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 宇宙環境 1.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2.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如恒星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3.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如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等。4.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宇宙環境和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那么,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新高中地理有必修和選修兩種類型,包括的模塊:
必修分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三本書。
必修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 地球上的大氣 ;第三 地球上的水 ;第四 地球邢形態的塑造; 第五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修二: 第一 人口的變化; 第二 城市與城市化; 第三 農業地域的形成于發展; 第四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五 交通運輸布局及影響 ;第六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修三: 第一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第二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第三 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第四 區域經濟發展; 第五 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選修有六個選修模塊: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鄉規劃、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恒星日(23時56分4秒),近日點(1月初)快 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兩極除外)。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四: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鐘來算。
高一地理課程中,必修一和必修二在內容上基本沒有直接聯系。必修一的難度較高,它涵蓋了自然地理學的基礎知識,包括時間換算、溫度變化以及不同環境下溫度的差異。這些內容更多地屬于理科范疇,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和分析能力。
相比之下,必修二是人文地理的內容,主要側重于地理學的人文和社會方面,如城市規劃、人口分布、經濟活動等,這些內容更偏向于文科形式,記憶和理解的成分較多。盡管兩者都是高考的重點,但必修三則更多地結合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內容,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答題技巧。
因此,如果你還沒有學好必修一,建議你先集中精力學習必修二,因為必修三會在復習階段回顧必修一的知識點。這樣可以確保你在高考前有足夠的時間來補強基礎知識,不必擔心時間安排上的緊張。
總體而言,雖然這兩門課程在內容上沒有直接聯系,但都對學生地理知識的全面掌握至關重要。通過系統地學習和復習,你可以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高中地理必修一使用人教版教材,總共包含五章內容。
第一章《行星地球》,分為四節,主要介紹了地球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也是由四節組成,深入探討了大氣的組成、運動規律及其對地球環境的影響。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內容較為精簡,只有三節,主要講述水資源的分布、循環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四章《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同樣包括三節,重點介紹了內力和外力如何塑造地表的多樣面貌。
第五章《自然地理環境》,相對簡短,只有兩節,概述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第一單元 宇宙環境
1.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2.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如恒星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3.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如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等。
4.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宇宙環境和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5. 太陽系圖: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征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6. 小行星帶的位置、彗星的特點。
7.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最大)。
8.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包括宇宙環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和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9.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包括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和太陽活動類型。
10.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11. 太陽大氣的分層及太陽活動比較。
12.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周期,以及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
13.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黃赤交角。
14. 四季與五帶的形成,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包括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周年變化、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等。
15. 宇宙探測的意義和現狀。
第二單元 大氣環境
1. 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的全部內容,高中地理必修一使用人教版教材,總共包含五章內容。第一章《行星地球》,分為四節,主要介紹了地球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也是由四節組成,深入探討了大氣的組成、運動規律及其對地球環境的影響。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內容較為精簡,只有三節,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