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減數分裂?減少的原因:分裂結束,染色體平分到兩個子細胞(減I末和減II末)所以,染色體數目變化如下圖 DNA數目增加原因:DNA復制(減I間)DNA數目減少原因:分裂結束,DNA平分到兩個子細胞 所以,DNA數目圖如下:染色單體:形成原因:DNA復制 消失原因:著絲點分裂 有染色單體時,那么,高中生物減數分裂?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減數分裂過程是細胞分裂的一種特殊形式,主要發生在生殖細胞的生成過程中。此過程分為兩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更為復雜,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個階段。
在第一次減數分裂的前期階段,細線期時細胞內出現細長、線狀染色體,此時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進入偶線期,同源染色體進行配對,形成四分體,染色體縮短變粗,同時發生DNA片段交換,產生基因重組。接著,進入粗線期,染色體繼續縮短變粗,交叉現象出現,染色體呈現出V、X、8、O等多種形態。最后是終變期,染色體緊密凝集并向核的周圍靠近,隨后核膜、核仁消失,形成紡錘體。
中期階段,成對的同源染色體移向赤道板,細胞質中形成紡錘體。進入后期階段,紡錘絲牽引,使同源染色體分離,并分別移向兩極。末期階段,到達兩極的同源染色體聚集,重現核膜、核仁,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
第二次減數分裂緊接著第一次分裂進行,染色體不再復制。在此階段,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有時還伴隨細胞變形。
整個減數分裂過程完成后,產生的生殖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為后續的受精過程做準備。
如果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數是二十條,則體細胞是十條,四倍體的體細胞是不可能是十條的(怎么分成四個染色體組呢?)。所以,應該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體細胞是二十條,分成四個染色體組,每組五條。明白了嗎?
我覺得是答案D
望采納
1、在沒有發生交叉互換的情況下有1種。因為只有一個卵原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一種次級卵原細胞。
2、4種
3、2^(n+1)種。有一對同源染色體交叉互換,所以不是2^n種。
歡迎追問^^
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時,有一對同源染色體不發生分離,因而形成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中,其中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多一條染色體,另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少一條染色體。減數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則由這兩個異常的次級精母細胞所形成的精子都是異常的。
另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因而形成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也都正常。減數第二次分裂時,有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1條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沒有分開,因而由它形成的2個精子都是異常的,而另一個次級精母細胞進行正常的減數第二次分裂,所以形成2個正常的精子。故選D。
初級母性細胞:
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體 0—4N 4N 4N4N2N
DNA8a8a 8a8a4a
次級母性細胞:
無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體 2N 2N 4N2N
DNA4a 4a 4a2a
性原細胞:
染色體:4N,DNA:8a;
體細胞:
染色體:4N,DNA:8a;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減數分裂的全部內容,通過減數第二次分裂,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便形成了四個精細胞.可以這樣填寫:好看的房子,空曠的房子,大的房子,漂亮的房子……減數分裂這一章很重要,建議你去看一下高中生物必修二,上面有詳細的記載,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