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基本概念?化學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物質構成與性質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結構、組成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它涉及物質的構成,包括分子、原子、離子等基本概念,以及這些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和結合方式。二、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 化學反應是化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化學反應是指物質之間的變化,通過化學反應,那么,化學基本概念?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化學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物質構成與性質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結構、組成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它涉及物質的構成,包括分子、原子、離子等基本概念,以及這些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和結合方式。
二、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
化學反應是化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化學反應是指物質之間的變化,通過化學反應,物質可以轉化為其他物質,并伴隨能量的轉化。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形式包括熱能、光能、電能等。
三、化學鍵與分子結構
化學鍵是化學中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是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決定了分子的結構和穩定性。分子結構是化學研究的基礎,它涉及到分子的形狀、大小以及分子內部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等。
四、周期表與元素性質
化學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數排列,反映了元素性質的規律性變化。通過周期表,我們可以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綜上所述,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性質、結構、組成、變化規律以及能量轉化的科學。它涉及到物質的構成、化學反應、化學鍵、分子結構以及周期表等核心概念,為我們認識和理解物質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
一、幾個常見的熱點問題
1.阿伏加德羅常數
(1)條件問題: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增大,不能使用22.4 L/mol。
(2)狀態問題:標準狀況時,H2O、N2O4、碳原子數大于4的烴為液態或固態;SO3、P2O5等為固態,不能使用22.4 L/mol。
(3)特殊物質的摩爾質量及微粒數目:如D2O、18O2、H37Cl等。
(4)某些特定組合物質分子中的原子個數:如Ne、O3、P4等。
(5)某些物質中的化學鍵數目:如白磷(31 g白磷含1.5 mol P-P鍵)、金剛石(12 g金剛石含2 mol C-C鍵)、晶體硅及晶體SiO2(60 g二氧化硅晶體含4 mol Si-O鍵)、Cn(1 mol Cn含n mol單鍵,n/2 mol 雙鍵)等。
(6)某些特殊反應中的電子轉移數目:如Na2O2與H2O、CO2的反應(1 mol Na2O2轉移1 mol電子;Cl2與H2O、NaOH的反應(1 mol Cl2轉移1 mol電子。若1 mol Cl2作氧化劑,則轉移2 mol電子);Cu與硫的反應(1 mol Cu反應轉移1 mol電子或1 mol S反應轉移2 mol電子)等。
探討化學基本概念,深入剖析元素、化合物、定比定律與倍比定律。
元素與單質、化合物在化學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元素單質是指無法通過物理或化學手段分解的純凈物質,如銅、氧、金等。大多數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科學家通過物理與化學方法制得其單質。
物理方法包括過濾、蒸餾、結晶、升華與色譜法等,而化學方法則常使用電解。每種元素都有唯一化學名稱與符號,其中符號由一個至三個字母組成,首字母大寫,其余字母小寫。元素周期表將元素按周期與族進行排列。
化合物由兩種或多種元素以化學方式結合而成,多數自然物質以此形式存在。水作為穩定化合物,在室溫下呈現液態,分解后生成的氫氣與氧氣則變為氣體,能與多種元素發生化學反應。
定比定律表明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恒定,無論樣本大小。倍比定律指出,不同化合物由相同元素組成時,不同元素的質量比以整數或分數形式存在。例如,H2O2與H2O中氫元素質量相同時,氧元素質量比為2:1;FeO與Fe2O3中鐵元素質量相同時,氧元素質量比為2:3。
元素間質量關系衍生出原子數量關系及物質量關系。了解完全反應概念,能根據質量比準確投料,合成所需產物。定比定律與倍比定律揭示了元素間質量關系的規律,對于化學計算至關重要。
高中化學的學習本身其實是樂趣無窮的,算是一門實驗較多的學科。雖然大量的原理反應、元素符號、反應生成等等都需要同學們理解再理解的去記憶背誦,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高中化學基本概念整理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物質的組成和分類
⑴物質的分子、原子、離子、元素等概念的含義,原子團的定義
⑵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⑶同素異形體、同位素、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等概念
⑷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2.物質的變化
⑴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⑵基本反應類型,以及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⑶氧化劑與還原劑的概念與判斷
⑷氧化還原反應化學方程式配平
⑸有關氧化還原反應典型計算
⑹離子方程式書寫以及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離子共存
⑺熱化學方程式的意義與書寫,反應熱、燃燒熱、中和熱等
3.物質的分散系
⑴膠體的概念、膠體的性質、制備、滲析
⑵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⑶溶解度概念、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4.電解質溶液
⑴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電離和電離平衡
⑵溶液的pH、鹽類的水解、酸堿中和滴定、指示劑等
5.結構有關概念
⑴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書寫、原子核組成符號等
⑵電子式、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
⑶化合價涵義,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⑷三鍵兩力四晶體,非極性分子和極性分子
⑸元素周期律、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強弱的判斷
6.物質的量有關概念
⑴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涵義
⑵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以及物質的量與微粒(原子、分子、離子)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
7.化學基本概念的熱點、重點
①要特別注意對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質的量”的理解,不僅知道它是建立宏觀與微觀連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內涵和外延,建構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知識網絡體系。
基本概念: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
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化學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以上就是化學基本概念的全部內容,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主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實質是自然界中原來不存在的分子)。世界由物質組成,主要存在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還有核反應)。化學科目的基本介紹的擴展:初中化學成績優劣的關鍵在于對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