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必考知識點?②多原子構成分子的單質:其分子由幾個同種原子構成的就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幾。如:每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則氧氣的化學式為O2 雙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O2(氧氣)、N2(氮氣)、H2(氫氣)F2(氟氣)、Cl2(氯氣)、那么,中考化學必考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三化學中考常考知識點總結
初三化學是初三才新增的一門科目,對于初中生們而言是一個關鍵的科目,下面初三化學中考常考知識點總結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初三化學中考常考知識點總結 篇1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3、物理性質——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5、綠色粉末堿式碳酸銅加熱后,①綠色粉末變成黑色,②管口出現小水滴,③石灰水變渾濁。 Cu2(OH)2CO3—
6、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火藥、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升,冷卻后,水面上升約1/5體積。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初中中考化學必背基本知識點如下:
1、燃燒的條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 (2)氧氣(或空氣) (3)溫度達到著火點
2、滅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燒條件的任意一個即可)(1)消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降溫到著火點以下。
3、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氧氣的濃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燃料充分燃燒的兩個條件:(1)要有足夠多的空氣(2)燃料與空氣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氣體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氣體、可燃性液體的蒸氣、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物遇火種均有可能發生爆炸。
5、空氣的污染及防治: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2、NO2)和煙塵等。
化學必背知識點: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2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5、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
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
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
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
(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
(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末的腳步漸漸來臨,化學的知識點太多,不知如何記,感覺身體被掏空了?別擔心,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三化學重點知識點歸納,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三化學重點知識點歸納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1. 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
2.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 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
5. 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蒸發皿、燃燒匙。
(2)測容器--量筒(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
(3)稱量器--托盤天平(左物右碼)。
(4)加熱器皿--酒精燈。
(5)分離物質及加液的儀器--漏斗、長頸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第二單元:空氣
1. 組成:N2 78%、O2 21%、稀有氣體 0.94%、CO2 0.03%,其它氣體與雜質 0.03%。
2. 空氣中氧氣的測定 原理:壓強差
(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物是固體,紅磷。
(2) 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 操作要求: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
化學的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知識,下面我就為大家來整理一下中考化學必考知識點整理。
必考知識點:概念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
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中考化學實驗中的規律
①凡用固體加熱制取氣體的都選用高錳酸鉀制O2裝置(固固加熱型);
凡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加熱制氣體的都選用雙氧水制O2裝置(固液不加熱型)。
②凡是給試管固體加熱,都要先預熱,試管口都應略向下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氣體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以上就是中考化學必考知識點的全部內容,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