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假期高一生物答案?病毒___(填“屬于”或“不屬于”)生物,___(填“有”或“無”)生命現象。 (2)沃倫和馬歇爾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慢性胃炎活體標本時,意外地發現了某種細菌,而且這種細菌總是出現在慢性胃炎標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竇黏膜中則無這種細菌。那么,贏在假期高一生物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習生物首先應該培養學習興趣,例如嘗試用生物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整理了高一上學期寒假生物試卷及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30題,每題2分,共計60分.
1.一個蜂巢中的蜂王、雄峰、工蜂組成一個(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 D.生物圈
2.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建立和完善的描述正確的是( )
A.1665年,英國科學家虎 克觀察了活細胞
B.17世紀,荷蘭磨鏡技師列文虎克觀察了植物的木栓組織,并命名細胞
C.細胞學說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
D.1858年,施萊登的朋友耐格里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3.生命的結構層次中,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的是( )
A.黃瓜 B.心肌細胞 C.變形蟲 D.卵細胞
4.以下不能作為區分藍藻和衣藻依據的是( )
A.線粒體 B.核仁 C.染色體 D.核糖體
5.如圖表示人體細胞中四種主要元素占細胞鮮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
A.甲 B. 乙 C.丙 D.丁
6.經測定某化合物含C、H、O、N、S,下列哪項最不可能是它的功能( )
A.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 B.與抗原物質發生特異性結合
C.細胞膜上運載葡萄糖的載體 D.催化細胞內化學反應
7.“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下列操作正 確的是( )
A.染色時先用甲基綠染液,再滴加吡羅紅染液
B.將涂片用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處理后,接著用染色劑染色
C.觀察時應選擇染色均勻,色澤較淺的區域
D.先用低倍鏡找到清晰的細胞后,直接換上高倍鏡觀察
8.如圖為核苷酸鏈結構圖,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能構成一個完整核苷酸的是圖中的a和b
B.圖中與每個五碳糖直接相連的堿基有1個
C.各核苷酸之間是通過化學鍵③連接起來的
D.若該鏈為脫氧核苷酸鏈,從堿基組成上看,缺少的是T
9.下列屬于人體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最全的一組是( )
①水②脂質③糖類④蛋白質⑤纖維素⑥無機鹽⑦維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
10.不同有機物分子與水分子的結合能力(親水性)不同,研究表 明幾種有機物的親水性,由大到小依次為:蛋白質、淀粉、纖維素,而脂肪不溶于水.則下列植 物細胞中結合水相對含量最多的是( )
A.休眠的大豆種子細胞 B.休眠的玉米種子細胞
C.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 D.成熟西瓜的果肉細胞
11.a、b、c三種物質對生物的生理活動都有重要的維持和調節作用.c大多數從食物中攝取,a、b由生物體細胞產生,但b不一定是蛋白質,a是蛋白質成分(極個別情況除外).則a、b、c依次為( )
①激素 ②CO2 ③酶 ④維生素.
A.①②④ B.④③① C.③①④ D.④①③
12.下列關對生物體內水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幼小的生物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越大時,代謝越活躍
B.自由水是良好的容劑,是各種代謝活動的介質
C.結合水是組成細胞結構的一部分,約占細胞內全部水分的4.5%
D.心肌堅韌、血液液態,但含水量相差無幾,原因是心肌內全是結合水
13.如圖表示細胞中4類有機化合物的關系,每個橢圓形代表一類有機物,則列出這4種化合物名稱中最合理的一組是( )
A.①﹣④:脂質、酶、蛋白質、激素 B.①﹣④:激素、脂質、蛋白質、酶
C.①﹣④:酶、蛋白質、激素、脂質 D.①﹣④:激素、脂質、酶、蛋白質
14.取兩種不同的海綿動物,使其細胞分散成單個,然后摻在一起混合培養,發現只有同種的細胞才能結合,這一現象體現了細胞膜的哪項功能( )
A.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B.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C.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D.以上各項均是15.核孔是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進行物質運輸的通道.下列物質中,一般不經核孔進行運輸的是( )
A.DNA聚合酶 B.RNA C.DNA D.RNA聚合酶
16.細胞膜、核膜及細胞器膜統稱生物膜,下列對生物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化學組成上完全相同
B.生物膜把細胞核分成多個微小的結構,使多種化學反應同時進行,互不干擾
C.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功能上各自獨立
D.細胞內廣闊的膜面積為酶提供了附著位點,為多種化學反應的進行提供了條件
17 .松樹和松鼠細胞都具有的結構 是( )
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線粒體④大液泡⑤中心體⑥核糖體⑦內質網⑧高爾 基體.
A.①②⑥⑦⑧ B.②④⑥⑦⑧ C.②③⑥⑦⑧ D.②③④⑥⑧
18.葉綠體、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等細胞器都具有的主要化學成分是( )
A.DNA B.RNA C.蛋白質和磷脂 D.葡萄糖
19.39.植物細胞可以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將帶“皮”的幼嫩的莖縱切后插入兩燒杯中,如圖所示.已知b側的細胞壁比a側的細胞壁薄,伸縮性相對較強.判斷30分鐘后可能出現的形狀變化是( )
A. B. C. D.
20.在奶牛的乳腺細胞中,與酪蛋白的合成與分泌最直接相關的細胞結構是( )
A.核糖體、線粒體、染色體 B.線粒體、內質網、葉綠體
C.核糖體、高爾基體、內質網 D.核糖體、高爾基體、中心體
21.洋蔥是常用的生物學實驗材料.下列有關實驗中能達到預期目的是( )
A.用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作實驗材料,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B.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作為實驗材料,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
C.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作為實驗材料,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
D.用洋蔥根尖作為實驗材料,觀察細胞中的葉綠體
22.有人利用真核單細胞生物a、b做了如下實驗,這個實驗最能說明的問題是( )
A.控制c性狀發生的遺傳信息來自細胞核
B.控制c性狀發生的遺傳信息來自細胞質
C.c性狀發生是由細胞核和細胞質的遺傳信息共同決定的
D.細胞核內的遺傳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狀的發生
23.現有資料表明:①K+不能通過雙分子層的人工膜,②纈氨霉紊是一種脂溶性抗菌素,與K+具有特異親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纈氨霉素,K+可以通過膜,Na+仍 不能通過膜.下列關于K+能通過膜而Na+不能通過膜的原因解釋中,正確的是( )
A.纈氨霉素是細胞膜上的一種載體蛋白
B.K+能夠與纈氨霉素反應,Na+不能
C.K+能可逆性地與纈氨霉素結合Na+不能
D.K+以協助擴散方式通過膜,Na+不能
24.實驗中用35S標記一定量的氨基酸,來培養某哺乳動物的乳腺細胞,測得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上放射性強度的變化曲線如圖甲所示,以及在此過程中高爾基體、細胞 膜、內質網膜面積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兩圖中曲線所代表的細胞結構相同的是( )
A.b和③ B.c和② C.a和② D.a和①
25.如圖為某種植物幼苗(大小、長勢相同)均分為甲、乙兩組后,在兩種不同濃度的KNO3溶液中培養時鮮重的變化情況(其它條件相同且不變).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3h時,兩組幼苗均已出現萎蔫現象,直接原因是蒸騰作用和根細胞失水
B.6h時,甲組幼苗因根系開始吸收K+、NO ,吸水能力增強,使鮮重逐漸提高
C.12h后,若繼續培養,甲組幼苗的鮮重可能超過處理前,乙組幼苗將死亡
D.實驗表明,該植物幼苗對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26.如圖是處于不同生理狀態的三個洋蔥鱗片葉表皮細 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A細胞處于質壁分離生理狀態,圖中①處的液體是清水
B.圖中各細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B>A>C
C.如果上圖是各細胞處在不同的外界溶液中相同的時間得到的,則所處的外界溶液濃度B>A>C
D.三個細胞最有可能死亡的是B細胞
27.表是海水和某種海洋植物細胞液的離子濃度對照表(單位:mol/L).K+和Cl﹣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 )
A.主動運輸、自由擴散 B.自由擴散、主動運輸
C.主動運輸、主動運輸 D.自由擴散、自由擴散
28.如圖U形管中間被一種允許水分子通過而單糖、二糖不能透過的半透膜隔開,現在兩側分別加入0.1mol/L的蔗糖溶液和麥芽糖溶液,一段時間后左右兩側液面高度變化是怎樣的?若向U形管右側加入微量麥芽糖酶(不影響溶液濃度),一段時間后左右兩側液面高度變化是怎樣的?( )
A.右側液面高度下降;左側液面上升,右側液面下降
B.右側液面高度下降;左側液面下降,右側液面上升
C.兩側液面高度不變;左側液面下降,右側液面上升
D.兩側液面高度不變;左側液面上升,右側液面下降
29.下列關于物質運輸方式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參與自由擴散的膜結構物質主要是磷脂
B.主動運輸只能由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運輸
C.胞吞作用需要能量,不需要載體
D.利用胞吐作用運輸的物質并非都是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
30.實驗室現有四瓶失去標簽的蔗糖溶液(編號為A、B、C、D),已知四瓶蔗糖溶液的濃度都不同.現利用半透膜袋進行滲透實驗,裝置如圖,一段時間后半透膜袋①和③變得脹硬,半透膜袋②萎縮.四種蔗糖溶液中濃度最低的是( )
A.蔗糖溶液A B.蔗糖溶液B C.蔗糖溶液C D.蔗糖溶液D
二、非選擇題(2大題,共40分.每空2分注意:內填序號)
31.(20分)如圖的四個部分(Ⅰ~Ⅳ)是四種類型細胞的部分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圖中,屬于低等植物細胞的是_ _______(填編號),這是因為其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
(2) 對真核生物,細胞核中行駛遺傳功能的主要起作用的結構是 。
【 #高一#導語】不去耕耘,不去播種,再肥的沃土也長不出莊稼,不去奮斗,不去創造,再美的青春也結不出碩果。不要讓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灣,而應揚起奮斗的風帆,駛向現實生活的大海。高一頻道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冊試題及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一、選擇題(共40道,每小題2分,總分70分)
1.如圖是一個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條鏈中含15N,另一條鏈中含14N.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把該DNA放在含15N的培養液中復制兩代,子代DNA中只含有15N的DNA占
B.2處堿基的缺失會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并且可以遺傳
C.限制性內切酶切割DNA的部位可以是1處
D.2處堿基的改變一定引起轉錄形成的mRNA中的密碼子的改變
2.下圖是人運動后血液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曲線,請分析一下BC段變化的原因()
A.乳酸與NaH2PO4反應生成H3POB.乳酸與血液中的O2發生氧化反應
C.乳酸與碳酸鈉反應掉了D.乳酸與NaHCO3反應生成CO2
3.若以圖甲代表與生命相關概念的范圍,其中正確的是()
abc
A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
B個體種群群落
C生態群落種群
D組織器官
4.下列關于細胞與生命活動關系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多細胞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是在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上實現的
B.草履蟲、變形蟲等均能完成攝食、運動、生殖等生命活動X
C.沒有細胞就沒有組織、器官、等層次
D.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在生命的層次中屬于個體水平
5.下列關于細胞與生命活動關系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B.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所以它的生命活動與細胞無關
C.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D.多細胞生物依賴高度分化的各類細胞的密切合作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6.下列組合,在生命的層次中依次屬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的一組是()
①一個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蟲
③某水庫中的全部鯽魚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B.③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19世紀科學家提出了細胞學說,其意義在于()
①認識到細胞的多樣性②明確了生物體結構的差異性
③揭示出細胞的統一性④標志著生物學研究進入細胞水平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8.下面①~⑤是利用顯微鏡觀察時的幾個操作步驟,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甲轉為乙,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調節光圈
③轉動細準焦螺旋
④轉動轉換器
⑤移動標本
A.①→②→③→④B.④→⑤→③→②
C.②→①→⑤→④D.⑤→④→②→③
9.下列屬于細胞共性的選項是()
①具有細胞壁②具有細胞膜③以DNA為遺傳物質④具有核膜⑤具有核糖體
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⑤
10.藍藻和水綿在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區別是()
A.有無細胞膜B.有無細胞質
C.有無核膜D.有無細胞壁
11.下列諸項均是有關顯微鏡操作的表述,其中錯誤的操作是()
A.標本染色較深,應選用凹面反光鏡和大光圈
B.若轉換高倍物鏡觀察,需先升高鏡筒,以免鏡頭碰壞裝片
C.將位于視野內左方的圖像移向中央,應向左方移動裝片
D.轉換高倍物鏡之后,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
12.下列生物中不屬于原核生物的是()
A.念珠藻B.發菜C.赤霉菌D.乳酸菌
13.下列有關“生命”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命的結構層次包括從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個層次
B.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科學家成功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
C.人的各種反射活動都需要多個細胞的參與,不可能由一個細胞獨立完成,因此,細胞不可能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D.多細胞生物的遺傳與變異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
14.埃博拉病毒與藍藻的相同之處是()
A.都具細胞膜B.都有核糖體C.都有遺傳物質D.都有細胞核
15.下列關于光學顯微鏡高倍鏡使用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要觀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視野中央,再轉至高倍鏡下觀察
B.換高倍鏡后觀察視野變小,觀察的細胞體積變少
C.高倍鏡縮小了觀察的視野,放大了觀察的倍數
D.換高倍鏡后視野會變暗,此時可換用大一些的光圈或調節反光鏡使視野變亮一些
16.下列四組生物中,細胞結構最相似的是()
A、變形蟲.水綿.香菇B、煙草.草履蟲.大腸桿菌
C、小麥.番茄.大豆D、酵母菌.靈芝.豌豆
17.組成生物體最基本的元素是()
A.CB.OC.HD.N
18.在細胞內含量極少,但對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A.FeMnZnMgB.ZnCuMgCa
C.ZnCuBMnD.MgMnCuMo
19.下列有關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論述,正確的是()
A.組成生物體和組成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動物與植物所含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差異很大
C.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20.英國醫生塞達尼?任格在對離體蛙心進行的實驗中發現,用不含鈣的生理鹽水灌注蛙心,收縮不能維持,用含有少量鈣和鉀的鈉鹽溶液灌流時,蛙心可持續跳動數小時。
【 #高一#導語】進入到高一階段,大家的學習壓力都是呈直線上升的,因此平時的積累也顯得尤為重要,高一頻道為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暑假作業測試題及答案》希望大家能謹記呦!!
【一】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淀粉、脂肪、蛋白質和核酸4種生物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能被相應的酶水解B.都是水溶性物質
C.都含C、H、O、N這4種元素D.都是人體細胞中的能源物質
2、與水綿相比,藍藻細胞()
A.只含有一種核酸,即DNA或RNA
B.mRNA完成合成前可與核糖體結合
C.光合色素分布于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D.沒有細胞壁,屬于單細胞生物
3、乳酸菌能將牛奶中的乳糖等糖分分解成乳酸而使牛奶變成酸奶,制作酸奶時,一定不能被T4噬菌體污染,否則會大大影響酸奶的品質和口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4噬菌體能在酸奶發酵液中繁殖,原因是發酵液中含有豐富的糖分
B.奶牛、乳酸菌和T4噬菌體的遺傳物質中均含有8種核苷酸
C.奶牛肌細胞中含有豐富的單糖葡萄糖、二糖乳糖和多糖糖原
D.T4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其化學成分與染色體基本相同
4、關于植物細胞中元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番茄和水稻根系吸收Si元素的量相等
B.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種元素是C、O、H和N
C.植物根系通過主動運輸吸收無機離子需要ATP
D.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為豆科植物生長提供N元素
5、如圖表示油菜種子在成熟過程中種子質量和有機物相對含量的
變化趨勢,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大量糖類輸入并參與代謝,導致種子質量不斷增加
B.細胞代謝利用大量糖類,導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類不斷轉化為脂質,導致脂質含量持續增加
D.糖類不轉化為蛋白質,導致含氮物質含量不變
6、某多肽的分子式為C42H65N11O9,它徹底水解后只得到以下3種氨基酸,則此多肽中含有的賴氨酸個數為()
A.2個B.3個C.5個D.8個
7、在生物體內,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如圖所示。
學好高一生物要注重理解,多畫圖,不要死記硬背,整理的高一寒假生物作業題(附答案)是為了讓同學們學習提高,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一:選擇題(60分)
1.下列屬于一對相對性狀的是
A.狗的卷毛與白毛 B.豌豆的紅花與桃樹的白花
C.人的單眼皮與卷發 D.大麥的高稈與矮稈
2.采用自交方法,可以解決下列什么遺傳學問題?
①鑒定一株植物是否是純種 ②在一對相對性狀中區分顯、隱性
③不斷提高小麥抗病品種的純合度 ④檢驗雜種F1的基因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列四組雜交實驗中,能判斷顯性和隱性關系的是
①紅花╳白花→紅花、白花
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③盤狀南瓜╳球狀南瓜→盤狀南瓜
④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
A.①和② B.②和③C.②和④D.①和④
4.一匹雄性黑馬與若干匹純種棗紅馬交配后,共生出10匹棗紅馬和4匹黑馬。下列敘述中最可能的是
①雄性黑馬是雜合子 ②黑色是隱性性狀
③雄性黑馬是純合子 ④棗紅色是隱性性狀
A.①和②B.①和④C.②和③D.①和③
5、某同學在做“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實驗中,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先用低倍鏡找出各時期的細胞
B.在高倍鏡下能觀察到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
C.能觀察到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單體
D.能觀察到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體
6.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節。
作業本最后一頁。
1、首先拿出2022高一暑假生活作業本。
2、其次把作業本翻到最后一頁。
3、最后對照答案即可。
暑假是一個漢語詞語,是適用于全世界在校學生和教師的一個較長的夏季假期。北半球國家一般在6月下旬(或7月上/中旬)至9月1日。南半球國家一般在1月。
以上就是贏在假期高一生物答案的全部內容,1、首先拿出2022高一暑假生活作業本。2、其次把作業本翻到最后一頁。3、最后對照答案即可。暑假是一個漢語詞語,是適用于全世界在校學生和教師的一個較長的夏季假期。北半球國家一般在6月下旬(或7月上/中旬)至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