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九年級下冊?2、置換反應:單質+化合物=單質+化合物(A + BC == B + AC) 九年級下學期化學重要知識點總結 一、金屬礦物: 1、金屬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單質(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見的金屬礦物:磁鐵礦(Fe3O4)、那么,化學九年級下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九年級下冊化學知識點總結人教版篇一
一、金屬材料
1、金屬材料
純金屬(90多種)
合金(幾千種)
2、金屬的物理性質:(1)常溫下一般為固態(汞為液態),有金屬光澤。
(2)大多數呈銀白色(銅為紫紅色,金為黃色)
(3)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
3、金屬之最:
(1)鋁: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2)鈣: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3)鐵:目前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金屬(鐵>鋁>銅)
(4)銀:導電、導熱性的金屬(銀>銅>金>鋁)
(5)鉻:硬度的金屬(6)鎢:熔點的金屬
(7)汞:熔點最低的金屬(8)鋨:密度的金屬
(9)鋰:密度最小的金屬
4、金屬分類:
黑色金屬:通常指鐵、錳、鉻及它們的合金。
重金屬:如銅、鋅、鉛等
有色金屬
輕金屬:如鈉、鎂、鋁等;
有色金屬: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
5、合金:由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一般說來,合金的熔點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蝕性能更好
合金鐵的合金銅合金焊錫鈦和鈦合金形狀記憶金屬
生鐵鋼黃銅青銅:
成分含碳量
2%~4.3%含碳量
0.03%~2%銅鋅
合金銅錫
合金鉛錫
合金鈦鎳合金
備注不銹鋼:含鉻、鎳的鋼
具有抗腐蝕性能紫銅為純銅熔點低
注:鈦和鈦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來制造人造骨等。
很多學生在復習九年級下學期化學時,因為之前沒有對知識進行過的總結,導致復習時整體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下學期化學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九年級下學期化學重要知識點總結
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金屬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很多金屬在常溫或高溫下能和氧氣反應,但劇烈和難易程度不同)
① 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鋁是致密的保護膜,能阻止鋁被進一步氧化,所以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
③2Cu + O2 == 2CuO
2、活潑金屬與稀酸反應(指稀鹽酸和稀硫酸),能轉換出酸中的氫。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屬和鹽(可溶性鹽)的反應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 Mg +ZnCl 2==MgCl2 + Zn ↑
③ 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屬活動性順序與置換反應
1、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注意點:
①金屬位置越靠前,活動性越強;反之越弱。
1.初三化學期中下冊知識點
一、水的組成實驗
如右圖:兩極產生氣泡,正極產生的氣體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是氧氣;負
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是氫氣;正負兩
極氣體的體積比為1: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2O===2H2↑+O2↑。說法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二、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1.分子、原子的性質:
①體積和質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間有間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斷運動;④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相同塵滑”或“不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凈化水的`方法:
1.常見凈水的方法:靜置、吸附、過濾、蒸餾。
2.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吸附、過濾、消毒;
明礬的作用是吸附懸浮水中的細小顆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顏色和氣味。凈化效果的是蒸餾。
四、硬水和軟水
1.硬水是含有較多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而軟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2.區分硬水和軟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產生較多泡沫的是軟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賀禪禪液體或氣體;固、氣溶于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它為溶質。)
2、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襲鍵,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3、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4、酸性氧化物(屬于非金屬氧化物):凡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屬于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5、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6、潮解:某物質能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干燥的空氣里,能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粉末的現象
7、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禪塵的氧化反應
燃燒的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可燃物的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 #教案#導語】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以下是 考 網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1.初三下冊化學教案
【學習目標】(1)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
(2)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
(3)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學習重點】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
【學習難點】初步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
【前預習】
1.你對空氣有哪些了解和認識?(如有什么樣的外觀?性質?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的操作是怎樣的?膠頭滴管吸取液體的原理?
3.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入充滿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三個集氣瓶,有什么現象發生?體現了它們的什么性質?
4.生活中你見過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氣的現象存在?
【堂探究】
【自主學習1】我們同學現在對空氣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們對空氣卻知之甚少。最初,人們對于物質為什么能夠燃燒著迷,激發了好多人的研究興趣,于是一些科學家對于“燃燒的本質”展開探究,經過若干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這一奧秘逐漸被揭開,空氣的成分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下面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步入空氣成分的探究中吧。
以上就是化學九年級下冊的全部內容,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于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