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地理卷子初二 地理卷子和政治 地理卷子圖片 地理卷子初一 七年級地理試卷及答案免費
地理試卷,求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選出填在下表相應空格陸巧內,每題2分,共計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選項
1.關于亞洲地勢、地形、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河流稀少
B、地勢中部低、四周高,河流多為內流河
C、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
D、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東高西低,河流短急
2.亞洲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原因是
A、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B、亞洲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
C、亞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東部,面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陸熱力差異顯著
D、亞洲面積是七大洲面積最大的
3.亞洲在各大洲中是
A、跨經、緯度最廣的大洲 B、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大洲
C、人種最復雜的大洲 D、國家與地區最多的大洲
4.連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捷徑是
A、土耳其海峽 B、蘇伊士運河
C、達達尼爾海峽 D、霍爾木滋海峽
5.中東地區水資源匱乏的主要原因是
A、中東地區人口密度大,水資源需求量大
B、中東地區地形以高原為主,缺少冰雪融水
C、中東地區氣候干旱,河流稀少
D、中東地區石油資源十分豐富,影響水資源的形成
6.小明去日本旅游回來,下面是他對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項是不真實的
A、享受美味生魚片 B、到熱帶雨林探險
C、游富士山,泡溫泉 D、觀賞櫻花
7.日本群島和朝鮮半島之間的海峽是
A、日本海峽 B、臺灣海峽 C、朝鮮海峽 D、馬六甲海峽
8.下面關于日本經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日本工業布局不均衡 B、日本是世界上最高收入國家之一
C、日本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
D、日本的農業現代化程度高,許多農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
9.日本工業產品的早告鍵最大輸出地是
A、中國 B、美國 C、東南亞 D、西歐
10.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
A、恒河平原 B、亞馬孫平原
C、湄公河平原 D、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11.東南亞有“花園城市”之稱的國家是
A、新加坡 B、越南 C、泰國 D、馬來西亞
12.占據印度半島大部分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13.世界第二軟體大國是
A、印度 B、美國 C、中國 D、俄羅斯
14.印度的主要經濟作物是
A、棉花、茶葉、黃麻 B、椰子、蕉麻、棉花
C、茶友滾葉、天然橡膠、油棕 D、黃麻、油棕、椰子
15.對印度的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的是
A、西南季風 B、東北季風 C、東南季風 D、西北季風
16.印度最大的海港是
A、新德里 B、加爾各答 C、孟買 D、班加羅爾
17.近些年來,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迅速,被譽為亞洲經濟發展中的“雙子星”,受到世界普遍關注。兩國發展經濟共有的社會條件是
①勞動力資源豐富 ②礦產資源豐富 ③政策優惠 ④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
⑤市場廣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8.被俄羅斯人譽為“母親河”的是
A、鄂畢河 B、多瑙河 C、伏爾加河 D、萊茵河
19.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
A、俄羅斯的歐洲部分 B、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C、高加索地區 D、西西伯利亞平原
20.下面關于俄羅斯的敘述,正確的是
A、俄羅斯的地形以平原為主
B、俄羅斯的氣候以溫帶溼潤氣候為主
C、俄羅斯西南面的黑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D、俄羅斯的森林面積居世界第一
Ⅱ(主觀卷)60分
二、綜合題(共60分)
1.將下列物產的生產狀況與相應的國家用線連線起來。(8分)
A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①印度尼西亞
B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②菲律賓
C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③馬來西亞
D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 ④泰國
2.將下列俄羅斯的城市與其相應的城市特點用線連線起來。(8分)
①莫斯科 A第二大城市
②圣彼得堡 B第一大城市
③摩爾曼斯克 C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④符拉迪沃斯托克 D北冰洋沿岸最大海港
3.印度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印度的降水變化主要受季風影響,讀下圖,回答問題。(10分)
(1)說出印度雨季(6月至9月)和旱季(10月至次年5月)時的盛行風向。(4分)
(2)A-F是西南風的幾種變化情況。將A-F填入下表中,以說明印度的水旱災害與西南風變化的關系。(6分)
A、來得早 B、來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風力不足 F、風力強盛
水 災 旱 災
西南風的變化
4.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地狹人稠,經濟高度發達,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2分)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8分)
A 島,B 海 C 城市,D 洋。
(2)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 地區。(2分)
(3)日本國土狹小,河流短促,但水能資源豐富,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8分)
(4)太原市冬季氣溫比同緯度的日本東京市低8℃,夏季氣溫要高2℃,請你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4分)
(4題) (5題)
5.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跨亞歐兩大洲的歐洲國家。讀圖“俄羅斯”,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而寒冷,主要原因是 。俄羅斯河流眾多,但除了伏爾加河外航運價值都不高,主要原因是 。
(2)俄羅斯最大的工業區A是 ,該國最大的油田B是 。
(3)俄羅斯主要的農業區在( )
A、東歐平原 B、西西伯利亞平原
C、中西伯利亞平原 D、東西伯利亞山地
(4)近幾年俄羅斯的貨運總量中,管道運輸占一半以上,這反映該國
的產量和輸出量都較大。
七年級地理:人教
一、1、C 2、C 3、B 4、B 5、C 6、B 7、C 8、D 9、B 10、C 11、A 12、D 13、A 14、A 15、A 16、C 17、C 18、C 19、A 20、D
二、1、A——④ B——③ C——① D——②
2、①——B ②——A ③——D ④——C
3、(1)雨季盛行西南季風,旱季盛行東北季風。
(2)
水災 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 ADF BCE
4、(1)北海道 日本 東京 太平 (2)太平洋和漱戶內海沿岸 帶來了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發展,但也帶來了環境污染。 (3)日本降水量較多,河流流量大,山地地形為主,河流落差大。 (4)日本東京深居太平洋內,受海洋的影響比太原大,氣候的海洋性較強,所以冬季氣溫比太原高,夏季氣溫比太原低。
5、(1)緯度高 冰封期長 (2)莫斯科工業區 秋明油田 (3)A (4)石油和天然氣
求地理試卷
地理
一、選擇題(20分,每小題2分)
1、亞洲絕大部分位于 ( )
A東半球 北半球;B、東半球 南半球;C、西半球 北半球;D、西半球 南半球
2、世界最高峰是 ( )
A、乞力馬扎羅山; B、珠穆朗瑪峰; C、勃朗峰 D、阿空加瓜山
3、世界最長河流是 ( )
A、亞馬孫河 B、長江 C、尼羅河 D、多瑙河
4、亞、非兩洲分界線是 ( )
A、白令海峽 B、巴拿馬運河 C、土耳其海峽 D、蘇伊士運河
5、世界上最溼潤的大洲是 ( )
A、南美洲 B、亞洲 C、歐洲 D、非洲
6、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海上生命線”是因為它溝通了 ( )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7、南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型別是 ( )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8、歐洲西部地區 ( )
A、大多數是經濟落后的國家 B、進口工業品,出口原材料
C、本區工業發達,農牧業落后 D、大多數是經濟發達的國家
9、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在 ( )
A、義大利 B、西班牙 C、英國 D、瑞士
10、霍爾木茲海峽位于 A、阿拉伯海與波斯灣之間 B、地中海與紅海之間
C、地中海與黑海之間 D、阿拉伯海與紅海之間
二、填空(每個空格1分,共20分)
1、亞洲地勢中部 ,四周 ,大河均發源于亞洲 部的 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2、非洲氣候普遍暖熱,被稱為熱帶大陸,主要氣候型別有熱帶雨林氣候, 氣候, 氣候,其中分布面積最廣的是 。
3、北美洲地形分布:西部是 ,中部是 ,東部是 ,南美洲地形分布:西部是 ,中部和東部是 和 相間分布。
4、南亞是 教、 教等宗教發源地。
5、西亞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其“五海” 是:黑海、里海、 海、 海和 海;“三洲”是 、 、 。
三、綜合題(共10分,每個空格2分)
西亞石油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其海上運輸三大航線是由波斯灣 → 霍爾木茲海峽 → 海 →
A、紅海→ 運河→ 海→直布羅陀海峽 →大西洋 → 各國
B、印度洋 → 非洲南端 → 大西洋 → 西歐美洲各國
C、印度洋 → 海峽 → 太平洋 → 日本。
地理試卷
.東南亞各國中有“火山國”之稱的是:
A.印度尼西亞 B.馬來西亞 C.新加坡 D.菲律濱
02.一艘從中東波斯灣往日本運送石油的油輪需要經過東南亞的海峽是
A. 白令海峽 B.直布羅陀海峽 C.英吉利海峽 D.馬六甲海峽
03.下列首都中被譽為“花園城市”的是
A.仰光 B.曼谷 C.新加坡 D.吉隆坡
04.下列國家中屬于內陸國的是
A.泰國 B.寮國 C.柬埔寨 D.緬甸
05.與中國相鄰的一組東南亞國家是
A.越南、寮國、緬甸 B.越南、泰國、新加坡
C.印度、緬甸、巴基斯坦 D.寮國、緬甸、柬埔寨
06.馬六甲海峽沿岸的三個國家是
A.馬來西亞、菲律濱、越南 B.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C.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 D.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濱
07.東南亞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是
A.泰國、越南、緬甸 B.泰國、馬來西亞、越南
C.緬甸、寮國,泰國 D.柬埔寨、越南、新加坡
08.世界上淡水資源最多的大洲是
A.亞洲 B.南極洲 C.北美洲 D.歐洲
09.東南亞最著名的礦產是
A.煤和鐵 B.鐵和銅 C.石油和煤 D.錫和石油
10.有關南亞次大陸的敘說,正確的是
A.指赤道以北的南亞地區 B.指南亞的大陸部分
C.指南亞地區 D.指印度半島及附近島嶼
11.南亞地區的降水主要來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2.關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6——9月盛行西南風,氣候干燥 B.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很多
C.3——5月氣候涼爽,降水豐沛 D.降水集中在6——9月,洪澇災害頻繁
13.下列有關南亞經濟敘述,錯誤的是
A.南亞工業以紡織,食品等傳統的輕工業為主 B.南亞八國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
C.印度是南亞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 D.印度的電腦軟體產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14.關于印度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它是印度的重要灌溉水源 B.它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
C.注人阿拉伯海 D.注人孟加拉灣
15.有關南亞人口敘述,錯誤的是
A.是世界上人口分布較稠密的地區之一 B.以印度人口為最多,現已突破10億
C.只有印度的人口超過了1億 D.南亞人日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最多
16.新加坡居民中76%的是
A.華人 B.印度人 C.馬來人 D.新加坡人
17.南亞氣候的顯著特點是
A.一年分干、熱兩季 B.一個分三季 C.全年高溫多雨 D.冬冷夏熱
18.巴基斯坦的居民大多信奉
A.伊斯蘭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佛教
19.下列關于西亞石油的說法,錯誤的是
A.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最多的地區
B.西亞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南美洲和澳大利亞
C.西亞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D.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是世界重要的產油國
20.下列有關西亞農業的敘述,錯誤的是
A.羊毛地毯是阿富汗、伊朗等國的重要出口商品
B.以色列大力發展了節水農業
C.農業多分布在河谷乎原和沙漠的綠洲上
D.影響西亞農業的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和氣溫
21.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看作圣城的是
A.麥加 B.巴格達 C.德黑蘭 D.耶路撒冷
22.西亞地處“五海三洲”之地,其中三洲是指
A.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B.亞洲、非洲、歐洲
C.亞洲、歐洲、北美洲 D.亞洲、非洲、大洋洲
23.西亞許多國家以畜牧業為主,氣候原因是
A.終年高溫多雨 B.終年冷溼 C.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D.終年干旱少雨
24.下列城市中,哪一個是奧地利的首都
A.倫敦 B.巴黎 C.維也納 D.柏林
25.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
A.萊茵河 B.多瑙河 C.伏爾加河 D.塞納河
26.有關歐洲經濟的敘述,正確的是
A.歐洲西部的大多數國家都屬發達國家 B.歐洲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首位
C.農業在歐洲西部經濟中比重大,生產水平高
D.歐洲農業發達的國家有法國、德國、英國等
27.不屬于歐洲H大著名旅園的是
A.義大利 B.法國 C.西班牙 D.葡萄牙
28.下列圍繞北冰洋的大洲,正確的一組是
A.北美洲、非洲、歐洲 B.亞洲、歐洲、北美洲
C.非洲、亞洲、歐洲 D.亞洲、北美洲、大洋洲
29.緯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亞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南極洲
30.有關南極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球上最南的大洲 B.有“冰雪高原”之稱
C.煤、鐵資源豐富 D.每年七、八月為暖季
二、綜合題
01.填表對比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地理特征。
地區 氣候型別 氣候特征 地形特征
中南半島
馬來群島
02.填表對比印度河與恒河。
河流名稱 流經主要國家 注入的海洋
印度河
恒河
03.把歐洲西部的旅游活動與相應的國家連線。
A.乘船游覽峽灣 ①.英國
B.參觀“表都”伯爾尼 ②.義大利
C.登艾菲爾鐵塔 ③.法國
D.游“水城”威尼斯 ④.挪威
E.去馬克思墓地獻花 ⑤.瑞士
求教授地理試卷
非常樂意幫助你
出地理試卷
舉個例子。
以智利發生的8.2級地震為例。
可以做選擇題,比如,這次地震形成的原因是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邊界。
也可以出大題。比如,這次地震造成的災害與我國汶川地震相比,破壞性要小的原因。
可以從災害發生地的人口密度,經濟發展水平,房屋建筑、抗震意識等等方面分析。
跪求高一地理試卷!
給你一個網址,是高中試卷網,所有科目都有,大部分都帶有答案,只是需要注冊以后就可以,免費的.我經常在這里試題.一定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
:sj. *** ez./
高中地理試卷求教。
高中地理啊,很easy噠嘛, 把卷子發我看看,617148714@qq.
求歷年高考地理試卷
:edu.qq./shiti.s
/tesoon.
:dlky./Communacation/XList.aspx?id=163&type=freequestion
來一 套地理試卷
3.3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一)
高一地理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地理環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產生有規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陽輻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海洋遠近不同
C.地勢高低起伏 D.受寒暖流影響不同
2.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差異較明顯的地區是( )
A.低緯地區 B.中緯地區 C.赤道地區 D.高緯地區
3.我國內蒙古高原的自然帶,自西向東呈現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帶的分布規律是( )
A. 由赤道向兩極的分異 B. 由沿海向內陸的分異
C. 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 D. 沿經線方向的分異
4.影響垂直地域分異的根本原因是( )
A. 緯度高低不同 B. 海陸分布不同 C. 地勢高低不同 D. 大氣環流不同
5.下列關于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說法正確的是( )
A.山麓自然帶與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帶是一致的
B.垂直地域分異與山地所在緯度、高度沒有關系
C.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少
D.喜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數目要少些
6.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區,垂直分布層次最多的自然帶的山區是在( )
A.中緯度的東部季風區 B.亞寒帶地區
C.亞熱帶地中海區 D.熱帶雨林地區
我國古代的詩句中往往蘊含著某種地域分異規律。讀下列詩句完成7~9題。
7.古詩云:“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從塞北到江南的景觀差異,產生的基礎和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分別是( )
A.水分緯度地帶分異 B.光照干溼度地帶分異
C.熱量緯度地帶分異 D.地形地方性分異
8.“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句詩從地理角度理解( )
A.反映了冬季風到達不了玉門關 B.反映了干溼度地帶分異規律
C.反映了玉門關的熱量條件不適合楊柳種植 D.反映了玉門關以西絕對無楊柳生長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它描述了( )
A.緯度地帶分異B.干溼度地帶分異 C.垂直地帶分異 D.地方性分異
10.從赤道向較高緯度地區,針葉林帶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漸升高 B.保持不變 C.逐漸降低 D.變化無序
11.下列地理現象的變化能正確反映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是 ( )
A.我國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內陸,植被有明顯的變化
B.秦嶺南坡太陽輻射強于北坡,植被生長茂盛
C.云貴高原由于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出現石漠化
D.沙漠地區生長著大量的蘆葦
12.有關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的地區存在差異性,有的地區不存在差異性
B.同一自然帶內不存在差異性
C.不同的空間尺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
D.只存在大尺度范圍的地域差異,不存在小尺度范圍的地域差異
讀天山地區自然帶分布圖,回答13—16題:
13.天山北坡比南坡積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 )
A.北坡是陽坡 B.南坡是陰坡 C.北坡是迎風坡 D..南坡是迎風坡
14.能正確表示天山坡向對自然帶影響的是( )B
15.為了合理利用草場資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應將牲畜趕到( )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
16.我國新疆天山和昆侖山脈之間的綠洲屬于( )
A.垂直地帶性現象 B.緯度地帶性因素的影響
C.地方性分異規律 D.干溼度地帶性規律
下圖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帶的分布。讀圖回答17-18題。
17.圖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積雪冰川帶、高寒荒漠帶、高山草原帶
B.高寒荒漠帶、山地落葉闊葉林帶、高山草原帶
C.高寒荒漠帶、積雪冰川帶、高山草原帶
D.高山草原帶、山地針葉林帶、高寒荒漠帶
18.決定該山山麓自然帶的主導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山脈走向 D.山體坡度
(2011年廣州高一檢測)某研究人員依據我國多年平均氣候資料,按一定方向(Y,X)分別選取了A→F和①→⑥共12個地區,分類繪成甲、乙兩圖。讀圖完成19~20題。
19.甲、乙兩圖反映的地理環境分異規律正確的是( )
A.甲圖反映緯度地帶分異 B.乙圖反映緯度地帶分異
C.甲圖反映由背風坡向迎風坡分異 D.乙圖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異
20.某地水熱狀況與A和⑥地區相似,則該地的氣候型別可能是( )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
C.溫帶海洋氣候 D.地中海氣候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A D C B C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B A C A A A B
二、綜合題(共40分)
21.讀“自然景觀地域分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自然景觀從①→②→③→④的變化是以________________為基礎產生的,這種地域分異產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為溫帶落葉闊葉林,而同緯度的⑥為溫帶荒漠帶,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帶③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氣候區.
(4)喜馬拉雅山南坡復雜的景觀變化規律近似于_______________(A.①→②→③→④或B.③→⑤→⑥)的變化,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讀珠穆朗瑪峰地區的自然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5分)
(1)此圖自然帶分布反映陸地環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異規律,此規律同________分異規律有些相似。
(2)南坡自然帶比北坡完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坡積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熱量 太陽輻射在各緯度分布不均
(2)距海遠近不同,水分條件有差異
(3)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溫帶季風
(4)A 海拔高度不同,水熱狀況不同
22.
(1)垂直 緯度地帶
(2)南坡水熱條件優于北坡
(3)南坡位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
高考地理試卷
什么都重要,不能偏.其中高一上冊和初中地理的經緯網和等高線應給予重視.
1、初中地理46分是否槐唯及格,這個要看這份試卷的總分是多少分。按照我們國家通常的算法:總分的60%為及格,總分的80%為優秀。
2、目前地理的總分型明亮,通常見卜寬的有100分、60分、50分。如果是100分制的話,46分不及格,如果是50或者60分制的話,46分已經是及格的啦!
有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認為,學習的卻如此,當你知道的東西越多時,你不知道的東西也會變得更多。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地理高一試卷題目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下圖為“某國人口增長模式轉變過程示意圖”。完成1~2題。
1、根據學習中了解的我國人口增長情況,目前,我國人口增長模式與階段最相似。 ()
A、① -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在圖中各點中,該國人口達到頂峰的時期是()
A、② B、③
C、④ D、⑤
下表是第五、六次人盯輪友口普查江西戶籍人口按流入地統計情況(前五位占流動人口百分比)。據表完成3~4題。
廣東省 浙江省 福建省 上海市 江蘇省 小計
2000年 43.78 22.84 18.22 5.17 2.42 92.43
2010年 32.33 26.43 16.39 8.42 4.58 88.15
3、有關江西人口流動情況描述,正確的是 ( )
A、人口流入地高度集中,但集中程度有所弱化 B、流入廣東比重降低,是廣東經濟衰退
C、2010流入福建省人口數量減少 D、2010年流入該五省市人口數量減少
4、有關江西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
A、跟隨父母外出是人口流動主要原因 B、務工和經商是戶籍人口外出的主要原因
C、因大型工 程建設而導致人口遷移 D、支援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是遷移的主因
下圖為“某城市2012年人口容量木桶效應示意圖”。讀 圖完成5~6題。
5.該城市2012年的人口容量為()
A.85.4萬 B.97.3萬
C.105.6萬 D.351萬
6.圖中制約該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土地資源 B.市政
C.教育 D.勞動就業
據報道,2014年底江西省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50.22%,較2013年提高1.35個百分點。據此完成7~8題。
7、有關城市化的 描述不正確的是()
A、城市人口數量增加 B、農村人口數量減少
C、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D、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增加
8、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長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B、農業現代化進步,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多
C、農村人口大量到沿海地區打工 D、工業化水平提高, 加快地區經濟發展
下圖為某城市地租等值線與功能區結構分布圖,圖中a>b>c>d。桐啟讀圖完成9~10題。9、圖例①、②、③分別代表的功能區是()
A.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B.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
C.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
D.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
10、M處地租等值線有 較明顯的彎曲,其最可能的原因是該地()
A.交通干線經過 B.人口稠密
C.距離市中心近 D.受地形影響
下圖為四個地區的文化景觀圖。據圖完成11~12題。
11、上述文化景觀在我國黃土高原分布最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甲圖景觀反映出該區域自然環境特征是 ()
A、寒冷 B、凱槐地勢高 C、干旱 D、霧多
山東煙臺市郊區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產蔬菜,并同時開辦了養豬場,如下圖所示。據此回答13~15題。
13、利用塑料大棚種植蔬菜主要可以改善 ()
A、降水條件 B、光照條件 C、熱量條件 D、土壤條件
14、該村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 素是 ()
A、交通 B、市場 C、政策 D、技術
15、大棚中生產出來的蔬菜,質量略遜于自然狀態下生長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環境與自然狀態相比 ()
A、光照太強 B、熱量不足 C、日溫差較小 D、年溫差較大
在世界飲料品目消費中, 瓶裝水的消費增長穩居第一位,非碳酸飲料位居第二。讀圖回答16~17題。
16.“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廣告語說明,影響瓶裝水生產企業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
A.高品質的水源 B.便捷的運輸 C.先進的灌裝技術 D.超前的市場營銷手段
17.以茶飲料為代表的非碳酸飲料生產企業布局的主導因素及原因是 ()
A.原料原料的消耗量大 B.市場產品的運輸成本高
C.交通飲料保質期較短 D.技術生產工藝復雜
2014年10月,滬昆高鐵南昌-長沙段正式通車。2014年年底滬昆鐵路全線通車運營。滬昆鐵路運營,結束了高安市(城區)沒有鐵路的歷史,為高安人出行增加了一種新的方式。據此完成18~19題。
18、滬昆高鐵的建設,體現了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發展的哪些特點 ()
①高速化 ②大型化 ③專業化 ④網絡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9、高安高鐵站離高安城區有近10千米,這樣規劃建設的目的有 ()
①高鐵站用地較大,郊區地價較低,可降低用地成本
②加快高鐵站所在郊區城市化的步伐 ③方便旅客乘車及到站旅客的流散
④減少與老城區交通的相互干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黃梅戲《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來你澆園”“你耕田來我織布”。據此回答20~21題。
20、材料中歌詞描述的現象應發生在 ()
A、史前文明時期 B、農業文明時期 C、工業文明時期 D、后工業化時期
21、下列對該社會發展階段人地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們依賴環境,主要從事采集、漁獵活動 B、人類試圖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環境問題主要為局部性的生態破壞 D、人類已經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讀以下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廢”排放變化特征圖。完成22~23題。
22、江西省21世紀工業廢棄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
A.工業廢水 B.工業廢氣 C.固體廢棄物 D.沒有
23、與江西省工業廢氣排放量在21世紀迅速上升的原因不相關的是 ()
A.城市發展使綠地減少 B.東部地區產業升級,把部分產業遷往江西
C.機動車增多 D.能源消費結構仍然以煤炭為主
下圖為“某地區夏季生態農業示意圖”。讀圖回答24~25題。
24.該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長江中下游平原 C.黃土高原 D.東北地區
25.圖中字母P、Q代表的內容分別是 ()
A.水稻和米皮加工 B.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C.棉花和紡織工業 D.油菜和油料加工
二、綜合題(共50分)
26、(12分)201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某學校為此進行了大量宣傳活動,下面是部分宣傳圖片。根據圖片回答問題。
⑴甲圖片反映的問題,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分)
⑵乙圖反映的環境問題是。目前,發達國家排放的廢棄物總量遠大于發展中國家,但仍不遵守甚至破壞一些國際公約,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4分)
⑶圖片丙是針對問題而進行的宣傳。(2分)
⑷圖片丁反映了可持續發展社會行為主體中的行為。(2分)
⑸生產企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體,隨著可持續發展實施的深入,哪些類型的企業發展空間會逐步縮小?(2分)27、閱讀圖表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2003年北京市與河南省人口增長指標(%)
自然增長率 總增長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⑴北京市人口增長模式為 。北京市人口總增長率比自然增長率高,其原因是。(4分)
⑵河南省人口總增長率比自然增長率低,主要由于 引起的。(2分)
⑶說明人口遷移對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有利影響。(4分)
⑷結 合我國城鄉人口遷移結構圖,簡述河南省人口遷移的方向及其原因。(4分)
27、下圖示意“某特大城市主要功能區的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判斷圖中①、②的功能區類型,①是________區,②是________區。(4分)
⑶該市擬在甲、乙兩處建一化工廠,其合理廠址應選在________處,從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兩方面說明理由。(6分)
29、(14分)“農夫果園”番茄汁的原料主要來自x疆的A地區(見下圖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A地區生產的番茄品質優良,就其氣候方面有哪些有利條件?(6分)
⑵吸引番茄榨汁企業在該地區布局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2分)
⑶簡要分析圖示地區城市相對集中的主要區位因素。(6分)
高一地理答案
1~5:BBABB 6~10:DBDCD
11~15:DCCBC 16~20:ABADB
21~25:CCADB
26、(12分)⑴持續性和公平性(2分) ⑵大氣污染共同性和公平性(4分)
⑶水資源短缺 ⑷政府 ⑸高耗能企業 ,高污染企業等。
27、⑴“三低”人口的大量遷入(4分) ⑵遷出人口大于遷入人口(2分)
⑶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便于引進人才;加強區域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答對2點得4分)
⑷農村遷往城市(2分)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就業機會少,收入低(2分)
28、(10分)(1)商業(中心商務、CBD)住宅(4分)
( 2)甲經濟效益:交通便 利;接近原料地。環境效益:主導風的下風向;城區河流的下游。(6分)
29、(14分)⑴夏季熱量充足;光照強,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6分)
⑵原料(2分)
⑶地處山麓綠洲地區,地勢平坦;有河流經過,水源較充足;鄰近鐵路線,交通便利;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答對3點得6分)
地理高一試卷題目及答案相關文章:
★地理高一考試試卷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綜合測試題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試試卷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試卷
★高一年級地理期中考試試卷
★高一地理必修2試卷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卷子及答案
★高一地理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卷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練習題及答案
★2018年高中地理會考題及答案
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地理試卷的派團敗滿分是50分的話,那我覺得考到40分,應該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了,塵顫因為畢竟其實滿分是50分的話,而且或褲地理試卷他畢竟是比其他科目有一些難度的,所以如果能夠考到40分以上的話,應該就是算是比較優秀的學生了。
學習雖然也包含有好工作,有素質,別人看的有文化這種成分,但目的絕對不能設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下面給大型褲家分享一些關于地理高一卷子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單項選擇題(共40題每題1.5分共60分)
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數據顯示,離開戶口登記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9萬人,比2000年增11700萬人;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上升。據此完成1--2題。
1。所給材料反映出的現象是
A.我國人口流動規模擴大 B.我國中、西部地區人口數量減少
C.我國人口空間分布趨于均勻 D.我國沿海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升高
2.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發展政策的吸引 B.人們的生育觀念改變
C.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D.人均耕地減少
右圖中甲、乙、丙、丁分別表示不同的國家讀圖完成3—5題。
3.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國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與我國現階段人口增長特點比較相似的國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 近年來,丙國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
A.生活質量和醫療衛生水平下降 B.人口老齡化
C.環境惡化 D.戰亂頻繁
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因此,協調人口與環境的關系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據此完成6—7題
6下列關于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簡單地說,環境人口容量是指環境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
B.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
C.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D.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影響很大
7下圖反映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按照人與環境關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順序
依次為 ( )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8城市中最為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
A.商業用地 B.文化用地 C.住宅用地 D.工業用地
讀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線圖,判斷9--11題:
9圖中等值線a、b、c的付租能力關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10.造成圖中局部地區地租分布等值線由中心向外凸
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條件 B.交通條件
C.人口分布狀況 D.早期商業活動
11.近年來甲地出現了高級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該地 ( )
A.位于城市外緣,環境質量好 B.遠離中心城區,地價便宜
C.地勢開闊,便于建立工業區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12.關于地域文化對城市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有 ( )
A.歐洲城市發展歷史悠久,市中心區多建有現代化高樓大廈
B.上海城市建設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與自然環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清返城市”
C.華盛頓將國會大廈居于高處,體現了資產階級所標榜的民主與法制精神
D.在宮廷建筑方面,中國十分注重噴泉和雕塑
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大城市某種類型連鎖店分布圖,讀圖回答13-14題。
13.圖中連鎖店,可能是( )
A.大型服裝超市 B.日用品店
C.專賣店 D.大型電器商店
14.影響圖中連鎖店分布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A.歷史因素 B.行政因素
C.宗教因素 D.市場因素
下圖是某地區1950年--1980年人口增長圖。讀圖回答15-16題
15.30年間該地區 ( )
A.鄉村人口增長了2000萬人 B.城市人口增長了500萬人
C.總人口增長了兩倍 D.鄉村人口增長了兩倍
16.30年間該地區城市化水平 (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沒有變化 D.略有下降
近幾年,山東、河北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冬季蔬菜大棚生產,為京津地區提供大量蔬菜。結合圖6回答17-19題
17.利用塑料大棚種植蔬菜可以改善( )
A.光照條件 B.熱量條件
C.降水條件 D.土壤條件
18.影響山東、河北大力發展冬季蔬菜大棚生產的答租饑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B.市場需求 C.氣候條件好 D.土壤肥沃
19.大棚中生產出來的蔬菜,質量略遜于自然狀態下生長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環境
A.光照太強 B.熱量不足 C.日溫差較小 D.年溫差較大
圖7是我國某地土地利用現狀示意圖,完成20-21題。
20.①城鎮中最適宜布局( )
A.鋼鐵廠 B.棉紡廠
C.化工廠 D.煉鋁廠
21.②地距離城鎮為2千米,從經濟效益看,下列
作物最適宜種植的是( )
A.小麥 B.水稻
C.蔬菜 D.甜菜
讀圖8,回答22-23題。
22.該農場的農業地域類型為( )
A.水稻種植業 B.商品谷物農業 C.乳畜業 D. 混合農業
23.圖中信息顯示,P地區發展花卉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 )
A.交通便利 B.灌溉水源豐富
C.全年高溫多雨 D.勞動力豐富廉價
圖9表示某些工業部門對區位因素(僅考慮原料、能源、勞動力)的依賴程度。讀圖
完成24-25題。
24.圖中①、②、③代表的工業部門分別可能是( )
A.煉鋁、服裝、家具制造
B.煉鋁、制糖、服裝
C.汽車、造船、水泥
D.煉銅、啤酒、制鞋
25.從生產協作的產業聯系看,下列工廠應靠近鋼鐵廠的是( )
A.食品廠 B.機械制造廠 C.印染廠 D.飲料廠
26.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在中國沿海、東南亞建設電子裝配廠主要原因是( )
A.原料豐富 B.接近市場 C.勞動力豐富 D.接近能源產地
到2010年底,我國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約7500千米,圖3顯示我國某段高速鐵路景觀。
據此完成27-28題。
27為了保持列車高速運行,高速鐵路選線時首要考慮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質 C氣候 D水文
28在平原地區,修建高速鐵路時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為了( )
A 減少噪音擾民 B較少占用耕地 C 縮短運營里程 D保護野生動物
表2為據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的江蘇省人口及三大區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圖8為江蘇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據此回答29-30題。
表2
29.關于江蘇省人口數量及三大區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
A.蘇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幅度
B.蘇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數量減少
C.蘇南增加的人口數量等于蘇中和蘇北減少的人口數量
D.江蘇省增加的人口數量等于從省外遷入的人口數量
30.關于江蘇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及其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①0—14歲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長加快。
②15—64歲人口比例上升,就業壓力增大
③65歲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齡化進程加速
④人口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勞動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下圖6示意某城市交通、工業區的分布。讀圖6,完成31--32題。
31 .該城市傳統工業區空間形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響 B.運輸方便 C.考慮盛行風向 D.接近居住區
32.該城市新工業區的區位優勢在于接近( )
A.高速公路 B。市中心 C.運河 D.機場
33.2008年秋,某業務員通過互聯網聯系采購了海南的一批優質芒果,用汽車運到北方某大城市銷售,至元旦售完。該業務員活動涉及的地域聯系方式有()
A.通信、交通運輸 B. 交通運輸、商業貿易
C.通信、商業貿易 D.通信、交通運輸、商業貿易
某城市島國大力建設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決了80%以上國民的居住問題。圖1示意2008年該國公共住房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34-35題
34該國公共住房( )
A.呈現出明顯的等級分布 B.相對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向外呈環狀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線分布
35該國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慮城市的( )
A.功能分布、基礎設施 B.人口分布、產業結構
C.土地價格、休閑娛樂 D.環境質量、歷史文化
36.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符合實際的是( )
A.上海郊區的乳牛廠——市場 B.珠江三角洲的雙季稻——水源
C.渭河平原的冬小麥——光照 D.河套平原的甜菜——地形
37、讀工業投入在產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圖,圖中①~④所代表的工業部門是( )
A. ①飛機制造 ②精鋁冶煉
③普通服裝廠 ④電子裝配廠
B. ①普通服裝廠 ②石油化工
③家具制造廠 ④瓶裝飲料廠
C. ①普通服裝廠 ②煤炭開采工業
③印刷廠 ④制糖廠
D. ①鋼鐵工業 ②石油開采工業
③紡織工業 ④農藥廠
水稻是亞洲主要的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治是保障其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完成38題。
38.實時監測和預報水稻病蟲害災情所運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全球定位、數字地球 B.遙感技術、地理信息
C.地理信息、數字地球 D.遙感技術、全球定位
39.解決城市交通線路擁堵的根本措施是( )
A.控制私人汽車數量 B.綠化美化交通道路
C.控制汽車尾氣排放 D.合理規劃城市道路
40.下列屬于逆城市化現象的主要表現是 ( )
①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
②大城市中心區人口膨脹,中小城鎮發展緩慢
③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④周圍鄉村地區人口密度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綜合題(共40分)
41。(10分)圖12是我國長江中下游某省地圖,讀后回答:
(1)判斷M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并分析其發展農業有利的自然區位條件。(5分)
(2)該省發展有色冶金工業的區位優勢有哪些?(2分)
(3)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該省到省外務工經商的人口數量達200多萬人。試分析這一現象對該省的影響。(3分)
42.(10分)圖13是讀珠江三角洲圖,回答:
(1)該區域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地區。簡答該地吸引
外商投資的區位條件。(4分)
(2)電子工業在該地區分布較為集中,分析該現象對企
業發展的有利影響。(3分)
(3)該地區水運發達,為什么還要大力建設高速公路?(2分)
43.某工業城市擬在適當的位置新建化工廠、自來水廠、鋼鐵廠、水泥廠,請根據影響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同時考慮對環境的保護,選擇適當的區位,布局相關企業。(11分)
(1)化工廠宜布局在 處,理由是 。(3分)
(2)自來水廠宜布局在 處,理由是 。(2分)
(3)鋼鐵廠宜布局在 處,理由是 。(3分)
(4)水泥廠宜布局在 處,理由是 。(3分)
44.讀上海浦東新區規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形成若干功能區其最基本功能區是
區、和 區。
(2)根據城市地域功能分區原理,選擇圖中的序號填在以下橫線上。A金融貿易區應分布在;B大規模工業企業應分布在。
(3)隨著浦東新區的發展,上海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市的這種發展過程稱為。(城市發展過程可能給社會生活和生產帶來的不良影響有:
①;②;
③;④。
莘縣實驗高中高一年級模塊考試地理試題答案
1-5 ACBCB 6-10 BACAB 11-15ACBDB 16-20 CBBCB
21-25CDCBB 26-30 CABBB 31-35 BADDA 36-40AABDD
41(10分,每要點1分)
(1)水稻種植業1分 氣候暖濕1分,地形平坦1分,土壤肥沃1分,水源豐富1分。
(2)原料1分和水能豐富1分
(3)有利:利于資源和環境保護1分,緩解就業壓力(增加經濟收入)1分。
不利:勞力和人才流失1
42。 (9分)
(1)地理位置優越(靠近港澳臺)1分,政策優惠1分,僑鄉1分,交通便利1分,勞力廉價1分,地租低1分(答出4點即可,每個1分共4分)
(2)利于生產協作1分,降低費用(降低能耗或提高經濟效益)1分,取得規模效益1分。
(3)高速交通快捷(水運慢)1分,促進經濟發展(加強地域的經濟聯系)1分。
43.(11分)
(1) D , 位于盛行風下風向 ,接近原料地(3分)。
(2) B , 位于河流上游(2分)。
(3) A , 交通便利,接近煤鐵(3分) 。
(4) C , 位于盛行風垂直的郊外,接近山地,有所需石材(3分)。
44、1、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3分)
2、⑤ ; ① (2分)
3城市化 (1分)
環境惡化、交通擁擠 、住房緊張 、就業困難(4分)
地理高一卷子及答案相關文章:
★高一地理必修一綜合測試題
★高一地理必修二卷子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試卷及答案
★八地理上冊試卷及答案
★高三中國地理綜合試卷及答案
★高一年級地理期中考試試卷
★高三地理卷子及參考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試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試試卷
★高一地理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