怎么重視,就偶爾上幾次課,其余全靠自己努力的話這個難度是相當大的,畢竟數學競賽是靠自己的真正實力的,學校在這方面的投入也會有非常大的影猜銷響
我是浙江的,當初省一等只有40+的名額,平均一下每個市就沒幾個了,所以個人覺得難度是比較大的,不然也不會有20分的加分來誘惑你的
PS:預賽拿一等不難,我也拿過,關鍵是復賽有加試題的,那個難度就比較大了
你說的五月份那個貌似應該算預賽什么的了,那個是沒加分的。加分那個是高三第一學期考的,好像是算全國的數學競賽了,不是省賽,不過評獎是每巧兆梁個省自己評的
針對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的訓練方法
準備一試的方法
一試考察的重點是扎實的基本功。基本功大致分為對知識點的掌握以及靈活運用和熟練的運算兩個方面。前者的訓練是通過對知識點的歸納整理以及不斷運用冊灶陵于實際來完成的;后者的訓練則是較為純粹的通過大量而復雜的解題來完成。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將一試的訓練分為兩個階段:梳理知識點階段和大量解題階段。具體說來,前者可以通過完成一本內容全面的初級競賽課本來實現;后者則需要通過完成40至60套的一試模擬試卷來完成。
一本有效的初級競賽課本
一本有效的初級競賽課本應該滿足這樣的要求:根據競賽大綱編寫;地囊括所有的知識點;附有適量的練習和詳細的解答。我使用的是浙江大學李勝宏教授編寫《高中數學競賽培優教程(一試)》(以下簡稱《一試》)。這本書除了立體幾何部分超綱嚴重之外,其余部分都大致符合聯賽的難度,習題的數量適中且質量很好。完成好這樣的一本課本是有講究的。有效的方法可以使我們在做完一遍之后收獲頗豐,而不當的方法很可能導致時間的浪費。下面就拿《一試》作為例子來說明方法的要點。
首先,必須仔細地閱讀知識歸納的部分,并且對自己不懂的知識點進行記錄,以便日后復習。這樣就可以達到補缺補漏和歸納整理的效果。
其次,對課本內的例題不要直接看分析與解答,而是應該嘗試著自己完成。但是這畢竟還是學習的過程。在一段時間后如果沒有思路,就應該
參考答案。注意這里是參考而不是看。在這個過程中著重點是找到自己卡住的地方以及答案中關鍵的一步(也就是自己缺了而導致題目沒有做出來的一步)。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以這樣訓練:看到答案中第一個自己沒有想到的關鍵步驟后,先遮住答案,再次思考,如果還不能解決那就再參考答案。這樣做可以讓自己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弱點,有助于強化訓練。
再次,在看完一個章節的課文后,應該結合課后的練習對自己的水平進行檢驗。《一試》每個章節后的習題都大致是按照聯賽一試的標準設計的,可以當作一份聯賽一試的卷子來完成。具體的實施事項見“一份模擬卷是怎樣完成的”。
最后,在整本書都完成后,應該回過頭來復習,對原來沒有記住或者理解的知識點進行第二次的整理,以達到鞏固的效果。
一份模擬卷是怎樣完成的
完成模擬卷是競賽訓練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通過這個部分的訓練,我們可以將自己應對一試的綜合能力大大提高。訓練的內容是從聯賽前一個月(更早當然更好)開始,每天完成一到兩份的一試模擬試卷。這樣下來,至少可以做40份試卷左右。一份模擬試卷的完成是很有講究的。應該有一個完整而有效的辦法使得訓練事半功倍。
1 態度問題。應該把每次模擬卷的訓練當作真實的聯賽來看待,用百分之百的認真來對待它。對每道題目的解答都應該按照聯賽的標準來執行——特別是大題,應該詳細清晰地作答。這里建議用一本專門的本子來做解答。草稿紙也應該規范,并且應該按照聯賽的要求限制數量(聯賽提供的是8開的正反面稿紙1張)。打草稿的時候盡量書寫清楚,以便復查。
2 完成的時間。每次訓練的時間不應該超過聯賽規定的時間,即100分鐘。在最后10到20份的訓練中,應該將訓練時間進一步縮短,控制在90分鐘左右,甚至可以只用80分鐘。一般而言,對于一份難度均勻的試卷,小題和大題各需要一半的時間。
3 批改試卷。批改試卷最好能夠讓有經驗的競賽輔導老師來批改。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也可以自己批改。批改小題的時候,只要答案對就可以了,無須理睬過程;但是對大題就需要追求解答過程的步驟是否完整。一般在模擬試卷后的解辯謹答都有明顯的層次性,每個層次5分,共4層次20分。在批改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吹毛求疵”地找自己解答的毛病,并且盡可能壓低自己的得分。
4 分數的計算。模擬卷分數的計算是有講究的。除了上面說的盡量壓低分數外,還需要對檢查后補救的分數進行處理。每道題都應有一個檢查前的得分和檢查后的得分。計算得分的時候應該算兩者的平均值。因為要時刻記住:在考場上不一定會有時間檢查!
5 試州戚卷的分析。這個環節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是最最重要的。缺少了它我們就不能保證每做一份試卷都有進步。這個環節應分三步完成。首先是對成績的記錄。每次考試的成績都需要記錄下來,作為考察自己實力的依據。而如果有同學一道完成一批相同的模擬試卷,還可以進行對比,取長補短。其次是對失誤的分析。試卷中如果出現了一些失誤導致不應該出現的失分,不能輕易放過,應該認真分析。在分析一個失誤題目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地方是找到失誤的本質原因。不要用粗心二字代替所有的原因,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它們細細分類,比如“題目看錯了”,“變量的值抄錯了”等等。接著我們就需要切實想出一個辦法來保證下次不出現同樣的錯誤。比如說,針對“題目看錯”,就可以采用將題目中重要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來,將重要的條件用紅筆寫在稿紙的醒目位置等辦法。在這個過程完成后,拿一張便箋來記錄下這次犯的錯誤以及預防的辦法并妥善保存。每次做模擬試卷前,都將之前便箋拿出來看一遍并謹記。這樣,隨著經驗的增加,所犯的錯誤就一定會越來越少,零失誤也不再是夢。最后,針對沒有做出來的題目(包括那些憑借不正常的辦法做出的選填題),應該結合答案進行思考。如果確實需要看答案才能做出來,就應該記錄在難題本上,并且寫下心得。在三步完成后,應該在試卷的解答后面附一張分析,將上述所有的信息記錄下來(不是簡單地抄,因為前面是注重分析,而這次是就題論題)。
6 完成試卷。依照上面的方法,完成一份試卷需要3個小時左右。最后應該整理所有的資料,以便日后查看。
7 精益求精。在后期的訓練中,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說可以做到在考試的過程中靈活地調配小題和大題占用的時間,有把握在不檢查的情況下交卷,等等。
二試的訓練方法
二試的訓練當然主要分成三塊:代數,幾何以及組合。其中在幾何方面進行訓練最為有效。
前期的訓練,主要是圍繞著某一套針對二試編寫的教程來進行。推薦《奧數教程》。具體的做法就是兩個字:硬啃。但是需要合理分配時間,該看答案的時候就看答案,不要在一道題上花太多時間。
后期的訓練,主要是切題。以幾何訓練為例。在訓練平面幾何的時候,首先應該將以前初中的時候做過的較難的幾何題拿出來,認認真真地過一遍;然后就是結合高中出現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四點共圓對這些題目進行擴展,當然,也可以找針對高中的訓練題來做。總之一句話,要符合自己的特點,盡可能利用好時間。
先是在高一把所有高中畢鋒殲數學知識點都學完手沖,做一本高考復習書如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再做一套當年的所有省市高考題。之后再學競賽內容。
數學競賽的教材一般有兩套,一個是湖南大學出版社的,基森一個是浙江大學出版社的,里面的東西都弄透,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都很高的話,基本就沒什么問題了。
看你重點把精力放在哪咯!
我安豎陵徽的,初賽比較難,范圍以高考為主,難度相當于高考題上等水平,兼有比較基礎的平面幾何、數論、代數、組合問題,150分2個半小時,平時下了功夫還是比較容易的
全國聯賽分一試和二試,一試也就比高考要求上一個檔次,但時間比較緊(80分鐘,8道填空3道解答,120分),二試題目固定(2個半小時):平幾、數論、代數、組合,分值大概40、40、50、50,難度比較大,我們這邊能搞出來2道(全對)、一試發揮正常省一就拿定了
先把高考內容學透,我們平常考試都在140朝上的。教材的話我們用的是《高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教程》(浙江的),這是基礎,提高的話用湖南的《奧賽經典系列》(是平幾、數論、代數、組合專題)。我們班一個人不知道從哪弄弊豎來的《中等數學》,里面都是全國聯賽模擬題。至于大學教材,我覺得不需要,知識點什么的輔導書里肯定有。個人建議,可以在平幾、數論上多下功夫,這兩個憑觀察力和題量、多做總結就能有所提高,而代數(尤其是不等式)、組合(組合極值、圖論這些)技巧性太強租纖大,還需要靈感,很難把握。另外,想取得好成績還是需要恒心和很大努力的,加油咯!
還有,各地情況可能不太一樣,你可以參考下你們那邊以前的試題,但大體方向就這樣
這種比吵高賽考的范圍囊括整個高中的知識……如果你現在是高一的話我建議你現在可以把高中的東西自己先學起來了……最好去找一名指導老師……每個拿獎的學生后面都有一個專門的指導教師的……沒參加過數學……我只參加過物理和化學…攜鉛…可惜我后來才從我那個拿了二等獎的同學哪里打聽到原來他請了一個專門家教這方面的老師……本來我們和他差距并不是很大的……希望升隱尺你能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