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初一?初一數學主要學習內容如下:代數部分:1、有理數、無理數、實數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3、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三)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二次方程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4、函數(一次函數、那么,數學初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一數學知識點:
一、有理數。
1.定義:由整數和分數組成的數。包括:正整賣沒或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梢詫懗蓛蓚€整之比的形式。
2.數軸:在數學中,可以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
3.相反數:相反數是一個數學術語,指絕對值相等,正負號相反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
4.絕對值:絕對值是指一個數在數軸上所對察滑應點到原點的距離。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二、整式的加減
1.整式加減的理論根據是:去括號法則,合并同類項法則,以及乘法中伍分配率。
去括號法則:如果括號前是“十”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不變符號;如果括號前是“一”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一”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改變符號。
2.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復習初一數在學知識時,如果沒有的總結,復習效率也會降低很多。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一數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大全(實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初一數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大全(實用)
數軸知識點
(1)數軸的概念: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數軸的三要素:原點,單位長度,正方向。
(2)數軸上的點: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但數軸上的點不都表示有理數。(一般取右方向為正方向,數軸上的點對應任意實數,包括無理數.)
(3)用數軸比較大小:一般來說,當數軸方向朝右時,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相反數知識點
(1)相反數的概念: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2)相反數的意義:掌握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不能單獨存在,從數軸上看,除0外,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它們分別在原掘虛點兩旁且到原點距離塌和相等。
(3)多重符號的化簡:與“+”個數無關,有奇數個“﹣”號結果為負,有偶數個“﹣”號,結果為正。
(4)規律方法總結: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就是在這個數的前邊添加“﹣”,如a的相反數是﹣a,m+n的相反數是﹣(m+n),這時m+n是一個整體,在整體前面添負號時,要用小括號。
初一數學主要學習有理數、整式的加減、一元一次方程、幾何圖形、相交線與平行線、實數、二元一次方程組等重要知識點。
初一數學上冊內容
初一數學下冊內容
初一數學的重要內容
(一)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先設字母表示未知數,然后根據相等關系,寫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鎮滾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1且兩邊都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式的解。
(3)等式的性質
①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
那么a+c=b+c
②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
那么有a·c=b·c或a÷c=b÷c (c≠0)
③等式具有傳遞性。
若a1=a2,a2=a3,a3=a4,……an=an,那么a1=a2=a3=a4=……=an
(3)解方程式的步驟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①去分母:把系數化成整數。
②去括號。
③移項: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
④合并同類項。
⑤系數化為1。
(二)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1)不等式
用不等號(<,>,≥,≤,≠)連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初一是打下知識基礎的好時機,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打下牢固的學習基礎。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一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一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初一數學知識點總結1-3章
第一章 有理數
1.1 正數與負數
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負數(negative number)。
與負數具有相反意義,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positive number)(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數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integer),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fraction)。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數軸(number axis)。
數軸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凱兄(origin)。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數是-2;0的相反數是0)
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absolute value),記作|a|。
很多同學蠢局在復習初一數學時找不到重點,因為沒有做過的總結,導致復習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一數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大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七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1.有理數:
(1)凡能寫成形式的數,都是有理數.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注意: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a不一定是負數,+a也不一定是正數;π不是有理數;
(2)注意:有理數中,1、0、-1是三個槐檔蘆特殊的數,它們有自己的特性;這三個數把數軸上的數分成四個區域,這四個區域的數也有自己的特性;
2.數軸:數軸是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一條直線.
3.相反數:
(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我們說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0的相反數還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數是-a+b-c;a-b的相反鉛帶數是b-a;a+b的相反數是-a-b;
4.絕對值:
(1)正數的絕對值是其本身,0的絕對值是0,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注意:絕對值的意義是數軸上表示某數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
(2)絕對值可表示為:
絕對值的問題經常分類討論;
(3)a|是重要的非負數,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數比大?。?1)正數的絕對值越大,這個數越大;(2)正數永遠比0大,負數永遠比0小;(3)正數大于一切負數;(4)兩個負數比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5)數軸上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6)大數-小數>0,小數-大數<0.
七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二元一次方程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含未知數項的次數是1,這樣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說二元一次方程有無數個解.
2.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聯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組.
3.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左右兩邊都相等的兩個未知數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注意:一般說二元一次方程組只有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減消元法;
(3)注意:判斷如何解簡單是關鍵.
※5.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1)對于一個應用題設出的未知數越多,列方程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組可能比較麻煩,反之則難列易解
(2)對于方程組,若方程個數與未知數個數相等時,一般可求出未知數的值;
(3)對于方程組,若方程個數比未知數個數少一個時,一般求不出未知數的值,但總可以求出任何兩個未知數的關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1.不等式:用不等號,把兩個代數式連接起來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不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要改變.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系數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標準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類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質3的應用;注意: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要注意空圈和實點.
七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整式的加減
一、代數式
1、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結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數式。
以上就是數學初一的全部內容,初一數學知識點:一、有理數。1.定義:由整數和分數組成的數。包括: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可以寫成兩個整之比的形式。2.數軸:在數學中,可以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