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地理書?5、黃赤交角及其影響:地球自轉的軌道面叫做 赤道 面,地球公轉的軌道面叫 黃道 面。地球的赤道面與黃道面之間的夾角,叫 黃赤交角,約為 23.5°。也可以說,地軸與黃道面之間約成 66.5°的夾角。那么,高一必修一地理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態水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長短的變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輪念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
1.高一地理上冊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巖石成因分類: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巖。
4、地殼物質回圈:巖漿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變質巖-熔化→巖漿
5、地質作用:
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地壘、下沉巖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2.高一地理上冊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第二節 氣汪舉壓帶和風帶
第三節 常見天氣
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和虛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困棚碧
必修三為人文地理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1、認識過程
2、可見宇宙:半徑140億光年
3、天體的形成:萬有引力和天體的永恒運動。
二、多層次的天體
1、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 ):質量占99.86%
2、八大行星: 水星 、金星、地球 、 火星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組成 --- 地月系: 地球 和月球
3、總星系:銀河系和 恒星世界
三、罩肆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 外觀和所處的位置
2、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3、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合適的大氣,充足的水分。
4、外部條件 穩定的太陽光照,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與地球
1、太陽輻射
2、概念: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發射的能量。
波長范圍: 0.4~0.75為可見光波段。
太陽常數:8.24焦/平方厘米?分。
3、對地球的影響:太陽輻射→能源
太陽輻射→大氣運動、水循環。
二、太陽活動與地球
1、太陽活動
概念: 太陽釋放能量的不穩定性所導致的一些明顯現象 。
2、類型: 黑子→出現于 光球 層。
耀斑和日珥→出現于色球層。
太陽風→出現于 日冕 層。
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1、認識過程
2、可見宇宙:半徑140億光年
3、天體的形成:萬有引力和天體的永恒運動。
二、多層次的天體
1、太陽系:
中心天體(太陽 ):質量占99.86%
2、八大行星: 水星 、金星、地球 、 火星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組成 --- 地月系: 地球 和月球
3、總星系:銀河系和 恒星世界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 外觀和所處的位置
2、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3、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合適的大氣,充足的水分。
4、外部條件 穩定的太陽光照,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與地球
1、太陽輻射
2、概念: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發射的能量。
波長范圍: 0.4~0.75為可見光波段。
太陽常數:8.24焦/平方厘米?分。
3、對地球的影響:太陽輻射→能源
太陽輻射→大氣運動、水循環。
二、太陽活動與地球
1、太陽活動
概念: 太陽釋放能量的不穩定性所導致的一些明顯現象 。
2、類型: 黑子→出現于 光球 層。
耀斑和日珥→出現于色球層。
太陽風→出現于 日冕 層。
3、對地球的影響:黑子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相關性(周期 11 年)。
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一地理書的全部內容,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質年代表如下:顯生宙 1、新生代 (1)第四紀 開始于1.806士0.005百萬年前。冰河時期,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人類誕生。(2)新近紀 開始于5.332士0.005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類人猿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