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譜化學位移表?烷烴的碳的化學位移一般在10—80,普通甲基10—25,亞甲基一般20—40,連接吸電子基化學位移會增大;被氟取代位移大概在80,裂分成二重峰,三氟甲基的位移大概在120,裂分成四重峰。烯烴的碳位移在120左右,練不同基團會波動,大概范圍110—150。炔烴的碳化學位移在80左右。氰基的碳化學位移在120左右。那么,碳譜化學位移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核磁共振碳譜分析方法因圖譜等級不同而有所差異。一級圖譜較為直觀,可根據所述要點進行分析,解剖順序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高級圖譜通常復雜,需要通過簡化處理以便解析,簡化方法可在相關專業書籍中找到。例如,去偶處理是消除13C與氫核偶合作用的關鍵步驟,最常用的是質子(噪聲)去偶法,它通過雙照射消除13C與所有氫核的偶合作用,使得普通有機化合物的13C譜圖清晰可讀,識別出不等性的碳核。在丙酮的13C譜圖中,去偶處理后,羰基碳和α碳的峰變為了單峰,有助于結構分析。化學位移是另一個關鍵參數,13C的化學位移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碳核周圍的電子屏蔽、雜化方式、氫鍵、電子效應等,需要結合計算方法和實驗數據來估算。下表列出了不同基團中碳的典型化學位移,為研究提供了參考。
例如,烷烴和醚類的α碳化學位移范圍廣,而酸酐和醛類的羰基碳化學位移較高。芳環和雜環上的碳原子化學位移通常在110到160之間。去偶處理和化學位移的精確測量對于理解有機分子的結構至關重要,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以提供更完善的理論。
擴展資料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
1 化學位移是NMR譜圖中的一個重要參數,用于表征分子中不同原子核的化學環境。
2 化學位移的大小與原子核周圍的電子環境有關,通常用ppm(部分百萬)作為單位表示。
在NMR譜圖中,化學位移通常是橫坐標,表示不同化學位移的峰的位置。
3 要標出化學位移,可以在譜圖上標出參考化合物的化學位移,一般使用TMS(四甲基硅烷)作為參考化合物,其化學位移為0 ppm。
其他化合物的化學位移相對于TMS的化學位移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得到,然后標在譜圖上。
0-230ppm。因為在碳譜中呈現的是一條條的譜線,很少遇到譜線重疊的情況,化學位移數值變化范圍約是氫譜的20倍,正常情況下是在0-230ppm之間,而氫譜的化學位移在0-15ppm之間。碳譜能直接測定碳原子的類型和相對個數,而氫譜對碳鏈的信息是由與碳相連的氫推測出來的。
δ1~250。碳譜分辨率高,譜線簡單,可觀察到季碳,碳譜160-170化學位移是δ1~250,馳豫時間對碳譜信息強度影響較大,可給出化合物骨架信息。
在碳譜譜圖中標出化學位移是了解樣品化學結構的一種方法。通常,碳譜譜圖的橫坐標為化學位移(δ)值,因此需要在譜圖上標出每個峰的化學位移值。
標出化學位移值的方法如下:
1. 確定參考化合物的化學位移值。參考化合物是含有已知碳譜化學位移的結構化合物,比如四甲基硅烷(TMS)。TMS的化學位移為0 ppm,因此可以作為化學位移的參考點。
2. 根據參考化合物,確定分子中不同碳原子的化學位移范圍。比如,烯烴上的碳原子通常位于100-130 ppm之間,醛、酮上的碳原子通常位于180-220 ppm之間。
3. 在譜圖上標出各個峰的化學位移值。找到每個峰的最高點,然后在該點下方用橫線標出峰的化學位移值。可以使用紅色字體或直接連線標注峰的化學位移值。
標出化學位移可以幫助識別分子中的不同碳原子及其官能團,從而獲得有關樣品結構和組成的信息。
以上就是碳譜化學位移表的全部內容,0-230ppm。因為在碳譜中呈現的是一條條的譜線,很少遇到譜線重疊的情況,化學位移數值變化范圍約是氫譜的20倍,正常情況下是在0-230ppm之間,而氫譜的化學位移在0-15ppm之間。碳譜能直接測定碳原子的類型和相對個數,而氫譜對碳鏈的信息是由與碳相連的氫推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