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生物

對微生物的認識,談談你對微生物的認識

  • 生物
  • 2023-04-24
目錄
  • 微生物學心得體會800字
  • 談談你對微生物的認識200字
  • 生活中有哪些隱藏的微生物
  • 對微生物的認識和感受
  • 談談你對微生物的認識

  • 微生物學心得體會800字

    “微”是極小的意思。微生物就是小到肉眼看不見,必須借助于顯微鏡才差野能看見的生物。在空氣、陸地、河流和海洋里都有微生物分布,在人、畜和植物體內伏慶消也有許多種微生物存在,有些是致病的,對人類有害,但是也有許多微生物對人類有益,如制酒用的酒曲就是用某些微生物做的,整個發酵工業都離不開微生物。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叫作土壤微生物,它的種類也很多,大致可以分成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幾大類,還有一些藻類、線蟲等也可歸入土壤微生物中。

    微生物與土壤肥力有密切的關系,肥沃的土壤里微生物多,貧瘠的土壤里微生物少,沒有微生物的土壤就成了死土。這是因為土壤中有機物缺知質的分解,植物所需各種營養成分的轉化都離不開微生物的活動。土壤微生物還能分泌出多種酶和生長刺激素,促進植物根系的生長,把土壤微生物比作植物的胃,并不為過。土壤微生物另一個重要作用是通過其生命活動形成腐殖質,從而把土壤無機顆粒粘結在一起成為團粒,既能保肥保水,又能通氣和便于根系生長,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是土壤改良的重要目標。

    談談你對微生物的認識200字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有些人誤將真菌當作細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過生物學教育者。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藥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藥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霉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霉素,這對醫藥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后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并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堿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于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櫻段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藥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于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脊鏈譽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喚衡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藥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藥、診斷試劑和應用于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藥、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采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于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后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于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并將其應用于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并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藥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于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并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芯片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于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于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后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于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堿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藥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生活中有哪些隱藏的微生物

    一個生態始終是處于動態變化中的 中的不同元素總會互相影響 微生物隱藏在人體的口腔 腸胃等器官中 能直接影響人的氣味 健康 消化等狀態 而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 作息規律 體育活動等 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體內微生物群落的芹旦組成 所以嫌升擾 我們的健康狀態 其實就是我們同體內的微生笑汪物共同協調的結果 要評估人的健康程度 不僅要看 人自身 的身體素質 還要看體內的微生物群落是否健康

    對微生物的認識和感受

    什么是微生物

    到目前為止,綠色的地球是唯一為人類所認知的一塊生命的棲息地。在地球的陸地和海洋,與人類相依相存的是另一個繽紛多彩的生命世界。在這個目前對人類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們熟知的動物、植物,還有一個神秘的群體。它們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它們的名字叫微生物。

    下一個科學的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大多為單細胞,少數為多細胞,還包括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屬于原核生物類的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枝原體、立克次氏體;屬于真核生物類的真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上這些微生物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蘑菇和銀耳等食、藥用菌是個例外,盡管可用厘米表示它們的大小,但其本質是真菌,我們稱它們為大型真菌。而屬于非細胞生物類的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又稱朊粒)等則需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其實,微生物“出生”最早,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6億多年,最早的微生物35億年前就已出現在地球上,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則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但微生物與人類"相識"甚晚,人類認識微生物只有短短的幾百年。1676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從而揭示出一個過去從未有人知曉的微生物世界。

    雖然我們用肉眼看不到單個的微生物細胞,但是當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某種材料上形成一個大集團時,或是把微生物培養在某些基質上,我們就能看到它們了。我們把這一團由幾百萬個微生物細胞組成的集合體稱為菌落。例如腐敗的饅頭和面包上長的毛,爛水果上的斑點,皮鞋上的霉點,皮膚上的蘚塊等就是許多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微生物雖小,但它們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有些對人類有益,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有些對人類有害,對人類生存構成了威脅;有的雖然和人類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但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和能流中具有關鍵作用。

    微生物的生物多樣性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資源。微生物的種類僅次于昆蟲,是生命世界里的第二大類群。然而由于微生物的微觀性,以及研究手段的限制,許多微生物的種群還不能分離培養,其已知種占估計種的比例仍很小。從下面的兩張統計表中可以看出。

    中國微生物已知物種數與世界已知物種數的比較

    類群 中國的物種數 世界的物種數 中國/世界(%)

    病毒 400 5000 8.0

    細菌 500 4760 10.5

    真菌 8000 72000 11.6

    微生物的已知種數和估計總種數

    類群 已知種數 估計總種數 已知種百分數(%)

    病毒 5000 130000 4

    細菌 4760 40000 12

    真菌 72000 1500000 5

    微生物是生物中一群重要的分解代謝類群,沒有微生物橡鎮如的活動地球旅羨上的生命是不可能存在的。它們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其生物多樣性在維持生物圈和為人類提供廣泛而大量的未開發資源方面起著主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多樣性包括所有微生物的生命形式、生態和生態過程以及有關微生物在遺傳、分類和生態水平上的知識概念。

    物種是生物多樣性的表現形式,與其它生物類群相比,人類對微生物物種多樣性的了解最為貧乏。以原核生物界為例,除少數可以引起人類、家畜和農作物疾病的物種外,對其它物種知之甚少梁啟。人們甚至不能對世界上究竟存在多少種原核生物作出大概的估計。真菌是與人類關系比較密切的生物類群,目前已定名的真菌約有8萬種,但據估計地球上真菌的數量約為150萬種,也就是說人們已經知道的真菌僅為估計數的5%。

    微生物的多樣性除物種多樣性外,還包括生理類群多樣性、生態類型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

    微生物的生理代謝類型之多,是動植物所不及的。微生物有著許多獨特的代謝方式,如自養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厭氧生活、不釋放氧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對復雜有機物的生物轉化能力、分解氰、酚、多氯聯苯等有毒物質的能力,抵抗熱、冷、酸、堿、高滲、高壓、高輻射劑量等極端環境的能力,以及病毒的以非細胞形態生存的能力等。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種類多,僅大腸桿菌一種細菌就能產生2000-3000種不同的蛋白質。天然抗生素中,2/3(超過4000種)是由放線菌產生的。微生物所產酶的種類也是極其豐富的,從各種微生物中發現,僅II型限制性內切酶就有1443種。

    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相互關系也表現出多樣性,主要有互生(和平共處,平等互利或一方受益,如自生固氮菌與纖維分解細菌)、共生(相依為命,結成整體,如真菌與藍細菌共生形成地衣)、寄生(敵對,如各種植物病原菌與宿主植物)、拮抗(相克、敵對,如抗生素產生菌與敏感微生物)和捕食(如原生動物吞食細菌和藻類)等關系。

    與高等生物相比,微生物的遺傳多樣性表現的更為突出,不同種群間的遺傳物質和基因表達具有很大的差異。全球性的微生物基因組計劃已經展開,截止2000年4月的統計,已有27個原核生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全部完成發表,另有95個正在進行中;4個真核生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已完成發表,21個正在進行中。基因組時代的到來,必然將一個嶄新的、全面的和內在的微生物世界展現在人們面前。

    微生物資源的開發,是21世紀生命科學生命力之所在。由于動植物物種消失是可以估計的,這就意味著微生物多樣性的消失現象也在發生,如何利用和保護微生物多樣性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已對此做了許多努力,并提出了一項微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隨著這項計劃的逐步實施,人類將從微生物生物多樣性的利用和保護中受益。這項計劃包括:

    建立推動微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國際組織;

    召開關于微生物“種”的概念和分類指征研討會;

    提出已知種的目錄;

    發展微生物分離、培養和保藏的技術;

    發展微生物群落取樣的標準;

    提出選擇自然保護區和其它需要長期保護的生態系等。

    微生物在整個生命世界中的地位

    人類在發現和研究微生物之前,把一切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大界-動物界和植物界。隨著人們對微生物認識的逐步深化,從兩界經歷過三界、四界、五界甚至六界,直到70年代后期,美國人Woese等發現了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古菌,才導致了生命三域學說的誕生。該學說認為生命是由古菌域(Archaea)、細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所構成。在圖示“生物的進化樹”中,左側的黃色分枝是細菌域;中間的褐色和紫色分枝是古菌域;右側的綠色分枝是真核生物域。

    古菌域包括嗜泉古菌界(Crenarchaeota)、廣域古菌界(Euryarchaeota)和初生古菌界(Korarchaeota);細菌域包括細菌、放線菌、藍細菌和各種除古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域包括真菌、原生生物、動物和植物。除動物和植物以外,其它絕大多數生物都屬微生物范疇。由此可見,微生物在生物界級分類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生命進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Brown等依據平行同源基因構建的“Cenancestor”生命進化樹,認為生命的共同祖先Cenancestor是一個原生物。原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兩個分支,一個是原核生物(細菌和古菌),一個是原真核生物,在之后的進化過程中細菌和古菌首先向不同的方向進化,然后原真核生物經吞食一個古菌,并由古菌的DNA取代寄主的RNA基因組而產生真核生物。

    從進化的角度,微生物是一切生物的老前輩。如果把地球的年齡比喻為一年的話,則微生物約在3月20日誕生,而人類約在12月31日下午7時許出現在地球上。

    談談你對微生物的認識

    微生物的定義

    現代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形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見的,像屬于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微生物

    ;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編輯本段類群

    種類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菌

    、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 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微生物的化學組成

    C,H,O,N,P,S以及其他元素

    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1 水和無機鹽 2 碳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清嘩 作用 3氮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質,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謝產物 4 能源:能為微生物生命活動提供最初能源來源的營養物質或輻射能

    根據碳源和能源分類

    5生長因子:微生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癥,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 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瞎鬧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磨正罩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藥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藥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夸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霉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霉素,這對醫藥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后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并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堿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于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藥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于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藥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久久久久久无码Av成人影院| 国产午夜av无码无片久久96|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东京热av人妻无码|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暴力强奷在线播放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日韩毛片免费无码无毒视频观看|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