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 國酒 國花 國鳥 國山 中國的國樹,國花,國球,國山,國獸 我國有沒有國花 贊美牡丹的佳句 中國正式宣布的國花
我國的國花是牡丹花。
牡丹屬于毛茛科芍藥屬木本花卉,品種繁多,花色多樣,以黃、綠、大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以黃、綠為貴。在我國,牡丹最著名的是河南洛陽和山東菏澤牡丹。
唐朝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信橋城”的詩句正是描寫當時洛陽城牡丹花盛開的景象。牡丹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一一唐朝的國花。
國花的評判過程
為了評選,中國花協專門于2019年2月成立了國花評審小組。6月29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花卉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花評審專家研討會,32名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對確定中國國花進行研究討論。此次投票已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州頃授權。
投票一經發出,引起網友熱議,大量網民投票滑跡猛參與。據相關媒體報道,7月17日,中國花卉協會的工作人員董燕向記者表示,截至7月16日晚上11點,總共有6萬多的投票,投票者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選擇牡丹。
此次投票“只是收集民情民意”,把意見收集起來供上級參考,國花最終由國家相關部門決定。
中國國花--牡丹 智利國花--百合花 英國國花--玫瑰(月季) 意大利國花--雛菊 新西蘭國花--桫欏、銀蕨 新加坡國花--卓錦·萬代蘭 西巧森頃班牙國花--石榴 坦桑尼亞國花--丁香花 泰國國花--睡蓮 孟加拉國花--睡蓮 埃及國花--睡蓮 日本國花--櫻花 墨西哥國花--仙人掌 美國國花--山植花玫瑰 肯尼亞國花--肯山蘭 荷蘭國花--郁金香 土耳其國花--郁金香 韓國國花--木植花 法國國花--鶯尾 俄羅斯國花--向日春芹葵 德國國花--矢車孝陸菊 澳大利亞國花--金合歡 巴西國花--熱帶蘭、毛蟹爪蘭 阿富汗:郁金香 阿爾及利亞:鳶尾、澳洲夾竹桃 阿拉伯聯合酉長國:孔雀草、百日草 阿根廷:象牙紅 奧地利:火絨草 阿扎尼亞:卜若地 比利時:杜鵑花、月季、虞美人 不丹:綠絨蒿 玻利維亞:坎涂花 保加利亞:突厥薔薇 緬甸:龍船花 哥倫比亞:三向卡特蘭 哥斯達黎加:卡特蘭 古巴:姜花 丹麥:木春菊 厄瓜多爾:麗卡斯特蘭 埃塞俄比亞:馬蹄蓮 斐濟:扶桑 芬蘭:鈴蘭 希臘:香堇 洪都拉斯:香石竹 列支敦士登:橙花珠芽百合 匈牙利:郁金香 印度:荷花 印度尼西亞:毛茉莉 伊拉克:月季 伊朗:突厥薔薇、鐘花郁金香 愛爾蘭:白車軸草 以色列:銀蓮花 柬埔寨:睡蓮 拉托維亞:牛眼菊 立陶宛:蕓香 圭亞那:睡蓮 利比亞:石榴 老撾:雞蛋花 盧森堡:月季 朝鮮:迎紅杜鵑 馬達加斯加:旅人蕉 馬來西亞:扶桑 馬耳他:矢車菊 摩洛哥:月季、香石竹 尼加拉瓜:姜花 尼泊爾:樹杜鵑 摩納哥:香石竹 巴基斯坦:素磬 秘魯:向日葵、坎涂花 菲律賓: 毛茉莉 波蘭: 三色堇 葡萄牙: 熏衣草 羅馬尼亞: 狗薔薇 瑞士: 火絨草 南非: 匍匐卜若地 瑞典: 鈴蘭 危地馬拉: 麗卡斯特蘭 津巴布韋: 嘉蘭
中國目前還沒有選出國花,理由正是因為南北各地的人喜歡的花不同,很難確定一種大家都認同的花作為國花。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 主要有四種: 一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牡丹象征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梅花象征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所以中國有關方猶豫不決; 二是一國兩花,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 三是一國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 四是一國五花,以喊凳"一主四輔"五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經過多年來激烈的國花之"爭",最近業內已逐步達成共識:一國多花不便記憶,單鄭襪旅一國花代表性不強,"雙國花"應該比較適宜。理由有6個:一是梅花、牡丹均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 品種繁多,香、色俱佳,花文化內容豐富,深受中國人民喜愛,在1987年進行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中,梅花得票數第一,牡丹第二就是很好的例證。二是中國疆域廣闊,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而梅花自然分布主要在珠江和長江流域,牡丹自然分布主要在黃河流域,兩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三是梅花為小喬木,牡丹為灌木,在園林應用上更豐富。四是在花文化上,中國人很早就有用梅、愛梅、賞梅、吟梅、藝梅的習慣,對梅花有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楊維幀詩句"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成為傳世名句,表達了梅花"凌寒獨自開"、"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和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艱苦奮斗的品質以及預報春天,呼喚百花的先行開拓者的風范。梅文化代表著精神文明。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代表繁榮富強的物質文明。以兩者為雙國花,表明了我們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決心。 五是現在我國臺灣地區仍在沿用國民政府時期定的梅花為"國花"。確定梅花、牡丹為雙國花,可促進和平統一。同時,"一國兩花"也是一種政治文明的體現。六是"一國兩花"世界上并不是中國獨有好碰。如日本以菊花和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麗花為雙國花。在一個市內,雙市花也是存在的。如北京以菊花和月季為"雙市花",無錫以梅花和杜鵑花為"雙市花"。
麻煩采納,謝謝!
我國的國花是牡丹。
牡丹是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征求對中國國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碼燃投票總冊兆數362264票,牡丹勝出,得票高達79.71%。
牡丹花的典故:
在一個隆冬大雪飄舞的日子,武則天在長安游后苑時,曾命百花同時開放,以助她的酒興。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州模租。”
誰都知道,各種花不僅開花的季節不同,就是開花的時刻也不一致。紫羅蘭在春天盛開,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爭艷在深秋,梅花斗俏在嚴冬;薔薇、芍藥開在早上,夜來香、曇花開在夜間。所以,要使百花服從人的意志,在同一時刻一齊開放,是難以辦到的。
但是百花懾于武后的權勢,都違時開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葉,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貶至洛陽。牡丹一到了洛陽,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艷,錦繡成堆。
這更氣壞了武后,下令用火燒死牡丹,不料,牡丹經火一燒,反而開的更是紅若煙云、亭亭玉立,十分壯觀。表現了牡丹不畏權勢、英勇不屈的性格。
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征的花,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雖然不寫入憲法,但為各國人民高度重視,反映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并可芹渣增強民族凝聚力。
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為國花;1915年版《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1929年,前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
牡丹小常識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國色天香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頌贊不已。壯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術己有很大的發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艷壓群芳,被譽為“花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里的長安花,就是牡丹。明朝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牡丹就已戴上國花的桂冠。
牡丹,以其雍容華貴、富麗端莊的獨特魅力,自古以來,便被尊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成為中國的“國花”。
☆ 牡丹初無名,混稱芍藥。直到秦漢時始從芍藥中分出。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開始繁榮起來,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牡丹有“富貴花”“百兩金”之稱。寓意為“吉祥之物”“幸福之花”。牡丹也最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象征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興旺發達,繁榮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現實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已行程牡丹種植產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第七屆牡丹觀賞節在巢湖市召開時,巢湖市市長夏望平就指出:“它(牡丹觀賞節)的宗旨在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科技唱戲。”
☆ 為什么對于哪種花能夠入選國花大家如此緊張?有業內人士分析,除了對于花、花文化的熱愛,還有其他利益的考慮。一旦一種花得到“國花”的尊貴稱號,它以及相關的文化、產業、行業協會的發展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各方對于國花的主要觀點
☆ 牡丹和梅花,彼此還有一種文化意味上的分別。牡丹是大眾化的,是普羅大眾欣賞品位的代表。相對于牡丹的群體欣賞口味,觀賞梅花更多是一種個體的審美體驗,因為它歷來被更為敏感的知識分子所把持。無疑,梅花及其象征的精神,是由歷代知識分子總結賦予的。時乖命蹇的時候,他們以梅花自我期許,并且把梅花人格化,甚至“梅妻鶴子”。普脊首鎮羅大眾在勤苦勞作之余,可憐而有限的感官之娛,必然指向色彩濃烈喜慶的東櫻粗西比如牡丹,而審美意義上的梅花之“瘦”,卻可能無法激起甚至無暇激起他們內心的共鳴。(選自李方《國花中的牡丹梅花之爭》)
☆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中國有關方面為此猶豫不決。牡丹象征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梅花象征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國花無法確定的背后似乎是上述理念沖突在起作用。
參考(朝鮮日報《中國國花為什么定不下來?》)
國花評選的紛爭和質疑
1986年11月20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志編輯部、上海電視臺“生活之友”欄目聯合主辦的“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結果依次是梅花、牡丹、菊花、蘭花等。由于這次中國名花評選活動,組成了以陳俊愉教授為首的114位專家的評委會,是全國性的評選,又由于結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稱為“1987年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
但是也有人質疑稱:評選國花問題上,最要緊的是要有一套公開、公正的程序和標準,同時,必須要有全國公眾的廣泛參與。試想,如果還像1986年那樣,根本沒有引起公眾的參與熱情,十多億公民只投來可憐的15萬選票,卻要將這樣缺乏廣泛參與性的評選結果作為全國公認的“國×”介紹給全世界,這樣的評選活動到底是在凝聚還是在瓦解公眾的愛國熱情?
還有報道稱:根據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0440號“關于盡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批轉農業部辦理,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同年3月,成立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任名譽組長、何康任組長的國花評選領導小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國花評選活動,經專家小組討論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
(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征。
(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自中國花協有組織有領導地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國花大討論以來,《中國花卉報》陸續刊登了許多著名人士及廣大群眾對推選國花展開了熱烈討論的消息。據《中國花卉報》刊載,已提名作為中國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國水仙花、石榴、臘梅、迎春、桃花、映山紅、君子蘭、萱草、金花茶、金邊瑞香、紫薇、桅子花、珙桐(鴿子樹)、一串紅與英蓉花等數十種之多。經過近十個月討論,已經圓滿完成任務。
根據31個省區市(包括深圳特區)上報結果,贊成一國—花(牡丹)的有l8個省,占58.06%。贊成一國四花(牡丹、梅花、菊花、荷花)的有11個省,占35.48%。有2個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蘭花換荷花,占6.45%。全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過認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為我國的國花。其他呼聲較高的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為中國四季名花。如此,蘭(春)、荷(夏)、菊(秋)、梅(冬)四季分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國花與四季名花形成眾星捧月的態勢,豈不更能反映我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清廉堅貞、高尚的精神。上述評選結果及詳細情況,按程序由農業部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期在1995年的人大會議上審定頒布。消息透露出來后,引起陳俊愉院士等人的強烈憤慨,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堅決反對確定牡丹為國花,結果,全國人大以“分歧太大”為由擱置了牡丹為國花的決定。至此,群眾性的國花評選活動暫告一段落。
在1994年的這次評選中,中國牡丹兩大基地——河南洛陽市、山東菏澤市及中國花協牡丹、芍藥分會聯合了全國以牡丹為市花或生產、研究牡丹的十多個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洛陽成立了市長親自掛帥的“領導小組”,再加上北京、陜西省西安市、山東省菏澤地區等的加盟,聯合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四方“游說”,力捧牡丹為國花。
近些年來,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四川彭州、江蘇常熟四地以牡丹為代言的城市,為支持牡丹成為國花,特意成立了“中國牡丹行”旅游合作聯盟,發布的首推牡丹為國花的共同宣言。
對比鮮明的兩次會議
2005年9月20日,中國園藝學會、北京園林學會和上海風景園林學會聯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國花評選研討會”。大部分代表支持選牡丹、梅花為我國的“雙國花”。但也有不同意見,推崇“一國一花”。
2005年秋季,中國花會協會在成都召開的會議上建議牡丹為國花,并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希望在2006年的全國兩會上定牡丹為國花。反對牡丹的一些專家、學者的強烈質疑。陳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斷向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的領導寫信,闡述一國兩花的主張,并在供中央領導傳閱的內參上發表相關的文章。
全民評花的寶貴意義
為什么評選國花一定要全國人大來定奪?
評選國花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戰亂動蕩的年代,也不會發生在饑餓荒寒的歲月,評選國花,是盛世之舉,說明中國社會已經走向國泰民安了。 但像國花的評選一定要上報給全國人大嗎?照此類推,今后凡是“國”字號的評選,比如國酒、國宴、國竹、國果、國草……都要報全國人大來定奪,全國人大豈不成了行業評選委員會了?而且,國花顯然是不能跟國旗、國徽、國歌相提并論的,因為后者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象征,而國花等不具備這種象征性。
全國人大這個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全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它的職權是立法、監督、任命和罷免等等,像國花的評選顯然不在它的職權范圍之內。
既然是“國”字號評選,就應該切實體現盡可能多數的國民意趣,具體哪些動植物品種可以榮獲“國”字號的光環,不應該由有關機構或專家先定標準,只能由國民通過合適的方式決定,因為這類評選并不具有什么科研的效用。這種評選也不應該服從于經濟或其他什么目的,如旅游業發展等———這還不同于前些時候評選“中華十大名山”,十大名山的評選確實還負有“提升中國山地資源整體形象”之責,那時適當為旅游業考慮一些還情有可原。國樹國鳥國花和十大名山具備的附加值并不相同。
中國社科院的陶慶梅博士認為,國花具有國家名片的象征意義,評定標準的制定是一件牽動方方面面關系和利益、直接影響評選程序和結果公正的大事,不能不由分說就剝奪公眾在制定評選標準上的話語權、投票權,隨隨便便就授予中國林學會。
陳俊愉教授 表示:“我認為,這次評選國花不該按這套程序進行,因為國花完全是老百姓約定俗成的事情,最終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就可以了。國酒茅臺、國球乒乓球也都是約定俗成的,世界各國的國花也是這么產生的。”陳俊愉說,從法理和風俗的角度考慮,國花的評選都該是民間的,“最重要的是讓更多的老百姓發表意見,最終方案要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
按陳俊愉的設想,評選國花的第一步是要先為國花方案預熱,“讓方案盡人皆知,引起大家的重視,吸引大家持續關心這件事,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意見發表出來。”
“第二,適時成立一個民間團體,制定計劃和時間表,繼續做國花的普及和宣傳教育。第三,把經過研究的方案(大多數人贊同的方案)遞送給全國人大常委會,最后就是人大批準通過了。”
除此之外,二十幾年來,曾有多次全國人大代表個人或集體聯名提出以“梅花”為國花的議案,最多的一次為關山月、章文才先生等70余人聯名,提議以梅花為國花,結果都是不了了之。
因此,評選國花固然莊重,但無論政治或是經濟的意義都有限得很,也不宜搞成政治活動,應以平常心待之,標準的確定及最后的定局還是應該尊重百姓的意見。
【鏈 接】:
國畫評選――那種花更能代表中國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6D6/guohua.html 【鏈 接】:
中國倡導國花第一人介紹
梅花院士陳俊:1917年生,安徽安慶人。著名園林學家、園藝教育家,國際園藝學會梅品種國際權威,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會長,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名花研究室主任。國內主張采取“一國兩花”,評選梅花、牡丹花為中國“國花”的第一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目前兩院院士中惟一一位園林花卉界人選,人稱“梅花院士”。
http://www.agrice.cn/renw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617 【鏈 接】:
我國部分城市的市花
北京-------------菊花 三明-------------杜鵑
洛陽-------------牡丹 濟南-------------荷花
南京-------------梅花 紹興-------------蘭花
漳州-------------水仙 泉州-------------刺桐
杭州-------------桂花 香港-------------紫荊
栆莊-------------石榴 上海-------------玉蘭
天津-------------月季 武漢-------------梅花
徐州-------------紫薇 福州-------------茉莉
廣州-------------木棉 臺北-------------杜鵑
昆明-------------山茶 沈陽-------------玫瑰
成都-------------木芙蓉 長春-------------君子蘭
廈門-------------三角花 湛江-------------洋紫荊
汕頭-------------鳳凰木 東川-------------白玉蘭
鎮江-------------臘梅花 岳陽-------------梔子花
哈爾濱-----------紫丁香 張家口-----------大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