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古典音樂入門曲目 古典音樂有哪些網站 通俗的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PPT課件 免費音樂10000首歌
古典音樂各時期音樂家及作品推薦欣賞
一、巴洛克時期
(1)蒙臺威爾第(1567~1643):由文藝復興時期跨越到巴洛克時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推薦曲目:
1.牧歌選輯。
2.晚禱(1610年)。
3.歌劇《奧菲歐》。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推薦曲目:
1.十二首大協調曲OP.6。
2.小提琴奏鳴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亞》)。
(3)浦賽爾(1659~1695):英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歌劇《狄多與阿尼亞斯》。2.歌劇《仙后》。3.歌曲選輯。4.頌歌選輯。
(4)D·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推薦曲目:奏鳴曲集(鋼琴、大鍵琴、風琴均有,可任選)。
(5)庫普蘭(1668~1733):法國作曲家、風琴家。推薦曲目:1.《皇家音樂會》組曲。2.大鍵琴作品選輯。
(6)韋瓦第(1657~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推薦曲目:1.《四季》(春)(夏)(秋)(冬)小提琴協奏曲。2.十二首協奏曲集《和諧的幻想》OP.3。3.其它的各式協奏曲數量繁多,獨奏樂器,包括小提琴、古中提琴、大提派顫鄭琴、吉他、曼陀林、魯特琴、長笛、短笛、雙簧管、低音管、小號等等,讀者們可自行挑選自己喜愛的樂器來欣賞。4.D大調光榮頌RV五八九洞判。5.圣母悼歌。6.圣母贊美歌。
(7)泰雷曼(1681~1676):德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餐桌音樂。2.協奏曲選輯。3.組曲選輯。
(8)拉摩(1683~1764):法國作曲家。推薦曲目:大鍵琴作品選輯。
(9)巴哈(1685~1750):德國作曲家、風琴演奏家,人稱《音樂之父》。推薦曲目:1.《布藍登堡協奏曲(共六首)》。2.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E大調及D小調雙小提琴)。3.管弦樂組曲(共四首)。4.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共六首BWV1001~1006)。5.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共六首BWV1007~1012)。6.大提琴奏鳴曲BWV1027~1029。7.魯特琴作品(BWV995~1000)。8.管風琴作品選輯(包含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BWV565以及C小調帕薩卡里亞舞曲與賦格曲BWV582)。9.三重奏鳴曲塵頌(BWV525~530)。10.郭德堡變奏曲BWV 988。11.平均律鋼琴曲集(共二冊BWV846~869,BWV870~893)。12.賦格的藝術BWV1080。13.清唱劇選輯(包含BWV118,140,147)。14.B小調彌撒曲BWV232。15.馬太受難曲BWV 224。16.圣約翰受難曲
(10)韓德爾(1685~1759):德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水上音樂之I 之II (組曲)。2.《皇家煙火》組曲。3.十二首大協奏曲OP.6。4.《亞歷山大的盛宴》大協奏曲。5.雙簧管協奏曲(G小調和降B大調)。6.管風琴協奏曲《杜鵑與夜鶯》OP.4 NO.4。7.豎琴協奏曲OP.4 ,NO.6。8.大鍵琴組曲第一集(包括《快樂的鐵匠》)。9.神劇《彌賽亞》。10.歌劇選曲(任選)。
(11)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推薦曲目:1.《魔鬼的顫音》小提琴奏鳴曲。2.柯瑞主題變奏曲。
(12)裴高賴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推薦曲目:圣母悼歌
二、古典時期
(1)葛路克(1714~1787):由巴洛克后期跨越到古典時期的德國歌劇作曲家。推薦曲目:歌劇《奧菲歐與幽麗狄彩》。
(2)海頓(1732~1809):奧國作曲家,有《交響曲之父》的美譽。推薦曲目:1.交響曲第四十五號《告別》、第八十三號《母雞》、第八十八號、第九十二號《牛津》、第九十四號《驚愕》、第九十六號《奇跡》、第九十九號、第一○○號《軍隊》、第一○一號《時鐘》、第一○三號《鼓聲》、第一○四號《倫號》。2.弦樂四重奏OP.3NO.5《小夜曲》、OP.64NO.5《云雀》、OP.74NO.3《騎士》、OP.76NO.2《五度》、NO.3《皇帝》、NO.4《日出》、NO.5《廣板》。3.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4.大提琴協奏曲(兩首)。5.神劇《創世紀》與《四季》。6.鋼琴奏鳴曲(任選)。
(3)莫扎特:(1756~1791):奧國作曲家。推薦浚?.第三五~四一號交響曲。2.鋼琴協奏曲第一九~二七號。3.小提琴協奏曲第三~五號。4.長笛協奏曲(二首)。5.長笛與豎琴協奏曲K.229。6.豎笛協奏曲K.622 。7.低音管奏曲K.191。8.法國號協奏曲(四首)。9.交響協奏曲(K.364和K.297b)。10.鋼琴奏鳴曲K.310、K.330~333(331 )、K.457、K.545 。11.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任選)。12.弦樂四重奏第一四~二三號。13.豎笛五重奏K.581。14.法國號五重奏K.407。15.小夜曲K.239、K.320、K.525 、K.361。16.歌劇《女人皆如是》、《康?喬望尼》、《費加洛婚禮》、《魔笛》。17.C大調彌撒曲《加冕》。18.安魂曲K.626。19.長笛四重奏(共四首)。20.鋼琴三重奏(共八首)。
(4)鮑凱利尼(1743~1805):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推薦曲目:1.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5)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有《樂圣》的美譽。推薦曲目:1.交響曲第一~九唬(第五號命運)(第九號英雄)。2.鋼琴協奏曲第一~五號。3.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4.鋼琴奏鳴曲第八號《悲愴》、第十四號《月光》、第二一號《華德斯坦》、第二三號《熱情》、第二六號《告別》、第二九號《漢馬克拉維亞》、第三十~三二號。5.小提琴奏鳴曲第五號《春》、第九號《克羅采》。6.大提琴奏鳴曲第三號、第五號。7.弦樂四重奏第七~十號、第十三、十四號。8.鋼琴三重奏學五號《幽靈》、第七號《大公》。9.序曲選輯。10.浪漫曲(G大調與F大調)。11.三重協奏曲OP.56。12.歌劇《費黛里奧》。13.莊嚴彌撒曲OP.123。14.給愛麗絲。15.綺想輪旋曲。
三、浪漫時期
(1)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推薦曲目:1.二十四首無伴奏小提琴隨想曲。2.第一、二號小提琴協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類亂》主題變奏曲。
5.小提琴與吉他的奏鳴曲(任選)。
(2)韋伯(1786~1826):德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第一、二號豎笛協奏曲。2.鋼琴曲《邀舞》。3.降B大調豎笛五重奏。4.《磨彈射手》序曲、《奧伯龍》序曲、《尤里安得》序曲。5.歌劇《魔彈射手》。
(3)麥亞白爾(1791~1686):德國歌劇作曲家。推薦曲目:加冕進行曲(選自歌劇《預言家》)。
(4)羅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推薦曲目:1.歌劇序曲選輯。2.歌劇《塞維亞的理發師》。3.歌劇《賽米拉密德》。4.歌劇《灰姑娘》。5.弦樂奏鳴曲(共六首)。
(5)董尼才悌(1797~1848):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推薦曲目:1.歌劇《拉默摩的露西亞》。2.歌劇《唐?巴斯瓜雷》。3.歌劇《愛情靈藥》。4.歌劇《聯隊之花》。5.歌劇《寵姬》。
(6)舒伯特(1797~1828):奧國作曲家,人稱《歌曲之王》。推薦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號交響曲。2.鋼琴與弦樂五重奏曲《鱒魚》。3.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4.即興曲D.899、D.935、D.946。5.樂興之時D.780。6.鋼琴奏鳴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貝鳩尼》奏鳴曲D.821。8.第一號、第二號鋼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聯篇歌曲集《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鵝之歌》。11.歌曲集(任選)。12.八重奏D.803。13.弦樂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鳴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7)白遼士(1803~1869):法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幻想交響曲。2.序曲集(包括《羅馬狂歡節》、《李爾王》、《海盜》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題交響曲)4.歌曲集《夏夜》。5.羅密歐與茱麗葉(戲劇交響曲)。
(8)葛令卡(1804~1857):俄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露斯蘭與魯密拉》序曲。2.降E大調六重奏。3.管弦樂曲《卡瑪琳絲卡亞》、《馬德里之夜》。
(9)孟德爾頌(1809~1847):德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交響曲第三號《蘇格蘭》、第四號《意大利》、第五號《宗教改革》。2.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64。3.鋼琴協奏曲(二首)。4.《芬加爾洞窟》序曲。5.戲劇音樂《仲夏夜之夢》。6.降E大調弦樂八重奏。7.第一、二號鋼琴三重奏。8.大提琴奏鳴曲(二首)。9.無言歌。10.神劇《以利亞》。
(10)蕭邦(1810~1849):波蘭鋼琴家、作曲家。推薦曲目:1.第一、二號鋼琴協奏曲。2.練習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圓舞曲(十四首)。5.夜曲(二一首)。6.鋼琴奏鳴曲第二、三號。7.《軍隊》波蘭舞曲OP.40NO.1、《英雄》波蘭舞曲OP.53 、《幻想》波蘭舞曲OP.61、沉著的行板與大波蘭舞曲OP.22。8.馬厝卡舞曲(任選)。9.即興曲(四首)。10.敘事曲(四首)1 2 3 4 。11.詼諧曲(四首) 。12.幻想曲OP.49 。13.搖籃曲OP.57 。14.船歌OP.60。
(11)舒曼(1810~1856):德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交響曲第一~四號(No.3萊茵交響曲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第三樂章、第四樂章 )。2.兒時情景OP.15(之第七首夢幻曲 )。3.C大調幻想曲OP.17(第一樂章、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4.狂歡節OP.9。5.克萊斯勒利納OP.16。6.交響練習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號鋼琴奏鳴曲OP.22。10.A小調鋼琴協曲OP.54(第一樂章、第二三樂章 )。11.鋼琴五重奏OP.44。12.豎笛與鋼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雙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話畫冊》(中提琴與鋼琴)。15.五首民謠式作品(大提琴興鋼琴)。16.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17.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18.聯篇歌曲集《詩人之戀》、《女人的愛與生涯》。19.小提琴奏鳴曲(二首)。20.鋼琴與法國號的慢板與快板OP.70。
(12)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推薦曲目:1.第一、二號鋼琴協奏曲。2.交響詩第二號《塔索》、第三號《前奏曲》、第四號《奧菲歐》、第六號《馬捷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 、No2 、 No13 、 No15 。4.匈牙利民謠幻想曲。5.B小調鋼琴奏鳴曲OP.45。6.第一號梅菲斯特圓舞曲。7.帕格尼尼主題大練習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練習曲(十二首,任選)。9.巡禮之年。10.第三號《愛之夢》。11.死之舞(鋼琴與管弦樂)。12.《浮士德》交響曲。
(13)威爾第(1813~1901):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推薦曲目:1.歌劇《茶花女》。2.歌劇《阿伊達》。3.歌劇《奧泰羅》。4.歌劇《麥克白》。5.歌劇《游唱詩人》。6.歌劇《命運之力》。7.歌劇《納布果》。8.歌劇《假面舞會》。9.歌劇《唐?卡羅》。10.歌劇《法斯塔夫》。11.序曲與前奏曲集(任選)。12.安魂曲1 2 6 。
(14)華格納(1813~1883):德國歌劇作曲家。推薦曲目:1.序曲與前奏曲集(任選)。2.歌劇《漂泊的荷蘭人》。3.歌劇《唐懷瑟》。4.歌劇《羅安格林》。5.樂劇《崔斯坦與伊索德》。6.樂劇《紐倫堡的名歌手》。7.樂劇《尼貝龍根的指環》。(注:因為華格納的歌劇作品規模都頗為龐大,所以初入門者宜由《序曲及前奏曲選曲》和《歌劇選曲》聽起。
(15)古諾(1818~1893):法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歌劇《浮士德》。2.《浮士德》芭蕾音樂。3.小交響曲。4.圣母頌。5.小夜曲。6.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16)奧芬巴哈(1819~1880):德法(出生于德國的德國人,但大半生活躍于法國)作曲家、大提琴家。推薦曲目:1.《天堂與地獄》序曲。2.芭蕾音樂《歡樂的巴黎人》。3.歌劇《霍夫曼的故事》(奧芬巴哈著名的《船歌》即出自此歌劇)。
(17)法朗克(1822~1890):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推薦曲目:1.D小調交響曲。2.交響變奏曲。3.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4.管風琴圣詠曲。5.《前奏曲、圣詠與賦格》(鋼琴)。6.管風琴曲《英雄》。7.F小調鋼琴五重奏。
(18)拉羅(1823~1892):法國作曲家。推薦曲目:1.《西班牙交響曲》OP.21(其實是一首小提琴協奏曲)。2.D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19)布魯克納(1824~1896):奧國作曲家、管風琴家。推薦曲目:1.交響曲第四、七、八、九號。2.謝恩贊美歌。3.第二號彌撒曲。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unix.net/jh/48/862028.html
我推薦你聽一套<兒童古典音樂入門>.
因為是給幼兒學習用的,大人可能會覺得幼稚.
但優美的音樂配上詳細而生動的故事或解說,
對我們都是很好的欣賞過程.
網頁地址:
http://lib.verycd.com/2005/10/09/0000068807.html
百度中也可以查到相關的音樂片斷,但不全.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B6%F9%CD%AF%B9%C5%B5%E4%D2%F4%C0%D6&submit=%B0%D9%B6%C8%CB%D1%CB%F7&lm=-1
http://www.hongen.com/art/gdyy/index1.htm
對不起,還真要貼網址,因為不知道你要的是那部分。
可以發信息給我如果你要的話。
最后含如粗,談鎮道歉橡賣一下因為貼了網址=)
方法如下
培養成興趣,當我們想要學習一門陌生的專業或者事物,最快的辦法就是把它變成愛好,對其有興趣。多聽音樂會,交響樂是古典音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顫猜旦節。新手關門造車的學習古典音樂比較困難,畢竟對許多樂器是不熟悉的。現場的演茄擾奏會讓自己和音樂家有個心靈上的碰撞,視覺和聽覺的完美結合使你身臨其境。多聽經典的古典音樂和著名音樂大師的古典樂,可以先從維瓦爾第、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舒曼、肖邦、柴可夫斯基等音樂大師的作品開始聽,已經囊括了許多迥異的風格。多請教古典音樂有研究的老師和同學,腳踏實地的努力學習,按照欣賞音樂兆洞的自然過程,找到一個切入點,用心聆聽和認真探索,遵循自己心靈的指引。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所以必然有它的外延,要對音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免不了要去鉆研與其有關的歷史文化,甚至需要學習相關的語言。
其實聽古典音樂每個人的感受收不同的。
我很喜歡巴赫的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 ,都是我的朋友聽了說那是噪音(看玩笑的,其實他非常喜歡古典音樂)。
所以,不要在乎別人怎么說,也不要管那個藝術成就比較高——你所應該在乎的是你自己對音樂的喜愛。倘若太在乎學術上的的東西反而會影響聽音樂的感受吧。
退一步講,哪些偉大的音戚衡樂家留下這么多經典之作,到底是為什么?
是為了讓后人研究嗎?
我想最大的意義不是這樣的(當然不是反對樂理的研究),而是應該讓我們能夠和他們一起分享這份美麗吧。
所以,不要在乎權威的評價——因為你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就是對那些已故的巨匠最大的安慰。
言歸正傳
先查有關作者的資料,了解一下。然后將交響樂分為幾個部分,分段欣賞。聽一下各部分均使用的什么樂器,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找朋友或老師交流一下意見。
其實我也不是專業搞音樂的,只是喜歡欣賞而已,建議你先從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開始欣賞吧!施特勞斯家族的曲子比較簡單,既不像古典時代的曲子那樣嚴謹,又不像肖斯塔科維奇他們的曲子那樣復雜。當然,本人最喜歡的還是巴洛克音樂,尤其是巴赫的管風琴曲,還有維瓦爾第的協奏曲,感覺他們才說出了人生的真諦,但是這些曲子比較嚴謹,一開始不容易接受。
至于書嘛,我感覺如果不想當專業人士就沒必要,就像如果不想專門研究英語語言學就不用看語法書一樣。主要還是要多欣賞,我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偶爾回想起來幾年前聽過的一首曲子,就會忽然感覺全理解了,而當時無論怎樣思考也是不管用的。
怎樣欣賞交響樂?
有些人認為交響樂高不可攀,無法理解。殊不知,它象文章一樣,也有深淺之分,只要懂得欣賞方法,入門是不難的。因為它所反映和描寫的畢竟是人類的生活和人類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門,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漸入佳境。當然在欣賞較高深的交響樂時,需具備一定的、相應的生活經歷和較高的文化水平,“必須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的積累去補充。”
下面介紹幾種不同的交響樂,簡單地談談欣賞的方法: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音畫”的,以描寫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為主要內容,比較通俗易懂。如俄國的作曲家莫索爾斯基的《展覽會中的圖畫》,鮑羅廷的《中亞細亞草原》,德國大作曲家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法國作曲家印象樂派創始人德彪西的《大海》,都可以說是這一類作品。聽《大海》樂曲,聽者如處大海之濱,從黎明至中午,鑒賞著大海的色、光、聲、形的變幻,時而感到狂風怒號,時而是拒浪拍岸,時而是波光浮動,時而又是浪花四濺,真是瞬息萬變。欣賞這些作品,加上豐富的想象,無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聯想——大自然多美好、生活多有趣,萬物生長不息。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舞曲”,它的民族風格極濃,樂曲比較短小,感情比較單純,旋律也比較清楚,大多描寫風俗性的節日歡樂活動,有載歌載舞的特點。也有從舞劇中剪取片斷成為單獨的器樂曲。此類交響舞曲,易于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來,如奧國的約翰·斯特勞斯的四百余首圓舞曲,法國拉威爾作的《波萊羅舞曲》,捷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德國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我國作曲家的《瑤族舞曲》等等,都屬于交響舞曲。
在交響樂曲中,有一類有故事情節的,一般均有標題或每樂章有小標題。此類樂曲大多取材于民間熟悉的、廣泛流傳的戲劇、詩歌、肆仔枯傳說、神話、、故事等,如俄國里姆基基·考薩考夫的《天方夜譚》(組曲),是從阿拉伯神話《一千零一夜》取材;法國比才的《卡門組曲》根據同名歌劇的音樂剪輯;我國何占豪、陳剛的《梁祝小提琴裂洞協奏曲》根據“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民間故事。
這些樂曲,并不象戲劇、文學、詩歌、曲藝、電影、電視那樣,從視覺上、語言上為欣賞者提供具體的人物形象或情節,而是發揮音樂的功能,以抒發人物的細致內心感情為主要手段,讓聽者從心靈上去感受。如果欣賞者事先了解它所描寫的內容,在聽樂時,隨著音響,腦海中就會有所想象,就會進入樂曲所規定的特定意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在交響樂中,有一類無故事情節的,也不描寫景色,但它通過音樂手段,反映了人們非常細膩的、豐富的、變化多端的感情起伏。此類音樂無標題(有標題也不過幾個字),反映的是某個特定的社會中,人們對社會的看法和希望。如貝多芬的《英雄》《命運》《合唱》交響樂,柴可夫斯基的《第五》《悲愴》交響樂等等。
欣賞這類交響樂,聽者必須對作曲者所處時代、環境、經歷、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時還要了解他寫作此曲時的動機、以及樂曲的基本內容(最好也了解一些音樂形式和手法等)。如此,在聽音樂時,聽者就能隨著樂曲感情的起伏變幻,而在內心得到一種訊號,隨著樂曲之樂而樂,悲而悲,憤而憤,并轉化成哲理概念。當然,要得到這一步,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歷。如貝多芬(1770——1827)的著名交響樂《命運》,它通過貝多芬自己一生的甜酸苦辣的遭遇,并聯系著當時與他同命運共呼吸的廣大人民,抒發自己和命運之神作斗爭的意志。它反映了當時人民要求自由平等、解放人性的思想。貝多芬寫此曲時(38歲),正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制度作殊死斗爭的年代。《命運》交響樂所表現出來的,時而動蕩不安,時而靜思默想,時而積聚力量,時而激烈斗爭,時而邁步前進,時而歡呼勝利,就是抒寫他的堅定的意志、頑強的斗爭,熱烈的希望。
在欣賞交響樂時,假如欣賞者同時具備某些音樂上的基本資識,如曲體、調式、主題的變化和發民、配器、表現手法、調性色彩對比等等,那么,就可得到更豐富的知識和美的享受。
1 欣賞交響樂時心態的調整
交響樂的欣賞是需要一個適宜的心理環境的。我們看到,許多人在沒有較好的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去欣賞交響樂,總是覺得與音樂格格不入而沒有什么收獲,這便是心態沒有調整好的結果。
首先,交響樂的欣賞主要由聽覺來進行,因此特別需要一個“靜態”的內外部環境。無論你是去音樂會,還是聽音樂,都需要仔細而安靜地欣賞,盡管你的情緒在隨著音樂的情緒波動,但卻不能像欣賞流行音樂或喜劇那樣為某一句,某一點而叫好。你的聽覺應保持一定的興奮狀態并集中在音樂中。有的人一邊看書,或一邊做事情一邊聽音樂,有的人甚至參加音樂會時做其他事情,這些特別不利于對交響樂的欣賞,交響樂需要集中注意力于細部,特別是整體。許多交響樂甚至需要我們一口氣把幾個樂章聽完才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一個有利于欣賞交響樂的心態,勢必影響欣賞的質量。
其次,欣賞交響樂時,不能過于理智,有的人總是認為欣賞交響樂后應該像欣賞一本或者是一部電影那樣受到啟迪,得到收獲,結果往往相反。欣賞音樂,特別是交響樂,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是高度抽象的,絕對不能將某一句非得說成是花,某一段非得說成是草,這里是太陽,那里是月亮,欣賞交響樂的過程是一個體力和精神的消耗過程,欣賞完一部交響樂后應該是較累的,在情緒情感上的感受,體會往往較多,而且這也應該是最重要的。如果十分理智地去分析作家在這里想說什么,那里想說什么,或者這個樂團奏的怎么樣,那個樂團奏的怎么樣,反而會影響對音樂對作家的理解。成功的欣賞應該是對作曲家,對音樂的美的贊嘆而不是對其它的贊嘆。
2音樂欣賞中音樂形象的把握
無論是傳統的交響樂還是近現代的交響樂,絕大多數都有一個或多個主要的音樂形象。主要的音樂形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多次出現在樂曲中。主要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帶有特征,有的是在旋律上,有的是在節奏上,有的是和聲的序列或和弦的展開,有的還會通過某種特性的樂器表現出來。在交響樂中,引子以后一般就要出現這個音樂形象,它或原樣地重復或改頭換面地重復,當經歷一個較大的演變過程后,往往要進入原樣重復的階段,在最后的結尾部分,這個形象還會多次進行“閃現”。在欣賞交響樂時,注意辨認這些形象,把握它的情緒特征,對音樂的理解也就十分容易了。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2001016.html
首先推薦一種方法:先在電驢主頁上搜一下JAMES LAST,這是世界著名的輕音樂團,出品過很多的輕音樂專輯,其中有6張是根據古典旋律改編的輕音樂(《今日之古典》 Classics Up To Date),都是從古典音樂中提煉出最精華的部份改編成的,非常好聽,很多人都是由此而喜歡上古典音樂的,包括我。(另外還有一個曼托瓦尼樂團,樂隊本身就是由管弦樂構成,演奏的幾乎都是古典曲目)。通過輕音樂來熟悉古典音樂,然后再聽滲弊猛原作,在初級階段是最好的方法。
可以先聽一些經常能聽到的圓舞曲、進行曲,主要特點是或旋律優美、或氣勢磅礴,容易引發聽者共鳴的音樂,然后可以聽一些獨奏、協奏小品,最后再學習著欣賞大型交響樂和歌劇。以下按此過程推薦幾首入門的曲目,以后就看自己的造詣了:
管弦樂隊系列:
1、施特勞斯作品:基本上都具備這些特征,典型的有狩獵波爾卡、雷電波爾卡、維也納森林故事,當然包括藍色多瑙河、拉德斯基進行曲,這兩首已經固定為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加演的第二首和第三首曲目。
2、威爾第 - 凱旋進行曲(歌劇阿依達序曲)
3、威爾第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序曲
4、威爾第 - 歌劇《茶花女》序曲
5、蘇佩 - 輕騎兵序曲
6、威叢橋廉退爾序曲
7、威風凜凜進行曲
8、比才 - 卡門序曲
歌劇的序曲往卜備往是作品中最好聽得,你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小品類:很多音樂小品要完整的聽完還是需要些鑒賞力及耐心的,以下所選旋律優美,比較適合初級愛好者。
1、馬斯奈 - 沉思曲(小提琴,太美了,令人窒息)。
2、比才 - 小步舞曲
3、舒曼 - 夢幻曲
4、圣桑 - 天鵝,圣母頌
5、芭蘭諾芙絲卡 - 少女的祈禱(鋼琴)
6、肖邦 - 離別曲(鋼琴)
7、貝多芬 - 悲愴奏鳴曲,F大調浪漫曲(小提琴)、月光奏鳴曲等
8、維瓦爾第 -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第一樂章(春)
9、莫扎特 - 小夜曲
10、薩拉薩蒂 - 流浪者之歌
大型作品:
1、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我最喜歡的作品,感覺任何文字和語言對她的描述都是那樣蒼白。
2、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3、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歌劇:
1、飲酒歌:茶花女
2、今夜無人入睡:圖蘭朵
3、你們知道何為愛情:費加羅的婚禮
4、吉普賽之歌:游吟詩人
5、善變的女人:弄臣
6、凱旋進行曲:阿依達
7、卡門
再推薦幾首JAMES LAST改編的古典曲目:
1、Adagio from The Sonata 'Pathetique' No. 8 in C Minor Op.13-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2、Going Home (Adagio 'From The New World') - 德沃西克《新大陸》
3、Andante From The Sympohony No. 5 in C Min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第二樂章小行板
4、Romanc 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F Maj -貝多芬F大調浪漫曲(強烈推薦)
5、In Mir Klingt Ein Lied - 肖邦-離別曲(強烈推薦)
祝你早日步入古典音樂圣堂
最后,給你個連接,是國王合唱團的無伴奏男聲演唱《塞維利亞理發師序曲》,別有一番味道
http://www.56.com/u53/v_NTI0MjA1M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