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歐文·羅斯,由于發現了泛素介導的蛋白質降解。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1947年10月1日出生于英屬巴勒斯坦保護國(今以色列)海法,以色列生物化學家、那么,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如下:
2000年:艾倫?黑格(美)艾倫?麥克迪爾米德(美/新西蘭)白川英樹(日)對導電聚合物的研究。
2001年:威廉?諾爾斯(美)野依良治(日)手性催化還原反應,巴里?夏普萊斯(美)手性催化氧化反應。
2002年庫爾特?維特里希(瑞士)約翰?貝內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對生物大分子的鑒定和結構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羅德里克?麥金農(美)對細胞膜中的水通道的發現以及對離子通道的研究。
2004年:阿龍?切哈諾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歐文?羅斯(美)發現了泛素調解的蛋白質降解。
2005年:羅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羅克(美)伊夫?肖萬(法)對烯烴復分解反應的研究。
2006年:羅杰?科恩伯格(美)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
2007年:格哈德?埃特爾(德),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作出的貢獻。
2008年:下村修(日)、馬丁?查爾菲(美)、錢永健(美),發現并發展了綠色熒光蛋白(GFP)。
2009年: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英)、托馬斯?斯泰茨(美)、阿達?約納什(以色列),在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貢獻。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鈴木章(日),發明新的連接碳原子的方法。
諾貝爾化學獎有哪些介紹如下:
1、2000年,美國科學家黑格、麥克迪爾米德和日本科學家白川秀樹因發現能夠導電的塑料有功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2001年,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因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領域取得成就,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萊斯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領域取得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3、2002年,美國科學家約翰-B-芬恩和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因在生物高分子大規模光譜測定分析中發展了軟解吸附作用電離方法;瑞士科學家庫特-烏特里希因核電磁共振光譜法確定了溶劑的生物高分子三維結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4、2003年 ,彼得·阿格雷、羅德里克·麥金農【美國】因在細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開創性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5、2004年 ,阿龍-西查諾瓦、阿弗拉姆-赫爾什科【以色列】、伊爾溫-羅斯【美國】三人因在蛋白質控制方面的重大發現而共同獲得該獎項。他們突破性地發現了人類細胞如何控制某種蛋白質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人類細胞對無用蛋白質的“廢物處理”過程。
6、2005年, 伊夫·肖萬、羅伯特·格拉布、理查德·施羅克,因在烯烴復分解反應研究方面的貢獻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2004年度諾貝爾已經全部頒出,今年的諾貝爾單項大獎獎金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6萬美元。下為各獎項獲得者介紹。
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位得主之一是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丹尼爾·卡尼曼,他們獲獎的原因是在心理和實驗經濟學研究方面做了開創性工作。可是,卡尼曼認為自己是一名心理學家而非經濟學家。10月9日,當他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后,十分激動,以至于把自己反鎖到屋外,后來不得不破窗而入。
諾貝爾和平獎
肯尼亞環保主義者瑪塔
據諾貝爾獎報道,肯尼亞環保主義者瑪塔因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瑪塔的成績是領導人們在非洲栽下3千萬棵樹,她是首位獲得和平獎的非洲婦女。瑪塔領導了“綠色帶運動”,這一運動在非洲栽下了3千萬棵樹。
諾貝爾化學獎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以色列科學家阿龍-西查諾瓦、阿弗拉姆-赫爾什科和美國科學家伊爾溫-羅斯。三人因在蛋白質控制方面的重大發現而共同獲得該獎項。他們突破性地發現了人類細胞如何控制某種蛋白質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人類細胞對無用蛋白質的“廢物處理”過程。
現年57歲的以色列科學家阿龍-西查諾瓦1947年出生于以色列的海法市,1981年被以色列理工學院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現供職于以色列理工學院,是該學院生物化學部的教授,同時兼任拉帕波特醫學研究學院的負責人。
2001年
威廉·諾爾斯(W.S.Knowles) (1917-)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三位化學獎獲得者的發現則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現在,像抗生素、消炎藥和心臟病藥物等,都是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制造出來的。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許多化合物的結構都是對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樣,這被稱作手性。而藥物中也存在這種特性,在有些藥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療作用,而另一部分沒有藥效甚至有毒副作用。這些藥是消旋體,它的左旋與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結構中。在歐洲發生過妊娠婦女服用沒有經過拆分的消旋體藥物作為鎮痛藥或止咳藥,而導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應停"慘劇,使人們認識到將消旋體藥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學獎得主就是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使用一種對映體試劑或催化劑,把分子中沒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開人的左右手一樣,分開左旋和右旋體,再把有效的對映體作為新的藥物,這稱作不對稱合成。
諾爾斯的貢獻是在1968年發現可以使用過渡金屬來對手性分子進行氫化反應,以獲得具有所需特定鏡像形態的手性分子。
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獲獎理由:發現泛素介導的蛋白質降解。
"每個人都應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記"。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認為,這是父親對他講過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早逝的父親沒有親眼看見兒子獲得諾貝爾獎,當時說出這句話,只是希望兒子不虛此生。父親的另一句教誨,也讓他記憶猶新:"做點好事,讓身后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哪怕只是好了一點點。
善待他人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因為世界如此之小,抬頭不見低頭見。"阿龍·切哈諾沃和導師亞伯拉罕·赫什科是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以色列人,阿龍·切哈諾沃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仙人掌"(Sabra)。此前,以色列人只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拉賓和佩雷斯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1947年,阿龍·切哈諾沃出生于巴勒斯坦的重要港口城市海法,父親艾薩克是一名律師,母親布魯瑪是一名英語老師,哥哥約瑟夫比他大14歲。20世紀20年代,阿龍·切哈諾沃的父母從波蘭移民到英國托管下的巴勒斯坦,留在波蘭的家人都慘遭屠殺。父親艾薩克是個堅定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在建國前的伊休夫時期曾是哈加納民兵組織成員。
他通曉希伯來語、波蘭語、阿拉伯語、法語、英語、德語和意第緒語,酷愛鉆研《密西拿》《塔木德》以及現代猶太教律法。
以上就是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全部內容,2002年,美國約翰·貝內特·芬恩,日本田中耕一,瑞士庫爾特·維特里希。2003年,美國彼得·阿格雷,美國羅德里克·麥金農,美國羅德里克·麥金農。2004年, 以色列阿龍·切哈諾沃,以色列阿夫拉姆·赫什科,美國歐文·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