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周期表是誰發明的?化學元素周期表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創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雛形。利用周期表,門捷列夫成功的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的特性(鎵、鈧、鍺)。那么,化學元素周期表是誰發明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9世紀中期,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出生于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因雙目失明出外就醫,失去了得以維持家人生活的教員職位。門捷列夫14歲那年,父親逝世,接著火災又吞沒了他家中的所有財產,真是禍不單行。1850年,家境困頓的門捷列夫藉著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后來成了彼得堡大學的教授。
幸運的是,門捷列夫生活在化學界探索元素規律的卓絕時期。當時,各國化學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幾十種元素的內在聯系規律。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1834.2.7~1907.2.2),生在西伯利亞。他從小熱愛勞動,喜愛大自然,學習勤奮。
1860年門捷列夫在為著作《化學原理》一書考慮寫作計劃時,深為無機化學的缺乏系統性所困擾。于是,他開始搜集每一個已知元素的性質資料和有關數據,把前人在實踐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類關于元素問題的長期實踐和認識活動,為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礎上,發現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還有共性。例如,已知鹵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質;堿金屬元素鋰、鈉、鉀暴露在空氣中時,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的金屬例銅、銀、金都能長久保持在空氣中而不被腐蝕,正因為如此它們被稱為貴金屬。
于是,門捷列夫開始試著排列這些元素。他把每個元素都建立了一張長方形紙板卡片。在每一塊長方形紙板上寫上了元素符號、原子量、元素性質及其化合物。然后把它們釘在實驗室的墻上排了又排。經過了一系列的排隊以后,他發現了元素化學性質的規律性。
因此,當有人將門捷列夫對元素周期律的發現看得很簡單,輕松地說他是用玩撲克牌的方法得到這一偉大發現的,門捷列夫卻認真地回答說,從他立志從事這項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約20年的功夫,才終于在1869年發表了元素周期律。
門捷列夫……你可以看看他的百度百科,可以詳細地了解一下~~http://baike.baidu.com/view/4476.htm
化學元素的周期表是由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在1869年首次提出的。他按照原子量的大小,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排列成表格,并按照它們的化學性質將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行。通過這種排列方式,門捷列夫成功地預測了一些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如鎵、鈧和鍺的特性。
到了1913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通過研究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的X射線,發現原子序數越大的元素產生的X射線頻率越高。基于這一發現,莫色勒提出核內的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是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關鍵因素。隨后,元素被按照核內正電荷進行排列,并經過多年的修訂,最終形成了現代的元素周期表。
在現代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順序是根據它們的原子序數,數值越小,元素越靠前。周期表中的一行稱為一個周期,而一列則稱為一個族。
1. 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發明者是俄國化學家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他在1869年提出了這一劃時代的概念,將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數排列,從而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規律。
2. 盡管英國化學家紐蘭茲也觀察到了元素的周期性,但他沒有像門捷列夫那樣系統地總結和發表這一發現。門捷列夫基于紐蘭茲的工作,創建了首個實用的元素周期表。
3. 自門捷列夫的周期表發表以來,盡管有多種不同版本的周期表被提出,但它們在實用性和普及度上都沒有超越門捷列夫的版本。
4. 為了方便記憶,人們編寫了關于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口訣,例如:氫(H)、氦(He)、鋰(Li)、鈹(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鈉(Na)、鎂(Mg)、鋁(Al)等元素的排列順序。
5.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是俄國歷史上杰出的化學家。他的貢獻不僅在于發現了元素周期表,還在于他的著作《化學原理》被國際化學界廣泛認可為標準參考書。門捷列夫的工作對化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上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是誰發明的的全部內容,1. 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在1869年發表了元素周期表,這是他首次發現并整理了這一概念。2. 他的周期表是基于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并將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3. 當時,門捷列夫的周期表中包含了63種已知的元素。4.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的元素,到目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