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化學品泄漏?福建泉州市泉港區11月4日發生碳九泄漏事故,共造成6.97噸碳九泄漏。“碳九”是在石油提煉時獲得的一系列含碳數量在9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它們的沸點相似,難以進一步分離,所以往往就這樣混在一起使用。但是碳九在加工中有一個重要環節:重整。剛剛從石油中裂解出來的碳九主要是脂肪烴,那么,泉港化學品泄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說實話,第一次聽說碳九這個名詞,剛剛特地去百度查了一下,碳九是一種聚合混合物,碳九屬于易燃危險品,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吸入、接觸高濃度本品蒸汽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會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頭痛、頭暈 等中樞神經和上呼吸道刺激癥狀,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膚脫脂; 同時食用被碳九污染過的動植物海產品,還有中毒、致癌等風險 。
局部的皮膚受到細菌的刺激,導致出現炎癥反應,出現癬。指導意見:平時不要吃魚類蝦米等發物,及時到皮膚科具體看看,皮膚癬是屬于傳染性的皮膚疾病,遍布于身體的各個部位,由于它具有傳染的性質常常使人望而生畏,因此對于皮膚癬的治療也是刻不容緩的。飲食上面也要忌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盡量以清淡食物為主。所以建議廣大朋友們建議您還是擁蘚 春 霜進而確保更好的治療效果,
牛背鷺是中型涉禽,飛行時頭縮到背上,頸向下突出,像一個大的喉囊,身體呈駝背狀;站立時亦像駝背,嘴和頸亦較短粗;體較其他鷺肥胖,嘴和頸亦明顯較其他鷺短粗。夏前頸基部和背中央具羽枝分散成發狀的橙黃色長形飾羽,前頸飾羽長達胸部,背部飾羽向后長達尾部,尾和其余體羽白色。冬羽通體全白色,個別頭頂綴有黃色,無發絲狀飾羽。虹膜金黃色,嘴、眼先、眼周裸露皮膚黃色,跗蹠和趾黑色常成對或3-5只的小群活動,有時亦單獨或集成數十只的大群。休息時喜歡站在樹梢上,頸縮成‘S’形,常伴隨牛活動,喜歡站在牛背上或跟隨在耕田的牛后面啄食翻耕出來的昆蟲和牛背上的寄生蟲。性活躍而溫馴,不甚怕人,活動時寂靜無聲。飛行時頭縮到背上,頸向下突出像一個喉囊,飛行高度較低,通常成直線飛行池鷺(學名:Ardeolabacchus)系典型涉禽類,體長約47厘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
碳九全名碳九芳烴,主要指催化重整和裂解制乙烯副產的含九個碳原子的芳烴餾分。它是易燃易爆品,對人體也有害,接觸后可引起頭痛、頭暈、惡心等身體不適現象。
電廠內氨區出現輕微泄露,巡查人員應立即報告上級等待指示,并趕快通報情況,疏散群眾,找有關部門盡快處理。
一個是響水天嘉宜化工爆炸事故,一個是泉港碳9泄漏事故。兩個事故有共同的特點,都是由安全生產事故而引發次生環境風險的。
對于泉港碳9泄漏事故,我們關注的是環境信息報送的問題。因為整個事件發生后,當地政府的信息發布滯后,造成了民間自媒體的不斷炒作發酵。但信息是要由指揮部統一發布的,我們不知道環境信息的報送是否及時,會不會出現漏報、遲報,所以只能由責任認定來判斷信息報送的及時與否。
而對于響水天嘉宜化工爆炸,我們關注的是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安全生產的管理責任。雖然部里已經明確“生態環境部門依法負責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的環境污染防治監管, 依法不負責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的安全監管”。但是大家翹首以待的是這個事故的調查結果有沒有對環境監管人員的追責。這將是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各司其責的分水嶺。
今天我們以液氨泄漏的環境應急事例進行探討。這是典型的安全生產事故引發的次生環境應急事件,既有代表性又比較簡單,現場感比較強。
一、有何意義
前面舉過兩個例子,他們的處置就是前車之鑒。反求諸己,出現了類似的事故,我們能不能和人家一樣快速反應,能不能做得比人家好?
答案是:很難!
知道很難,我們更應該準備好,畢竟突發環境事件對群眾的影響巨大,造成的后果無法估量。
以上就是泉港化學品泄漏的全部內容,按照部里《關于廢棄危險化學品、化工生產企業中間物料等環境監管有關問題的復函》(環辦固體函【2019】378)的精神,環境部門不是行業主管部門,只依法對企業的環境污染防治方面進行監管,依法不負責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安全生產責任。按照各級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安排,主要是擔負應急環境監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