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一章?望遠鏡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一(縮小的)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不僅和物體本身的大小有關,還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第四章 物態變化一、那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一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聲現象
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樂音。
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學習是每個一個學生的職責,而學習的動力是靠自己的夢想,也可以這樣說沒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也就和人失走肉沒啥兩樣,只是改變命運,同時知識也不是也不是隨意的摘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鑰匙。以下我為您整理的《蘇教版初二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學習參考。
蘇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梳理
第一章
一.聲音是什么
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震動產生的。
我們把正在發生的物體叫做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發聲的物體一直在振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聲音是一種波,聲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聲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動,讓人覺察到聲音的存在.它還能使其他物體振動,這表示聲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聲能。
回聲是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形成的。
4.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聲音在氣體中最慢,在液體中較快,在固體中最快.平常我們講的聲速是指,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340m/s,應記住。
二.聲音的特性
1.響度: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振動的幅度稱為振幅.聲音響度與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第一章 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物體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就停止。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V固 > V液 > 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傳導:聲音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4.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特性
1.音調: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可聞聲:頻率在20~20000Hz之間。
次聲:頻率低于20Hz。
超聲:頻率高于20000Hz。
長的空氣柱產生低音,短的空氣柱產生高音。
2.響度:指聲音的強弱(大小)。聲音的響度與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產生的響度越大。
3.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人們根據音色能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振動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我的是2012的人教版的么,上冊找不到了,給你發發下冊:
刨去上冊的五章,第六章 電壓電阻
第七章 歐姆定律
第八章 電功率
第九章 電與磁
第十章 信息的傳遞
下冊的就這點么,上冊找到再給你發吧,不知道改沒改
一、教學目標要求
1.知道基礎物理由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等。 初步了解物質世界有宏觀、微觀、宇觀三個層次。
2.經歷閱讀、思考、討論,并動手做一系列簡易的實驗過程,初步體會學習物理與其他學科的不同方法。
3. 對物質世界產生神秘感,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認識 “沒有物理學就沒有現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點與難點
本節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的三大社會功能。難點是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創設
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
2.討論交流與實驗設計
教師再圍繞什么是物理學,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這些問題,廣泛應用生活中的器材開展實驗:
(1)要求每個學生用紙片和橡皮做落體運動實驗。
(2)學生用雙手摩擦,或用手來回與鉛筆摩擦,感受機械能變成熱能的過程。
(3)摩擦帶電實驗。
(4)利用教室中的電器,演示電的現象等。
通過上述身邊實驗,引出物理學中力、熱、聲、光、電的不同內容。并為引出物理學廣泛研究領域作準備。
3.介紹宇觀世界、微觀世界及其基本觀測方法。
結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圖1-1-1、圖1-1-2、圖1-1-3及圖1-1-4進行介紹,主要著眼于說明物理學的研究范圍: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學。
以上就是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的全部內容,第四章 物態變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符號:t 單位:攝氏度<℃>) 瑞典的攝爾修斯規定:①把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②把1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溫度規定為100℃③把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溫度計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構造:玻璃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