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律動純音樂伴奏?01 仙 境 02 春 野 03 迷霧森林 04 夢花園 05 琉璃湖畔 06大自然情詩 07 日光海岸 08 蘭色天際 09 寂靜山林 10 微風山谷 11 森林之月 12萊茵河波影 班得瑞樂團是由一群年輕作曲家、演奏家及工程師組成。那么,幼兒園律動純音樂伴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課件#導語】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教學設計,并以多種媒體的表現方式和超文本結構制作的。課件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愿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猛櫻趣。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幼兒園音樂律動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幼兒園音樂律動課件 篇一
活動目標:
1、根據圖譜掌握歌曲節奏與歌詞,能唱準附點音符。
2、理解歌曲中兩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情感,用兩種歌聲表現歌曲。
3、知道秋天來臨樹葉的變化,理解大樹和樹葉之間的親密關系。
活動準備:
1、課前結合認識秋季,觀察秋風起樹葉飄落景象。
2、節奏圖譜與根據歌詞繪制的圖譜想結合。
3、圖片(光禿禿的大樹在哭泣)
4、錄音機、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聽音樂做動作進活動室。
師:“秋天來了,你們想去看看外面的景色嗎,讓我們一起去郊游吧。”
2、發聲練習《聽》
師:“聽,是誰在唱歌,請小朋友用歌聲來告訴我?!?/p>
3、學唱歌曲《小樹葉》
(1)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是誰在哭?”“原來是樹媽媽在哭,你們知道大樹媽媽為什么哭?”(讓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觀察樹)“樹媽媽在想念她的孩子小樹葉,越想越傷心,所以哭了。
曲名:いつも擾沖乎何度で判早も
藝人:宗次郎
專緩悉輯:Prime Selection
年代:2005
風格:輕音樂
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類型包括:
1、歌唱。歌曲是用音樂的方式演唱出來的文學。 在幼兒園中,幼兒不僅可以陵和返演唱成人專門為幼兒創作的歌曲,還可以演唱傳統的童謠以及由棚納幼兒自己創作或即興創作的歌謠。節奏朗誦是一種藝術語言與音樂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也是既深受幼兒喜愛又易于為幼兒所接受的歌唱活動材料。 歌唱的表演形式。歌唱表演形式是歌唱活動中參加者的人數,全體參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歌唱時所伴隨的表演方式(如動作表演、樂器演奏等)的總和。在幼兒園中,兒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獨唱、齊唱、接唱、對唱、領唱齊唱、輪唱、合唱、歌表演等
2、音樂游戲: 音樂游戲一般是指在音樂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尺饑規則和音樂要求進行各種動作的游戲。
3、律動: 幼兒律動一般是指在音樂或節奏樂器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做有規律的動律性動作。幼兒律動一般可做形象模仿動作,還可以模仿成人的勞動以及基本舞步練習。幼兒律動可以是單一動作的重復,也可以是相關的幾個動作連接組合成律動組合。
4、舞蹈: 舞蹈是經過人們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并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動作的姿態、節奏和表情。
奧爾夫小班音樂律動教案篇一:第六章:奧爾夫音樂體態律動教學
第六章:奧爾夫音樂體態律動教學
一、奧爾夫音樂體態律動教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20世紀20年代初,歐洲的新思潮層出不窮,人體學興起,哲學、心理學也取得了新的成果。人們更關注人和人自身的發展,一種“回歸自然”的思潮產生了,影響著社會,也影響著藝術的發展。在藝術領域,對人體以及相關的體操、舞蹈藝術,都在尋找著一種新的感覺;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的新音樂教育體系風靡歐洲、、、、、、這些都給了年輕的奧爾夫以很大的啟示。他開始產生摸索“動作與音樂教育彼此交融和補充”的想法,想由此建立一種“新的節奏教育”。1924年成立的京特音樂舞蹈學校,既是實現這種想法的開端。奧爾夫從這兒開始了音樂教育的改革實驗。
二、音樂體態律動教學概念及教學目的
1、體態律動教學概念
體態律動教學,原來是指有音樂伴奏,以身體動作做出反應,從而訓練音樂的節奏感的教學方法。
2、奧爾夫音樂體態律動教學目的
a) 身心平衡發展
b) 培養敏銳的聽力、注意力、反應能力
c) 發展創造力
d) 節奏感訓練
e) 發展音樂感的基礎教育
三、奧爾夫音樂體態律動的聲勢教學
1、聲勢概念: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手段。
以低音加柱式和弦為主要伴奏音型,或以斷奏的帶低音的柱式或分解和弦為主要伴奏音型,并常常伴隨著交替低音方式。其具體表現形式可因音樂內容與情調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例納明如:《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共產兒童團歌》、《小號手之歌》、《小鳥、小鳥》、《有個不倒翁》,等等。
以半分解和弦為主要伴奏音型肆此,可以以簡單的雙音形式出現或以保持低音的形式為兒歌伴奏。此種伴奏音型適用于各種節拍的兒歌,其節奏變化也多種多樣,例如:切分、附點等。例如:《顛倒歌》是一首D宮調式、裂茄迅2_4拍的幼兒歌曲。作品的語言詼諧、風趣。彈唱時要注意運用歡快、幽默、富有動感的語氣去歌唱,彈奏中要采用斷奏方法來體現這首兒歌的歡快情緒。要根據每種動物的特點,從力度和音色上加以區分。這首作品的旋律和節奏簡潔、明快,彈唱時要注意音色明亮、甜美,要用不同的音色把這四種小動物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來,在彈唱中伴奏的編配以正三和弦為主,通過半分解和全分解和弦的交替運用,來增加作品的活潑性。雙手配合要準確,彈奏方法與歌唱情感融為一體。《老師聽了微微笑》是一首G大調、3_4拍的低幼兒歌曲,旋律溫婉流暢,伴奏以柔美的全分解和弦為主3用連貫流暢的彈奏,使整首兒歌充滿了無限情意。
以上就是幼兒園律動純音樂伴奏的全部內容,以半分解和弦為主要伴奏音型,可以以簡單的雙音形式出現或以保持低音的形式為兒歌伴奏。此種伴奏音型適用于各種節拍的兒歌,其節奏變化也多種多樣,例如:切分、附點等。例如:《顛倒歌》是一首D宮調式、2_4拍的幼兒歌曲。