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起源?物理是伽利略·伽利雷發明的。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人類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奠定了人類現代物理科學的發展基礎。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學。1926年 建立了費米-狄拉克統計。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論。那么,物理起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物理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在早期的科學發展階段,其中有許多知識就是后來物理學的研究內容,如阿基米德于公元前200多年發現的杠桿原理,其淵源可以上溯到原始人用木棍撬石頭的技能;19世紀中葉發現的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其歷史可以上溯至原始人的鉆木取火技術的發明;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原子物理學,其早期猜測恰恰是培兄古希臘關于物質組成的最小單元——原子的跡中中構想。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科學思想的起源也就姿山是物理科學的起源。
不對,物理學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頓的年代。
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襪吵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物理學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頓的年代,它已經成為一門有眾多分支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物理學充分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告磨侍自然科學學科。
擴展資料:
學科性質
物理學是人們對自然界中物質的運動和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一是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二是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間接認識物質內部組成建立在的基礎上。
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大致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物理學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
微觀物理學的誕生,起源于宏觀物理學無法很好地解釋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原子光譜等新的實驗現象。它是宏觀游唯物理學的一個修正,并隨著實驗技術與理論物理的發展而逐漸完善。
1900年日本人藤田豐八從日語轉借過來的。
物理學是從希臘文Φυσιζ派生出來的,其古老含義表示對自然界和自然現象的探討。 眾所周知,物理學一詞最早見于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一書。
他使用的‘物理學’一詞并非今日物理學的學科名專稱。這本名著用大量篇幅反復論及自然與運動的性質和規律,所運用的‘自然’和‘物理學’等概念是一種概括物理、化學、天文、生物、地質等學科的自然哲學總稱。
“物理”二字出現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簡稱,即考察事物的形態和變化,總結研究它們的規律的意思。我國的物理學知識,在早期文獻中記載于《天工開物》等書中。
擴展資料:
物理學史:
1、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人類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奠定了人類現代物理科學的發展基礎。
2、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學。
3、1926年 建立了費米狄拉克統計。
4、 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論。
5、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帶的猜想。
6、 1929年 派爾斯提出禁帶、空穴的概念,同年貝特提出了費米面的概念。
7、 1947年貝爾實驗室的巴丁、布拉頓和肖克萊發明了晶體管,標志著信息時代的開始。
“物理學”(即英語里的“祥粗耐physics”),最早始見于古希臘亞凳缺里士多德的《物理學》
物理這個詞最早是在公元300多年謹春前,【亞里士多德】首次使用
1900年日本人藤田豐八從日語轉借過來的。
物理學是從希臘文Φυσιζ派生出來的,其古老含義表示對自然界和自然現象的探討。 眾所周知,物理學一詞最早見于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一書。他使用的‘物理學’一詞并非今日物理學的學科名專稱。這本名著用大量篇幅反復論及自然與運動的性質和規律,所運用的‘自然’和‘物理學’等概念是一種概畢前括物理、化學、天文、生物、地質等學科的自然哲學總稱。
從詞源角度理解,希臘文Φυσιζ應譯為《自然哲學》或《自然論》。中世紀拉丁文也由希臘文音譯為physica。但到近代譯成或清歐洲各民族語言時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按希臘文或拉丁文音譯,手團清另一種則用本民族語文中現成的詞譯,后者如英文譯名就用了physics一詞。
《格物學》是中國物理學科的前稱。關于力、熱、聲、光、電各分支學科物理的綜合名稱,1900年之前主要采用‘格物’二字。此二字正是英文physics的譯義。
物理學在我國正式作為一門學科的名稱,應該說是借用了日本譯語。日本譯自西方最早一本包含物理學內容的書,譯為《求力論》,書中使用了‘格物學’和‘窮理學’的譯語。這其實也是受明崇禎年間一本名叫《物理小識》的書的影響。
以上就是物理起源的全部內容,普遍的觀點認為物理起源于哲學。因為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等哲學家就開始思考物理問題了。但他們絕不是第一琢磨物理問題的人。因為早他們幾百年在中國就有公開出版的《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