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生物

微小生物,十種常見的微生物

  • 生物
  • 2023-05-02
目錄
  • 微小的生物和微生物有區別嗎
  • 微生物的結構組成
  • 十種常見的微生物
  • 微生物在醫藥方面的作用
  • 微生物的定義及其特點

  • 微小的生物和微生物有區別嗎

    微生物有哪些

    微生物的定義

    一切肉眼看不見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1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

    進化地位低。

    2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二、微生物的類群

    1 細菌:

    (1)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

    (3)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

    基本結構:細胞膜 細胞壁 細胞質 擬核 菌毛(幫助附著在物體表面)鞭毛(運動功能)

    特殊結構:莢膜

    (4)繁殖: 主要以二分彎吵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少數細菌在固體培養基啊行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落.

    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毒都不同.

    2 放線菌

    (1)定義:一類主要成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較低,有機物較豐富的,呈微堿性的土壤中

    (3)形態構造:主要由菌絲組成,包括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部分氣生菌絲可以成熟分化為孢子絲,產生孢子)

    (4)繁殖:通過形成無性孢子的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

    (5)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絲絨狀,彩色干粉

    3 病毒

    (1)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于活細胞.

    (2)結構:[font ]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font]

    (3)大小: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動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種特定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并利用會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及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時呈芹告結晶狀,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 噬菌體為例埋首侍: 吸附→DNA注入→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微生物有哪些

    現代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形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見的,像屬于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微生物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的作用很多,總結起來可有一下幾點:

    有害的作用:

    1.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2.有些微生物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這點相當于上面所說的做為分解者)

    3.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

    有益的作用:

    1.很多菌種的次級代謝產物是對人類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綠色絲狀菌產生的青霉素。

    2.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并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

    3.由于微生物生長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點,被用于遺傳育種上,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處了上面所說的還有很多,可以查閱一些相關資料,收獲會很大的!

    微生物的種類有哪些?

    微生物是指那些個體體積直徑一般小于1mm的生物群體,它們結構簡單,大多是單細胞,還有些甚至連細胞結構也沒有。人們通常會借助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它們的形態和結構。需要說明的是微生物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界線有時會非常模糊。如單細胞藻類和一些原生動物也應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們并不放在微生物中進行研究。

    按我國學者提出的分類法將生物分成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不難看出微生物在六界中占了四界,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其研究的對象也是十分廣泛而豐富的。

    微生物(Microorgani *** )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見,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具有體形微小、結構簡單、繁殖迅速、容易變異及適應環境能力強等優點。

    微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十萬種以上。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一、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于此類型微生物。

    二、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不很完善。這類微生物種類眾多,有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放線菌。

    三、非細胞型微生物 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亦無產生能量的酶,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病毒屬于此類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極為廣泛,空氣、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數量不等、種類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種微生物存在。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種元素循環靠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進行。例如空氣中的大量氮氣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將動、植物蛋白質轉化為無機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長的需要,而植物又為人類和動物所利用。因此,沒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陳代謝,而人類和動物也將無法生存。

    在農業方面,人類廣泛利用一些微生物的特性,開辟了以菌造肥、以菌催長、以菌防病、以菌治病等農業增產新途徑。在工業方面,微生物在食品、制革、紡織、石油、化工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醫藥工業方面,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另外還可利用微生物來制造一些維生素、輔酶等藥物。

    即使是許多寄生在人類和動物腔道中的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也是無害的,而且有的還具有拮抗外來菌的侵襲和定居,以及提供人類必需的營養物質(如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的作用。

    有一小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的病害,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而在特定條件下可引起疾病,稱為條件性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進化、分類,在一定條件下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人類、運動、植物、自然界相互關系等問題的科學。隨著研究范圍的日益擴大和深入,微生物學又逐漸形成了許多分支學科,著重研究微生物學基本問題的有普通微生物學、微生物分類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生態學、微生物遺傳學、分子微生物學等。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等。按研究和應用領域可分為農業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獸醫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海洋微生物學、土壤微生物學等。

    微生物的結構組成

    微生物是個肉眼難以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統肢亮稱,它們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它們的特點就是個體小表面積大、吸收多轉化能力快、生長繁殖快。

    以下介紹四中生活中的微生物:

    1、螨蟲

    螨蟲:體型微小的動物,一般在0.5mm左右。

    它是和人共生最親近的微生物,可以說只要有油脂分泌的就肯定會有螨蟲。

    皮膚的結構是: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表皮的結構又分為:基底層-有棘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螨蟲就生活在皮膚表面的這個微生物層中。

    寄生人體表面的一般是毛囊螨和皮脂腺螨,一般將皮脂腺螨統稱為螨蟲。

    螨蟲會引起皮膚瘙癢、嚴重會引起毛囊炎。螨蟲在生活中常藏身于床、床墊、窗簾等容易積聚灰塵的地方。

    因此在生活中,日常徹底清潔皮膚和保持生活起居的衛生是避免螨蟲滋生的重要因素。

    2、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一種重要的病原菌,隸屬于葡萄球菌屬伍坦,是革蘭氏陽性菌的代表。

    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空氣,水,灰塵以及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中均可以找到。美國疾控中心報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占第二位,僅次于大腸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通過日常接觸與食品接觸傳播。因此,歷橘寬對加工不充分或密封不嚴的食品要特別注意。另外,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存在皮膚當中,如果是有皮膚問題的,如痤瘡、粉刺、痘痘等。以上皮膚問題均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存在。因此,在治療上述皮膚問題時,應先考慮清潔殺菌除螨,然后再到護膚環節。

    日常生活中,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的生成,我們應該做到勤洗手、徹底清潔瓜果蔬菜在低溫和通風良好的條件下貯藏食物,以防腸毒素形成;在氣溫高的春夏季,食物置冷藏或通風陰涼地方也不應超過6h,并且食用前要徹底加熱。

    3、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大腸埃希氏菌,通常被稱為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大腸桿菌是人和許多動物腸道中最主要且數量最多的細菌,周身鞭毛,能運動,無芽孢。屬于異養兼性厭氧型菌。大腸桿菌屬于對熱抵抗力較強的菌株。55℃經60分鐘加熱15min后仍有部分菌株存活,在溫度較低的糞便中存活更久。

    大腸桿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的一類細菌,屬于腸道桿菌的大類的一種。大腸和小腸里對人體無害的一種單細胞生物。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大腸桿菌是非常安分守己的。他們不但不會給我們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反而還能競爭性抵御致病菌的進攻,同時還能幫助合成微生物K2,與人體是互利共生關系。但腸道如果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大腸桿菌則通常被看做機會致病菌。

    4、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重要的人體致病真菌,呈卵圓形,像酵母。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蘭氏陽性菌。

    通常存在于人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及陰道。一般在正常機體中數量少,不引起疾病。當機體免疫失衡時,才會引起念珠菌感染。念珠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60℃一小時后即可死亡。但對干燥、日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抵抗力較強。

    念珠菌病預防主要是個人清潔,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治療淺表感染可擦龍膽紫,雷瑣辛或制霉素,二性霉素B或咪唑藥物局部應用。

    十種常見的微生物

    微生物(英文名:microorganism),是指一切祥禪禪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因而需要借助顯微鏡觀察的微小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謹塵,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襲物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把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微生物在醫藥方面的作用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有些人誤將真菌當作細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過生物學教育者。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藥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尺大正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藥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夸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霉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霉素,這對醫藥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后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并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堿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于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藥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于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藥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仿頌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陵悔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藥、診斷試劑和應用于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藥、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采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于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后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于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并將其應用于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并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藥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于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并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芯片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于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于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后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于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堿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藥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微生物在整個生命世界中的地位!

    當人類在發現和研究微生物之前,把一切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大界-動物界和植物界。隨著人們對微生物認識的逐步深化,從兩界經歷過三界、四界、五界甚至六界,直到70年代后期,美國人Woese等發現了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古菌,才導致了生命三域學說的誕生。該學說認為生命是由古菌域(Archaea)、細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所構成。在圖示“生物的進化樹”中,左側的黃色分枝是細菌域;中間的褐色和紫色分枝是古菌域;右側的綠色分枝是真核生物域。

    古菌域包括嗜泉古菌界(Crenarchaeota)、廣域古菌界(Euryarchaeota)和初生古菌界(Korarchaeota);細菌域包括細菌、放線菌、藍細菌和各種除古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域包括真菌、原生生物、動物和植物。除動物和植物以外,其它絕大多數生物都屬微生物范疇。由此可見,微生物在生物界級分類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生命進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Brown等依據平行同源基因構建的“Cenancestor”生命進化樹,認為生命的共同祖先Cenancestor是一個原生物。原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兩個分支,一個是原核生物(細菌和古菌),一個是原真核生物,在之后的進化過程中細菌和古菌首先向不同的方向進化,然后原真核生物經吞食一個古菌,并由古菌的DNA取代寄主的RNA基因組而產生真核生物。

    從進化的角度,微生物是一切生物的老前輩。如果把地球的年齡比喻為一年的話,則微生物約在3月20日誕生,而人類約在12月31日下午7時許出現在地球上。

    微生物的定義及其特點

    到目前為止,綠色的地球是唯一為人類所認知的一塊生命的棲息地。在地球的陸地和海洋,與人類相依相存的是另一個繽紛多彩的生命世界。在這個目前對人類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們熟知的動物、植物,還有一個神秘的群體。它們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它們的名字叫微生物。

    下一個科學的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大多為單細胞,少數為多細胞,還包括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屬于原核生物類的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枝原體、立克次氏體;屬于真核生物類的真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上這些微生物昌卜棗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蘑菇和銀耳等食、藥用菌是個例外,盡管可用厘米表示它們的大小,但其本質是真菌,我們稱它們為大型真菌。而屬于非細胞生物類的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又稱朊粒)等則需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微生物 與 人類

    人類對微生物具體而直接的認識,是在發明了顯微鏡以后才真正開始的。顯微鏡使人們清楚地看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法國醫生巴斯德發現病原菌后,人們把細菌和傳染病聯系起來,以至于有些人說起細菌就認為是致病而有害的。實際上,病菌只占全部細菌的一小部分。在人類已耐拆知的1400種細菌中,只有150種危類或植物、飼養動物的病菌。

    微生物--細菌是大地的清潔工,地球上每時每刻都有數不盡的有機體死亡,例如只有不到10%的落葉及1%以下的死樹被動物吃掉,剩余部分就成為真菌或細菌的食物。如果沒有這些真菌和細菌,特別是人們常說的腐生細菌,地球就會被死去的動植物的尸體和垃圾堆滿。

    像牛和白蟻這些專門以富含纖維素的草木為食物的動物,也只能靠生活在消化道內的無數細菌來分解植物纖維。

    發酵食品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酒、酸奶、醬油、醋、味精等,以及抗生素藥、激素、疫苗等藥品,都是利用微生物發酵制成的。

    人類在史前時期就已經發現并能夠利用微生物為自己制造一些食品了。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人已釀造出了葡萄酒。中國用谷物釀酒大概開始于新石器時代。古書記載:"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春秋時中國已開始釀醋,周朝時醬油弊掘業就已很發達。

    中國白酒中有一種曲酒,是用酒曲造的酒,曲是培養酵母和霉菌等微生物的谷物。曲在醫學和發酵食品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元5世紀,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詳細地記述了制曲和釀酒的技術。雖然當時人們并不知道酒是經過酵母發酵而成的,也不知道微生物的存在,但卻能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制成酒、醬、醋和豆豉等發酵食品。

    目前使用微生物生產檸檬酸生物的發酵工程在食品和飲料工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現代牛乳發酵需要接種專用的微生物。谷物制品的發酵中最重要的是面包和焙烤食品的生產。用于面包制作的酵母,采用的菌種是通過糖蜜發酵獲得的。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秋霞鲁丝片Av无码少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yy111111少妇影院里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伊人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性虎精品无码AV导航|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蜜桃|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