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實驗報告? ..那么,九年級物理實驗報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利用打點計時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加速度 【實驗原理】 下圖是用電火花計時器打得的一條理想紙帶,紙帶記錄了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小車的運動情況,圖中標出編號分別為0、1、2、3、4、5、6的7個計數點,相鄰兩計點間的時間間隔均為t,測得相鄰兩計數點間的距離分別為s1、s2、s3、s4、s5、s6,則待測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為(用逐差法計算得到): 其中, 【實驗器材】打點計時器及相應電源一副,附滑輪的長木板一副,運動小車一輛,紙帶3條,細繩,鉤碼若干,刻度尺一把,導線若干. 【實驗步驟】 1.完成實驗安裝.如圖,將木板放在實驗桌上(附滑輪一端要伸出桌外),在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固定好打點計時器,接好計時器電源。將運動小車(尾部固定好紙帶)放在靠近計時器的木板一端,使紙帶穿過計時器的限位孔,車的前端通過細線跨過定滑輪吊上鉤碼,調節滑輪使牽引小車的細線保持水平. 2.進行實驗操作.接通計時器電源,將小車由靜止釋放(從靠近計時器處),在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上打出一系列打點.換紙帶重復三次,選擇一條理想的紙帶進行實驗數據分析. 3.測量實驗數據.在所選的紙帶上標明各計數點,并分別加以編號(見實驗原理圖),用刻度尺量得各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并將它們填入實驗數據記錄表中. 【實驗數據記錄、處理】 實驗數據記錄表 【實驗結論】測得小車勻加速度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____m/s2.
一、實驗目的二、實驗儀器和器材(要求標明各儀器的規格型號)三、實驗原理:簡明扼要地闡述實驗的理論依據、計算公式、畫出電路圖或光路圖四、實驗步驟或內容:要求步驟或內容簡單明了五、數據記錄:實驗中測得的原始數據和一些簡單的結果盡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確表示有效數字和單位六、數據處理:根據實驗目的對測量結果進行計算或作圖表示,并對測量結果進行評定,計算誤差或不確定度.七、實驗結果:扼要地寫出實驗結論八、誤差分析:當實驗數據的誤差達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對誤差進行分析,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九、問題討論: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異常現象及可能的解釋,分析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對實驗儀器的選擇和實驗方法的改進提出建議,簡述自己做實驗的心得體會,回答實驗思考題.例如:班級姓名學號日期實驗課題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目的1.描出平拋物體的運動軌跡.2.求出平拋物體的初速度.實驗原理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只需測出運動軌跡上某一點的(x,y由x=V0ty=得:V0=x器材斜槽、白紙、圖釘、木扳、有孔的硬紙卡片、小球、重錘線、米尺實驗步驟1.用圖釘把白紙釘在豎直木板上。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點O的切3.線水平。在紙上記錄O點,4.利用重垂線畫出通過O點的豎直線。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7.調整卡片的位置,8.使槽上滾下的小球正好穿過卡片的孔,9.然后用鉛筆在卡片的缺口上點個黑點,10.這就記下了小球平拋的軌跡通過的點。多次實驗,11.描下多個點。12.用平滑的曲線將小球通過的點連接起來,13.就得到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14.以O為圓點,15.畫出豎直向下的y軸和水平向右的x軸.16.從曲線上選取A、B、C、D四個不同17.的點,18.測出它們的坐標,19.記在表內。根據公式v0=x求出每次小球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實驗記錄X(米)y(米)V0(米/秒)V0(平均值)ABCD實驗分析1.實驗注意點:a.固定白紙的木板要。b.固定斜槽時,要保證斜槽未端的。c.小球每次從槽上滑下。d.在白紙上準確記下槽口位置,該位置作為。2.實驗誤差:(1)計算小球初速度時應在軌跡上選距離拋出點稍遠一點的地方。(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實驗過程中不改變位置。實驗練習1.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中,已測出落下的高度h與對應的射程x如下表,則物體平拋初速度為。(g=9.8m/s2)h(m)5.0011.2520.0024.20x(m).為什么實驗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線必須是水平的? .請你依據平拋運動的實驗思想,自己設計一個測定玩具手槍子彈速度的方法。(1)器材:(2)步驟:(3)手槍子彈速度V0=。(用字母表示)教師評語記分
初中大部分物 理 量主 要 公 式 主要單位長度(L) (1) 用刻度尺測(J/(Kg.℃),水的比熱為4.2×103J/(Kg. ℃)物理意義為1kg水溫度升高
展開全部
托里拆利實驗器(J2116型),水銀,1米以上的長玻璃管(或兩根玻璃管中間用橡皮管連接),燒杯。 此實驗是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首先進行的,故名托里拆利實驗。這個實驗測出了1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編輯本段實驗方法 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內灌滿水銀,排除空氣,用另一只手的食指緊緊堵住玻璃管開口端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銀的槽里待開口端全部浸入水銀槽內時放開手指,將管子豎直固定當管內外汞液液面的高度差約為76cm時,它就停止下降,讀出水銀柱的豎直高度。 2.逐漸傾斜玻璃管,管內水銀柱的豎直高度不變。 3.繼續傾斜玻璃管,當傾斜到一定程度,管內充滿水銀,說明管內確實沒有空氣,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氣壓強,正是大氣壓強支持著管內76c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氣壓跟76cm高的汞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4.用內徑不同的玻璃管和長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這個實驗(或同時做,把它們并列在一起對比),可以發現水銀柱的豎直高度不變。說明大氣壓強與玻璃管的粗細、長短無關。 5.將長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緊封閉,往管中注滿紅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開手指。觀察現象并提問學生:“如把頂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氣壓強作用下,水柱會不會從管頂噴出?”然后演示驗證,從而消除一些片面認識,加深理解。 6.通常人們把高76cm汞柱所產生的壓強,作為1個標準大氣壓符號為1atm(atm為壓強的非法定單位),1atm的值約為1.013×10^5Pa 編輯本段實驗說明 1.不可以用其他液體代替水銀,若用水代替,高度會超過10米,因而不可行; 詳細過程:已知ρ水銀=13600kg/立方米 ∵水柱產生的壓強與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即p水=p水銀,ρ水gh水=ρ水銀gh水銀 ∴h水=ρ水銀/ρ水×h水銀 =13600kg/立方米/1000kg/立方米×0.76m =10.336m 2.若操作正確測量值小于真實值,則可能是管內有氣體;若測量值大于真實值,則可能是沒有把管放直。 3.實驗結果(水銀高度)與試管粗細無關 編輯本段補充 托里拆利實驗時,若管內有少許空氣,當玻璃管傾斜,水銀柱高度將改變, 如果玻璃管直徑加粗,管中水銀柱高度不變
展開全部
1、“凸透鏡成像”,物體在三個不同的區域成像情況。
2、“測量不規則物體的密度”,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中分別讀出原來水的體積和物體浸沒水時總體積,算出物體的體積。就可以算出物體的密度。
按以上的思路可寫出實驗報告。
以上就是九年級物理實驗報告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