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音樂劇曲目?1、莫扎特的《狄托的仁慈》,2幕26曲,K621,正歌劇,作于1791年,該年首演于布拉格國立劇院。此劇為慶賀羅馬皇帝萊奧波特二世登上波希米亞王位而作,由馬佐拉(Mazzola)據維也納宮廷詩人梅達斯塔喬作品而撰腳本。2、那么,莫扎特音樂劇曲目?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共19部歌劇,具體如下:
1、歌劇:裝癡作傻
2、歌劇:彭特國王米特拉達梯
3、歌劇:阿斯卡尼奧在阿爾巴
4、歌劇:希比奧內的夢
5、歌劇:盧喬。西拉
6、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
7、歌劇:牧人王
8、歌劇:扎伊德
9、歌劇:塔莫斯埃及之王
10、歌劇:伊多梅紐斯
11、歌劇:后宮誘逃
12、歌劇:開羅的鵝
13、歌劇:受騙的丈夫
14、歌劇:劇院經理
15、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16、歌劇:唐璜
17、歌劇女人心
18、歌劇:魔笛
19、歌劇:狄托的仁慈
擴展資料:
對莫扎特的歌劇評價:
莫扎特的歌劇富有民族性,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氣息,在莫扎特的以前,意大利歌劇風靡整薯氏個歐洲,德國乃至歐洲各個國家創作的歌劇音樂風格、體裁形式等都是意大利化的,演唱也是用意大利文,各個國家對意大利歌劇已經達到了頂禮膜悶枯拜的程度。
歌劇運用重唱刻畫人物形象,展開戲劇情節,重唱在莫扎特以前的意大利歌劇中處于無關緊要的地位,主要是因為當時歌唱家喜歡炫耀個人的演唱技能,以及作曲家在創作重唱方面缺乏技巧和熱情。
莫扎特運用三重唱刻畫人物更是匠心獨具,如歌劇《唐璜》中第一幕第一場結尾時唐璜刺倒司令官后。莫扎特為舞臺上的三角色安排了一段簡短的三重唱,這短短的18小節的三重唱巧妙地使舞臺氣氛突然發生了變化。
莫扎特的經典作品 歌劇 莫扎特的歌劇、歌唱作品、音樂劇和喜劇是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組成部分。他在25年內創作了20多部作品。莫扎特在12歲時便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劇名著《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娜》。 如今莫扎特的作品依然高居歌劇排行榜之首,他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有《魔笛》(1791年)、 《費加羅的婚禮》(1786年)、《唐璜》(1787年)、《女人心》(1790年)和《后宮誘逃》(1782年鏈祥)。 莫扎特曾對他父親說(1778年):“寫歌劇是某種深植于我腦中的某種東西。法語比德語更好,但意大利語則比法語和德語都好。” 交響樂 在這位藝術家極為短暫的36年的生命中,他寫了包括《哈夫納》、《林茨》、《布拉格》和《朱庇特》等交響樂在內的50多部交響樂作品。所有這些作品現在也還被作為經典名著廣泛地在音樂廳里演奏。 27部鋼琴協奏曲、5部小提琴協奏曲、4部圓號協奏曲和3部長笛協奏曲均出于莫扎特的神來之筆。他還譜寫了無數的進行曲、舞曲和小夜曲,其中《G大調弦樂小夜曲》最為著名。 室內樂 盡管室內樂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他還是為一些較小的演奏組合寫了很多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非常受歡迎并成為這類演奏風格的曲目中最頻繁地被用來演奏的作品。
為樂而生出《搖滾莫扎特》音樂劇。這首《為樂而生》,其實就是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中的代表曲目之冊純一乎脊《甜蜜的痛苦》的中文配譯版本。這首歌被粉絲們親切地簡稱為“甜痛”,在原劇州頃咐中是由莫扎特的“死對頭”薩列里演唱。
《第一誡的義務》
《第一誡的義務》(K.35)也是莫扎特十一歲時的作品,歌詞取自《圣經》不同章節中與正義、仁慈有關的內容文字。現按照宗教歌唱劇方式演出,有人物,有舞美,僅此一幕,并不成熟(《第一誡的義務》系集體創作,莫扎特被指定寫第一幕)。
《阿波羅與海辛特斯》
《阿波羅與海辛特斯》是莫扎特十一歲時寫的第一部歌劇(CD1),手法是模仿意大利歌劇模式的,風格簡單了些,樂思卻很奇妙,一個孩子竟能寫出如此富于幻想色彩的配器,曠世神童!故事講的是古斯逹巴克王奧巴魯斯誤為阿波羅殺害兒子,上帝懲罰真兇后,奧巴魯斯自慚形穢,將女兒梅麗亞許嫁給阿波羅。
《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妮》
《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娜》這是將二部歌劇作品串聯一起的演出版本,導演賴克特(T.Reichert)別出心裁地采用木偶方式演出,歌者便衣在樂池唱,臺上臺下配合得挺不錯,蠻有趣。其實,《劇院經理》不算是歌劇,全場只有四段唱段,加上序曲,才二十二分鐘。大部分時間由與音樂無關的旁述者解說劇情:劇院經理弗蘭克計劃組團,參考者中歌手赫爾茨夫人和西爾伯克朗格小姐為了爭演主角而吵起來,最后和解收場。
《虛偽的單身漢》
《虛偽的單身漢》(又譯《裝癡作儍》)是莫扎特十三歲時的作品。
這是莫扎特十四歲時創作的歌劇,題材取自古羅馬史,講述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反對羅馬統治的斗爭故事,劇中穿插一些愛情糾紛情節:公元前六十三年,本都國王米特里達念答特率軍出征羅馬,留下兩個兒子法爾納切、西法列和未婚妻阿斯巴西亞。相傳父王戰死沙場,兄弟倆同愛著阿斯巴西亞,發生沖突,此時,國王突然平安歸來,并帶回巴蒂亞王之女伊斯梅內,許配給法爾納切,但被拒。國王對兩個兒子極為不滿,下令關禁,也令阿斯巴西亞服毒,幸好得救。國王在抵抗羅馬軍進攻時負重傷回宮,明白兒子是忠誠孝順的,寬恕所有的人,并把王位和阿斯巴西亞賜給西法灶備列,法爾納切與伊斯梅內也和好,而后自殺身亡。眾人誓言與羅馬勢不兩立仔辯慧,抗戰到底。
以上就是莫扎特音樂劇曲目的全部內容,直至1780~1781年所創作的三幕三十二曲正歌劇《伊多梅奈歐》(1781年上演于慕尼黑宮廷劇院),莫扎特才開始進入其歌劇創作的成熟階段,開始呈現了他自己的創作個性,以及不同于格魯克的有關歌劇創作的美學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