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的中國人 朗朗2003年卡內基音樂會曲目 郎朗在卡內基音樂廳獨奏音樂會 卡內基音樂廳 卡內基音樂廳隨便演出
郎朗,1982年生于遼寧省沈陽市,滿族人,鋼琴家。被《芝加哥論壇》譽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年輕音樂家。美國《人物》評選“20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之一,是受聘于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于郎朗的成功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郎朗
郎朗的成功故事
1982年出生于中國沈陽的郎朗生性活潑,從小就愛唱愛跳,有很強的表現欲。父親朗國任是部隊文工團的二胡演員,母親是一名普通的公職人員。郎爸爸對兒子有一個夢想,因此在郎朗3歲時便引導他學習鋼琴,使郎朗從此踏上了立志成為音樂大師的追夢之旅。
郎朗很有音樂天賦,他4歲師從朱雅芬教授;5歲和7歲時,連續兩次獲沈陽鋼琴比賽桂冠;9歲考入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并獲全國星海鋼琴比賽第一名;11歲贏得德國第四屆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及杰出藝術成就獎;13歲獲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第一名,并在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建團演出音樂會上與該團合作演出;14歲考入著名的美國科蒂斯音樂學院,師從學院院長、著名鋼琴大師格拉夫曼;3個月后,與國際著名的IMG演出經紀公司簽約,走向職業演奏告灶家的道路。兩年后又簽約世界著名的德國DG唱片公司,成為最受重視的藝術家。
而郎朗真正讓世人矚目的時候則是在1999年,當17歲的他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列?瓦茨出現在拉維尼亞“世紀慶典”音樂節上,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和著名指揮埃森巴赫合作,成功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時候。由此,國際樂壇上刮起了一股“郎朗旋風”,從此,世界各國的音樂大廳向他敞開了大門。
無論是在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柏林愛樂大廳、維也納金色大廳、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大劇院……還是在BBC音樂襪李扮節、世擾空界杯足球賽開幕式、薩爾茨堡音樂節、澳門音樂節、《紀念冼星海誕辰100周年》大型音樂會,郎朗都是最受矚目的鋼琴演奏家。如今,他和世界一流交響樂團都有合作,每年全球巡演約150場。他的獨奏音樂會,全部被安排在最重要的音樂廳的最重要的音樂活動中的最重要場次里。他的音樂會在歐美票房排名第一,并創下公開售票20分鐘之后一掃而空的奇跡。他已先后灌制了八張CD和兩張DVD,銷售量在美國、德國、維也納等地位列榜首。
郎朗,一顆耀眼的音樂之星,璀璨奪目。
國際頂級鋼琴品牌施坦威對他青睞有加,在2002年施坦威公司150周年慶典上,郎朗獲得公司頒發的首枚藝術金牌,并成為施坦威藝術家。4年后,施坦威更全新推出了5款郎朗系列的立式和三角鋼琴,這是施坦威歷史上首度與國際著名音樂家聯袂,并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鋼琴。
2002年第一個倫納德?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也由郎朗獲得,這項大獎旨在獎勵全世界“對藝術最有貢獻的藝術家”,他是該年唯一享此殊榮的藝術家。此外,他還是2004年度德國留聲機音樂先生,美國賓西法尼亞州2004年度音樂先生。2005年他應美國總統邀請到白宮舉行個人專場獨奏會,成為第一位到白宮演出的中國藝術家,布什總統授予他“世界和平使者”的稱號。
美國著名的朱麗亞音樂學院邀請他開辦鋼琴大師班講座,使他成為該校有史以來上大師課的最年輕的鋼琴家。此外,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漢堡音樂學院等也邀請他開設大師課,深得師生好評。
在2003年美國著名的青少年雜志《人物》(TeenPeople)評選出的“20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中,郎朗是唯一的藝術家。他2004年被委任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2006年被授予“成都大熊貓國際文化大使”稱號,并認養了一只國寶大熊貓,2006年被授予“昆明形象大使”稱號。
世界各大知名傳媒也對郎朗爭相報道,除平面媒體外,2002年CNN電臺的三個節目分別播出了對他的個人專訪。2004年美國CNN國際電視臺在全球播出五套郎朗的專題報道。美國CBS電視臺新聞60分鐘播出郎朗的專題報道,該欄目曾經報道過的唯一一位中國人是領袖人物鄧小平,所有美國最著名的POPSHOW都做過郎朗的節目,著名的英國BBC也曾多次專題報道郎朗。
此外,陽光、健康、大氣、特具藝術氣質的郎朗還分別被奧迪、勞力士、飛利浦、松下、雅培、深圳觀瀾高爾夫國際球會和深圳招商銀行等多家世界知名品牌簽約為其形象大使和品牌代言。
郎朗有很深的中國情結,一直認為自己代表的不僅是他個人,而是中國人。他希望通過自己和其他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來進一步宣傳中國的音樂,傳播中國的文化。在2004年郎朗首張卡內基音樂廳獨奏會現場實況專輯中,就收錄了譚盾創作的《八幅水彩畫的回憶》以及自己與父親合作演奏的中國音樂《賽馬》。2006年9月,他的中國專輯《黃河之子》出版,同年11月,由鳳凰衛視拍攝,旨在宣傳奧運的大型音樂影視藝術片《郎朗的歌獻給2008》在北京故宮午門開機……
音樂,無疑是郎朗的畢生追求。
郎朗認為彈奏樂曲其實就是一個探索、尋找人生的過程,音樂是高級的語言交流。“必須在不失傳統和靈魂的情況下加入新的見解,音樂才會有生命力。”他每天都在探索這個世界,嘗試從新的角度看待同樣的事情,他到各國去演出,把他的所感所思都融入到他的琴聲中去。他的每一次演奏都充滿激情,富于想象力。
探索人生、詮釋音樂是沒有止境的,目前郎朗在柏林師從巴倫博依姆,還定期去巴黎向埃森巴赫求教。他說:“我練琴時,會把今天所想的東西包括所有的內容彈進去,把自己融化在其中,這需要非常仔細和投入,完全按照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時的標準在練琴。”“把所有感情都傾注到琴鍵上,你就能讓音樂很自然地流入觀眾的心中。”他相信,成功的秘訣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體會它,熱愛它。
音樂大師郎朗的成功故事
作為一種夸張的表述,神童這個詞早就被用濫了。但是,郎朗顯然屬于其中的一個。郎朗1982年出生于沈陽的一個音樂家庭,年僅3歲時,他就是一個一絲不茍的鋼琴學生了。5歲時,他在當地的比賽上獲得一等獎,并開始了“職業”生涯。郎朗9歲進入聲望很高的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
郎朗的父母為了家里惟一的孩子的成長作出過相當大的犧牲。在郎朗兩歲以前,父母就花了他們年收入的一半為孩子買了第一架鋼琴。郎朗的父親曾放棄工作,離開沈陽的家,陪兒子到北京的音樂學院讀書。郎朗的父母也因此長期兩地分居。
1996年,郎朗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轉折。這年7月,在鋼琴家殷承宗的幫助下,14歲的郎朗在美國紐約斯坦威音樂廳舉辦了音樂會,第二年,他考入美國費城科蒂斯音樂學院。
少年郎朗在父親的陪伴下,遠赴美國,成為院長格拉夫曼的得意門生。3個月后,他與國際著名的IMG演出經紀公司簽約,從此走上了職業演奏家的道路,兩年后又簽約著名的德國DG唱片公司,成為最受重視的藝術家之一。
戲劇性的替演造就巨星郎朗真正為世人所知是在1999年。這一年,17歲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亞音樂節明星演奏會上,戲劇性地緊急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魯·瓦茲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由著名指揮大師埃森巴赫指揮。 開場前,著名藝術大師斯特恩對觀眾介紹郎朗說:“你們將從這位年輕的中國男孩身上聽到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果然,當最后一個音符演奏完畢,聽眾全體起立歡呼,如雷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這場成功的臨時替代演出,被美國三大報紙之一的《芝加哥論壇報》極度贊賞,贊揚“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
令人驚奇、難以置信的是當晚郎朗在拉威亞的獨奏廳為音樂家們又一次演奏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此曲他已兩年多未彈,然而他卻非常熟練地用1小時10分鐘背譜完成。《芝加哥日報》稱這是“音樂史上的奇跡”。從此,郎朗輝煌的生涯就此展開。20分鐘售票一空創奇跡:聽過郎朗現場音樂會的人,都領教過他那夸張、驕傲的身體語言和他那卓越的演奏技藝。 2005年6月8日,郎朗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演出,當時現場有10萬觀眾,全世界有6億電視觀眾,音樂會獲得極大的成功。第二天,維也納所有的報紙說:“郎朗是這個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藝術家”。同年6月15日,郎朗首演維也納金色大廳,再次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創下幾十年來音樂會最高的票房紀錄。演出結束后,樂團藝術家們激動地說:“卡拉揚出世了。”
郎朗是第一位與柏林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樂團長期合作的中國鋼琴家。郎朗的音樂會在歐美票房排名第一,并創造了公開售票20分鐘之后一掃而空的奇跡。同時,他的CD銷售量在美國、德國、維也納都排行第一。
郎朗成長故事
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陽的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祖父曾經是位音樂教師,父親郎國任是文藝兵,在部隊里做過專業二胡演員,退役后進入沈陽市公安局工作。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在父母為他買了一架國產的立式鋼琴以后。
2歲的小郎朗,被動畫片《貓和老鼠》(Tom & Jerry)中湯姆貓的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所吸引,對鋼琴家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自己也有這么一雙神奇的手。
一天,電視里正在播放電視連續劇《西游記》。聽到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時,郎朗心里充滿激情,立即沉浸到音樂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還在心頭縈繞,于是,郎朗不知不覺地在鋼琴上彈了起來。說來也怪,雖然沒有學過音樂,歌也只聽了一遍,郎朗卻幾乎把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彈了出來,真是無師自通的小神童!爸爸媽媽非常高興,決定送兒子去學鋼琴。
剛剛3歲,爸爸帶郎朗去學鋼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卻不覺得累,非常喜歡學。爸爸發現郎朗不僅有音樂天賦,還能吃苦。
郎朗4歲那年,爸爸帶著他拜見了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當郎朗坐在鋼琴前彈起曲子時,朱教授非常驚訝,這么小的孩子,就能把曲子彈得這么感人!看來,這個孩子的心里有一定的音樂分子,不,應該說,他的全身都充滿了音樂!朱教授越聽越感動,就對郎朗的爸爸說:“這是一個很有天分的孩子,生來就是為了彈鋼琴的!我一定好好教他。”
練琴時,郎朗每隔一段時間,他都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誰彈得最好,他就會記住他的名字,發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時,琴技提高了,把琴練好的信心也越來越足。從郎朗學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設計、安排了時間表,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并用大半年的收入買了一架星海牌鋼琴。爸爸還把整個客廳都騰出來,供郎朗練琴。
一次,郎朗的小學班主任馮寧老師前來家訪時發現,郎朗家的小屋里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一臺小電視機,外面套著一個電視機罩,罩上擺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假花。看來,這臺電視大概很少開過。屋里的床不大,最多只能睡兩個人。可是,寬敞的大客廳里卻放著鋼琴,全歸郎朗一個人使用。這么說,平時他們一家人就是擠在那張床上睡覺呀!馮寧老師走到鋼琴旁,發現鋼琴上面還有一盞小燈。原來,郎朗每天放學后,都需要練習到很晚。郎朗的爸爸說:“馮老師,你猜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馮老師說:“是什么?”爸爸說:“讓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漸漸養成了每天必彈鋼琴的好習慣。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聲一響,鄰居就知道該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遲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著父母去了舅媽家。晚飯后,郎朗和舅媽家的幾個孩子正玩得開心,爸爸突然對郎朗說:“不行,你得練琴了!”舅媽為難地說:“哎,我哪兒有琴啊?”爸爸說:“就讓郎朗在地板上練習指法吧。”于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來。
郎朗5歲時,獲得了沈陽市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在郎朗9歲的時候,爸爸讓郎朗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琴,于是給單位領導寫了一封辭職信,大意是:“我必須去北京培育我的兒子!”
到了北京后,郎朗跟著爸爸住在豐臺區的一間筒子樓里,媽媽卻一個人留在沈陽工作,用她一個人的工資來支撐著這個家。為了郎朗,媽媽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費,卻把剩下錢全寄到北京。不久,中央音樂學院的趙屏國教授見到了郎朗,認為郎朗的智商比較高,很有音樂天賦。趙教授對郎朗的爸爸說:“如果我下工夫培養,這孩子將來的發展前途絕不亞于著名的俄羅斯年輕鋼琴家——葉甫根尼·基辛。”這樣,郎朗被趙屏國教授收為弟子。
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課,下午去學琴。為了更多地了解鋼琴知識,爸爸每節課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聽”,等下課回家后,父子倆是一邊吃飯一邊還在討論老師教的課。1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訓練,漸漸地,他可以熟練地彈奏難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還能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后來就連著名指揮家馬澤爾都感到驚訝:“郎朗的鋼琴基礎在哪里打下的?”有人告訴他說:“郎朗是在中國學的。”
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后,郎朗獲得了星海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不久,郎朗得到一個去德國參加音樂比賽的機會,可是,全家人的生活就靠郎朗的媽媽一個人來支撐,郎朗參加國際比賽,費用需要自付,必須拿出5萬塊錢來,這是多么艱難啊!爸爸瞞著郎朗向親戚朋友借了5萬塊錢,陪郎朗來到了德國。
結果,12歲的郎朗獲得了第一名!郎朗和趙屏國教授在臺上歡呼、擁抱。當郎朗回到國內后,班主任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對郎朗說:“哎,郎朗,這很不容易,領獎時,你爸爸哭得那么厲害,我從來沒有看到你爸哭過。”郎朗跟老師說:“不可能,我爸不可能哭,他怎么能哭呢,我都從來沒看過他哭過。”在郎朗的心里,爸爸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一向佩服爸爸,爸爸怎么可能哭呢?
郎朗回到家里問爸爸:“我領獎時你哭了?”爸爸笑了,說:“我沒哭,你別瞎說。”
自身就是鋼琴
13歲,郎朗以公派的身份參加在日本舉辦的柴可夫斯基青年音樂家比賽,在在這項艱難的比賽中戰勝國際眾多好手,獲得金獎。
在郎朗獲得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第一名以后,爸爸讓郎朗從中央音樂學院退學,報考美國的科蒂斯音樂學院。郎朗又一次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美國這所著名的音樂學院。
在那里,郎朗一面學習各種課程,一面進入當地高中上文化課。除鋼琴技藝日漸成熟之外,郎朗也從這里邁出了職業鋼琴家的第一步,陸續獲得了與克里夫蘭交響樂、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等大型樂團的合作機會,鋼琴水平又獲得了很大的提高。
1999年8月14日,剛滿17歲的郎朗在美國芝加哥拉威尼亞音樂節的明星音樂會上一舉成名。當時這場長達5小時之久的音樂盛典,邀請了5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加盟演出。確定與美國“五大”之一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著名鋼琴家安德烈·瓦茨急病退出,音樂會總監艾森巴赫急招郎朗替補上場,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令3萬觀眾沸騰!《芝加哥論壇報》說:“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
郎朗曾被逼自殺
“給你三個選擇,第一是回沈陽,第二是跳樓,第三是吃藥”。郎朗回憶自己在聽到父親給自己的選擇時說:“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心想跳樓太恐怖了,就說那吃藥吧。”在一個悶熱的夏天,屋里沒有風扇,更沒有空調,幼小的郎朗坐在鋼琴邊一彈就是10多個小時。“郎爸”告訴記者,郎朗從小就有著同齡人少有的刻苦,因此,他的成功也注定緣自勤奮。
13歲的郎朗獲得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第一名后,他的“好日子”就已經開始了。郎朗和辭去公職的父親郎國任租住在北京白紙坊一座條件簡陋的二層筒子樓里,廚房、廁所都是公用的。父子倆擠在一居室里,除了一套好一點兒的音響和一臺必備的星海牌鋼琴之外,連電視機也沒有。這是父子倆刻意營造出的緊張、充實的奮斗環境。郎朗每天過著學校和家兩點一線的學生生活。上午到校學習文化課,下午在教師趙屏國的指導下練琴。上完一天的課,郎朗和所有雙職工家庭的孩子一樣,背著書包,揣著公共汽車月票往家趕。到家后,郎朗要在那臺星海牌鋼琴上繼續練琴。父親要是回來晚了,郎朗就會一個人到小鋪里花幾塊錢買碗粥、一屜小籠包,填飽肚子。
在影片《郎朗的歌》中郎朗回憶了心酸的求學之路。雖然拚命苦練但郎朗意外地遭到了鋼琴老師的當頭棒喝,“鋼琴老師不喜歡我,每天都在說你不可能成為鋼琴家,勸我回沈陽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求學條件的窘迫曾讓“郎爸”精神陷入了一種瀕于崩潰的地步,當他再無法面對這一切的時候,終于對郎朗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你三個選擇,第一是回沈陽,第二是跳樓,第三是吃藥”。郎朗在聽到父親給自己的選擇時,“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心想跳樓太恐怖了,就說那吃藥吧。”
“等到開始吃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令我討厭的世界,但我不想吃藥,然后我就拿著藥扔向我爸,說你吃吧,我才不吃呢。然后我爸開始打我,我也頭一次反抗,然后我開始罵鋼琴罵北京,把所有不高興的事情都罵出來。”郎朗爸爸每次回憶起如此冷酷的場面時,都會不由自主流下眼淚。
看過"郎朗的成功故事"的人還喜歡看:
1. 朗朗的成功經歷
2. 勵志故事500字
3. 改變你一生的勵志故事
4. 名人挫折的簡短小故事
5. 鋼琴家朗朗的事跡
兩個人的領域不一樣。難以比較。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并燃
郎朗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原大東區)一個充滿音樂氛圍的家庭,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
郎朗2歲半時就被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所吸引,從而對鋼琴演奏者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無師自通地在家里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從此由父親郎國任對他開始鋼琴啟蒙。枯悄
2009年2月25日,郎朗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慈善音樂會,籌集捐款共280萬美元全部捐給美國國家學術基金會。
2012年8月28日,郎朗聯合郎朗音樂世界在深圳音樂廳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五周年舉行“愛,在一起”騰訊公益郎朗音樂會,而本次音樂會所有票房收入絕敗虛用于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筑夢新鄉村項目中筑夢樂園的興建與設立郎朗音樂世界貧困學琴生鋼琴獎學金。
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比什么?馬克西姆的錯音、節奏、音色都慘不忍睹。除了有樂隊伴奏和電子合成器給他遮羞,他只剩下彈得快,而慎野且代價是彈錯音、節奏失控和音色爛。那要你鋼琴家干嘛?合成器錄一段程序比寬斗喊他還快還準,反正也不需要什銷滾么音色感情。
http://www.langlang.com/
他的個人網站
http://www.21hifi.com/cdhifi/20040319/02.htm
郎朗在卡內基(LANG LANG Live at carnegie hall
===========================
中國年春謹鬧輕一代鋼琴演奏家郎朗,5歲時在沈陽鋼琴比賽中獲第一名,之后連續獲得第五屆星海杯鋼琴比賽第一名,第四屆德國國際扒罩青少年鋼琴家比賽第一名和杰出藝術成就獎;13歲獲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家比賽第一名。2002年榮獲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該獎項專為職業藝術家而設立,郎朗是全世界第一位享此殊榮的藝術家。同年入選美國雜志《青少年眾生相》評選的"未來將影響世界的20名青少年";2003年,榮獲斯坦威150年慶典的第一枚金質獎章。現在他是著名的德國DG唱片公司旗下的簽約藝人。年11月7號,郎晌宏朗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自己個人的獨奏會,這只唱片就是當時卡內基音樂會的現場錄音。其中將包括海頓的奏鳴曲,舒曼的《阿貝格主題變奏曲》,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世界首演的譚盾的《水彩的回憶》、傳統中國曲目《賽馬》、肖邦的夜曲,李斯特的《唐·喬凡尼改編曲》等。其中中國曲目《賽馬》中的二胡,更是由郎朗的父親擔任伴奏,“父子搭檔”合演二重奏。整張唱片“熱力四射”,郎朗富有激情的演奏,以及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交合出這只97分鐘足本雙CD的《郎朗在卡內基》
朗搭頌亮朗
一.11號大熊貓寶寶 -朗朗
雄性;2006年8月25日出生;母親曄曄;初生體重185.3g,當前體重8.4kg。整個身體較圓,非常健壯,嘴巴寬厚,嘴邊有較多的黑毛,虎頭虎腦,非常討人喜歡,媽媽非常寵愛他。
二.朗朗是當今世界最年輕的鋼琴大師,1982年生于中國的沈陽,年僅3歲,就是一個一絲不茍的鋼琴學生了。5歲時,就在當地的比賽上獲得一等獎,并開始了“職業”生涯。朗朗9歲進入聲望很高的北京中央音樂學院。15歲參加德國國際青少年鋼琴家比賽,獲得第一名。 畢業于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于院長加里·格拉夫曼。1999年,在拉文尼亞音樂節上,他臨時接替患病的鋼琴家安德烈·瓦茲,演奏一鳴驚人,掀起一陣旋風,公眾和評論界一致稱贊他的演奏是“燦爛輝煌的”、“令人暈眩的”、“世所罕見的天才”。
作為一種夸張的表述,神童這個詞早就被用濫了。但是,無可否認的是音樂世界確乎多的是神童,而鋼琴家朗朗顯然屬于其中的一個。他1982年生于中國的沈陽,年僅3歲,就是一個一絲不茍的鋼琴學生了。5歲時,就在當地的比賽上獲得一等獎,并開始了“職業”生涯。朗朗9歲進入聲望很高的北京中央音樂學院。15歲參加德國國際青少年鋼琴家比賽,獲得第一名。
他后來畢業于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于院長加里·格拉夫曼。1999年,在拉文尼亞音樂節上,他臨時接替患病的鋼琴家安德烈·瓦茲,演奏一鳴驚人,掀起一陣旋風,公眾和評論界一致稱贊他的演奏是“燦爛輝煌的”、“令人暈眩的”、“世所罕見的天才”。他的輝煌的生知寬涯就此展開。現在他是高標自許的德國唱片公司(DG)旗下的藝術家。他的首張DG唱片門德爾松和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得到了媒體的廣泛注意。去年11月,他在卡內基大廳的獨奏會錄音將于今年3月由DG公司推出。這場演奏會得到的反響不一,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的確有了不起的才能。
在優雅的舉止、稚氣的笑臉背后隱藏著的是一個青年人的雄心和鋼鐵般的意志,而這一點又得到驚人的才能和良好訓練的有櫻賣力支持。他又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良好鑒識力,這許多特點早在他雙親的筆下描述過了。他的父母為了家里唯一的孩子的成長作出過相當大的犧牲。在朗朗兩歲以前,父母就花了他們年收入的一半——約合300美元為 孩子買了第一架鋼琴。大多數中國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都很嚴格, 在早先的一次訪談中,朗朗說到他出身于一個典型的中國家庭——嚴父慈母;朗朗的父親放棄工作,離開了沈陽的家,陪他到北京的音樂學院讀書,他的父母也因此長期兩地分居……年僅21歲,朗朗就作為一位古典音樂人引起媒體的關注,并且進入《民眾》雜志評出的“將改變世界的20個年輕人”的行列。 2003 年,他共舉辦150場音樂會,來回奔波于三個大陸之間。只有蒙特利爾的鱈魚大廳演奏會的前兩天是在自己的家中度過的。在我們的印象中,小伙子帥氣、善于言談、精力旺盛。
郎朗出生在中國沈陽,3歲時師從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開始學習鋼琴。9歲時進入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師從于趙屏國教授。1997年,他又以各項的優異成績,被享有盛名的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錄取,師從于院長加里·格拉夫曼。
雖說郎朗現在經常在世界各大城市的音樂廳演奏,但是中國觀眾卻很少有機會欣賞到他的現場演奏。只是在2001年6月的時候,他與指揮大師薩瓦利什執棒的費城交響樂團回到了祖國,在人民大會堂的“百年慶典”音樂會上,成功地演奏了門德爾松的《第一鋼琴協奏曲》。薩大師在接受采訪時稱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在1999年8月的拉文尼亞音樂節上,郎朗緊急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列·瓦茨登臺,取得了戲劇性的成功,國際樂壇上迅速掀起一股“郎朗旋風”。
1999年至今,這位迷人鋼琴家已經與美國“五大”以及全球大部分一流交響樂團合作,2002年郎朗成為首位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的藝術家,該獎項是為職業藝術家而設立,而郎朗是世界第一位享此殊榮的職業音樂家。2003年和2004年,朗朗的演出日程排得滿滿的,幾乎每兩天就有一場音樂會上。2005年,國際政壇都在競相邀請一位鋼琴家,他就是23歲的郎朗;10月9日,美國總統布什邀請郎朗在白宮舉行專場演奏會,這是第一位華人音樂家在白宮舉行音樂會;10月16日,郎朗受邀在歐盟總部舉行音樂會;11月11日,郎朗在德國總統府,為到訪的胡錦濤總書記和德國總統演奏專場音樂會郎朗的唱片由泰拉克唱片公司獨家錄制。第一張唱片是在坦戈伍德小澤征爾音樂廳錄制的現場獨奏會。第二張專輯于2002年春季發行,是在倫敦皇家艾爾伯特大廳的逍遙音樂會上現場錄制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并在美國古典音樂作品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