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地理

地理歷史學,歷史地理學三大家及其代表作

  • 地理
  • 2023-06-05
目錄
  • 對歷史地理學的認識
  • 喜歡地理可以學什么專業
  • 關于歷史地理的問題
  • 歷史地理學三大家及其代表作
  • 歷史地理學是歷史還是地理

  • 對歷史地理學的認識

    歷史地理是研究在歷史發展中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基本上歷史地理是把地理學加上時間影晌的因素,所以它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又與沿革地理研究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曾長期局限于研究歷史人文地理。三大體系:歷史自然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例如:歷史氣候研究。

    喜歡地理可以學什么專業

    就學科的性質而言,歷史地理學并不屬于歷史學,而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文。但是中國歷史地理卻一直是中國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它的研究成果始終是其他各個分支所不可或缺的。這一方而是由于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因為盡管它的研究對象是地理現象,卻都是發生在過去的,所以離不開歷史文獻資料和對歷史本身的認識。

    實際上,歷史地理是一門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的變遷及其規律的學科。它研究的對象和現代地理學沒什么兩樣,只是個別要素因材料短缺而無法研究。兩者的區別主要是時間不同,現代地理學是研究現在的環境變化,而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的。

    歷史地理學與現代地理學一樣,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分支。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自然環境如河流、湖泊、沙漠等等,人文地理主要是研究如人口、經濟、城市、風俗、文化等,前者屬自然科學,后者屬社會科學。中國傳統歷史上有沿革地理學,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了。沿革地理研究的范圍比較狹窄,基本上分兩部分內容,一是地名建置沿革,即這個地名最初叫什么名宇,后來叫什么名字,它原在哪,后移到哪,這個朝代屬哪個府哪個州,以后又有什么變化等等。二是河流的沿革,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我們中國河流變化太大,如黃河改道過好多次。但過去沿革地理,只研究變化過程,不太研究變化的規律,就事論事。沿革地理學的產生就是為歷史學服務的,是早期歷史學的一個分支,搞的人往往是歷史學家,如杜預注《左傳》,胡三省注《通鑒》,宋朝王應麟寫了一本《通鑒地理通釋》,目的就是專為研究歷史的人搞的,這是過去的風氣,一直到清朝。清朝出現了著名的乾嘉考據學派,主要是考經學,輿地學也是當時最重要的學問之一,搞的人大多是歷史學家,當時也出現了一批考據地理沿革的大家,如錢大聽、楊守敬等。這一情況到清末未有本質變化。

    關于歷史地理的問題

    1)《山海經》:最早記載山川為主的著作。成熟于戰國時正陵代,《山經》(又稱《五藏山經》)5卷,包括《東山經》、《西山經》、《中山經》、《南山經》、《北山經》各1卷,《海經》有8卷,包括《海外經》東、南、西、北各1卷,《海內經》東、南、西、北各1卷,《大荒經》5卷,包括東、南、西、北、經各1卷。《海經》敘述海中和沿海邊遠山區以及四海之外的國家和地區。而《山經》是全書的精華,地學價值重要,堪稱我國最早山岳地理書。

    2)《尚書*禹貢》:《尚書》中的一篇,我國最古老的地理文獻之一。約成書于戰國時期,作者不詳。全文1189字,分為,九州、導山、島水、五服等四個部分。“九州”是以名山大川為標志的自然地理區域,具體分為:冀、徐、青、兗、荊、豫、揚、雍、梁等九州。“者橋導山”列舉山丘名稱和地勢,注意到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山的特點。“導水”記載了當時的河流大勢。“五服”指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書中對古代黃河流域的記載較為詳細,是我國古代綜合性的地理名著,堪稱我國古代地理著作的始祖,在我國地理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歷代地理學專著產生直接影響

    3)《夢溪筆談》:作者沈括,經過實地考察對地理現象做了比較深刻的觀察和了解,之初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堆積形成的,雁蕩山的奇觀是由于雨水沖刷形成的,認識到了河水的沖蝕作用以及物候與氣候的關系,指出地勢的高低對物候出現時間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4)《徐霞客游記》:我國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作者徐霞客。全書目錄分為10卷,卷分上、下,實為20卷,約40萬字。該書分析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的分布、類型成因,這是該書最重要最富有地學價值的內容,是我國也是世界最早研究石灰巖地貌的科學文獻。徐霞客經過時代考察,確認金沙江是長江的正源,澄清《禹貢》以來“岷山導江”的錯誤觀點。書中對于明代農業、手工業、交通、民族分布均有記載,為研究明朝的歷史地理提供了詳細的資料。

    5)《行水金鑒》:按照河流分類,按年代編排水利資料,從禹貢一直到康熙1722年,記載了長江、黃河、淮河等河流的源頭變遷以及各河流的水利設施

    第二類:以記載政區沿革為主的地理著作:

    1)《漢書*地理志》簡稱“漢志”,我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開創了正史地理志的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是東漢班固所著《漢書》中十志之一,共兩卷,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禹貢》和《職方》2篇,首清猛簡述從傳說中的皇帝開始至西漢的歷代疆域沿革。第二部分為主體,即以郡國為單位,逐一記述西漢版圖內103個郡國的政區建置。第三部分輯錄以《史記》為基礎的劉向《域分》和朱贛《風俗》。該志是我國第一部以疆域政區為主體的地理著作,開創了我國歷史記述疆域政區的先例,是研究我國疆域政區必讀的文章。正史地理志是我國古代歷史地理著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2)《元和郡縣圖志》:唐代地理總志,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全國性地理總志,唐代李吉甫撰。原書40卷,今存34卷。原有圖47幅,宋代的時候丟失,因此后來又稱為《元和郡縣志》。全書記載了疆域沿革、水利、經濟和人口等方面為主。疆域沿革追述到周、秦、西漢,保存了可貴的史料。該書取材廣泛,引用書籍和碑記100多種,體例也比較完善,對后世方志的編纂有很大影響。

    歷史地理學三大家及其代表作

    歷史地理學就業方向可以從事文職為主的企事業單位。

    1、歷史地理學是一個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專業,具有跨文、理兩大學科的特點,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由中國學者引領世界潮流,長期以來國外學者們難以企及。

    2、它是一門理論性強、宏觀用途廣泛的實證性學科,五十多年以來為國家建設貢獻巨大,所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幾年該專業就業情況都比較理想,畢業生去向以從事文職為主的企事業單位。

    3、專業畢業后,能夠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也能勝任區域規劃、環境保護、新聞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以及為政府決策部門作專題研究等。

    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1、歷史自然地理是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的學科。

    2、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早已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在20世紀30年代以后,達比的一系列著作,為歷史自然地理學奠定了基礎。

    3、中國自50年代以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是這一時期的初步總結。

    4、歷史自然地理學如同現代自然地理學一樣,也有各種不同的分支和領域,現在研究較多的是歷史氣候、歷史植物地理、歷史地貌和歷史水文地理。

    歷史地理學是歷史還是地理

    歷史地理學或歷史地理是研究在歷史發展中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基本上歷史地理是把地理學加上時間影晌的因素,所以它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又與沿革地理研究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曾長期局限于研究歷史人文地理。

    中國的歷史地理學,從古代的《禹貢》、《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早期著作算起,具有悠久的歷史。1923年張其昀在《史地學報》上發表《歷史地理學》,從此歷史地理學在中國成為專門的現代學科。由于中國文明的延續度和歷史文獻的完整性等,學者認為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與其它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優勢。三大體系:

    歷史自然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例如:歷史氣候研究。

    歷史人文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

    區域歷史地理學:中國歷史地理學歷史地圖

    雖然早在1913年中國地學界就提出了“歷史地理”這一學科名稱,1934年創辦的《禹貢》半月刊也采用了“中國歷史地理”這一外文譯名,但受傳統學術思想的影響,本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地理研究仍以沿革地理為主,以至1950年教育部所規定的大學歷史系選修課目中,還列為“中國沿革地理”。曾留學英國的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先生在《新建設》1950年第11期上發表了《〈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一文,率先在國內對歷史地理學的基本理論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在《〈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以及后來發表的《關于歷史地理學的若干問題》(載1961年12月14日《文匯報》)和《歷史地理學芻議》(載《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2年第1期)諸文中,侯仁之教授最早闡明了歷史地理學與沿革地理學之間的本質區別,指出“歷史地理學是現代地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對象是人類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動和影響而產生的。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工作,不僅要‘復原’過去的地理環境,而且還須尋找其發展演變的規律、闡明當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沿革地理’僅是歷史地理研究的初步,而不是最終的目的。還有若干歷史地理的專題研究,并不借助沿革地理的知識而依然順利進行”(《歷史地理學芻議》)。侯仁之教授的系列論文,闡述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屬性、研究對象、任務、方法和現實意義,盡管在當時學術界仍有一些不同看法,但他的觀點已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這種認識上的飛躍,將中國歷史地理學帶進了現代發展階段。

    在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理論逐漸成熟的同時,歷史地理的科研機構、組織也相繼誕生。1956年,中國科學院地理所設置了歷史地理組(后來易名為歷史地理研究室),繼之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陜西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杭州大學(浙江大學前身的一部分)、武漢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單位也成立了歷史地理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或研究室。1979年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宣告成立,1986年西安歷史地理學會也告成立。在學科建設方面,許多院校和科研單位都開始招收歷史地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其中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陜西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還是培養歷史地理專業博士生的重要基地。1981年以后《歷史地理》(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歷史地理論叢》(陜西師范大學主辦)和《環境變遷研究》(北京大學主辦)等歷史地理專業學術期刊的相繼誕生,更為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深化與普及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正因如此,當代的中國歷史地理學不僅早已擺脫了作為歷史學附庸而長期存在的尷尬局面,而且學者如林,成果迭出,已蔚然成為當世的一門顯學。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久无码免费久久|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欧美性生交xxxxx无码影院∵| 久久无码av三级|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软件|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大全|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