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英語?2、Culturalawareness(文化意識):培養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社會習俗等方面的了解和認知,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3、Thinkingquality(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包括分析、判斷、推理、創新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邏輯表達的能力。4、那么,核心素養英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核心素養”這個概念舶來于西方,英文詞是“Key ompetencies”。“Key”在英語中有“關鍵的”、“必不可少的”等含義。“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譯為“能力”,但從它所包含的內容看,譯成“素養”更為恰當。簡言之,“核心素養”就是“關鍵素養”。
要理解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把握核心素養的本質,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不是“全面素養”。
第二,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要”。
第三,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不是“低級素養”,甚至也不是“基礎素養”。
第四,核心素養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體現“本土性”的要求。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
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推理等思維活動。文化意識是學習英語不僅僅是學習這門語言,更是對西方文化的學習與探討。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高效的學習能力才能學好英語。
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文化意識重點在于理解各國文化內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異。
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每一種語言的形成都跟這個國家的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人文歷史有關,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傳播依靠語言。文化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了解國外文化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理解知識點,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與交際能力。小學生對國外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來源于老師的教學,而且這些知識在課本上呈現的較少,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現狀。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第二章(二)為英語學科確定四項學科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核心素養的落實,大致可以三個層面著手:一是課程改革,二是教學實踐,三是教育評價。一線教師大多更關心教學中如何實現“核心素養”,如何讓它在課堂教學中“落地”。
具體到英語學科教學中四方面素養的實現途徑,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在語用知識傳授與整合式學習中發展語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認知與跨文化溝通中發展文化品格;通過課堂提問設計促進思維品質發展;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習能力發展。
素養的形成并不是靠單純的課堂教學來實現,而是以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通過學生的經驗和思考日積月累逐步形成的。
1.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篇、話題、功能等,它是語言能力的基石,沒有語言知識的鋪墊,就無法實現語言技能的培養。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它是語言能力的載體,是形成語言理解(聽、讀、譯)和語言表達(說、寫、譯)的途徑。語言各技能相互依托、共同促進。語言理解是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一種內化,而語言表達則是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理解基礎上的最終輸出。
2.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主要指個體在思維活動中智力特征上的差異,是衡量一個人思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英語思維模式在語法、語義、語篇、語用等方面與漢語言思維模式有差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英漢兩種語言思維模式之間的異同、聯系、轉換、互補會給學習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維想象空間,幫助學習者拓寬視野,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打下堅實基礎。
3.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上的突破。在英語教學中,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等。任何語言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在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的基礎上培養世界意識,最終具備面向世界的國際視野。
以上就是核心素養英語的全部內容,英語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是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一、英語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我國基礎教育界近年的熱詞。作為一門外語語言學科,英語學科離不開語言、文化和思維,修訂中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因此提出了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大學科核心素養。二、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