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保護水資源的幾種方法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有哪些 有關保護水資源的資料 如何保護水資源的建議 保護水資源的小知識
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淮河、海河、遼河,太湖、滇池、巢湖,二氧化硫和酸
雨控制區等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是我國歷史上規模
空前的水污染治理工程。經過國家和流域四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基本實現國務院要求1997年全流域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的目標,干流水質趨于好轉。
國家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和《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正在積極推進。截至98
年年底,已開工項目700
多個,占項目總數的一半,累計落實資金868.9
億元,已竣
工項目180個,完成投資106.6億元。如此規模的污染和環境治理工程,在中國歷史
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見。
城市環保工作和工業污染防治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工作呈現新的局面。上海、
南京、北京等28個城市通過新聞媒體定期發布本城市的空氣質量周報。作為世界上生物多
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中國已建立了900多個自然保護區和200多個動植物引種繁育中
心。國家環保局首次評出6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結合產品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各地克服重重困難,共取締、關閉污染嚴重、浪
費資源的小造紙、小印染、畢槐小制革、小土焦等“十五小”企業65244
個,有20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基本完成了關停任務,共削減工業廢水20億噸,工業廢氣423億立方米,
工業廢棄物8124
萬噸。下決心關閉這么多企業,引起世界關注,在國際環保會議上外國
人連連稱贊。
在50
個國家生態農業試點縣的帶動下,全國又建立了100個省級試點縣。
造林綠化毀數巧和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一些風沙危害嚴重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
改善。國家環保局還批準建立100多個全國生態示范區。
全國人大環資委和國務院環委會,自1993
年開始,連續5
年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重點檢查。國務院環委會四下淮河,進行現場辦公。修改后的《刑法》增加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實纖鍵現了國家立法中的一項重大突破。“中華環保世紀行”等新聞宣傳活動,連續5年在神州大地上展開。
按照國家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的要求,我國正在認真執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和跨世紀綠色工程計劃,全面實施“三河”(淮河、海河、遼河)、
“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兩區”(二氧化碳、酸雨污染控制區)、“一市”(北京)的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力爭在2000年使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
降落到地上的雨、雪水,2 / 3 左右為植物蒸騰和地面蒸發所消耗,可供人們用于生活、生產的淡水資源每人每年約一萬立方米。但是,由于地球上人口分布與淡水資源分布不成比例,加上水資源污染和使用過程中的浪費,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存在著淡水資源緊張的情況,不少國家和地區不惜成本昂貴,設立海水淡化裝置或采取其它措施來緩和淡水供應矛盾。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淡水的扒御需求不斷增加,2025年,淡水資源緊缺將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嚴峻問題。地球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在全部水資源春衫巖中,97.5%是咸水,無法直接飲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塌州占地球總水量的0.25%左右,而且分布不均。約65%的水資源集中在不到10個國家,而約占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卻嚴重缺水。據聯合國公布的統計數據,全球目前有11億人生活缺水,26億人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洞鋒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后,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極不均衡。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據監測,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伏顫敗盾,對我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水利部預測,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缺顫,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慮節水情況下,預計用水總量為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現在增長1300億至2300億立方米,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
一、資源利喊弊核用水平穩步提升
(一)能源、水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2020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工作部署,壓實節能目標責任,推進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強化節能法規標準約束,加大節能宣傳力度,推動能耗強度持續下降,能源消費增速明顯回落,能源利用效率繼續大幅提升。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扎實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十三五”時期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累計下降25%左右。
(二)鄭掘土地、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卜搭用水平穩步提升。2016–2018年,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實際下降率為14.4%,全國國土開發強度從4.1%上升至4.2%,地均GDP由189.3萬元/公頃提高到225.4萬元/公頃。“十三五”時期,我國礦山數量從8.4萬個減少到5.8萬個,大中型礦山比例從11.6%提高到18%,建設綠色礦山950余家。
(三)資源循環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9年,十類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超過3.5億噸,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冶金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農作物秸稈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量約30億噸,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5%。據清華大學統計測算,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主要資源產出率約7610元/噸,比2015年提高27.1%。
1、修復陸生生態,還人間以更多綠色。
五年來,我國年均新增造林超過9000萬畝。森林質量提升,良種使用率從51%提高到61%,造林苗木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累計建設國家儲備林4895萬畝。恢復退化濕地30萬畝,退耕還濕20萬畝。118個城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三北工程啟動兩個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建設。
2、防治水土流失,還大地以根基。
五年來,我國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荒漠化沙化呈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明顯改善的態勢,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3、修復水生生態,還生命以家園。
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I-III類水體比例增加到67.8%,劣V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
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優、節、保、建四大戰略任務 :
1、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2、全面促進資源節約
要節約集中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3、加大自然生態和環境保護力度
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逗敗系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
4、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滾脊效益納入經濟大指滲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