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鈣化學式?碳化鈣的化學式是CaC2,其中的(C2)2-部分,可以被形象地理解為兩個碳原子以三鍵形式相連,即[C::C]2-。這種結構表明兩個碳原子之間共享了三對電子,形成非常強的化學鍵。在化學結構中,這種由兩個碳原子通過叁鍵連接的負二價離子被稱為“過碳根”或“碳負離子”。它在有機化學反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么,碳化鈣化學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碳化鈣,化學式為CaC?,俗稱電石。它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外觀為白色晶體,工業品則呈灰黑色塊狀,斷面為紫色或灰色。
碳化鈣遇水立即發生激烈反應,生成乙炔,并放出熱量。其化學方程式為CaC? + 2H?O = C?H?↑ + Ca(OH)? 。基于這一特性,它在工業上用途廣泛,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產生乙炔氣。乙炔氣可用于照明、焊接及切割金屬,在金屬加工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同時,它還用于合成橡膠、人造樹脂、丙酮、烯酮、炭黑等產品的制造,在有機合成工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碳化鈣儲存時要注意防潮,需密封保存,因為它與水反應劇烈,接觸濕氣可能引發危險。使用時也要嚴格遵循操作規程,確保安全。
Ca2+[:C三C:]2-。
碳化鈣(英文:Calcium carbide)是電石(又稱電土)的主要成分,異名乙炔鈣,化學式CaC2,UN No.1402。
白色晶體,工業品為灰黑色塊狀物,斷面為紫色或灰色。遇水立即發生激烈反應,生成乙炔,并放出熱量。碳化鈣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產生乙炔氣。也用于有機合成、氧炔焊接等。
白色結晶性粉末。密度2.22g/cm3,熔點447℃,遇水立即發生激烈反應,生成乙炔,并放出熱量。
CaC2最常見的晶型屬四方晶系,在298K到720K之間穩定。四方CaC2的晶體結構類似NaCl型,但由于[:C≡C:]2-離子呈橢圓形,定向排列,晶體屬四方晶系。
在CaC2晶體的[:C≡C:]2-離子中,C-C距離為120pm,相當于碳碳叁鍵的鍵長,Ca和C間的距離為259和282pm。
應用
電石與水反應生成的乙炔可以合成許多有機化合物例如:合成橡膠、 人造樹脂、丙酮、烯酮、炭黑等;同時乙炔一氧焰廣泛用于金屬的焊接和切割。
加熱粉狀電石與氮氣時,反應生成氰氨化鈣,即石灰氮: CaC2+ N2→ CaCN2+ C , ΔH = -296kJ/mol 石灰氮是制備氨基氰的重要原料。
碳化鈣的化學式是CaC2,其中的(C2)2-部分,可以被形象地理解為兩個碳原子以三鍵形式相連,即[C::C]2-。這種結構表明兩個碳原子之間共享了三對電子,形成非常強的化學鍵。
在化學結構中,這種由兩個碳原子通過叁鍵連接的負二價離子被稱為“過碳根”或“碳負離子”。它在有機化學反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涉及到炔烴和烯烴的反應中。
這種結構的穩定性來源于三個共享電子對的強吸引力,使得碳化鈣在水溶液中能迅速反應,生成乙炔和氫氧化鈣。反應式為:CaC2 + 2H2O → C2H2 + Ca(OH)2。
過碳根在有機合成中具有廣泛應用,例如在格氏試劑的制備中,可以用來引入碳碳三鍵,從而在有機分子中構建復雜的結構。
此外,這種結構也存在于其他化合物中,如丙炔鈉(NaN3),其中的負離子同樣是以碳碳叁鍵形式存在。這類化合物因其特殊的化學性質,在工業和科研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碳碳叁鍵的形成使得這類化合物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能夠參與多種化學反應,如加成反應、取代反應等,為有機合成提供了豐富的手段和可能。
通過研究這類化合物,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分子結構與反應活性之間的關系,進而設計出更加高效、環保的合成路線,推動有機化學的發展。
化學式是CaC2,俗名電石,與水反應生成乙炔氣體,化學方程式是:
CaC2+2H2O=Ca(OH)2+C2H2(氣體箭頭)
CaC2的電子式寫法是:Ca2+[:C三C:]2。
碳化鈣是一種無機物,化學式為CaC2,電石的主要成分,白色晶體,工業品為灰黑色塊狀物,斷面為紫色或灰色。遇水立即發生激烈反應,生成乙炔,并放出熱量。碳化鈣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產生乙炔氣。也用于有機合成、氧炔焊接等。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碳化鈣生產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晶體結構
CaC2最常見的晶型屬四方晶系,在298K到720K之間穩定,四方CaC2的晶體結構類似NaCl型,但由于[:C≡C:]2-離子呈橢圓形,定向排列,晶體屬四方晶系。在CaC2晶體的[:C≡C:]2-離子中,C-C距離為120pm,相當于碳碳叁鍵的鍵長,Ca和C間的距離為259和282pm。
以上就是碳化鈣化學式的全部內容,碳化鈣,化學式為CaC?;,俗稱電石。它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外觀為白色晶體,工業品則呈灰黑色塊狀,斷面為紫色或灰色。碳化鈣遇水立即發生激烈反應,生成乙炔,并放出熱量。其化學方程式為CaC? + 2H?O = C?H?↑ + Ca(OH)? 。基于這一特性,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