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那么,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主要觀點有1:社會存在和社會實踐之間的辯證關系。
2: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
3: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系。
4: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規律的客觀性
5:真理、理想、科學理論的作用(價值觀)
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1、生產力適合生產關系狀況的規律: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一規律是整個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礎。
2、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
3、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4、階級斗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在階級社會,社會基本矛盾通過階級和階級斗爭表現出來,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5、可持續發展問題
6、改革與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7、人民群眾和杰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8、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
二、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容: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1)認識的本質:
(2)認識的辨證運動和檢驗真理的標準
(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
(4)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
(5)黨的群眾路線
2、辨證唯物論:
(1)世界的物質性極其存在形式;
(2)實踐的內涵和特征
(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4)意識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意識的能動性、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辨證關系
3、唯物辯證法:
(1)普遍聯系原理:聯系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2)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3)現象和本質的辨證統一
(4)原因和結果的辨證關系
(5)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證關系
(6)量變與質變規律: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系
(7)否定之否定規律: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辨證統一
(8)對立統一規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9)一分為二的觀點
(10)辨證思維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觀點應該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如果做選擇題的話,或者選“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通常我們考政治,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就是以下: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3.集體主義價值觀是正確的價值觀。4.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奉獻。5.個人與社會。6.實踐。
歷史教學中常用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促進或阻礙作用。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3、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4、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5、必然性和偶然性。6、主要和次要的關系。7、階級的觀點。8、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及個人(英雄人物)的作用。9、現象和本質的關系。10、辯證(一分為二、片面和全面)的觀點。11、矛盾的觀點。12、發展的觀點。
以上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的全部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