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學題?33. 放在水平地面的一塊鐵,它受到的重力是G ,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N ,它對地面的壓力是F ,則其中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 A、N和G; B、N和F; C、G 和F ; D、以上的答案都不對。三、那么,初中物理力學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答案是(ρ1-ρ2)F/ρ1(為了提供思路及簡化問題,設兩球體積相同,如果我這提示性解答能看懂,網上的參考答案要看懂也就容易了)
其中一球(設為A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
一個是另一個小球(設為B球)的作用力,大小為F;
另一個是液體對該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為ρ2F/ρ1
把液體分成兩部分:
1,以A球心為對稱點,作出B球球面的對稱球面,這個球面所圍的部分(設為V1)為第一部分,
2,無取大的液體除去上述V1部分為第二部分(設為V2),
V1部分液體對A球的作用力為ρ2F/ρ1,V2部分液體對A球的作用力為零(由對稱性可得).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采納。
、 某人在河岸上,借助岸邊的大樹,利用滑輪組通過拉繩使停泊在水中的船勻速靠岸.已知滑輪組是由一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和拉繩自重不計),船的總質量為7.92×10^3kg,船勻速移動時受到水的阻力是船重的0.01倍,船受到滑輪組的拉力與人拉繩子的力始終水平,若人的拉力是220N,船靠岸的速度是0.3m/S,(g=10N/kg)求:
(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人拉繩的功率.
解:1)因為滑輪組是由一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組成,動滑輪上應該有4股繩子,所以
S=4h。 總功w1=FS=220X4h=880h
有用功w2=Gh=7.92×10^3kgx10N/kgx0.01h=792h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2/w1x100%=792h/880hx100%=90%
2)功率p=w/t=Fs/t=FV=220NX0.3m/sx4=264w
兩只手的拉力均為2N,所以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會受到2N的拉力,因此,示數為2N.又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雖然兩側都受到力的作用,但彈簧測力計只可能顯示一邊的大小.
所以為2N
前面的同學解錯了,不能看
我來解:(分階段)
第一階段:B勻速下沉(水中)
B勻速下稱說明合外力等于0,即F浮+T=G可得T=(其中T是拴著B的繩子對B的拉力)
動滑輪上有3個繩子,所以連接A的繩子只要提供三分之一的力即可,而連接A的繩子的力由摩擦力提供,所以f=T/3=G-F?、?/p>
第二階段:以水平向左的力F1拉A,B勻速上升(水中)
B勻速上升說明合外力也是0,即還是F浮+T=G,不過這次拉力不是摩擦力提供了,而是F1
所以F1-f=T/3得到F1=2T/3=2(G-F浮)/3 ②
第三階段:以水平向左的力F2拉A,B勻速上升(水上)
B勻速上升說明合外力還是0,即T’=G【這次繩子拉力和之前不一樣,用T’以示區別】
這次拉力由F2提供,即F2-f=T’/3=G/3③
又因為F1:F2=9:10,所以F1=0.9F2 ④
由② ③④解得F浮=10(N)帶入①得
f=T/3=(100-10)÷3=30(N)【第一小題的問題解決了】
B是拴在有三根繩子的動滑輪上的,所以物體A方向上的繩子伸長的長度應該等B上升高度的三倍
F2作用期間,B上升了0.4m
所以在F2作用下繩子向左(或者說物體A向左)移動了S=0.4×3=1.2m
則有W=F2×S=60×1.2=72(J)
(1)由上圖求出零件的總體積V=3*10^-3m^3
又m=ρ物v物
∴v物=8/8*10^3=1.0*10^-3m^3
∴V空=V-V物=(3-1)*10^-3=2*10^-3m^3
(2)空心注滿水后,全部浸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水v物g=1.0*10^3**1.0*10^-3*10=10N
FN=0
此時有T+F浮'=mg
∴T=mg-F浮'
=80-10=70N
對于桿秤:A處受到向下拉力T'=T=70N
設桿秤平衡時重物G懸掛在C'點。
再杠桿平衡條件得:
T*OA=G*OC'
OC'=T*OA/G=70/20*OA=7/2*0.2=0.7m=70cm
原來OC為40cm
∴應該向右移動30cm
為使零件對容器底的壓力恰好為零,應將重物G向右移動30厘米.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力學題的全部內容,答案是(ρ1-ρ2)F/ρ1(為了提供思路及簡化問題,設兩球體積相同,如果我這提示性解答能看懂,網上的參考答案要看懂也就容易了)其中一球(設為A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一個是另一個小球(設為B球)的作用力,大小為F;另一個是液體對該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為ρ2F/ρ1 把液體分成兩部分:1,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