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3?四、原子物理與量子力學基礎 1. 原子結構模型 原子的基本結構 能級與躍遷 2. 量子力學基礎 波函數與概率解釋 量子態與疊加原理 不確定原理與測量問題。五、物理實驗與技術應用 物理實驗基礎 物理實驗方法與數據處理 物理實驗案例與技術應用介紹。以下為對必修三內容的 熱學基礎部分,主要探討熱量、熱能、那么,物理必修3?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必修三物理知識點(1)
1. 感應電動勢計算公式:E=nΔΦ/Δt、E=BLV垂、Em=nBSω、E=BL2ω/2。其中,n表示感應線圈的匝數,ΔΦ/Δt為磁通量的變化率,L表示有效長度,B為磁感應強度,S為正對面積,ω為角速度。
2. 磁通量計算公式:Φ=BS。其中,Φ為磁通量,B為磁感應強度,S為正對面積。
3. 感應電動勢的正負極可利用感應電流方向判定。電源內部電流方向:由負極流向正極。
4. 自感電動勢:E自=nΔΦ/Δt=LΔI/Δt。其中,L表示自感系數,ΔI為變化電流,Δt為所用時間,ΔI/Δt為自感電流變化率。
5. 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則用于判定感應電流方向。自感電流總是阻礙引起自感電動勢的電流變化。自感系數單位換算:1H=103mH=10?μH。自感、日光燈相關知識見第二冊P178、P180。
必修三物理知識點(2)
1. 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適用于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兩均勻球體間,r應為兩球心間距。若物體尺寸遠小于兩物體距離,則可視為質點。
2. 萬有引力定律在天體運動中的應用: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3. 地面物體重力加速度:g=G×m/4π2R2,高空物體重力加速度小于地面物體重力加速度。
如果選擇理科,第三期的學習內容主要集中在選修3-1上。這一課程分為三個主要章節,第一章是靜電場,它包括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庫侖定律,電場強度,電勢能和電勢,電勢差,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靜電現象的應用,電容器的電容,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等內容。第二章恒定電流則深入探討了電源和電流,電動勢,歐姆定律,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焦耳定律,電阻定律,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多用電表,實驗: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電阻,簡單的邏輯電路。第三章磁場則介紹了磁現象和磁場,磁感應強度,幾種常見的磁場,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力,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等內容。此外,還包括課題研究霍爾效應以及附錄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使用方法。
每一章節都配有豐富的課外讀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內容,深入了解電場、電流、磁場等物理現象,進一步培養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各種物理概念和規律,學會運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驗和課題研究,學生可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為將來的科學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這些內容不僅涵蓋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還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物理必修第三冊(2019版新教材)目錄:第九章 靜電場及其應用1. 電荷2. 庫侖定律3. 電場 電場強度4. 靜電的防止與利用
新教材人教版物理選修3-1(即高二上期)共3章,第一章《靜電場》共9節(第一節:電荷及其守恒定律,第二節:庫侖定律,第三節:電場強度,第四節:電勢能和電勢,第五節:電勢差,第六節: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第七節:靜電現象的應用,第八節:電容器的電容,第九節: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應用);第二章《恒定電流》共10節(第一節:電源和電流,第二節:電動勢,第三節:歐姆定律,第四節: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第五節:焦耳定律,第六節:電阻定律,第七節: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第八節:多用電表,第九節:實驗: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電阻,第十節:簡單的邏輯電路);第三章《磁場》共6節(第一節:磁現象和磁場,第二節:磁感應強度,第三節:幾種常見的磁場,第四節: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力,第五節: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第六節: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
物理必修第三冊(2019版新教材)目錄:第九章 靜電場及其應用1. 電荷2. 庫侖定律3. 電場 電場強度4. 靜電的防止與利用
以上就是物理必修3的全部內容,內容如下:一、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7、合位移:s=(x2+y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