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九年級化學知識點 一、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1.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2.物質的性質:物質不需發通過 化學變化表現出來 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主要有 顏色 、狀態 、那么,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九年級上冊化學重要知識點有原子和分子、元素、化學式、化合價、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等等,接下來看一下具體內容。
原子和分子
1.原子的結構: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2.分子和原子的聯系、區別:
聯系: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
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結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元素
1.化學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元素符號書寫原則: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3.元素化合價口訣
正一鉀鈉銀氫氨,正二鈣銅鎂鋇鋅,
鋁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負一氧負二,
鐵變二三碳二四,硝酸鹽酸根負一,
碳酸硫酸根負二,二四六硫均齊全。
化學式
1.化合物的化學式就是表示該化合物的組成元素以及各組成元素的比例。
2.化學式的書寫規則
(1)單質化學式的寫法:
首先寫出組成單質的元素符號,再在元素符號右下角用數字寫出構成一個單質分子的原子個數。稀有氣體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化學式。金屬單質和固態非金屬單質的結構比較復雜,習慣上也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化學式。
(2)化合物化學式的寫法:
首先按正前負后的順序寫出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號,然后在每種元素符號的右下角用數字寫出每個化合物分子中該元素的原子個數。
#初三#導語: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課前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并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以下是整理的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三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一、質量守恒定律:
1、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說明:
①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不適用于物理變化;
②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
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是否參加反應或物質(如氣體)有無遺漏。
2、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保持不變(原子的“三不變”)。
3、化學反應前后
(1)一定不變
宏觀:反應物生成物總質量不變;元素種類、質量不變
微觀: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不變
(2)一定改變
宏觀:物質的種類一定變
微觀:分子種類一定變
(3)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變
二、化學方程式
1、遵循原則:①以客觀事實為依據②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2、書寫:(注意:a、配平b、條件c、箭號)
3、含義:以為例
①宏觀意義: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
②微觀意義: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分子每2個氫分子與1個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個數比個水分子
(對氣體而言,分子個數比等于體積之比)
③各物質間質量比(系數×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每4份質量的氫氣與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化合生成36份質量的水
4、化學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質參加反應(反應物);②通過什么條件反應:③反應生成了哪些物質(生成物);④參加反應的各粒子的相對數量;⑤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等等。
很多學生在復習九年級上學期化學時,因為之前沒有做過的總結,導致復習時整體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上學期化學重要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九年級上學期化學重要知識點歸納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3、物理性質——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5、綠色粉末堿式碳酸銅加熱后,①綠色粉末變成黑色,②管口出現小水滴,③石灰水變渾濁。 Cu2(OH)2CO3—
6、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火藥、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升,冷卻后,水面上升約1/5體積。
【篇一】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燃燒及其利用
課題1燃燒和滅火
一、燃燒
1、概念: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2、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不能燃燒)
如右圖所示: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了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的著火點低,應貯存在裝有水的試劑瓶中。
3、燃燒與緩慢氧化的比較
相同點:都是氧化反應、都放熱;
不同點:前者發光、反應劇烈,后者不發光、反應緩慢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考點一)
1、燃燒的條件決定著滅火的原理,只要破壞燃燒的任何一個條件,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
2、滅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降溫到著火點以下。
3、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處的失火
4、泡沫滅火器的反應原理,利用碳酸鈉與濃鹽酸迅速反應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來滅火
化學反應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爆炸(考點二)
①可能是化學變化(火藥爆炸)也可能是物理變化(車胎爆炸)
②化學變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間內急速燃燒,放出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
③可燃性氣體(氫氣、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塵(面粉、煤粉)與空氣或氧氣混合,遇到明火可能會發生爆炸;可燃性氣體在點燃或加熱前都要檢驗純度,以防止發生爆炸的危險
④油庫、面粉加工廠門口貼有“嚴禁煙火”的標志:空氣中常混有可燃性氣體或粉塵,接觸到明火,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
⑤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常見滅火的方法(考點三)①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②電器著火,先應切斷電源
③煤氣泄漏,先應關閉閥門,再輕輕打開門窗,切忌產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燒,用濕抹布撲蓋
⑤撲滅森林火災,將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樹木砍掉
其它:A、生煤爐火時,需先引燃紙和木材,因為紙和木材的著火點比煤低,容易點燃
B、室內起火,如果打開門窗,會增加空氣的流通,增加氧氣的濃度,反應劇烈,燃燒更旺
C、用扇子扇煤爐火:雖然降低了溫度,但沒有降至著火點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氣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有哪些?從考試的結果看,考試前讓學生做的一些事情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效果。現將考前考后的一些做法做知識點總結,以便往后的復習。一起來看看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點總結大全,歡迎查閱!
九年級化學常考知識點總結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3、物理性質——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5、綠色粉末堿式碳酸銅加熱后,①綠色粉末變成黑色,②管口出現小水滴,③石灰水變渾濁。 Cu2(OH)2CO3—
6、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火藥、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升,冷卻后,水面上升約1/5體積。
以上就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的全部內容,九年級上學期化學重要知識點歸納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