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原子結構?1. 編排原則: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電子層數相同的各元素從左到右排成一橫行;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一縱行。2. 結構特點:核外電子層數、元素種類、主族序數、副族、第Ⅷ族、零族。三、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質(核外電子排布、那么,高中化學原子結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這個是在初中原子結構基礎上再細分,比如氧是26結構,大學把它細分為1s2.2s2.2p4,就是把原來最外層的6個又分開了。這是最基本的思想,至于怎么分,副族的怎么排列,你就還是看書吧,在這兒說不清楚
原子的結構也較復雜,除有電子排布外,還有原子半徑等因素的影響。(原子半徑Zn是1.40而Cu是1.27)半徑大相對就較易失電子。
高中化學原子結構常考知識點包括原子結構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關系,原子半徑大小取決于電子能層數和核電荷數,核外電子的排布遵循分層規律,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遵循2n^2規則,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學習時需結合元素周期表,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在原子結構與元素位置關系中,周期序數等于原子核外電子層數,而元素的族序數等于其價電子數,即最外層電子數。主族元素族序數與價電子數相同,副族元素族序數與核外電子排布有關。
原子半徑的大小受電子能層數和核電荷數的影響。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而核電荷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小。電子能層數與原子半徑成正比,核電荷數與原子半徑成反比。
原子核位于整個原子的中心,電子在核外高速運動。電子在不同區域中的運動可視為分層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則。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包括分層排布、由內到外逐步增加能量、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
在學習原子結構時,需關注元素周期表,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聯系,避免常見誤區,如核外電子排列規律、原子內部結構與關系、原子結構與周期表聯系等。
更多關于高中化學原子結構的相關知識點和學習建議,可以參考北京新東方的高考化學課程,以獲得更深入的了解和指導。
24號元素是鉻(Cr),其原子結構如下:
- 第一層(K層)有2個電子;
- 第二層(L層)有8個電子;
- 第三層(M層)有13個電子;
- 最外層(最外面一層)只有1個電子。
請注意,原子結構示意圖通常在高中化學的高級課程中學習,如選修3課程。
下面是改正后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在紙上繪制):
```
[Ar] 3d^5 4s^1
```
這里,“[Ar]”代表氬的電子排布,作為內層電子的近似;數字3d^5表示第三層的d軌道上有5個電子;數字4s^1表示最外層的s軌道上有1個電子。
希望這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鉻的原子結構。
常見考法
本知識單獨考查的很少,主要結合元素周期律來考查,考查的形式有選擇、填空、推斷等,該類題目的難度較大,在學習時一定要結合元素周期表來學習原子結構,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誤區提醒
1、核外電子排列規律;
2、原子的內部結構與關系;
3、原子結構與周期表的聯系。
知識點
1、原子結構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關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結構決定)原子核外電子層數決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周期序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原子的價電子總數決定元素所在的族,周期表上的外圍電子排布稱為“價電子層”,這是由于這些能級上的電子數可在化學反應中發生變化,“價電子”即與元素化合價有關的電子,元素周期表的每個縱列的價電子層上電子總數相同,對于主族元素,價電子指的就是最外層電子,所以主族元素其族序數=價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而副族元素的族序數不等于其最外層電子數,其族序數跟核外電子的排布有關。
2、原子半徑:原子半徑的大小取決于兩個相反的因素:一是電子的能層數,另一個是核電荷數。電子層數越多,電子間的排斥將使原子半徑增大;而當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核對電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將使原子半徑縮小。①電子能層數:電子能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②核電荷數:核電荷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小。
以上就是高中化學原子結構的全部內容,高中化學原子結構常考知識點包括原子結構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關系,原子半徑大小取決于電子能層數和核電荷數,核外電子的排布遵循分層規律,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遵循2n^2規則,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學習時需結合元素周期表,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在原子結構與元素位置關系中,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