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怎么評價曹丕?在歷史上,曹丕是一個雄才大略,繼承曹操意志的有志君王,他在位期間,打壓宗族勢力,提拔世族子弟來抗衡曹氏宗族。在法制上,去除了曹操留下的弊端,曹丕建立了一個新的官僚制度,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延續了幾百年,那么,歷史怎么評價曹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延康元年(220)十二月十日,漢獻帝正式禪讓帝位,但曹丕聰明地選擇了推辭。直到辛未,曹丕才不情不愿地登受禪臺稱帝,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大赦天下。
2、黃初元年(220),曹丕開始了他短暫的七年為帝生涯。他繼承了父親曹操統一山河的志向,也繼承了圣人仁政的理念。恩威并施可謂是他的常用手法,異己和宦官則是重點打擊對象。
3、為了實現父親的夙愿,曹丕采取了積極的軍事策略。他曾兩次興師伐吳。還充分利用吳蜀的矛盾,坐收漁翁之利。當得知劉備率軍東下,與孫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余里時,曹丕敏銳地察覺到劉備的失誤,認為劉備犯了兵家大忌,必定速亡。結果過了七天,孫權擊破劉備的文書就送到了曹植手中。
4、不過在蜀漢敗亡以后,孫權就動起了小心思。原本商議好的派孫權長子孫登到魏做人為質的事被孫權一拖再拖。幾個月后,孫權干脆撕破臉,對魏兵戎相向。對此,曹丕分為惱怒,決意征討孫權。他頒布了《伐吳詔》鼓勵將士們,說:南征進軍,以圍江陵,多獲舟船。斬首執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5、這個及居帝位,益尚謙和的帝王,在被惹怒之后展現出他的勇猛一面。曹丕從許昌向南進軍,手下曹真、曹休等迅速取勝。孫盛、呂范、諸葛瑾等敗落,江陵幾乎全部落入曹丕手中。
一、曹丕是一個特別有心機的人。作為曹操的兒子遺傳曹操奸雄的本質也是可以想到的。剛開始的時候,曹操并不是要傳位給曹丕,在曹操的心里公子植是繼位的最佳人選,曹操的意思很多人都能看出來包括曹丕在內,但是知道這個消息的曹丕并沒有表現出特別緊張和難過的狀態,雖然他的心里很著急,但是他看起來還是特別淡定。他知道司馬懿特別的有才能,可以幫助自己實現抱負,所以他就不恥下問把司馬懿當做自己的老師,從而學習一些計謀和膽識。曹丕最后代替了學富五車的曹植接替了曹操的事業。由此可見曹丕是一個特別聰明有心機的人。
二、曹丕是一個浪漫的文學家。曹丕是非常注重文化的,他和很多文人雅士的關系都特別的好,愛好文學的他在歷史上也是一段美麗的佳話,他和王粲等一些文人整日在一起探討文學,和他們的關系特別的好,曹丕懂的每一個文人雅士的喜好,最有趣的是他在王粲去世以后帶一群人模仿王粲喜歡的驢叫聲。由此可見曹丕愛好文學,尊重文人雅士并且是真心和他們結交,是一個浪漫的文學愛好者。
三、曹丕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曹丕繼位以后,他合理的利用人才把魏國治理的非常好。
總體來說還是挺好的賣李,政治上知人善任,經濟上治理的國家繁榮昌盛,國力逐漸比蜀國吳國強大,但是他逼死曹植,害死曹沖,中雹遲這些行肆森為也是極其不堪的
人物簡介
魏文帝曹丕, 魏朝開國皇帝。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建安文學代表者之一。是三國時代第一位皇帝,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譙。少有逸才,廣泛閱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年僅八歲,即能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積極調節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果斷采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系,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為稱帝奠定基礎。當年十月,立刻逼迫漢獻帝禪位,登基為大魏皇帝。定國號為大魏,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定都于此。曹丕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于中書省。下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權力;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提倡節儉、薄葬,預作《終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東漢末年最大權臣曹操的兒子。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于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于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陽,時年四十歲。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號文皇帝,葬于首陽陵。
特別點出:曹丕的一些措施體現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軍事才華上他遠不能和父親曹操相比,率三十萬大軍南下伐吳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為政舉措
編輯
政治
政治體制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臺兩項新政:
第一項新政是廢除中常侍和小黃門,改設散騎常侍,散騎侍郎兩種官職,定員各四人,同時又宣布:嚴禁宦人干政、宦人為官,最高只能充任”諸署令“,從制度上鏟除宦官干政的根源。
以上就是歷史怎么評價曹丕的全部內容,在歷史上,曹丕是一個雄才大略,繼承曹操意志的有志君王,他在位期間,打壓宗族勢力,提拔世族子弟來抗衡曹氏宗族。在法制上,去除了曹操留下的弊端,曹丕建立了一個新的官僚制度,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延續了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