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課時作業本?1.凸透鏡薄弱厚強 2.厚強長前凹透發散作用凹透鏡 3.薄弱短后凸透會聚作用凸透鏡 4.透鏡焦距的倒數短強5.25cm6.甲凸7.A8.B 9.0.5m0.25m10.前凹11.遠視凸透BA 12.拉緊眼皮,使晶狀體變薄,焦距變長,那么,八上物理課時作業本?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琴弦振動
2空氣吵橘振動
3樹葉振動
4水耐碰慎振動
填空
1. 340M 不能(真空環境不能傳聲)
選擇題昌敬
1. C
課時作業本這本輔導書比較好。這本講的都是比較判含基礎的知識,而且是符合各個階段學生的輔導書。初中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相應的,輔導書也是分階掘拍笑段來選賀讓擇的。課時作業本就涵蓋了所有的內容。是一個非常好的輔導書。
物質存在三種基本物理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
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為物態變化。
物態變化的過程有:
熔化: 固態→液態 (吸熱檔逗)鐵變成鐵水
凝固: 液態→固態 (放熱)水結成冰;如宏鋼水澆鑄成車輪
汽化: 液態→汽態 (吸熱)灑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覺冷
液化: 汽態→液態 (放熱)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早晨的濃霧
升華: 固態→汽態 (吸熱)衣箱中的樟腦丸漸漸變小;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會干
凝華: 汽態→固態 (放熱)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
注意: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過程是
固態水(冰棍)先升華為水蒸氣(行橡賣氣態水看不見)
再液化為小水滴(能看到的“水蒸汽”是液態的),就是我們看到的“白氣”了。
水蒸氣(氣態水)燙傷要比液體水燙傷更厲害,因為從氣態到液態要放熱的。
116 117:【1】1.25 1500【2】8022.20.45【3】A 【4】A 【6】100 9 12 【7】光的傳播速度比脊知聲音快 2040 【8】千米每小時 48 【9】B 【10】C
118 119:[【1】5 5m 6s 【2】4:3 3:4 【3 4 5】B C A 【7】60 16.7 105 【8】櫻毀消AB 1800 6 【9 10 11】D C A
這是福建兒童出版社的 【蘇科版】
如不余兄是 請不要抄
1. 物體帶電:物體有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2. 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3. 自然界存在正、負兩種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 正電荷: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
5. 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 ( 玻正橡負 )
6. 電量(Q):電荷的多少叫電量。(單位:庫侖)。
7. 1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6×10 -19庫侖。
8. 中和:等量的異種電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現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體不帶電)。
9. 驗電器:是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它是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10. 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輕小物體,如能則帶電;法二、是利用驗電器,用物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如果金屬箔張開則帶電。
11. 判斷物體帶電性質(帶什么電)的方法:把物體靠近(不要接觸)已知帶正電的輕質小球或驗電器金屬球,如果排斥(張開)則帶正電,如果吸引(張角減小)則帶負電。(如果靠近帶負電物體時,情況恰好相反)
12. 物體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組成。
以上就是八上物理課時作業本的全部內容,4. 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使電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