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一】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十一、秦漢文化狀況 1、秦漢文化的特點 :①統一與多樣化有機結合:如秦朝“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漢獨尊儒術,進一步統一思想文化。與此同時,邊疆民族文化也蓬勃發展,形成不同風格。那么,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這篇文章我給大家整理了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考知識點,希望對同學們復習有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局友
(一)原始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類是由古代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會不會制造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3.河姆渡居民居于(長江)流域,受濕潤氣候影響,居民住(干欄)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黃河)流域,屬內陸地帶,干旱地區,受氣候影響,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二)朝代的變化
1.夏朝:開國之君是禹,亡國之君是桀。
2.商朝:開國之君是湯,亡國之君是紂。
3.西周:開國之君是周武王,亡國之君是周幽王。
4.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
5.夏、商、西周是奴隸制文明的高度發達朝代。
6.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7.戰國七雄寬臘含: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8.秦朝實行商鞅變法,秦國確立了了封建制度。
9.商鞅變法的結果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后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我國歷史朝代順口溜
盤古開天神話傳, 三皇五帝數千年。
期末考試馬上就要來臨了,下面我歸納了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同學們可以對照復習,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始農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時間:距今約6000年。
地點:陜西西安半坡村。
區域:黃河流域。
2、生產生活情況:①房屋:半地穴式圓形房屋;②生產: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③生產活動:開墾土地,種植粟和蔬菜,飼養豬狗等家畜,進行漁獵,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術:半坡原始居民已會紡織、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時間:距今7000年左右;
地點:浙江余姚河姆渡;
區域:長江流域。
2、生產生活情況:①房屋:使用干欄式建筑,是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木結構水井是迄今發現最早的木構水井;②生產活動:農作物種植水稻,農業骨耜,家畜以豬、狗、水牛為主;⑤生活技術:制作陶器和玉器,還有簡單的樂器骨哨,會運用雕刻技術和使用天然漆,會制作藝術品。
三、原始農業的發展
1、長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黃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農業起源于中國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農業耕種方式:由“刀耕火種”到耒耜翻土。
4、原始農業的重要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聚落、磨制發展。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第1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謀人
1、發現地點:云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制造,知道用火;
4、發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團攔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征:上肢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產)
4、生產生活狀況采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群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三、山頂洞人
1、遺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距今約三萬年;2、體貌特征:已經具有現代人類的特征;
3、生產:磨已掌握鉆孔光技術和磨制技術(骨針);4、觀念: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我國古代關于農耕的傳說
(1)伏羲氏:結網捕魚,創立八卦;(2)神農氏:教民播種,嘗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區房屋樣式半坡人距今約6000千年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約7000千年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干欄式房屋生產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農業(種植作物)原始畜牧業(飼養業)原始手工業制作彩陶和樂器;會紡織、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會雕制衣種植水稻種植粟飼養豬、狗;打獵捕魚飼養豬、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農業的發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篇一】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云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制作,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能夠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培判,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采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采集狩獵捕魚,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銷基時期的張衡制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
【篇一】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十一、秦漢文化狀況
1、秦漢文化的特點
:①統一與多樣化有機結合:如秦朝“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漢獨尊儒術,進一步統一思想文化。與此同時,邊疆民族文化也蓬勃發展,形成不同風格。原因:秦漢為大一統和多民族國家。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如佛教傳入中國,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鐵器、絲綢和養蠶繅絲技術西傳等。原因:國家強盛、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開辟等。③水平居世界地位:如張衡的地動儀、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九章算術》、造紙術的發明等。原因:國家統一、經濟發達、教育先進、優秀人才的涌現。④氣勢恢弘:如萬里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史記》等。原因:國家統一、強盛。
2、科學技術
1).天文歷法: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②西漢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③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地動儀,并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
2).數學:東漢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3).醫學: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以上就是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一)一、青銅工藝的杰出成就 一: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人類最先利用的金屬是銅,青銅是人類煉成的第一種合金。 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