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流行音樂?4、《舞女》《舞女》是陳小云1985年主唱的一首閩南語歌。后來另一位女星韓寶儀曾翻唱該歌曲的中文版。1990年代改編為粵語版的《尋夢》,由葉玉卿主唱。該歌曲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特別流行,那么,臺灣流行音樂?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臺灣的流行音樂起源早,發展迅猛,大陸的流行音樂也就近纖手幾十年才發展起來。但是現在不管是臺灣的流行音樂還是大陸的流行音樂,他們都走向了一個滑坡,就是進入一個低谷期,網絡文化的沖擊,歐美音樂的沖擊,人們對音樂的需求隨著物質時代的改變發生轉變。
再者,臺灣的流行音樂能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席卷大陸,也有政治原因的。大陸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一直認為流行音樂是低俗文化,所以能生長的土壤也就被遏制了,當時音樂需求不大,只要音樂供給,而且這種市場的供給也是相當的單一,大眾文化的東西也必須要符合當時的大時代背景和大時代主題,歌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東西在社會上是受到相當大的追捧的。
時代的大背景下,人們的需求還停留在溫飽問題上,精神的需求也就不那么被重視。
創作環境似乎不太好,就感覺大陸這邊藝術創作環境都不太好,不夠寬松,不夠包容,多樣性不強,創新不多,以前有的東西也沒有很好利用起來(各地民謠,各地戲劇),或者把從老路走寬走長,或者讓新路和老路交接,徐佳瑩的兄鎮《身騎白馬》就是個好例子吧。
市場環境也不是很好,沒有培養出好的消費者購買常規版的習慣。首先,盜版的小販逐漸多了起來,這就加劇打擊盜版的斗爭。在唱片店銷售的盜版拷貝日益多起來,而在線MP3又來了。
幾乎我們童年很多耳熟能詳的音樂都是來自于臺灣,印象中的臺灣好像就是多才多藝的。雖然臺灣只是一個小島,還不如大陸的一個省大,但是大陸的音樂發展相對起步比較慢,所以在流行音樂方面發展確實是不如臺灣的。大陸與臺灣的教育方式本就不一樣。早期的大陸學生只要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了,培養興趣什么的也并不搜仔太看重,對神漏拿藝術不太看重。而臺灣那邊小孩子很小就讓學習彈鋼琴,唱歌,上臺表演,比較優秀的小孩子還會出唱片。就像我們小時候聽的那些兒童唱片,都是來自于臺灣。而且臺灣離日本很近,日本在音樂方面確實是比較厲害。而且他們很鼓勵創作,現在看看他們歌手唱的歌大部分都是自己寫的,這樣才能出好音樂。
臺灣80.90年代的歌曲大多數翻唱曲目都是日本那時候日本出了很多很有名的歌曲,傳唱度很高了,當然會翻唱,翻唱也是一種好事情啊,歌詞改得更貼近國人,翻唱也算是一種傳播音樂的好方式。游搭其實臺灣不止流行音樂很不錯,本土的民歌更是尤其好聽。國名黨政府早期打壓臺語流行音樂,華語流行音樂一躍成為主流。60年代,臺灣經濟快速發展。 從那時起,海峽兩岸大陸的流行音樂產業已經遠遠落后。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 政治民主化和自由化為流行音樂創作提供了一個更寬容的環境。
臺灣十大經典歌曲:《酒后的心聲》、《海海人生》、《一剪梅》、《舞女》、《阿嬤的話》、《凡人歌》、《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再回首》、《吻別》。
1、《酒后的心聲》
《酒后的心聲》是童皓平作詞作曲,鐘興民編曲,江蕙演唱的歌曲,收錄在其專輯《酒后的心聲》中。1992年臺灣最風光的專輯唱片便是江惠的《酒后的心聲》,這張專輯入圍了當年金曲獎的5項提名并最終榮獲最佳演唱專輯,專輯標題作品《酒后的心聲》獲得最佳作曲。
2、《海海人生》
《海海人生》是一首閩南語歌曲,作詞娃娃,作曲張國榮。該歌曲收錄在王杰于2003年03月發行的個人專輯《愛我的我愛的》當中。《海海人生》唱盡了人生的滄桑與無奈。
3、《一剪梅》
《一剪梅》最早收錄于費玉清1983年4月推出的《長江水·此情永不留》專輯,1984年成為同名電視劇宏雹片頭曲,該歌曲后又成為2009年霍建華、呂一主演電視劇《新一剪梅》的片頭曲。該歌曲后又成為2015年沈騰、馬麗主演電影《夏洛特煩惱》的宣傳曲。2020年,《一剪梅》因為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在歐美走紅。
4、《舞女》
《舞女》是陳小云1985年主唱的一首閩南語歌。
推薦理由: 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唱片之首,難以撼動的“鐵王座”。無數音樂愛好者口中的“華語樂壇第一神專”,教科書級的音樂創作,皆來自于羅大佑二十八歲時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
摯愛指數: ★★★★★
關于 《臺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
臺灣百佳唱片001|羅大佑《之乎者也》
制作人:阪部一夫、羅大佑
出版公司:滾石
發行日期:1982年4月21日
1 鹿港小鎮 2 戀曲一九八〇 3 童年 4 錯誤 5 搖籃曲
6 之乎者也 7 鄉愁四韻 8 將進酒 9 光陰的故事 10 蒲公英
* 加粗曲目僅為個人愛好推薦
【專輯文案】
這一趟音樂的路,走得好辛苦。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嚴肅與通俗間,我幾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過來的。因為前面沒有足跡可尋。而現在,我想果實已經在成長了。因此,請開啟你通向心靈的耳朵——至少這里沒有不痛不癢的歌。假如不喜歡的話 ,請回到他們的歌聲里,因為這中間沒有妥協。
我們的音樂成長得很慢:“歌曲審查之,通不通過乎,歌曲通過者,翻版盜印也”,是不是大家都得想一想。處處防范,胸襟狹窄的執行者,就像坐在角落一邊摔玩具發脾氣一邊啼哭的小孩子 ,誰也無能為力。
該感謝的人太多了,但我知道不用一一列出,因為他們知道我衷心的感謝,雖然我不善于表達。
華碼困語流行音樂風格源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地區的音樂家創作和演唱。它把鎮模塌流行音樂、搖滾樂、民謠、爵士樂、電子樂、民族音樂等多種元素融御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音樂風格。它的特點是把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流行文化融合在一起,以金屬、合成器、節奏和音色為主要元素,節奏明快,旋律活潑,有著濃郁的中國傳統特色。
以上就是臺灣流行音樂的全部內容,第一發展階段:1917-1936年(上海時期) 從中國流行音樂先軀黎錦暉先生從事音樂活動算起,中間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劇社為線索,先以兒童歌舞劇如《三蝴蝶》、《麻雀與小孩》歌舞表演《可憐的秋香》、《寒衣曲》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