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學?它包括海洋地球化學、河口化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海洋沉積地球化學、海洋物理化學、海水分析化學和海洋有機化學。②海洋資源化學。主要研究從海洋的水體、生物體和海底沉積層中開發利用化學資源的化學問題。③海洋生物化學。研究海洋生物的化學組成、代謝以及生物體在海洋環境中發生的生物化學過程。那么,海洋化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海洋化學
marine chemistry
研究海洋物質的化學組成 、分布、化學性質和化學過程,以及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化學問題的科學。海洋科學的分支,化學的一部分。與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物理學等有密切關系。
1670年前后,英國R.玻意耳研究了海水的含鹽量和密度的關系,開始了海洋的化學研究。1884年W.迪特馬爾發表了他對1873~1876年英國挑戰者號調查船采集的海水樣品的分析結果,進一步證實了世界大洋海水中各主要溶解成分含量的恒比關系。1900年前后,丹麥M.克努曾等建立了海水的氯度、鹽度和密度的測定方法。隨后,海水中二氧化碳系統 、溶解氣體、微量元素、營養鹽等都得到深入研究,形成了化學海洋學。40年代以后,在海洋化學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形成了海洋資源化學。50年代末以后對海水中化學平衡的定量研究,建立了海洋物理化學的理論體系。
主要學科有:①化學海洋學。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學組成、物質分布、化學性質和化學過程的科學。它包括海洋地球化學、河口化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海洋沉積地球化學、海洋物理化學、海水分析化學和海洋有機化學。②海洋資源化學。主要研究從海洋的水體、生物體和海底沉積層中開發利用化學資源的化學問題。
1670年前后,英國玻意耳研究了海水的含鹽量和海水密度變化的關系,這是海洋化學研究的開始。1819年,馬塞特發現世界大洋海水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之間,有幾乎恒定的比例關系。1884年,迪特馬爾發表了他對英國“挑戰者”號調查船在1873~1876年間所采集的77個海水樣品進行分析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世界大洋海水中,各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之間的恒比關系。1900年前后,丹麥克努曾等學者建立了氯度、鹽度和密度的測定方法。20世紀30年代,芬蘭布赫建立了海水中碳酸鹽各存在形態的濃度計算方法。英國哈維系統地研究了海水中氨、磷、硅等元素的無機鹽對浮游生物的營養作用,于1955年出版了他的《海水的化學與肥度》一書,它成為當時關于海洋生物生產力的化學的經典著作。
1959~1962年,瑞典物理化學家西倫和美國地球化學家加勒爾斯等人先后運用物理化學原理,對海水中各類化學平衡進行了一些定量的研究,使化學海洋學從定性描述階段逐步過渡到定量理論研究階段,初步建立了海洋物理化學的理論體系。同時,隨著對一些元素的地球化學問題的深入研究,逐漸形成了海洋地球化學,它研究海洋中各種元素的化學過程,是化學海洋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根據1971~1980年“國際海洋調查十年規劃”,進行了“海洋斷面地球化學研究”等一系列課題的研究,弄清了大洋中許多物質的時空變化,提出了揭示大洋化學特征的全球模式,使化學海洋學得到新的發展。
海洋化學起源說內容如下:
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學組成、物質分布、化學性質和化學過程,并研究海洋化學資源在開發利用中的化學問題的科學,是海洋科學的一個分支。它和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物理學等有密切的關系。
1670年前后,英國R.玻意耳研究了海水的含鹽量和海水密度變化的關系,這是海洋化學研究的開始。1819年,A.M.馬塞特發現世界大洋海水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之間,有幾乎恒定的比例關系。
1884年,W.迪特馬爾發表了他對英國“挑戰者”號調查船在1873~1876年間所采集的77個海水樣品進行分析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世界大洋海水中各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之間的恒比關系。
化學海洋學從定性描述階段逐步過渡到定量理論研究階段,初步建立了海洋物理化學的理論體系。同時,隨著對一些元素的地球化學問題的深入研究,逐漸形成了海洋地球化學,它研究海洋中各種元素的化學過程,是化學海洋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化學海洋學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學組成、物質分布、化學性質和化學過程的科學。由于它是從化學物質的分布變化和運移的角度,來研究海洋中的化學問題的,故有突出的地區性特點。
海洋化學資源是以各種經合物形態存在于海洋水體中的有用物質。現已發現的海水中化學物質有92種,其中氯、鈉、鎂、鉀、硫、鈣、溴、碳、鍶、硼、氟等11種元素占海水中溶解物質總量的99.8%~99.9%。其他物質含量甚微。據估計,可以從海水中提取的化學物質約60種,但提取成本很高,除食鹽外,目前達到一定商業生產規模的只有鉀、鎂、溴和碘等物質;海水提鈾,海水提重水(氫的同位素與氧的化合物)還處于試驗階段。此外,通過海水淡化,從海水中直接獲取飲用水的技術日漸成熟,海水淡化生產也達到一定規模。
海洋化學資源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學物質。地球表面海水的總儲量為13.18億立方公里,占地球總水量的97%。海水中含有大量鹽類,平均每公里3海水中含3500萬噸無機鹽類物質,其中含量較高的有氯(1900萬噸/公里3)、鈉(1050萬噸/公里3)、鎂(135萬噸/公里3)、硫(88.5萬噸/公里3)、鈣(40萬噸/公里3)、鉀(38萬噸/公里3)、溴(6.5萬噸/公里3)、碳(2.8萬噸/公里3)、鍶(0.8萬噸/公里3)和硼(0.46萬噸/公里3),以及鋰、銣、磷、碘、鋇、銦、鋅、鐵、鉛、鋁等。它們大都呈化合物狀態存在,如氯化鈉、氯化鎂、硫酸鈣等,其中氯化鈉約占海洋鹽類總重量(約5億億噸)的80%。
以上就是海洋化學的全部內容,海洋化學資源是以各種經合物形態存在于海洋水體中的有用物質。現已發現的海水中化學物質有92種,其中氯、鈉、鎂、鉀、硫、鈣、溴、碳、鍶、硼、氟等11種元素占海水中溶解物質總量的99.8%~99.9%。其他物質含量甚微。據估計,可以從海水中提取的化學物質約60種,但提取成本很高,除食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