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音樂的特點?A[解析]印度音樂是種線性、旋律性的音樂,沒有和聲的概念,旋律非常精致,大量使用微分音(小于半音的音),印度音樂有著自己特有的音律(把一個八度音程分為22個微分音)、音階、調式和記譜法。那么,印度音樂的特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由于印度線性音樂、聽覺感受、審美習慣和音律以及復雜微妙的印度音律,均與西方建立在十二平均律的多聲部音樂體系不同,反差很大。因此,在印度現代音樂的發展路程中,更多的是強調傳統音樂。但是,由于大眾傳播媒體,特別是電影和廣播的發展,西方流行音樂的涌進,卻對印度電影音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電影音樂吸收了西方的某些音樂技法,使用管弦樂隊伴奏,但卻保留了印度的特色,如仍以傳統的聲樂裝飾音演唱等。也就是說,在與西方音樂的交流中,可以看到印度音樂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它的電影音樂在東南亞、中東和非洲許多地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印度音樂的節奏素以復雜著稱,該音樂體系之外的人往往會覺得如入迷魂陣。一個節拍周期是一個長大的單位,長到我們都忘記了前邊已經唱過多少拍。浮雕和繪畫中有許多歌手和舞師的姿勢表明是伴有響聲的,比如鼓掌、用手掌拍大腿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打榧子、用腳跺地等。印度音樂很早就產生了指揮的職責和手勢,是因為印度音樂歌舞集體表演的性質,需要有個指揮。印度人對于拍子的重視,來自于他們自古以來的作詩法和有關詩的韻律的觀念。因為在印度,無論是梵語或是地區方言,全部的音節都是適應其時間的長短而被分類的。
南亞指的是亞洲南部地區,包括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南亞音樂的特征有:
一、印度音樂在南亞的主流地位
以印度音樂為代表的稱為拉格的旋律型、稱為塔拉的節奏型、在一定旋律框架內發揮演奏者獨特性即興演奏、持續音、以面對面口耳相傳為特點的傳承方式以及樂器運用等特征,在南亞各國音樂中以各種形式不同程度的得到表現。
二、南亞各國音樂的多樣性
三、音樂藝能與宗教、民俗的緊相關聯
四、鼓類樂器和撥奏弦樂器得以充分運用
南亞音樂中,膜鳴鼓類樂器和弦鳴撥奏樂器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弦鳴撥奏樂器,維納、西塔爾、坦布爾是主要的代表性樂器。
在那樣的音樂里,滿是豐腴、肉感、曳動的女人;熱辣、多情的眼風;飛舞、稠密的黑發;綴滿流蘇的華服。背景是清晰可感的燠熱,古老、神秘,別于他鄉的天和地。 在那樣的音樂里,滿是高揚的聲音、反復的吟唱。木丹加鼓和陶罐熱烈地響著,響出了無盡的喧囂與繁華。然后,一切的聲音停下來,腳鈴響起來,齊唰唰地,是一段訴說,無詞、有心。 我們的生命,需要縱情,需要狂歡。生活,卻總是那么理性,由不得生命江洋恣肆地去奔騰,特別在平和的歲月里,守著一份安穩的日子。
一、特征:
1.阿拉伯音樂:
阿拉伯音階以其中特有的四分之三音區別于其他地區的音階。擅長數學的阿拉伯人,根據量音學原理,運用“四度相生法”,即將一弦舍其1/4,取其3/4,即得上方純四度;依次相生,產生最初的九律。
2.印度音樂:
印度音樂要素中,拍子占有極為重要地位。印度人對于拍子相當重視,這是來自于他們自古以來的作詩法和詩的韻律之觀念。印度人在鼓的即興演奏中,能夠很快速地而正確地判斷大鼓的節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節奏型組成的。
二、使用樂器:
1.阿拉伯音樂:
烏德琴、拉巴卜、納伊、納卡拉
2.印度音樂:
西塔琴、迪魯巴琴、塞尼拉巴布琴、薩朗吉、薩林達等。
擴展資料
印度音樂如同其他民族音樂一樣自成一格,強烈反映出其風土民情與生活型態。印度音樂極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于心靈的精神層面一般,民族音樂復雜、神秘而多樣化,且具有冥想的性靈音樂特色。
西塔琴是北印度的代表樂器。北印度音樂受伊斯蘭教文化及波斯音樂的影響,屬宮廷音樂一類;與具有印度教濃厚色彩的南印度音樂性質大異其趣。
阿拉伯音樂的節奏是以阿拉伯詩歌音節的長短律動為基礎的,這些律動的循環構成固定的節奏型。
以上就是印度音樂的特點的全部內容,最顯著的特征是大量的微分音,典型的印度音律體系將一個八度分為22個微分音。印度音樂中,節奏節拍的運動總是以某種相對固定的模式而反復地進行著,由于這種模式具有循環的特點,因此被人們稱為節奏圈(Rhy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