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城縣歷史?趙城是座古城。相傳周穆王賜造父于趙城,后封簡子食邑,始有鳳凰城之說。她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歷史上曾留下諸多美好的傳說和榮耀,至今婦孺能誦。中國郵政發(fā)行的《趙城虎》郵票印證和演繹著“李能伏虎”的傳說故事。記事以來,四面的城門、城墻,南街的狀元(王剛)牌樓、紫金城,北街孝寺的唐塔、那么,趙城縣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趙城是山西省舊縣名,屬于山西省臨汾市。
趙城鎮(zhèn)位于山西省西南臨汾市北的洪洞縣的最北部,臨汾盆地的北部。臨汾盆地東邊是太岳山脈(南北走向),西邊是呂梁山脈(南北走向),北邊是云中山脈(南北走向),南邊兒是中條山脈(東西走向),汾河由北至南縱貫其中。
隋置縣,治今趙城鎮(zhèn),《平陽府志》有道:“霍岳鎮(zhèn)其東,汾水瀠其西,原隰陂陁,氣象完固”??芍^襟山帶河,壯麗而富庶之地。趙城的名稱由來,一說是紀(jì)念春秋末年趙國正卿趙鞅(即趙簡子,又名志父,亦稱趙孟)而來。趙鞅系原趙城縣人氏,稱為趙城是取趙簡子之城之意。
城鎮(zhèn)特色
趙城的熱鬧紅火堪稱一絕,歷史的磨礪,造就了趙城人憨厚、耿直、忠實(shí)和剽悍的品格。不論是小城自成體系搞熱鬧,還是后來并縣后到縣城參加調(diào)演、匯演,都可以說是精心準(zhǔn)備、齊裝滿員、唯旗是奪、志在必得。
從大家熟悉的傳統(tǒng)項(xiàng)目到趙城特色的社火形式,那真是老少上陣、群星璀璨,有南街、南關(guān)的龍燈、東街的舞獅、西街的摔跤、灣里的旱船、王開的三眼銃。趙城的龍燈,頭大頭重,龍身充實(shí)連貫,舞繡球者多會武功。舞龍者全是小伙子,力大有韌勁,早上吃飽飯,舞一天銳氣不減,十分了得。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趙城
洪洞縣是原洪洞和趙城兩縣于1954年合并。洪洞縣名的來源根據(jù)傳統(tǒng)的說法是取城南古洞而得名。趙城為周繆王封造父之地,后為趙簡子食邑,故名趙城。日本投降后,洪、趙兩縣又成立民主政府,洪洞縣人民政府駐師村,趙城縣人民政府駐興旺峪。解放后兩縣政府各駐縣城,均屬臨汾專署管轄。1954年7月1日洪、趙兩縣合并為洪趙縣,縣治在洪洞,屬晉南專署。1958年10月。洪趙縣與霍汾縣合并,稱洪洞縣,縣治在洪洞城。1959~9月霍汾從洪洞分出,恢復(fù)原置。1971年臨汾與運(yùn)城分署分置,洪洞歸臨汾行署管轄至今,縣人民政府駐洪洞縣城。
洪洞西周時稱為楊侯國
東漢為 楊國
至唐高祖李淵武德二年,避“楊”諱,依據(jù)城南古洞城北洪崖改為洪洞(tong)
至今。
別稱也叫蓮花城因?yàn)槌侵車橹采徎ǎ?/p>
古稱“六門村”“王八城”因?yàn)楣趴h城有六座城門,形似王八。
洪洞縣是同原洪洞和趙城兩地于1954年合并而成,縣治在洪洞城。
趙城就是西周時周繆王賜給造父的封地,后來成為趙簡子的食邑。趙城歷史悠久,西周時趙國的國都就在趙城,今天的趙城鎮(zhèn)鎮(zhèn)政府的所在地就千年前趙國人生活過的地方,但現(xiàn)在已找不到趙國的任何遺跡了。而洪洞縣則以明代移民的集合地和蘇三監(jiān)獄兩個景點(diǎn),吸引了眾多的游人。
工友老張是個熱心的人,也是當(dāng)?shù)厝?,吃過飯他做向?qū)覀兊礁浇纯捶侵墓袍E。
趙城以前叫趙城縣,據(jù)說是趙姓的起源之地,古代在霍泉與洪洞縣爭水時曾得到七分,五十年代與洪洞縣合并就成了趙城鎮(zhèn)。
首先到了當(dāng)?shù)厝私小摆w城衙門”的老房子前,由于周邊都變成了現(xiàn)代建筑,這里又沒有說明,也沒有搞清楚其真實(shí)的面貌,可以肯定,這座古樓房,是某個院落里的一座房,也許是主房,也許不是,肯定不會是縣衙,如果與縣衙有關(guān)的話,也只能是縣官居住的地方。
這座古房子目前看處于開始保護(hù)的狀態(tài),二樓的已經(jīng)騰空,一樓暫時還有人在辦公。
距離這里不遠(yuǎn)有一所名人故居,就是民國巨子張瑞璣的故居 “誰園”,誰園是張瑞璣起的,他為此還寫了《誰園記》,意思是將來這里不知道會成為“誰的園子”,可能被子孫賣掉,也可能被官府沒收。誰園修建于1914年前后,建筑風(fēng)格是中西結(jié)合的磚木結(jié)構(gòu),目前能在外面看到閨閣樓、來熏齋、書院樓等,這里處于 旅游 新開發(fā)階段,今后不知道能不能做成一個著名的景點(diǎn)。
張瑞璣是清朝光緒年間中的進(jìn)士,曾經(jīng)做過陜西韓城、興平、臨潼、咸寧、長安等地方的知縣,后來積極參與辛亥革命,民國初年做過國會議員、大總統(tǒng)府顧問、山西省財(cái)政司司長等,以痛罵袁世凱而聞名遐邇,留有詩集,在書畫方面也很有造詣。
以上就是趙城縣歷史的全部內(nèi)容,是故能進(jìn)退履繩,而旋曲中規(guī),取道致遠(yuǎn),而氣力有余,誠得其術(shù)也??梢娪诋?dāng)時的重要地位。造父善御而立功,《史記·趙世家》有一段十分生動的描述:穆王使造父御,西巡守,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