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音樂的美學特征?印度音樂如同其他民族音樂一樣自成一格,強烈反映出其風土民情與生活型態。印度音樂極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于心靈的精神層面一般,民族音樂復雜、神秘而多樣化,且具有冥想的性靈音樂特色。那么,印度音樂的美學特征?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解開你最神秘的等待—印度音樂之夜,即將于12月9日在半度雨棚揭開神秘的面紗,先帶朋友們了解一下演奏家是如何品評印度音樂的。
章益
問:鉆研西塔琴的中國琵琶演奏家章益,他為什么那么喜歡印度音樂呢?
章益說:“印度音樂之所以好聽,我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韻?!?/p>
“ 印度的宗教信仰韻律是印度音樂的起源,起伏跌宕的旋律和余音繞梁的律動變化是好聽和具有靈性療愈作用的核心力量?!?/p>
“自由開放的曲式結構則是印度人民性格特點的寫照,充分發揮人的天性是印度音樂的人文宗旨。也是好聽的魅力所在。因為即興,所以每一次演的是人生,奏的是內心深處最柔軟真實的情感?!?/p>
印度音樂的即興性是吸引章益的一個焦點。多年來,章益用自己的主導樂器琵琶為主線,與多種音樂類型融合,考證唐代古樂,還在苦心學習西塔琴,將琵琶和西塔器樂的特色融匯,將中國與印度音樂的內質貫通。
安志華
說到為什么這么癡迷于印度音樂,這要從開始學習拉格開始,其實作為中國人還是對旋律最敏感,也許是血液里的基因所致,對印度的古典旋律有著說不出的吸引力。它起源早,最關鍵的是,印度很好的保存和傳承了他們的音樂,這是最寶貴的。早期我在學習印度音樂時,并沒有閱讀什么相關的文獻和資料,只是單純的學習,老師怎么教我就怎么學,完全憑借感知去學習和理解。
印度古典音樂主要分為兩個派別:北印度的叫做Hindustani,南印度的叫做Carnatic(或者Karnatak)。從北方的Kashmir(克什米爾)到西部的Punjab,再到東部的孟加拉和阿薩姆,最后再到南方的Maharashtra和north Karnataka都受到Hindustani(北印度音樂)的影響。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獨立前,他們受到北印度音樂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雖然在這半個世紀期間,這種影響已經被削弱了。而Carnatic(南印度音樂)主要在南部四個邦Karnataka,Andhra Pradesh, Tamil Nadu以及Kerala(喀拉拉邦)。北印度古典音樂和南印度古典音樂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北印度音樂受到伊斯蘭教的文化的影響非常大。而南印度古典音樂則更多地保留了印度教的文化。
Bhajans(拜贊歌)是一種崇神歌曲,印度人認為在吟唱Bhajans時,聲音所產生的能量可以被人的身體所接受。有包括ram Bhajans,krishna Bhajans,shiv Bhajans,hanuman Bhajans,lakshmi Bhajans,durga Bhajans以及一些其他的類型的Bhajans。
印度音樂
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呼!聆聽Nikhil Banerjee的現場演奏,此時是一種坐忘形骸,天人合一的境界.我想告訴你那種感受,卻不知如何去描述,或者只能心傳而不能口述.如果想了解印度音樂就先來看看它的發展歷史和它與印度歷史的聯系,印度音樂是一個古老的,據說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吠陀經.很多民間傳說伴隨著印度古典音樂的發展,這些傳說奠定了印度古典音樂的美學,聲學理論基礎.Long time ago,由于處于兩個時代的變遷,人們變得焦慮,不可教化.他們被欲望,貪婪,魔鬼,yakshas神以及一切邪惡的精神支配著.這些邪惡的幽靈成群浮游于地球上.Indra(印度教主神)懇求梵天賜予人類一樣無形的玩具,供人們解悶.傳說中的圣地便是今天阿富汗首都砍大哈,sangeet就是神賜予人們的玩具,一種天上的藝術.人們必須選出有能力的代表去接受這個禮物.sangeet一直都只屬于半神半人的領域,因為它需要超人類的精神力去接受,領悟.直到Narada的出現,他是第一個人類接受者.
Sangeet同義于音樂,即印度古典音樂,具體包括三種藝術形態:聲樂,器樂,舞蹈.印度古典音樂是神圣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救贖.它要求學習者忘其形骸,用心靈去接受.進行印度音樂的學習如同修行.需要年復一年的時間,因為印度音樂非常非常復雜,經過多年的練習才能自如控制它,進而得到另一種提升,進如半人半神的境界.Sangeet有一復雜的,準確來說是高度完善的節奏和旋律.rag是旋律,tal是節奏.印度音樂演奏一般都是即興的,演奏時裝飾音是基礎,從一個音到另一音不是直線的,而是一種精妙的運動,是婉轉曲折的.這里提供給音樂家一個可以自由發揮想象,自由表達的空間.
重要的一點是印度音樂有它自己的記譜法,在世紀初的西方音樂運動中,眾多音樂家到印度采風,把印度音樂的音階,音律,調式介紹到西方.古老的記譜法得到翻譯,也便于學習了.
rag起源于梵語的"raga",意熱情.rag是sangeet的主要表達手段.
印度的古書中記載有九種基本的情感,其他的情感可以由它們混合而成.就象所有的色彩都可以由三原色混合得來.這九種情感是:Shringar-Love/Hasya-Comic/Karuna-Sadness/Raudra-Furious/Veera-Heroic/Bhayanak-Terrible/Vibhats-Disgusting/Adbhuta-Wonderment/Shanta-Peace
印度古典音樂建立在rag這個旋律美妙的聲學媒介之上.rag不同于西方音樂理論中的任何概念,它有四個基本特征:swar,modal structure,jati,Arohana and avarohana.
swar是印度音樂的七音符:sa,re,ga,mapa,dha,ni,基本的音符組成音程.七個音符之間都有特殊的聯系,比如說你從ni上升到sa,下個音的開始并不在sa,可以在re,ga,ma等開始,是跳躍式的.這是印度音樂的基本裝飾音,是精巧典雅的螺旋式的細部.
modal structure,這里類似西方音樂理論的調式.swar的特殊運動產生出了調式的復雜,共有32種,其中常用的且為人熟知的也就十種,分別是:Bilawal,Khammaj,Kafi,Asawari,Bhairavi,Bhairav,Kalyan,Marwa,Purvi,Todi
jati就是一個rag里用到的音符,一般的rag不會用完7個音.有五個音的rag,有六個音的rag.前者稱為audhav jati,后者是shadav jati.用到全部7個音的rag就是audhav-sampurna.Arohana and avarohana描述rag用的是上升結構還是下降結構.
節奏比rag出現得早,因此tal在印度古典音樂里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tal的節奏樂器主要是tabla,陶罐,帕克瓦吉雙面鼓等,隨著時代發展,后兩種在現在已經很少用到.今天tal的主奏樂器便是tabla.tal由九個基本概念構成,分別是Tali,Khali,Vibhag,Matra,Bol,Theka,Laya,Avartan,Sam.
Tali沒有什么明確的概念,英文中字面意思是clap(拍手).它的實際運用在于現場演奏時,音樂家用拍手聲去指定哪一個小節是需要強調的,rag的特色能由一定模式的拍手次數刻畫出來.另外也方便其他演奏者,singer與tabla鼓手的溝通.tali對于概念化印度音樂節奏是非常重要的.
Khali是tali的相對概念,動詞化它就是揮手的意思.演奏時通常用揮手的動作指定需要強調的第一拍或第一小節,它的主要運用是指定每個小節的第一個重拍(sam).Khali對勻稱的節奏性16拍的Tintal,6拍的Dadra是非常重要的.舉個例子:Khali對勻稱的Tintal作精確的定位,如果沒有Khali,Tintal會混亂成一小節四拍沒有重點夠不成基本的16拍循環節,因為很難去找到開頭的重拍。
印度音樂要素中,拍子占有極為重要地位。印度人對于拍子相當重視,這是來自于他們自古以來的作詩法和詩的韻律之觀念。因為在印度,無論是梵語或是地區方言,全部的音節都是適應其時間的長短而被分類的。
另一方面,由于印度的詩完全沒有所謂的強弱音節之分,所以他們以時間的長短分配做為分割法。印度語言學者,對于詩中各種各樣的拍子仍然相當的重視,而且也要求的非常嚴格,甚至有些學者仍然依照詩的韻律法來教習。
印度人對于節奏的感覺或有關時間之繼續,皆非常的敏感和熟悉。這也是印度人所以很容易將歌詞或詩配上音樂或將音樂填上歌詞或詩的原因。
除此之外,印度人對于各種各樣節奏組合的預判能力也很強。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興演奏中,能夠很快速地而正確地判斷大鼓的節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節奏型組成的。
印度音樂如同其他民族音樂一樣自成一格,強烈反映出其風土民情與生活型態。印度音樂極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于心靈的精神層面一般,民族音樂復雜、神秘而多樣化,且具有冥想的性靈音樂特色。
印度音樂的底蘊
印度音樂豐富而復雜的傳統,實在是今天是世界音樂文化最豐富的寶藏,也正應驗了這個歷史攸久民族的偉大,在印度音樂中,我們??梢园l現一些在其他音樂文化中已經失傳的特質,音樂所具有的特殊力量與宗教情懷,即興演奏的特殊能力,音樂與數學與整個宇宙之間特殊的關系等等;
許多現代的音樂家,無論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從印度音樂中尋找靈感的例子,但相對起來,真正研究印度音樂,演奏印度音樂仍然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們應該先從欣賞印度音樂開始,進而了解實踐,必定能夠開拓我們的聽覺的領域,豐富我們的文化。
一、 音樂
印度音樂至少已有3000年的歷史。公元前1500年前后問世的《梨俱吠陀》中的頌歌,可以被看作最早的歌詞?!舵赌Ψ屯印穭t是上古時期的歌曲集,專供祭司在祭祀時吟唱?!版赌Α钡囊馑季褪乔{。因此可以說,同戲劇一樣,印度音樂也很可能起源于宗教祭祀儀式。
印度人將音樂視為一種能夠使人的靈魂超脫俗世并升華到精神世界的崇高藝術形式。而印度文化歷來就有輕物質重精神的傾向,音樂自然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和心目占有神圣地位。泰戈爾對印度音樂就持有這樣的看法。
古代典籍證明,印度在上古時代就有了專業歌者和琴師。一些公元前后的石刻中也出現了他們的形象。在吠陀時代,維那琴一類的弦樂器和橫笛一類的管樂器就已被制作出來?,F在印度常用的一些民族樂器與之一脈相承??赡苁窃诜屯雍笃?,印度音樂家在觀察到不同動物的鳴聲存在音差之后,將四聲音階改進成為七聲音階。印度的七聲音階被認為分別代表孔雀、乳牛、山羊、鷺鷥、夜鶯、馬、象七種不同動物的叫聲?!栋㈥Y婆吠陀》中就有關于七聲音階的說明。在史詩時期,音樂在王室的扶植下獲得迅速發展。公元前后,聲樂從宗教儀式的要素演變成為一種高度世俗化的藝術。在器樂方面,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中提到的樂器就多達20余種。
以上就是印度音樂的美學特征的全部內容,印度音樂由此形成旋律優美、微妙細膩和變化多端的鮮明特點。印度古典音樂最初為一個體系,但在發展進程中逐漸分為兩大流派,即印度斯坦音樂與卡納塔克音樂。印度斯坦音樂屬于北方音樂體系,形成于14世紀,主要流行于北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