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韶樂?意思:史稱舜樂,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宮廷音樂,起源于5000多年前,為上古舜帝之樂,是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綜合古典藝術。樂舞:韶樂所使用的樂器是嚴格按文史考證作為遠古至明、那么,古典音樂韶樂?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韶》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相傳《韶》是大舜所作,而大舜在儒家之中具有圣人的地位,孔子對于圣人的遺音自然是會忘我地去聆聽欣賞的,他認為《韶》已經達到了儒家思想所要求的盡善盡美的境界。
古典音樂是指那些從巴洛克時期(1600—1750)開始一直到20世紀早期,在歐洲文化傳統背景下創作的音樂,它有別于通俗音樂和民族音樂,具有永恒的意義。
大約從1600年開始,也就是所謂的巴洛克時期(巴洛克Baroque是從建筑學、繪畫史借用來的專業術語,源自于葡萄牙語,詞義是很不規則的珍珠;在意大利語中又指沖動、夸張、任性、幻想等義),歐洲作曲家開始創作早期音樂,這也就是古典音樂的開端。
事實上,很多西方古典音樂最早都是來自于為宗教儀式和慶典而寫的音樂。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在音樂方面也不例外。據史料及考古學所發現,古代音樂在周朝(公元前十一世紀一前221年)巳相當發達,并在西周就注意到音樂的作用,制定了"禮樂"制度。當時認為音樂可以反映人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人的欲望,因此音樂的作用在于"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從此以后,我國音樂美學思想一直按這個傳統發展下去,主要將重點放在音樂的社會功能方面,而對本體論較少探索。
春秋戰國時期,曾出現三種觀點,即儒家、墨家、及道家,而以儒家為其主流。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前551-前479)。儒家的音樂思想在《樂記》一書中,得到充分闡述。此書相傳為孔子的弟子公孫尼(約前498生一?)所作,但有部分內容可能系由后人完成于戰國后期。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論語·述而》
關于韶樂
韶樂,史稱舜樂。舜作《韶》主要是用以歌頌帝堯的圣德,并示忠心繼承。此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為國家大典用樂。周武王定天下,封賞功臣,姜太公以首功封營丘建齊國,《韶》傳入齊。秦漢曾把《韶》定為廟樂,使《韶》在國樂中的位置達到了極致。然而經唐歷宋,便再不見《韶》樂被使用或表演的記載了。
“《韶樂》是上古舜帝之樂,又名“九韶”、“九歌”。據清同治刊《湘鄉縣志》載:“相傳舜南巡時,奏韶樂于此,鳳為之下”。原來舜帝為將中原文化傳入苗地,他南巡來到位于漢、苗交界之地的韶山。舜帝率眾登至一最高峰,忽聽鼓角齊鳴,手執弓矛的苗民土著將其團團圍住達三天三夜,形勢危殆。舜帝于是命人奏起了美侖美奐的“韶樂”,一時間鳳凰來儀,百鳥和鳴。虎視眈眈的苗民在妙不可言的樂聲中,丟下武器伴著節奏跳起舞來,一場干戈化為玉帛。舜帝演奏的樂曲于是叫韶樂,奏樂的山峰由此得名“韶山”。
《韶樂》原始九韶是南方百越民族的巫歌,舜帝韶樂在此基礎上加工而成,并從此具有娛人、教化功能?!渡貥贰泛笫姥葑兂蓪m庭舞樂,皇室祭祖之廟樂,為皇族專用,是天子宗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韶樂》集身于詩、樂、曲、舞為一體。
樂舞:韶樂所使用的樂器是嚴格按文史考證作為遠古至明、清宮廷雅樂《韶樂》所使用的樂器制作演奏的。使用的樂器有甬鐘、四虎縛鐘、歌紐鐘、歌縛鐘,編馨銅鼓、木鼓、陶鼓、建鼓、懸鼓、鼗鼓、雷鼓、路鼓、靈鼓、古琴、古箏、古瑟、蕭、笛、排簫、 、塤、 、笙、枳、 、缶(4種)、石、相、鈴、土號、角共36種200余件。舞蹈有文舞——長袖舞、羽毛舞、牛尾舞和武舞即盾牌舞。
詩、曲:《韶樂》的研究開發人員從瀏陽古樂中開創出現代《韶樂》曲目。
第一曲:韶韻。序曲音樂是古樂器塤、箏、鐘、磬等構成的肅穆、典雅、神秘,能把人們帶入一種神秘莫測的時空隧道之中,盡情領略古典音樂的魅力。
第二曲:祭祀、狩獵。反映大舜南巡之前,韶山作為一個苗、漢聚居之地,戰亂頻繁,生活動蕩。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寄托于神靈。土號聲四起,伴隨著慢速的規律性的節奏鼓點,苗蠻們手捧火盆,左手執祭鈴,口中念念有詞的巫師帶領下開始了祭拜先祖的莊嚴儀式。突然,遠方傳來一聲粗野的呼喚“嗬、嗬”,接著,一陣急速鼓聲拼命擊打,一場部落之間的戰爭開始了。祭禮的山民應聲而起,在強烈鼓點的伴奏下演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充滿血腥的野蠻的戰爭舞蹈。
韶樂讀音是:sháo yuè。
韶樂,史稱舜樂,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宮廷音樂,起源于5000多年前,為上古舜帝之樂,是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綜合古典藝術。該樂在《竹書紀年》、《呂氏春秋·古樂篇》《漢書·禮樂志》、《史記·孝文帝本紀》等書籍中有記載。
根據《漢書.禮樂志》的記載,舜帝之后韶樂是在陳(陳國),到了春秋時期陳的公子陳完就逃到了齊國,所以把韶樂也帶到了齊。韶樂是歌頌舜的德政的音樂,舜的天下平和,是由堯禪讓。舜傳位于禹也是如此,所以其樂和平。因此孔子贊嘆舜之樂是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王由于伐紂而得天下,其樂帶有殺伐之聲,所以孔子說,武王之樂是盡美矣,未盡善也。
中和韶樂是明清兩朝用于祭祀、朝會、宴會的皇家音樂。據文獻記載,周代就設有號稱“六代大樂”的宮廷音樂,成為雅樂。雅樂和以律呂,文以五聲,八音迭奏,玉振金聲,融禮、樂、歌、舞為一體,以表達對天神的歌頌與崇敬。自先秦至宋元,雅樂歷代相延不斷,明朝之初,把雅樂加以改組,并命名為“中和韶樂”,清朝沿用。清朝亡后失傳近百年。
以上就是古典音樂韶樂的全部內容,韶樂讀音是:sháo yuè。韶樂,史稱舜樂,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宮廷音樂,起源于5000多年前,為上古舜帝之樂,是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綜合古典藝術。該樂在《竹書紀年》、《呂氏春秋·古樂篇》《漢書·禮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